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小荣 《家庭护士》2008,6(6):523-524
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使机体产生许多应激损害,影响术后恢复。随着人们对术后疼痛的病理生理认识的提高,将术后镇痛视为提高安全性、促使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术后镇痛不是待手术病人术后出现疼痛才给镇痛,而是让病人术后处于手术中无痛的状态,避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免疫系统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机体各系统功能尽可能处于正常生理状态。我院普通外科自2002年1月起,对腹部手术病人安置了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进行硬膜外镇痛,均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预先应用韩氏神经穴位刺激仪(HANS) 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对机体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手术病人30 例,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15 例。HANS组预先应用HANS行超前镇痛,对照组不做超前镇痛。观察两组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的时程、静息及运动时的VAS、加用镇痛药的次数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①两组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的时程及静息时的VAS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而HANS组运动时的VAS 低于对照组( P < 0 .05) ,加用镇痛药的次数也少于对照组( P< 0 .05) 。②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对照组术后第一、三天均高于术前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HANS组仅术后第一天高于术前( P<0 .05) 。结论:预先应用HANS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同时还能缩短围术期儿茶酚胺增高反应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先应用韩氏神经穴位刺激仪(HANS)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对机体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手术病人3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HANS组预先应用HANS行超前镇痛,对照组不做超前镇痛。观察两组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的时程,静息及运动时的VAS,加用镇痛药的次数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1)两组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的时程及静息时的VAS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摘除术多为老年病人,由于老年病人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减退及储备功能降低,术后疼痛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如对呼吸循环等产生的不良反应,影响术后恢复。所以选择哪一种麻醉方式及哪一种药物,对老年前列腺术后患者尤其重要。我院对40例前列腺摘除术后吗啡+地塞米松硬膜外镇痛用药观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上腹部手术后PCA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是当前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腹部手术后的疼痛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不但引起呼吸动度受限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同时还可以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直接影响睡眠及术后的恢复,给临床护理增加了困难。本科在上腹部手术后病人实行自控镇痛(Patient—Cotrolled.Analgesia,PCA)进行了临床护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术后4h后)在上腹部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4h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观察术后病人肝肾功能、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营养状况、电解质、切口愈合、胃管留置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及明显肝肾功能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减缓,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5),术前白蛋白、总蛋白与术后1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上腹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法,能刺激肠蠕动恢复,减少术后输液量,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及呼吸功能影响,为临床合理选用镇痛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陆宇波 《临床医学》2005,25(2):70-71
剖宫产术后由于手术创口疼痛引起的焦虑,交感神 经兴奋引起的血浆中儿茶酚胺增加等均可抑制乳汁分 泌,过分镇痛镇静又会干扰哺乳。我院自1999年起对 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 (PCEA),本文选取2003年10~12月60例孕产妇,对 此镇痛效果及初乳时间进行了临床观  相似文献   

9.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但也有一些副作用,针对腹部手术硬膜外镇痛给药影响肠蠕动这一病例,做相宜的防治措施,加速病人早活动,早进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术后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术后疼痛可引起"全身应激反应",可影响机体自主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变化,造成一系列术后机体功能紊乱.许多研究[1]表明术后镇痛能有效抑制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血中促炎因子浓度,早期可抑制炎症反应的启动,减少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本文将对不同的镇痛方式和镇痛药物对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术后4 h后)在上腹部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4 h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观察术后病人肝肾功能、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营养状况、电解质、切口愈合、胃管留置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及明显肝肾功能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减缓,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5),术前白蛋白、总蛋白与术后1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上腹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法,能刺激肠蠕动恢复,减少术后输液量,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2.
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措施,防止外周和中枢神经的敏感化,达到减少或消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本文旨在观察单次静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切口痛的防治效果,为腹部小切口手术寻找简便、有效的术后镇痛手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前硬膜外镇痛对全髋置换手术患者血儿茶酚胺的影响,评价其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04-06/2005-05经新乡医学院一附院骨外科检查确诊拟行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超前镇痛组硬膜外导管输入0.2%罗哌卡因5mL/h,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采用硬膜外麻醉,术毕开始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5mL/h。记录局麻药用量、按压次数。采用100mm视觉模拟积分法,记录放置硬膜外导管前、到手术室后、术毕、术后1,2,3,6,9,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结果:所有病例手术中麻醉效果完善,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两组术前的罗哌卡因用量差异显著[(140.37±38.20),0mg,P<0.01];与硬膜外穿刺前及对照组进手术室后比较,超前镇痛组进手术室后的视觉模拟评分降低显著[(32.15±9.51),(31.13±11.28),(96.26±4.86)分,P<0.01]。②对照组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按压次数明显多于超前镇痛组[(38.36±12.30),(24.48±9.50)次,P<0.01];两组术后罗哌卡因用量差异显著[(288.13±38.20),(384.61±67.44)mg,P<0.01]。③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在术毕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24h超前镇痛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局麻药毒副作用。结论:超前硬膜外镇痛能有效抑制术后儿茶酚胺的增高反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妇科腹部手术后切口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而且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影响机体的康复。术后镇痛对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安全性、促进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日期、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本院妇科自2003年3月起采用二氢埃托啡片舌下含服用于妇科腹部术后病人的镇痛,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腹部手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持续疼痛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变化,与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病人易引发应激反应,加速组织分解和代谢,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睡眠不足,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影响切口愈合。在临床上单纯依靠药物常不能获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减轻病人术后痛苦、提高病人舒适度已成为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fCIEA)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血儿茶酚胺(CA)水平及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39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术后不作镇痛处理。监测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平均动脉压(MAP)、血CA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h的血浆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术后24h及96h的多巴胺(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1、2.95,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除CD^8+较术前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1、2.98、3.11、3.08,P均〈0.05),且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5、3.03,P均〈0.05);术后24h、72h时观察组的CD^4+、NK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9、2.91、3.09、3.04,P均〈0.05);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使用CIEA能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减轻对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参芪注射液合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病人可因此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并由此而引发内环境紊乱而影响病人的预后,尤其是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加困难。我科与外科联合在1999年8月~2003年2月对60例老年腹部术后用参芪注射液合大承气汤治疗,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排便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容易引起腹胀、便秘,加上腹部手术的创伤和麻醉反应以及术中对胃肠道直接的损伤和刺激,可致胃肠功能受到抑制,术后早期出现肠麻痹,造成腹腔脏器气滞血淤、肠腑气机运化失调,转化之物停滞,形成肠腔内积气、积液增多及腹胀等。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在老年体弱病人中尤为常见,如果不及时纠正,不可避免地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诱发各种并发症。为此,我科对老年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采用大黄和乳果糖,对促进肠功能恢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术后镇痛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术后镇痛已成了医学界和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疼痛学业务内容之一。近年来术后镇痛研究上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手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加以详尽地阐述,着重介绍术后镇痛方法的进展,包括上腹部术后疼痛治疗、胸部手术后疼痛治疗、乳房癌手术后疼痛治疗、骨科手术后疼痛治疗,详述新世纪术后治疗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2月980例腹部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A组(480例)2002年前术后用鸦片类止痛剂,B组(500例)2002年始术后用持续硬膜外镇痛。分析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与A组比较,P<0.01;B组肠道功能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低,与A组比较,P<0.05。腹部手术术后使用持续硬膜外镇痛能明显减轻病人痛苦,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