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模式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模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A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AS评分、FMA评分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通过康复治疗的疗效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7008,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综合性康复模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7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康复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测评两组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各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FM)、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及巴氏指数(BI)情况。结果康复组治疗前后FM、AS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FM、A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和继发障碍的预防纠正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脑血管病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65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好转和提高;康复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ADL能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妮 《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16-117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配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康复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经治疗后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脑梗死首次发病偏瘫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54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48h~14天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天开始康复,两组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同时采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当天和治疗后1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10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期康复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P<0.001)。结论不同时期康复治疗均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3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脑出血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应当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对每例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临床神经缺损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2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185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95例和对照组9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入院第15天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对防止脑卒中的继发性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综合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每组30例。单纯康复组采用Bobath疗法,早期综合康复组在Bobath疗法的基础上加针刺和按摩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ADL能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早期综合康复组患者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单纯康复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皮质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评价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寻找评价疗效的指标.方法 选择Broca失语患者41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并选择37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康复组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康复治疗,而治疗组仅应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都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D[(74.54±12.17)m/s、(61.73±11.37)m/s]较治疗前[(46.36±10.21)m/s、(43.47±9.42)m/s]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高[(t=9.17,P<0.01);(t=7.62,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96,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高(q=3.18,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增加Broca失语患者的脑血流量,经颅多普勒检测可以作为评价其早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41例、康复组45例。常规组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两组Barthel指数、ND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康复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NDS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康复训练时机,加强心理干预,采取正确的训练方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病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10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者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者则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即实施早期康复是安全的,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8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天NIH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1d后治疗组、对照组NIH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欧巧玲  冯洁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02-2603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28天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康复组NDS、M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成甲、乙、丙3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甲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乙组给予康复训练,丙组在给予依达拉奉和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0、第60天,依据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丙组治疗后ESS评分显著高于甲、乙组(P<0.01)。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是一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有效治疗方案,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4周MD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FCA评分均较前升高,4周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配合药物和康复训能够促进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本科选择130例没有康复禁忌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两组进行分析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规范的神经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Bobath技术进行一个月的早期运动康复锻炼后,对每例患者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和末期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治疗组CCS评分(9.49±7.45)分,对照组(17.7±8.59)分;MBI评分治疗组(79.7±23.5)分,对照组(38.8±24.2)分,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社区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湛江市霞山、赤坎区两个社区康复中心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调查表收集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疾病宣教、心理干预、康复干预指导及配备康复干预团队等社区康复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在第6个月对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脑卒中复发率和出院后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6个月的康复干预中共出现2例再发卒中,再发卒中率为2.67%,对照组患者共出现9例再发卒中,再发卒中率为12.00%,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再发卒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社区康复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减轻社会、家庭负担,有效降低卒中患者的再复发率,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药序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0例和对照组89例,2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包括急性期降压、维持生命体征、恢复期康复训练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中药序贯治疗,急性期以通窍活血汤、恢复期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记录90d生存情况;14d血肿体积变化;对疗前、疗后14d、30d和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90d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90d生存率分别是83.3%和79.8%(KM法),Log Rank(Mantel-Cox)χ2=0.359,P=0.549。(2)14d存活患者血肿完全吸收、体积缩小、不变或扩大,研究组分别为24、46和12例,对照组为10、56和14例,Z=-2.092,P=0.036。(3)2组神经缺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F=503.114,P=0.000;研究组下降更显著,F=178.481,P=0.000;2组神经缺损评分趋势变化不平行,F=11.816,P=0.000。(4)研究组ADL偏向Ⅰ级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1.992倍,Wald χ2=5.184,P=0.023。结论:中药早期序贯介入能加快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保护损伤脑神经,促进日后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