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现状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院前延误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AMI的院前延误.方法 通过查阅出院病历和电话回访的方法回顾性调查59例AMI患者院前延误情况.结果 59例AMI患者院前延误1~72 h,中位时间6.5 h,院前延误率57.6%(34/59);年龄≥65岁、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既往无冠心痛史者院前延误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男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有冠心病史者(P<0.05,P<0.01).结论 AMI患者院前延误问题严重,应加强社区人群冠心病知识教育,尤其是高龄女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以改善AMI患者院前延误情况.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 ion,PC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 cTnT)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判断参附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将68例AMI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在PCI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40 ml静脉注射,每天1次,共7天)和对照组(32例,单用PCI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24 h及第7 2h的血浆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 IMI 3级比例差异无显著性,入院时两组cTn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4h两组cTnT浓度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第72h两组cTnT浓度下降与入院时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仍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感染与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病理改变的关系。 方法 采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IgAN患者118例、健康体检者89例和慢性肾脏病(CKD)90例的血液标本,用试剂盒方法提取血清DNA。用PCR技术检测Mpe p35脂蛋白,对阳性标本采用Southern 印迹方法进行验证。根据IgAN患者Mpe感染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9例健康体检者中仅1例Mpe p35脂蛋白为阳性,阳性率为1.1%。90例CKD患者中2例阳性,阳性率为2.2%。118例IgAN患者中19例阳性,阳性率为16.0%,显著高于健康组及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Mpe阳性组42.1%患者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显著高于Mpe阴性组(P < 0.01)。Mpe阴性组24 h尿蛋白量、Scr、Lee病理分级显著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间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gAN患者的Mpe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和CKD患者。Mpe阳性患者更多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Mpe感染可能与IgAN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0例男性和34例女性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首次症状到确诊时间、临床表现(关节痛、蝶形红斑、发热、浆膜炎、口腔溃疡等)和实验室检查(dsDNA、IFANA、C3等)男女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男性组反复皮肤溃疡为首发症状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肝肿大发生率也明显增高(0.01<P<0.05)。女性组ssA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组(0.01<P<0.05)。结论 男性SLE患者常以皮肤溃疡为首发症状,男性SLE患儿常以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与血液系统异常为首发症状,老年SLE患者常以浆膜炎为首发症状,女性SLE患者更易继发干燥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美国与中国结直肠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差异.方法 自1985年3月至2004年9月,收集美国Cleveland Clinic Florida 68例(美国组)和中国北京解放军总医院85例(中国组)结直肠克罗恩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肠外病变、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美国组和中国组女性患者分别占60.3%和36.5%(P=0.003),有家族史者分别占11.8%和1.2%(P=0.016);两组出现脓肿、直肠阴道瘘及肠外病变的概率分别为19.1%和0(P<0.001)、51.5%和0(P<0.001)、39.7%和20.0%(P=0.013);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美国组有30例(44.1%)病变累及全结肠,而中国组仅4例(4.7%)(P<0.001);美国组回盲部以远各肠段受侵率均显著高于中国组(均P<0.05).结论 与中国患者相比,美国结直肠克罗恩病患者以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病变常累及远侧结直肠,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为组及认知行为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便秘护理,行为组增加行为指导,认知行为组再增加定向力、记忆力及注意力等训练,于第1、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三组便秘症状积分及疗效显著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认知行为组最好,行为组次之,对照组最差(P<0.05,P<0.01);三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便秘症状积分与MMSE、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便秘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重症肺结核伴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的患者应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重症肺结核伴ESS住院患者按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及控制感染、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12.5μg/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临床症状改善、白蛋白升高、痰涂片抗酸杆菌减少、影像学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发热、咳嗽、盗汗等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治疗组中显效者19例(31.7%),对照组中显效者8例(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5).治疗组痰菌转阴15例(25.0%),对照组4例(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升高至(34.2±0.4)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1±0.6)g/L,经比较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两组患者的T3、FT3在治疗后均明显上升,但治疗组升高尤为显著,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42和50.66,P值均<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空洞闭合,但有部分患者的结核病灶出现吸收好转,其中治疗组治疗有效56例(93.3%),对照组治疗有效46例(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5).治疗组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病死率为3.3%(2/60).结论 对重症肺结核伴ESS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再辅以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安全有效,低T3的改善是整个病情好转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无溶检禁忌症的81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院前急救入院的42例为院前急救组,自行来院的39例为对照组.入院后两组均予以的尿激酶(UK)150万U溶栓及其他对症治疗,并比较两组从发病到住院溶栓时间,住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院前急救组发病到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后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处理能够缩短AMI患者发病到住院溶栓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盐酸戊乙奎醚在颈丛神经阻滞术前用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又名长托宁)在颈丛神经阻滞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颈丛神经阻滞患者60例,年龄19~69岁,随机分成三组,各20例,即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0.01 mg/kg)、阿托品组(A组0.01 mg/kg)、非用药组(N组).所有患者均在入手术室后合并肌肉注射地西泮0.15~0.2 mg/kg.记录手术前一天晚(基础值)、入室时、注射后15、30 min时的SBP、DBP、HR、SpO2和口干程度.记录术中发生连续吞咽或呛咳的例数.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注后15、30 min与入室时相比,DBP显著降低(P<0.05).A组HR显著增快(P<0.05和P<0.01),N组HR显著减慢(P<0.05),P组有减慢趋势,在30 min时最明显(P<0.01),但仍在基础值的水平.P组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组和A组的口干程度和连续吞咽动作发生率与N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P组与A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有效抑制腺体分泌,维持呼吸道干燥,而不增快HR,可取代阿托品成为理想的术前用药,但相比阿托品其价/效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高宇  沈聪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37-141
分析雄激素脱发(AG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2月于泰州市姜 堰区皮肤病防治院毛发病专病门诊就诊的152例AG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性别特异性。 结果 152例AGA患者中,男64例,女88例;年龄13~49岁,平均年龄(31.25±7.62)岁;有直系亲属家族 史48例(31.58%),其中男24例(37.50%),女24例(27.27%);不同性别AGA患者直系亲属家族史占 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52例AGA患者脱发程度以轻度脱发为主;不同性别AGA患者 脱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52例AGA患者中湿热内蕴型最为常见(40.13%),其 次就是肝郁血瘀型(14.47%)和肝肾不足(12.50%)。152例AGA患者中>20%的毛干直径变细、无毛 干的毛囊开口、毳毛比例增加占比最高,分别为89.47%、55.26%和51.32%。不同性别AGA患者皮肤(毛 发)镜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AGA患者湿热内蕴、肝肾不足占比高于女性AGA 患者,而肝郁血瘀占比低于女性AGA患者(P <0.05)。不同性别AGA患者洗发频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女性AGA患者有烫染发习惯占比高于男性(P <0.05);男性AGA患者头皮油 性和头发油性占比均高于女性AGA患者(P <0.05);女性患者平均睡眠时间<8 h占比高于男性AGA患 者(P<0.05)。结论 AGA患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病程短且以轻度脱发为主,与患者遗传、生活方式、 油脂分泌和睡眠时间等因素有关,且具有一定的性别特异性,毛发镜征象和中医辨证分型可指导临床诊疗工 作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CK- MB变化时间、胸痛缓解时间、ST段下降超过50%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血管在治疗6h内和6-12h再通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迅速有效、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降低了病死率,改善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西药治疗为对照组,30例患者同时使用头部针灸治疗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达到治愈和显效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治疗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疾病对自然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结节、瘤和癌)患者144例,按同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匹配288例无甲状腺疾病者。运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甲状腺疾病组和无甲状腺疾病组比较,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潮年龄、怀孕次数、哺乳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②甲状腺疾病组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区骨密度均显著低于无甲状腺疾病组(P<0.05或P<0.01),两组腰椎骨密度比较无差异。甲状腺疾病组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49.31 %,显著高于无甲状腺疾病组39.24 %(P<0.05),甲状腺疾病组的骨折发生率21.53 %高于无甲状腺疾病组16.67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在甲状腺疾病类分组中,甲状腺结节组较其他甲状腺疾病组股骨颈骨密度低,甲状腺结节组显著低于甲亢组和甲状腺瘤组(P<0.05)。结论 患有甲状腺疾病的绝经后女性具有股骨颈低骨密度的风险,而甲状腺结节患者较甲亢和甲状腺瘤患者股骨颈低骨密度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左氧氟沙星对男女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8年~2011年在本院泌尿外科利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不同性别的膀胱炎患者(男156例,女147例),对氧氟沙星的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痊愈、显效、无效的病例数/率在男性组分别为107(68.6%)、l5(9.6%)、34(21.8%)例,在女性组分别为76(51.7%)、35(23.8%)、36(24.5%)例.男性、女性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2%和75.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对男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23例(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未溶栓组23例,通过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溶栓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常规方法治疗未溶栓组患者,无溶栓治疗,对三组患者的射血分数、治疗效果以及死亡率进行观察。结果17例溶栓再通者(73.9%)显著高于6例溶栓未通者(26.1%)(P<0.05);溶栓再通组总有效率为88.2%,显著高于66.7%的溶栓未通组、65.2%的未溶栓组(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升冠状动脉的再通率以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指骨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MHD患者94例,分别将男性和女性患者分为3组,骨质疏松组:T值<-2;骨量减少组:T值-2~-1;正常骨量组:T值>-1.分别比较3组男性和3组女性患者年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血浆Hcy.对血浆Hcy水平与指骨BMD进行相关性分析,用逐步回归法以指骨BMD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分析指骨BMD的影响因素.结果 骨质疏松组年龄均大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骨量组(P<0.05),骨量减少组年龄大于正常骨量组(P<0.05).3组血钙、血磷、ALP、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浆Hcy水平与指骨BMD无相关性(r=0.267,P>0.05).年龄是指骨BMD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b1=-0.002,P=0.022).骨质疏松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骨量组(P<0.05),而骨量减少组和正常骨量组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钙、血磷、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血浆Hcy水平与指骨BMD呈负相关(r=-0.527,P<0.05).年龄和Hcy是指骨BMD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b1=-0.002,P=0.011;回归系数b4=-0.003,P=0.048).结论 女性MHD患者高血浆Hcy水平可能与指骨BMD降低有关,男性MHD患者血浆Hcy水平与指骨BMD无相关性.血浆Hcy升高可能是女性MHD患者骨质疏松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吸烟状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调查1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吸烟状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戒烟组89例,男性82例,女性7例,年龄(59±11)岁;吸烟组58例,男性48例,女性10例,年龄(59±12)岁,分别记录两组临床资料,出院12个月后电话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预约心动超声检查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①吸烟组次终点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入院率明显高于戒烟组(P<0.05).主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戒烟组较吸烟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缩小(P<0.05),6分钟步行试验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1)PCI术后吸烟增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入院率,使心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湿热型慢性肾衰竭(CRF)急剧加重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及清肾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4例湿热型CRF急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西药常规治疗同时使用黄苓解毒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治疗组加用清肾颗粒,每次1袋(10 g),每日3次口服,疗程8周.检测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TGF-β1及血BMP-7水平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为84.85%,优于对照组54.84% (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58.06% (P <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BMP-7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尿TGF-β1水平均下降(P<0.01或P<0.05),血BMP-7水平均升高(P<0.01或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型CRF急剧加重患者血、尿TGF-β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血BMP-7水平明显降低,清肾颗粒可显著降低血、尿TGF-β1水平,升高血BMP-7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王立鸿 《中国科学美容》2011,(24):168-168,170
目的 分析并评价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3种术式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9例,分别实施耻骨上经TVP术、TURP术以及TUVP术,对上述3种术式的临床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 TURP组输血量比TVP组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 <0.01),TUVP组比TURP组及TVP组均显著下降(P 均<0.01).在手术时间方面,TVP组时间长于TUVP与TURP组(P 均<0.01),TURP组与TUVP组相比,前者时间明显要长(P <0.05).在膀胱冲洗、尿液转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TUVP组与TURP组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均>0.05),但TUVP组与TURP组比TVP组显著缩短(P 均<0.05).结论 在平均输血量、手术用时、膀胱冲洗、尿液转清、术后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TUVP组与TURP组均优于TVP组.  相似文献   

20.
男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男性狼疮肾炎(LN)临床与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对28例男性LN与同期28例随机选择的女性LN从临床表现、病理学、免疫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LN较易误诊(P<0.01)和延迟诊断(P<0.05),肾衰竭发生率和需要冲击治疗者多于女性LN(P<0.05),蝶形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较女性少见(P<0.05),ANA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P<0.05).病理类型男性Ⅳ型较女性多见,而Ⅱ型较女性少见.在随访1年且资料完整的患者中,女性LN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比例明显多于男性LN(P<0.05).结论:男性LN与女性LN的表现有区别,且病情较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