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常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1]。心悸属于一种自觉症状,发病时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如心慌。《伤寒论》中首次出现心悸病名,称之为"心动悸"、"心中悸"及"心下悸"等,并对心悸的病机、症状、治法、方药均作了详尽的论述。现对《伤寒论》中临床常见的心悸证型作如下总结。1心阳不足证心阳不足之心悸,面色苍白,自汗气短,形寒肢冷,  相似文献   

2.
王付 《中国中医急症》1994,3(3):127-127
王叔和在整理伤寒时曰:“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言“拟防世急”者,以揭《伤寒论》是书不仅论一般疾病的辨证论治.更论急症之救急方法.因急症不同于一般疾病,其治稍有迨慢或失时,即有可能招致垂亡于顷刻.故势当急治.今遵《伤寒论》所述,试从补虚泻实两面浅析之,以抛砖引玉.1 泻实审察病情,笃急危重,有夺正危及性命之势,但病变的主要矛盾在邪实,故其治当急夺其实以存正.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心悸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中医学最早研究心病的文献之一,作者对论中所提及“心悸”的有关条文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心阳不足之悸证,心阴心阳两虚、脉结代、心动悸证,中阳不足,心脾两虚之心悸证,肾阳亏虚,水气上逆凌心之心悸证,胃虚饮停、上逆犯心之心悸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和目前临证运用。并认为,对有关条文的理解不能拘泥于外感、病中及误治所为,对心悸辨治也不可局限于上述条文。强调全面理解原文精神,临证应以辨证为要  相似文献   

4.
以《伤寒论》条文为例,通过对脉证合参辨六经病机、脉证合参辨寒热真假、脉证合参指导治法的选择,判断疾病的传变、转归、预后.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脉证合参辨证思想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给出并证明求近似推理29个模型的矩阵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肝病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洋  徐列明 《四川中医》2007,25(2):42-44
本文对《伤寒论》六经中涉及到中医肝经病变的条文进行了分析,归纳提出《伤寒论》肝病的辨证类型主要有邪郁少阳,枢机不利;枢机不利,决渎失职;肝失条达,气郁致厥;肝寒犯胃,浊阴上逆;少阳相火上炎,心神被劫;阴液不足,筋脉拘急;湿热郁遏,熏蒸肝胆;肝热湿阻,下迫大肠;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脾阳不振,寒湿中阻;血虚寒凝,肢冷厥逆;气机逆乱,寒热错杂12种证型。其辨证特点有重在条理经气,疏泻邪气;辨明邪性,因性用药;多经合病,治有先后。  相似文献   

8.
黄芳  赵映前 《光明中医》2009,24(7):1224-1225
口渴一症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它反映着人体内的寒热变化、阴阳盛衰及经气的输布功能,因此口渴的辨证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伤寒论>中对口渴的辨治,来体现和学习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下利证治浅析曾红学(江西省赣州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341000)关键词《伤寒论》,下利,辨证论治下利一词在《伤寒论》中是泄泻与痢疾的统称。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下利证治论述甚详,其理法方药对我们当今治疗下利病证,仍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后世所...  相似文献   

10.
董莉 《江西中医药》2002,33(2):52-52
呕吐是指食物或痰涎自胃中上逆而出的病症 ,在张仲景所撰的《伤寒论》中 ,不仅对呕吐的病因、病机有全面的论述 ,而且对呕吐的辨证论治更卓有特色。笔者不揣浅陋 ,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讨论。1 呕为六经 ,分经论治《伤寒论》以六经为纲 ,对于呕吐一证同样要综合分析 ,辨为某经病证 ,分经论治。如《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中风之“干呕”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散风邪 ;治疗阳明腑实之“腹胀满而呕” ,用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 ,软坚润燥 ;治阳明中寒之“食谷欲呕” ,予吴茱萸汤温中和胃 ,降逆止呕 ;治疗少阳病之“心烦喜呕” ,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 ;…  相似文献   

11.
沈若星 《陕西中医》1995,16(5):237-238
<正> 《伤寒论》中对小便不利辨证之论述颇详,就症状而言,六经中无论表里寒热虚实诸证,皆可见到小便不利。观其内容,条文中还有“小便难”、“小便必难”、“欲小便不得”、“小便少者”、“小便数少”、“小便已阴疼”等,均含有小便不利之意。《伤寒论》载有小便不利的条文,计有38条之多,约占全部条文的10%。可见小便不利一症,在《伤寒论》中居重要位置,其辨证明晰井然,于临床中颇具指导意义。 小便不利,实质是个综合证候,可以见于多种疾病,涉及面较广,时病、杂病、急性病、慢性病、内科、外科、妇科病等均可见到。小便不利是指小便排出困难,尿少、尿痛、尿黄等小便异常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其中所论急症内容丰富,详实完备。作者结合现代临床,归纳整理张仲景治疗危急重症的治法主要有温里回阳、温阳利水、通腑泻热、泻热逐水、辛寒清热、破血逐瘀六法,阐述其代表方、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临证只要辨证准确,投之即效。  相似文献   

13.
为支持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复杂数据结构及数据间的复杂群系,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向对象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HZEDB介绍了该系统的建模语言,核心系统结构,并较详细地介绍了该系统的存储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眩晕一证有多种称谓,如因头晕而致眼花的,叫“颠眩”;因眼花而致头晕的,称“目眩”;头昏重而眼黑发花的,谓“眩冒”。《伤寒明理论》云:“眩也,运也,冒也,三者形俱相近,有论之眩运者,有论之眩冒者。运为运转之运,世论之头旋者是矣。冒为蒙客之冒,世论之昏迷者是矣。”可见眩、晕、冒三者,其临床表现大致相同,总属头晕眼花、站立不稳之意,而一般多以眩晕并称。临床上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如体虚、肝风、痰气及精神刺激等。《伤寒论》中所出现的眩晕可分为阳虚水泛,热扰清窍,阳气被郁,浊气上攻,阴竭阳脱,清阳不升,虚阳…  相似文献   

15.
闫璞  张宁 《环球中医药》2020,13(8):1391-1393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著作,理法方药齐全,对现在的临床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小便不利为着眼点,从《伤寒论》的论述中探讨其证治规律。从《伤寒论》中治疗小便不利的条文分析,可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篇中均可见小便不利的出现,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外感邪气、情志失常、素体不足、失治误治等导致津液耗伤、湿热蕴结、水饮内停、气机不畅、脾肾阳虚等,影响膀胱气化。其治疗当根据具体情况辨病机、识病位,在益气健脾、通阳助运、利水化湿、行气通络的同时通利小便,标本兼顾,对临床治疗小便不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伤寒论》汗证之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对汗证作了全面、详尽而精辟的辨证论治,其治法主要有调和营卫、扶阳解表、辛寒清热,益气生津、通腑泻热、清宣郁热、泻热逐水开结、清热利湿退黄、和解枢机,温化水饮、回阳救逆法等.临证细辨邪正盛衰,紧紧把握病机,方能灵活运用经方,而获佳效.  相似文献   

18.
19.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基础,创立了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而下利作为主证或兼证的条文遍及六经,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多见热利;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多见寒利。下利以少阴、厥阴经病多见,少厥二经病位都在里,少阴病病性多属阴、虚、寒,厥阴病病性多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人体以脏腑为本,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脏腑功能的失常皆可导致下利病证。文章主要探讨下利且有证有方的条文,下利有虚实寒热之分,按照寒利、热利、寒热错杂利三种类型分而论治。  相似文献   

20.
郭海涛  乔俭 《河南中医》2014,(12):2285-2287
《伤寒论》中辨证、治法与标、本之间就是道和器之间的关系,标本辨证是对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运用。疾病的过程是复杂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治疗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治其根本。但矛盾常有变化,有时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上升为主要矛盾。临床辨证,务要明白“病是死的,症是活的”这一道理。疾病既成,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症状居外,阴差阳错之际都可能斑驳陆离。病在内,属阴;症在外,属阳。在疾病短时间内无法向愈之际,设法撬动证候以改变病体生机实为治疗之上策,而这正是标本辨证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