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27例为单支病变,13例为双支病变,2例为三支病变;59支病变血管中左前降支(LAD)35支,左回旋支(LCX)7支,右冠状动脉(RCA)17支;狭窄程度为75~100%。采用Gruentzig等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结果42例患者扩张成功40例,成功率为95.2%;59支病变血管扩张成功53支,成功率为89.8%;75处狭窄扩张成功66处,成功率为88%。术后40例扩张成功患者的症状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PTCA对冠心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应注意术中的一些问题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4例为前降支(LAD)近端狭窄,4例为右冠状动脉(RCA)中段或近端狭窄。先对狭窄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3例因内膜撕裂,1例因动脉夹层形成,2例因血管弹性回缩及2例为预防再狭窄而在扩张处植入了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中Gianturco-Robin支架2个,NIR支架6个)。结果8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1例患者仍有较轻的心绞痛发作,药物能够控制,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完全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以治疗PTCA时因血管损伤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及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3.
对8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共扩张血管96支及病变106处,总成功率为95%。术后追踪平均8个月,临床有效率87%,潘生丁核(99mTC)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追踪有效率85%,3例冠脉造影证实再狭窄,2例再次PTCA成功。  相似文献   

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 1999~ 2 0 0 0年共完成PTCA 35例 ,其中 1例术后猝死 ,为总结经验及教训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35例患者 ,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33~ 71(平均 5 5 .6 )岁。稳定性心绞痛 1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17例 ,心肌梗死型 3例。 35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 2 5例、多支血管病变 10例 ,其中左前降支病变 19例 ,左回旋支病变 11例 ,对角支2例 ,右冠状动脉病变 3例。按照ACC/AHAPT CA规定的病变特征分类 :A型病变 9处 ,B型病变2 0处 ,C型病变 1…  相似文献   

5.
对8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共扩张血管96支及病变106处,总成功率为95%。术后追踪平均8个月,临床有效率87%,潘生丁核(99mTC)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追踪有效率85%,3例冠脉造影证实再狭窄,2例再次PTCA成功。  相似文献   

6.
谢秀成  邓斌 《广东医学》1998,19(8):593-594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疗效及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对12例患者按Gruntzig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或)支架植入术。结果:行PTCA术成功者11例,共扩张病变14处,A型病变5处,B型病变9处,基中6例行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1 ̄6个月,无临床再狭窄表现。结论: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988年元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完成的复杂综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74例,占同期PTCAU总例数的49.3%,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10例,不稳定心绞痛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者6例;48例为多支血管病变》PTCA共扩张85支血管,靶病变93处,A型病变15年,BV型病变53处,C型为25处,7便采用灌注球囊导管,28例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定向切除术。PTCA病例成  相似文献   

8.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CASI)在冠心病中应用。方法 按Gruentzrig方法对7例冠心病患者的7支血管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行PTCA治疗4例、PTCA+CASI2例,直接CASI1例、PTCA未成功1例,共扩张病变血管7处。达到完全性血运重建2例、部分血运重建4例,术中出现严重内膜撕裂1例冠心病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例心绞痛完全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未成功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致急性冠脉闭塞处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英忠  王风 《广西医学》1996,18(6):683-685
我科自1993年4月 ̄1996年5月间完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30例,其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7例,5例经处理血管获得再通。急性血管闭塞易出现于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B,C型复杂病变的PTCA。采取再PTCA或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是处理急性冠脉闭塞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冠状动脉造影(SCA)后14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了PTCA。结果成功率100%,病变处血管平均残余狭窄由术前的92.3%±11.4%降至6.7%±5.8%。经1~10个月随访,均无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塞发生。结论PTCA治疗冠心病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48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 ,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2 9例 ,双支病变 14例 ,三支病变 5例 ;完全闭塞的病变中 ,前降支 2 7支 ,回旋支 4支 ,右冠状动脉 17支。先对完全闭塞病变进行PTCA ,而后根据情况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  48例完全闭塞病变扩张成功 43例 ,成功率 89.6 %。扩张成功的 43例病变植入支架 40例 ,植入率为93%。 1例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血 ,其余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植入有助于提高完全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疗效 ,降低再狭窄率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陈君柱  徐坚 《浙江医学》2003,25(4):207-20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2例冠状动脉闭塞患者行PTCA或PTCA加支架治疗。结果 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PTCA均获得成功;38例择期PTCA中45处病变,34处成功,成功率75.6%。结论 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越长,PTCA成功率越低;冠状动脉的闭塞性病变行PTCA或PTCA加支架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1996年5月~1997年2月,共作冠心病介入治疗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3~83岁。14例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其中对吻PTCA1例,PTCA加冠脉内支架4例;作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术(PTCR)2例。除1例冠脉完全闭塞着PTCA未成功外,介入治疗后狭窄从原来的平均94.6%减轻到37.1%,心绞痛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4.
李长龙  邹剑杰 《西部医学》2007,19(5):808-8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olic Suyndrome,MS)的冠脉病变特征及对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34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CAD合并MS组及单纯CAD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的评分及多支病变、左主干(LM)病变、弥漫长病变、分叉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的比例和接受支架术比例、平均支架数、支架平均长度、靶血管内径及推荐冠脉搭桥术的比例。结果CAD病人MS患病率为34.5%,男女分别为33.3%、37.0%,MS组冠脉病变左回旋支(LCX)及右冠脉(RCA)平均评分、冠脉总评分、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RCA弥漫长病变比例、LCX及RCA分叉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纯CAD组,推荐血运重建及行搭桥术比例MS组显著高于单纯CAD组(70.0%vs 57.9%、16.7%vs 5.3%),LM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及行支架术的比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置入支架平均数及总长度MS组高于单纯CAD组,平均支架长度及靶血管平均内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D合并MS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复杂程度及对血运重建的需求显著增加,需要合理的血运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叶宁  温昭科等 《医学文选》2001,20(2):134-13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内科治疗仍反复心绞痛发作或不适于PTCA等治疗的冠心病人50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选用的血管桥包括大隐静脉,乳内动脉和桡动脉,共搭145根桥,平均每例2.9支桥,5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或成形术。结果:治愈48例,死亡2例,48例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对有冠脉搭桥指征的病人行搭桥手术,疗效安全可靠, 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冠心病(CAD)患者的心肌生物力学参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法:将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显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21例,冠脉狭窄程度均<75%)和重度狭窄组(31例,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选择同期冠脉造影显示无冠脉狭窄正常人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VVI检测左室壁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和整体径向应变(GRS),分析
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生物力学参数改变。结果:冠脉轻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患者GLS、GRS、GCS的绝对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且重度狭窄组整体应变参数下降更显著,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应变明显下降节段的分布大体与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率≥75%的病变冠脉的心肌灌注区域一致,以GLS的敏感性最高,正常对照组、冠脉轻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GL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关系(r=-0.
58、-0.51和-0.43,P<0.05)。若以GLS为-16.14%作为截断点评估冠脉重度狭窄并需要施行PTCA治疗的灵敏度为96.8%,特异度为70%;Yuedden指数最高,为0.668。结论:VVI可检出冠心病患者左室应变明显下降,提示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可根据应变明显下降节段的分布
推测相应冠脉严重狭窄。
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血管内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2例病人发现10例病人存在硬化性狭窄。4处狭窄呈偏心形,但左冠脉左干未见狭窄病变,造影对斑块的性质观察不清。血管内超声发现6例病人的左冠脉主干存在硬化病变。9处病变为偏心形,5处硬化斑表面粗糙或有裂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缠绕型和管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对 2 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情况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其中DeNovo支架 17个 ,Suboptimal支架 6个 ,Bail-out支架 2个。结果  2 3例患者 2 5支血管植入 2 5个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中缠绕型支架 9个 ,包括Gianturco -Robin支架2个 ,XT支架 7个 ;管型支架植入 16个 ,均为NIR支架。植入前降支 15个 ,回旋支 2个 ,右冠状动脉 8个。所有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3例心绞痛复发的患者经造影证实为再狭窄 ,其中XT支架 1个 ,NIR支架 2个 ,总的再狭窄率为 12 % ,缠绕型和管型支架的再狭窄率分别为 11%和 12 .5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为治疗PTCA术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降低再狭窄率的有效措施 ;根据不同的病变合理选择缠绕型和管型支架可提高支架植入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