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常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能力较差。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决呼吸闲难,改善缺氧状况,常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如术后气道护理不当,极易形成痰痂阻塞气道、导致患者窒息。  相似文献   

2.
<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自行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气道阻塞。临床常采用气管切开进行救治,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气管切开后气道极易导致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又加重了缺氧和脑的二次损伤,严重影响预后[1]。所以加强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至关重  相似文献   

3.
刘焱  师亚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63-1863
鼻咽喉部手术后最蓖要的是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呼吸道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甚至于病人的生命.所以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应贯穿于围手术期全过程。气管切开术是鼻咽喉部手术的必要方式。气管切开后,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易造成阻塞.气道分泌物易进入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进而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关键的护理措施是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和气道护理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尽早恢复营养支持,正确采集痰标本,为临床提供准确痰标本。结果 98例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及护理,肺部感染治愈78例,死亡20例。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规范化护理操作,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郭晓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60-106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效果.方法 尽平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结果 人工气道能保证良好的通气效果,改善机体缺氧状况.结论 有效的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护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工气道是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1]。人工气道建立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其不仅解除了患者上呼吸道梗阻,而且有效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了气道通畅,达到了改善通气、纠正缺氧的临床治疗目的,极大地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成为抢救患者必备技能之一。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因此,保持气道达到理想的湿度是气道护理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用于解除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维持适当的肺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气道护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加强气道管理是提高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近年来护理同行对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支气管炎症,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感染、气管高反应、痰栓形成、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高凝状态、肺功能减退等均是呼吸功能改变的病理因素,尤其急性加重期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加强呼吸道护理是此类患者护理的关键。为使COPD患者得以早日康复,作者阐述COPD患者呼吸道的临床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用于解除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维持适当的肺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气道护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加强气道管理是提高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近年来护理同行对人工气道护理技术进行了深人研究,现将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逐渐加重,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气道炎症一方面引起小气道病变,气道狭窄、重建,形成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另一方面造成肺实质破坏,肺的弹性回缩力降低。形成肺气肿,由此而导致不可逆性气道受限。根据临床工作实践结合护理同仁们的新观点、新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管理进行总述,目的是防止气道黏膜干燥、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氧疗有效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脑血管病重症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患者因意识障碍,脱水治疗及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此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气管切开是各种原因所致喉阻塞患者防止窒息(特别神经系统多见),保持呼吸道通畅所施行的手术。因气管切开后气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无正常的气道屏障作用,因此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有效、细心的气道护理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由于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黏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老年COPD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改善通气,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患者采取促进痰液排出,湿化气道,纠正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正确雾化,加强消毒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7倒患者58例咳、痰、喘在短期内得以控制好转或译愈出院,6例未愈,3例死亡。结论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加强呼吸道护理可促进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唐凤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16-11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呼吸道的护理方式,防治呼吸道感染。方法:加强气道湿化,切口护理、吸痰、鼻饲管、拔管护理等措施。结果:102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釆用以上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确保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感染是脑出血病人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使患者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在抢救脑出血病人的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科56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呼吸道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严重缺氧生命垂危的患者,迅速而准确的通畅呼吸道并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是人工气道的管理水平则直接影响着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凤嫒 《首都医药》2009,(22):23-23
目的总结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就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高热护理和健康指导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护理的关键是早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多次拍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加强呼吸道隔离,减少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近3年所行气管切开期间呼吸机管理、气道护理、营养和临床观察资料。结果本组6例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无其他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保持气道通畅和防治呼吸道感染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休克是严重的全身性病态综合征,是在原发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组织血流灌注减少,造成细胞缺氧和酸中毒,导致全身脏器功能受损,为积极抢救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共读者参考。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状态:及时切开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与呼吸道内分泌的,有利于氧气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提高血氧分压。气管切开初期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肺病(COPD)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其特点为气道阻塞和阻塞性呼吸功能障碍,以农村老年人较常见。当并发感染时,老年人常因肺功能低下,咳嗽无力,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减弱而致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致呼吸困难,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引起窒息死亡。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排痰,保持气道通畅,对此类病人至关重要。我科护士采取湿化气道,指导有效咳嗽、翻身、拍背,有效体位引流,必要时吸痰等综合措施,有效地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病员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重型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因昏迷致咳嗽或吞咽反射减弱或丧失,表现为窒息或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是防治患者窒息,保证气道开放、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善低氧症状、减轻缺氧对脑组织继发性损害、减轻脑水肿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但人工气道的建立同时使患者失去正常解剖结构的保护或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