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前治疗高血压不仅要降压 ,而且必须注意遏止或逆转左室肥厚 (LVH) ,超声心动图已被公认为诊断LVH的临床金标准[1] 。本文将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LVH的逆转治疗情况报告如下。表 1 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 ( x±s)FS %EF VE(cm/s)VA(cm/s)VE/VA治疗前 36 .3± 3.5 0 .6 0± 0 .0 45 8.1± 17.36 7.3± 15 .90 .86± 0 .19治疗后 42 .8± 4.1 0 .70± 0 .0 5 70 .4± 16 .5 75 .6± 14.6 1.2 1± 0 .2 3 注 : P <0 0 5 ; P <0 0 1。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将 35例 (男 2 4例、女 11例 ) ,年龄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逆转左室肥厚(LVH)的作用及其年龄的关系。方法90例高血压LVH病人按年龄被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组,予以依那普利治疗,设定治疗目标血压。于治疗前及后6个月分别作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重量指数(LVMI),E、A波峰速等指标。结果依那普利能显著降低不同年龄组的LVMI(P<0.05~P<0.001),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P<0.05~P<0.01);青、中年组较老年组更为明显(P<0.05~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依那普利逆转左室肥厚的效果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钙离子拮抗剂非洛地平(康宝得维)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痛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康宝得维组(23例)与依那普利组(23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对血压的控制康宝得维组明显优于依那普利组(P〈0.01),两组治疗后,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宝得维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依那普利,两种药物对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功能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4.
5.
采用超声心动图(UCG)对73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检测,发现28例(38%)有左心室肥厚(LVH)。对28例LVH者与16例无LVH者均采用依那普利进行为期9.75±1.5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UCG对比发现LVH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变薄,差异显著(P<0.001,P<0.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降低(18.6%)。无LVH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长期应用依那普利对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那普利或氯沙坦对SHR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各指标的改变 ,以及依那普利和氯沙坦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 SHR(n=30 )自第 1 0周始服用依那普利 (2 0 mg.kg- 1 .d - 1 ) ,或氯沙坦 (2 5 mg.kg - 1 .d - 1 ) ,或二者合用 (依那普利1 0 mg.kg - 1 .d - 1 ,氯沙坦 1 2 .5 mg.kg - 1 .d - 1 )至第 1 6周 ,并以年龄、性别、数量配对的未治疗 SHR和 Wistar- kyoto(WKY)大鼠作对照。测定收缩压 (SBP)、左室重量 (L VM)以及左室重量指数 (L VMI)和左室心肌胶原含量 ;计算机图象分析心肌细胞大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结果 :SHR的 SBP、L VM、L VMI、心肌胶原含量、心肌细胞的横截面积、CVF和 PVCA均显著高于 WKY对照组 (P<0 .0 0 1 )。 SHR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 SHR未治疗组 (P<0 .0 1 ) ,依那普利与氯沙坦之间无显著差别 (P<0 .0 5 )。二者合用比单用依那普利或氯沙坦更有效 (P<0 .0 5 )。结论 :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可显著的降低血压、逆转 SHR早期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而且二者合用在逆转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8.
依那普利,硝苯地平联用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那普利、硝苯地平联用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果观察莱芜市人民医院(271100)张志强李福祥张增堂刘凤莲何效华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延缓或逆转LVH已成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目前的研究尚局限于某类单一药物对LVH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LVH)是心血管意外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有LVH的高血压患者罹患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有逆转LVH和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本组高血压病人选用依那普利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1995年9月~1997年8月间我院住院病人按WHO1998年高血压诊断和分期标准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且超声心动图检查合并有LVH者38例,除外肾功能不全者。LVH的诊断标准为:左室重量指数(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2]。其中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2±12.2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非洛地平与依那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接受非洛地平 (5 m g~ 2 0 mg)和依那普利 (5 mg~ 2 0 mg) (各 36例 )治疗 4周。结果 :非洛地平和依那普利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是 94.4%和91.3% (P>0 .0 5 )。结论 :非洛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较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不同构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544例(男性336)和无高血压的配对组204例(男性106),应用心脏超声法对左室构型进行研究,依据相对室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的分布、前室间隔及其基底部肥厚程度。6种左室构型检出率分别为:正常左室构型,男女分别占52%,42%;离心性肥厚占16%,25%,性别差异显著(P<0.001);向心性重构,男女各占10%,9%;向心性肥厚7%,8%;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及前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分别占7%,9%。研究表明左室构型与年龄、性别、病程及收缩压有一定关系,但左室肥厚类型的形成可能取决于心脏内在因素,向心性肥厚与离心性肥厚之间不一定有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及其心功能状态和冠脉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对3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LVH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及冠脉造影资料作回顾分析,并与同期冠心病和健康者作比较。LVH分为不对称性室间隔增厚(ASH),对称性肥厚(CH)和扩张性肥厚(DH)。结果(1)LVH不同类型之间在病程及严重程度上无固定演变规律;(2)不同类型的LVH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P<0.01),DH型同时伴有左室收缩功能不全(EF=0.41±0.08,P<0.01);(3)ASH型和CH型LVH患者的冠脉病变中单支病变分别占83.3%、71.4%(P<0.01);DH型LVH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占58%。结论(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左心室离心性肥厚不是由向心性肥厚转化而来;(2)高血压合并LVH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DH型同时伴有收缩功能不全;(3)高血压冠心病合并ASH型和CH型LVH者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DH型者多支病变较多。 相似文献
16.
心肌肥厚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 ,高血压引起左心室肥厚 (LVH)与冠心病、心衰、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是心血管意外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1 ] ,因此逆转LVH成为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施慧达 )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 ,对左心室肥厚的积极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根据《1999WHO /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于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选择收集住院病人 2 6例Ⅱ级高血压 (中度 ) >160 /10 0mmHg并伴有LVH的患者 ,排除…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10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电力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UGC左心室肥厚检出率为76%,ECG LVH检出率为24%,ECG LVH患者的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大,伴左心室功能不全者的LVMI也明显增大,多元相关分析示LVMI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擘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卡托普利对各期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56603)孙为了解卡托普利对各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我们对40例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按1978年WHO制定的高血压标准确诊。平均年龄46.7±3.3岁。高血... 相似文献
19.
非洛地平缓释片逆转左室肥厚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文献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8,25(4):225-226
选择42例经彩色多普协超声诊断为左室肥厚的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测定左室舒张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组织重构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组织重构胡英蔡乃绳在高血压病人中,约有三分之一会出现左室肥厚(LVH),LVH已被认为是独立于高血压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部分高血压病人LVH甚至会先于高血压出现[1]。超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高血压病的左室形态及功能有了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