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随着小儿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 ,手术器械也在不断地改进。5 0年代至 6 0年代初笔者主要采用Duhamel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有遗留盲囊和闸门的问题。6 0年代中后期笔者对Duhamel术式进行了改良 ,并设计了环钳 ,结肠从直肠后隧道拖出后将直肠残端翻转拖出肛门 ,套入环钳使直肠前壁与结肠前壁用环钳吻合 ,吻合口为斜吻合 ,无盲囊和闸门 ,但钳柄留置在肛门口外 ,钳柄对肛门口皮肤及括约肌有慢性刺激及压迫 ,造成皮肤及括约肌损伤 ,导致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 ,同时给肛门部护理带来诸多不便。在此期间 ,Ikeda提出“Z”形吻合术…  相似文献   

2.
胃肠吻合器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改进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方法,解决术后吻合口狭窄、盲囊及闸门形成等并发症,并解除术后扩肛之痛苦。应用Duhamel的改良术式Ikeda法,并引用美国外科医疗器械公司的GIA-80胃肠吻合器替代矩行钳用于盆腔直肠和结肠侧侧吻合,治疗14例5个月至12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见型13例,短段型1例,均获得满意临床效果。该方法完成了盆腔内直肠结肠的Ⅰ期吻合,减少患儿带钳之苦,术后不需扩肛,吻合口通畅,均无盲袋及闸门形成,排便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肠吻合器Ikeda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氏环钳在我院已经应用 30余年[1 ] ,始终未能克服环钳器械给患儿术后带来的不便。吻合器是现代胃肠外科技术的一个进步 ,我院尚不能用于代替张氏环钳法 ,只能用于Ikeda手术。Ike da手术在腹腔内切开直肠做吻合增加了腹腔污染的机会 ,是其不足之处。本组 1 4 6例Ikeda手术是根据患儿的经济条件决定是否应用吻合器或Ikeda环钳 ,自然分成两组对比。张氏环钳、Ike da环钳和Ikeda吻合器都应用于Duhamel术式 ,设计原理相同 ,对巨结肠的疗效基本相同。比较Ikeda环钳和Ikeda吻合器的优缺点 ,目的在于对Ike da吻合器方法做一临床评价。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目前手术方式多样,各种术式的并发症亦较多,但关于巨结肠术后直肠周围因假性憩室形成所导致的肛周反复感染的报道却十分罕见,我院数十年来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18岁。因肛门瘢痕畸形入院行整形手术。2岁时因短段型巨结肠在某医院行张氏环钳Duhamel改良术,术后因吻合口后壁缝线裂开回缩,引起会阴及盆腔感染,行横结肠造瘘。1个月后伤口愈合,体温食欲正常,钡灌  相似文献   

5.
环钳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钳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65例杨连全,耿永彪,王萍1989~1993年5月,我科采用环钳法对65例30天以内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HD)行根治术,术后对54例进行1~5年随访,疗效满意。临床资料:男58例,女7例;最小手术年龄11大,最大30天...  相似文献   

6.
采用Duhamel-Soper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Duhamel-Soper术式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 1973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09例(男88例,女21例;92例为常见型,17例为长段型)采用Duhamel-Soper术式治疗.该术式在腹膜返折上2.0 cm处横断直肠,于齿线上0.5 cm切开直肠后半圈,将近端结肠通过直肠后隧道经此切口拖出肛门外,作直肠后半圈与结肠后壁间断一层缝合.上环形巨结肠夹(前1/2置人直肠腔,后1/2置入结肠腔).在腹部手术区于直肠横段面相应水平横形切开结肠前壁,作直肠后壁与结肠前壁(下切缘)全层间断缝合.将巨结肠夹顶端插过该吻合口,然后行直肠前壁与结肠前壁(上切缘)全层间断缝合.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结肠炎9例;伤口感染4例;肠吻合日漏2例;感染性休克1例;死亡3例.术后随访50例,时间1~17 a,并发症:便秘6例(比术前好转),污粪5例,大便失禁3例.结论 Duhamel-Spoer术式既保留了直肠前壁的排便反射区,又避免了直肠盲袋及闸门综合征的发生,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一个有效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儿童术后恶性高热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小儿外科1983~1998年治疗术后恶性高热(MH)3例,死亡2例,治愈1例。现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1 病历介绍例1.男,2岁4个月,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体温正常,无心、肺、肝、肾疾患史。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巨结肠根治术(Duhamel术式),手术顺利,历时2小时。术后3小时20分患儿烦躁哭闹,呼吸浅快,体温38-5℃,并出现四肢抽搐频繁发作,1小时后体温达40-2℃,心率200/min,呼吸浅促,面色潮红。查血象正常,血钙正…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症再次手术1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巨结肠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3年7月—1999年12月收治巨结肠手术后再次手术的病例14例,其中2次手术7例,3次手术5例,4次手术2例。原根治术式为Duhamel法6例,扩张肠段切除后行结肠端—端吻合8例,均经常规检查后再次手术,全部行改良环钳斜吻合法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结果 术后伤口感染4例,经换药治愈,14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随访4个月至16年,远期疗效均满意。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为:切除范围不够,手术欠规范,非小儿外科医师缺乏专业训练及实践经验等。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1月至2007年4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79例,先后分三个阶段,主要采用不同术式,继Duhamel手术后自1995年开展了Ikeda手术,1999年又进行了改良Swenson手术.2002年开展了改良Soave手术.在手术方法、技术及成功率上取得了巨大进步,首先是废去了钳夹,随后又废去了结肠直肠吻合口.手术方法渐变简捷、适用而并发症少,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结肠50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特点。方法 术前回流灌肠 ,34例行改良Duhamel 环钳斜吻合术 ,14例行经直肠拖出巨结肠根治术 ,2例行强力扩肛术。结果  5 0例患儿中肛门便意感好 ,能控制排便 4 5例 ;4例肛门有便意 ,白天控制排便 ,夜间偶有污粪 ;1例死亡。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是新生儿常见的畸形 ,及早手术治疗 ,提高围术期处理 ,对患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巨结肠和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基础研究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多种治疗方法长期随访结果的逐步明确 ,对小儿肛肠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有了新的改进。一、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1.手术方式的改进 传统的几种手术方式Swenson、Duhamel和Soave及其各种改良术式受到挑战 ,而腹腔镜辅助下的直肠内结肠拖出术和单纯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日益受到广大小儿外科医生的接纳和采用。此手术不但对患儿创伤小 ,切口美观 ,而且有切除痉挛段粘膜彻底 ,吻合口低且能同时处理肛门内括约肌病变等优点。手术的关键如下 :…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巨结肠 (简称HD)占新生儿肠梗阻的 2 0 % ,作者就近 5a来对 2 5例新生儿HD的诊治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2 2例 ,女 3例。日龄 2~ 30d ,均以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超过 36h就诊 ,最长达 4d ,均有腹胀、呕吐。经钡灌肠检查确诊 2 0例 ,2 4例直肠粘膜活检确诊 ,均行肛门直肠测压 ,2 3例直肠肛管松弛反射消失。二、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予胃肠减压、清洁灌肠 ,除 1例全结肠型外均排出大量胎便 ,腹胀缓解 ,进食后无呕吐。 2 0例行手术治疗 (Soave术 3例 ,Duhamel术 14例 ,结肠造口术 1例 ,内扩约…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丹麦医生 Hirschsprung 报告首例先天性巨结肠症至今100多年以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外科治疗获得显著进步。1948年 Swenson 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Pull-through)的经典外科术式,先后又有诸如 Duhamel、Soave、Reheibin 等多种术式得到临床应用,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上世纪90年代,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治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Georgeson 等[3]于1995年报告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术;特别是 Torre 等[4]于1998年首次报道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进一步简化,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和应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对早期行 Swenson 改良术的患儿远期(8~16年)排便功能评估结果显示,Sewenson 术后远期排便功能优良率达84.4%[5]。而基于 Swenson 原创经肛拖出理念改进的单纯经肛拖出和(或)腹腔镜辅助下经肛拖出术,由于采用更为简捷的手术路径,显著减轻绝大多数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手术创伤和瘢痕形成,从而获得较传统手术后更高的生活质量[6]。虽然先天性巨结肠的现代外科治疗取得不断进步,但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便秘复发仍屡有报告。在一项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长达8~24年的随访研究中,发现14.3%的患者术后再次出现便秘[7]。有人统计 Duhamel 术后远期随访结果,便秘复发率为15%,Soave 术为16%,而巨结肠同源病术后便秘复发率更高[8]。国内有文献报告先天性巨结肠经 Swenson 根治术后,便秘症状复发可高达47.9%[9]。因此,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问题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68  
目的 总结经肛门Soave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过程、疗效及短期随随访。方法 自1999年经该术式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14例。均经钡剂灌肠和直肠粘膜吸引活检诊断为常见型巨结肠。结果 14例切除结肠17~24cm,均于术后2~4d开始进食,术后1个月随访;每日排便8~10次,其中9例行钡剂灌肠未见结肠扩张,24h钡剂潴留;6个月随访(12例)每日排便1~3次,无污染。结论 经肛门Soave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改良Soave术与传统Duhamel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比较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改良Soave术)和传统Duhamel巨结肠根治术的优缺点。方法2001年7月- 2003年5月采用改良Soave术治疗巨结肠患儿21例和1998-2001年采用传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患儿32例,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用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改良Soave术式用血量为(20.2±3.5)mL、手术时间(90.1±6.7)min、术后平均禁食时间(18 2±1.3)h,无术后并发症。传统巨结肠根治用血量为(120.5±12.4)mL、手术时间(156.4±16.8)min、术后平均禁食时闻(46.6±2,5)h,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传统巨结肠根治4例术后出现肛门狭窄,3 例术后有污粪。结论改良Soave术式用时少,术中出血少,患儿恢复快,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方法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探索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10例先天性巨结肠及2例继发性巨结肠经肛门I期根治手术,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分离推进,从直肠侧方腹膜返折处先进入盆腔,经手术中和术后观察及3~18月(平均13.2月)随诊综合分析。结果10例经肛门I期根治的先天性巨结肠、2例继发性巨结肠病儿,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反应轻。肛门无狭窄,排便每日1~2次,无污粪发生。结论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手术,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分离推进式进入,从直肠侧方腹膜返折处先进入盆腔,可避免尿道及其邻近器官损伤,达到与经腹切口或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同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术后结肠形态及排便功能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一个跨越性的进步是非开腹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结肠拖出或直接经肛门结肠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对术后结肠形态变化、肛门括约肌的恢复与排便功能的关系需进一步观察。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3月经肛门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9例,术后1周、3个月、1年分  相似文献   

18.
经肛门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手术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e,HD)是小儿消化道常见的畸形,有多种开腹术式,以往采用经腹部切口手术或借助腹腔镜处理结肠系膜后经肛门拖出根治术,由于开腹手术创伤大,婴幼儿不易耐受。1998年Torre等首先报道了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由于该术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多数学者接受而广泛应用,但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今我们共收治全结肠型巨结肠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1~14个月;随访23例,失访 3例。23例先行回肠造瘘,二期根治,3例行全结肠巨结肠一期根治术,术式采用回结肠多处活检,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全部患儿术中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后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患儿均手术顺利,术后感染 3例,末段回肠血栓形成、局部坏死,行二次手术1例。无直肠肌鞘感染,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最终全部患儿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无一例便秘复发,偶发轻微小肠结肠炎9例(64.2%),持续小肠结肠炎1例(7.1%),4例(33.3%)存在轻度污粪,无便失禁;轻度吻合口狭窄1例(7.1%)。全部患儿术后体重增加,2例生长发育落后,其余营养状况良好。结论全结肠型巨结肠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同时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避免了术后便秘复发,对术后小肠结肠炎的控制效果较好,术后大便次数和控制可逐渐恢复,患儿生活质量可,是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描述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wenson手术方法,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腹壁3个小孔进镜和操作钳,仔细辨认扩张段与正常肠管交界处,用超声刀游离结肠系膜,着重在直肠后间隙游离,直至齿状线上0.5-1.0cm,在腹腔镜辅助下将结肠从直肠内翻出至肛门外,按直肠肛管背侧纵切鸡心邻斜口吻合方法进行吻合,观察17例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排便情况。结果:17例患儿经腹腔镜辅助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20min,术后24h大多能排气排便,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所有患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有良好的近期效果。结论:腹腔 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显著地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患儿易于接受,对于适应证患儿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