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97年勃利县疾病监测点居民病伤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勃利县人口变动情况,了解居民的主要疾病死亡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勃利县制订卫生工作规划,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依据,现将勃利县疾病监测点199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8年疾病监测资料分析,本年期望寿命为74.99岁(男72.88岁、女77.55岁),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死因谱,以循环系病居首位占32.32%,次位为肿瘤占24.48%,第三位为呼吸系病占21.32%,急性传染病为第13位,比1957年(第2位)、1983年(第11位)明显下降。新生儿死亡率(7.23‰),比1983年(6.39‰)有所升高,损伤中毒的位次呈前移趋势,比1983年上升一位(上升42.06%)。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1997—1998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及减寿年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居民主要死因及YPLL情况,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减寿年数及其标化率等指标,分析居民减寿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江西省1997-1998年疾病监测点报告死亡率414.85/10万,标化死亡率345.41/10万,农村标化死亡率(376.93/10万)高于城市(247.66/10万),男性(437.01/10万)高于女性(263.83/10万);前4位死因为心血管疾病、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1-70岁居民全死因减寿年数(YPLL)为50571人/年,以标化YPLL率计,导致寿命损失的前3位死因是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早期防治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并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1987年疾病监测居民死因分析表明,本年期望寿命75.26岁,(男73.09岁,女77.65岁),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死亡谱,以循环疾患居首位占32.89%,次位肿瘤24.79%,第三位呼吸系病19.49%,急性传柒病为12位,比1957年(第2位),1933年(第10位)明显下降。新生儿死亡率(8.26‰)比1983年(6.39‰)升高29.26%,意外(中毒+外伤)的位次呈前移趋势比1933年上升40.55%。  相似文献   

6.
2003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人群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东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健康水平和死亡结构特点,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常住居民2003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资料,采用国际通用ICD-9死因编码,在国家疾病监测管理软件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省20个疾病监测点监测人群为1660754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农村监测人群是城市人群的2.86倍,监测人群的婴儿出生率6.27‰,自然增长率城市和农村分别是-1.19‰和0.05‰。婴儿死亡率6.9‰。平均期望寿命是75.8岁,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报告死亡率636.04/10万,农村的死亡率是城市的1.2倍,危害人群的主要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结论:该省疾病监测点人群平均期望寿命较高,慢性病是威胁全省疾病监测点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7.
扬州市疾病监测点1994年居民死因分析江苏省兴化市卫生防疫站225700熊国华,葛强居民疾病死亡率是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为了解近年来我市疾病死亡变化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防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疾病监测点的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8.
死因分析是反映人类生长寿命的指标,居民死因资料分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冶、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发展的综合水平,也体现一个地区全人群疾病谱的变化趋势。为了解崇安区2002年疾病监测点居民的死因水平,死亡率变化趋势以及主要死因等,我们对我区八个街道一个乡镇疾病监测点2002年死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疾病模式研究显示,过去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虽然已经下降,但是依然占据相当比例。而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行为危险因素的上升,慢性病、意外伤害也在不断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为了解山东省居民死因的构成及变化情况,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对山东省20个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蓬莱市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蓬莱市居民的死因构成及变化情况,建立疾病监测的基础资料,为政府部门制订疾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对本市疾病监测点2003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88年江苏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北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健康水平和死亡结构特点,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全省8个疾病监测点上报的疾病监测资料,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和统计分析.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编码进行死因归类统计.[结果]监测人群粗死亡率为352.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7.33/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420.0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8.07/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282.82/10万、标化率为272.07/10万.居民主要死亡标化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48.71/10万)、恶性肿瘤(68.70/10万)、呼吸系统疾病(34.32/10万)、损伤和中毒(32.07/10万)、消化系统疾病(7.04/10万).[结论]慢性病是威胁全省疾病侧点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治理环境以及加强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2012年死因监测系统报告质量,了解本地区居民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水平,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青海省监测点死因网络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青海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率为377.05/10万,其中男性为469.31/10万、女性为283.32/10万.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率为3.10%.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205.60/10万)、恶性肿瘤(132.35/10万)、呼吸系统疾病(78.47/10万)、伤害(31.26/10万)及消化系统疾病(24.09/10万),其中城市、农村前5位死因顺位相同,牧区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漏报率为9.17%、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7.66%、迟报率为7.03%、错填率为16.16%、错录率为5.62%; 2009-2011年漏报率为37.85%,校正死亡率为699.41/10万.结论 通过对各单位定期开展死亡病例的督导和查漏补报工作,掌握本地区死亡水平,并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测系统工作质量,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4.
人口死因调查和死亡统计可直接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水平。并可为今后判定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规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县从1995年元月1日对板桥、庄周、吕望3个乡镇进行了疾病监测工作,现对监测点1995年人口死因调查分析如下:1内容和方法收集1995...  相似文献   

15.
1、疫情概况:1997年浙江省20个疾病监测点监测总人口1734226人,全年共报告甲类传染病1种,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02岁,男性平均期望寿命73.42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9.16岁。粗死亡率为569.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2.2/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2.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63.11/10万,城市死亡率是519.14/10万,农村死亡率是610.94/10万。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5位的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和肝癌。结论当前危害四川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首位死因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域人群的特点,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汕头市疾病监测点1990-2000年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汕头市国家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模式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对监测点常住居民1990-2000年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因分析。结果 11年间监测点年均报告死亡率为212.33/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肿瘤(83.22/10万)、心血管疾病(52.75/10万)和呼吸系统疾病(26.91/10万)。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年均报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趋势,分别由1991年的91.33/10万和55.44/10万,上升至2000年的117 .50/10万和68.04/10万。三大类疾病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总数87.8%,感染性疾病和产科及围产期疾病占8.6%,意外伤害仅占3.7%。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监测点居民健康的疾病,对此应采取综合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重点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夏疾病监测点2004~2005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居民总死亡率535.71/10万,男性635.81/10万,女性433.70/10万;死亡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81.49/10万)、肿瘤(117.80/10万)、损伤和中毒(83.36/10万)、呼吸系统疾病(58.72/10万)、消化系统疾病(14.91/10万),合计占全部死亡的85.1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401.12/10万,占总死亡的74.88%.[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湖南省疾病监测点2003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疾伤死亡率468.05/10万;存死因分类中,因心脑血管病死亡占死因第1位,肿瘤次之,呼吸系统病居第3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6年四川省疾病监测点意外死亡的分析,了解居民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意外死亡率波动不大,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占全死因第4位,前4位死因分别是交通事故,自杀、淹死、跌死,男性死亡率〉女性,以0岁组及70岁以上组的死亡率较高。排除意外死亡的期望寿命,男性增加2.08岁,女性增加1.6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