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临证中,运用清热活血法以治“淤”与“热”(毒)并存之“淤热”,“淤毒”证。一般而言,淤热轻者,用清热滋阴活血;热毒淤滞重者,则用清热解毒化淤,试举病例述之。一、肠道息肉吴××,女,27岁,1987年4月4只初诊。患者粘液带血便6个月。大便前时有左少腹隐痛,便时下腹部有下坠感,肛门窘迫,血色或暗或  相似文献   

2.
业师俞栩,歧轩世家,擅女科。临证用药,不拘(药)典禁,伍灵脂与党参,治妇科血证,良多心得。俞师认为,妇科血证除因热、因虚、因瘀而致者外,因气虚血瘀、虚实寒热错杂者为数亦不少。因此,在临证中仿傅青主“加参生化汤”之意,创用党参伍灵脂治此型血证,每每获得良效,兹略举数端,以示一斑。一、崩漏吴××,女,36岁。1980年7月29日初诊。  相似文献   

3.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祖国医学“带下”及“腹痛”之范畴。本病临床上属湿热者固为多见,但属虚寒者也不少。因此,在治疗上,绝不能将清热解毒药视同西药抗生素一样,一见炎症,便以大队的清热解毒药,佐以燥湿之品,临床尚需细心辨证论治,湿热者自当清热燥湿;虚寒者则宜补虚祛寒,治疗方能无误,临证中尝用温补法治疗盆腔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举两例以说明之。例一:王××,女,51岁,农民。1975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半年前丧偶,加之操劳过度,致心  相似文献   

4.
睾丸肿痛一证,中医辨证属“疝”。按其病因之不同,有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气疝、狐疝、癫疝等多种名称(见《儒门事亲》)。其发病,一般多认为与肝经有关。故有“诸疝皆属于肝”之说。其中寒疝一证,常表现为阴囊湿冷,硬结为石,疼痛等,系由寒湿之邪侵犯肝经所致。笔者认为,凡睾丸肿痛属炎症病变者,若按“寒疝”论治,方依《金匮》大黄附子汤法,随证加减,可获良效。兹举治愈三例如下: 〔例一〕朱××、男、18岁。以左例睾丸肿痛八天,于1975年10月27日就诊。患者自述发病前,曾在劳动中淋雨,周身衣物皆湿。当晚入睡时,突然恶寒发  相似文献   

5.
从者反治,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意指顺从证候而治。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对正治法发生格拒时所采用的一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滕×,女,1岁2月。1990年4月诊。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治疗顽固性头痛,途径广,疗效可靠。笔者在临证中略有所得,兹录于次: 一、平肝和胃法适用于头痛如裂、青筋暴露、目眶酸痛,呕吐频作、一吐为快,难于进食,夜卧不安,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者。证由之因,不外肝胃两端,盖头为清净之府,肝经郁火夹阳明痰热上扰遂致诸证。斯证之治,若单纯治肝,则药难入胃;一味治胃,则痛势难解。唯肝胃并调,方可望获安。病例一:林××、女、41岁已婚、武汉市××局炊事员。初诊:一九八一年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主治脏寒蛔厥、久利等证。笔者近年来,以本方作煎剂,并随其证之偏寒、偏热、寒热错杂等证型,灵活加减,治疗因蛔痛致厥的病证28例,效果满意,兹举案例如下: 吴××,女,63岁。患者“慢性胆囊炎”病史10余载。去年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1983年10月27日以阵发性剑突下刺  相似文献   

8.
<正>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在说明病因、阐述病机、列举症状、提出治法后,接着便是选方。我们看到,他在方名前后分别运用“×汤主之”、“×汤主之,×汤亦主之”或“×汤主之,×汤、×汤并主之”、“宜×汤”、“×汤主之,不……者,×汤主之”、“其……者,可与×汤,若不……者,不得与之”、“×不汤中  相似文献   

9.
增液承气汤是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方,由玄参、生地、麦冬、大黄、芒硝五味药物组成。主治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口干,舌绎,苔黄之病证,具有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之功能。《温病条辨》中焦篇十七条云:“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笔者在廿年临床中,运用此方,辨证治疗属于燥热伤津,腑实内结的胃炎、粘膜干燥症等,收到较好效果,现不揣浅陋,特学验案二则如下,供同道参考,不当之处,敬请不吝指教。例一:表浅性—萎缩性胃炎姜××,女,65岁,农民,1983年11月4日初诊。患者因食欲减退,胃脘疼痛住新乡市××医院治疗,曾经新乡地区医  相似文献   

10.
胃石症验案     
胃石症,属中医积证范畴,系正气不足,痰、食、气、血等邪气积聚而成。笔者遵《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之旨而组方,用消积导滞、行气祛瘀法治疗数例,收效颇佳,举案如下,以见一斑。乔××,男,52岁,近因家事纠纷,暴怒伤肝  相似文献   

11.
吐酸寒热辨     
吐酸一证,又称“泛酸”或“吞酸”。众所周知,吐酸有寒热之辨,且热多寒少,诚若《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热者系肝郁化热,胃失和降;寒者则由肝郁犯胃,熏蒸脾湿;亦有因饮食停滞而泛酸嗳腐者,然吐酸一症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首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方中无茯苓、有生姜,治大病后胆寒不眠之证。后汪庵将其收入《医方集解》和解门,立意则与此相反,用治“胆虚痰热不眠,虚烦惊悸,口苦呕涎”等证。我在临床中,用方治疗因痰热所致的眩晕、癫狂、中风、胸闷、心悸、失眠、呕吐等证,收效颇感满意,特选录病例四则,谈谈临床运用本方的点滴体会。病例例一:眩晕(内耳眩晕症) 邵××、男、50岁、干部,于78年4月  相似文献   

13.
“炎症”是现代医学名词。在中医学中有寒、热、虚、实之分,如笼统地一见炎症即用苦寒清热,属实热者固然能效,属虚寒者,却非所宜,往往变证随起。 韩某某,女,11岁,学生。患者因经常鼻塞、流清涕,嗅觉减弱已一年余,诊断为慢性鼻炎。医者套用成方苍耳辛夷散加黄芩、银花、连翘之类清热药数十剂未效。  相似文献   

14.
热痹证治     
现代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椎炎、坐骨神经痛、痛风性关节炎等属中医痹证范畴。其急性期属风湿热痹者,治之得当,效果颇佳。且对于预防“内舍于心”(风湿性心脏病)、骨关节变形、痿躄(肌肉痿缩)、虚劳(肾功能损害)等起到很重要作用。现结合临证之见,谈谈运用四妙散加味治疗热痹之心得。一、类风湿性关节炎马××,女,38岁,工人,住院号27081。患者于1982年9月中旬睡眠中突觉左膝关  相似文献   

15.
笔者将《医宗金鉴》疹科“清气化毒饮”一方,移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经廿余年临床实践,用此方加减化裁,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疗效,今将临证治验举隅如下,供参考。例一、李××男2岁患儿于1964年3月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经服中药和抗菌素均无明显效果。于同年4月病情加重,现症壮热烦躁,痰鸣如锯,气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煽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毒火内蕴肺失肃降以致“痰热闭肺”。拟以清热解毒,肃肺化痰,方用清气化毒  相似文献   

16.
加味小承气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本方是针对痞、满、实、热而设。运用本方的基本特征是:不大便,脘腹痞满,舌苔黄厚,脉滑而数。我们在临床上用小承气汤加味治疗多种“病”而具有热结胃肠,阳明腑实之“证”者,如单纯性肠梗阻、支气管哮喘、胃脘痛、泄泻、胸痹以及痢疾、肺炎、反胃、自汗等,效果较满意。一、肠梗阻,泻而攻之常××,女,67岁。腹痛,大便不通,无矢气四天,经当地医疗站诊治,给消炎镇痛西药,罔效,来我院诊治。检查:腹肌紧张,肠型明显,白血球10,OOO,中性81%,淋巴19%,X线透视可见数个液平面。以“肠梗阻”收入  相似文献   

17.
王海滨老中医,年逾古稀,系我院教授。他由三十年代开始从事中医药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将“伤寒”治验临床三例报道如下: 一、伤寒变证张××,男,10岁,工人。主诉:恶寒,头痛,身痛已二天。患者素常畏寒喜热,大便溏薄。因不慎  相似文献   

18.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之心悸怔忡、胸痹、懊(忄农)等范畴。其中有不少以胸脘痞塞为主诉者,其临床证治大致有五: 一、气热互结,窘迫心君症见胸宇闷窒,脘痞不舒,口苦,便结,舌苔薄,脉滑。心电图每示“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活动性心肌炎、于脚气病性心脏病以及某些发热等疾病过程。治以清热散痞为主,笔者常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增味。例如:刘××,男,17岁。1975年患“急性心肌炎”,经治年余不愈。患者不觉  相似文献   

19.
病案二则     
热厥黄××,男,30岁,本县农民。1980年元月2日以“少阴寒化证”急诊收治入院。诊见面色晦暗,表情淡漠,肢厥烦躁,恶心欲吐,脉沉微欲绝。然细察病情:患者腹痛微满,大  相似文献   

20.
杜娟  李丽慧  林芳  翟家乐 《光明中医》2014,(10):2057-2058
产褥期以发热为主证,或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证。西医学的产褥感染可属“产后发热”的范围。产褥感染是分娩后生殖器官的感染,又称“产褥热”。在分娩时或产褥期由细菌侵入生殖道而引起的炎症,它是引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健玲教授应用荆防败毒散治疗产后发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