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96例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目不瞑”范畴。轻者不易入眠,或入眠并不困难,但易觉醒及晨醒过早,常伴有睡眠不深及多梦等表现,对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严重者可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症。2004-02—2005-11,我们采用调卫健脑针法对3个中心的96例失眠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9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先期完成的90例病例予以报告,对初步的规范适应症、操作方法进行评价,为制作技术操作文本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各中心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5例,采用调卫健脑针法,取百会、大椎、申脉、照海等穴配合耳穴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针刺,取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等穴位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及评价。结果:90例失眠症中痊愈16例(17.98%),显效27例(30.33%),有效41例(46.07%),无效6例(5.62),有效率为94.38%。三个中心根据PSQI量表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各中心差异不明显(P>0.01)。结论: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疗效优于对照组,各中心疗效和方法稳定、无偏差。  相似文献   

3.
调督健脑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调督健脑针刺法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心身症状的疗效以及二者是否有相关性.方法 41例失眠症患者,采用调督健脑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九十项症状自评表(SCL-90)评分.结果 除催眠药的使用、恐怖因子外,PSQI、SCL-90各成分及总分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总积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SQI总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P<0.05).结论 调督健脑针刺法能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身症状,且心身症状的改善程度与睡眠质量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调神疏肝针法治疗郁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郁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选择110例郁证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疏肝针刺法组50例、传统针刺对照组及西药百忧解对照组各30例.应用国际公认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表(SDS)、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量表积分法,对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调神疏肝针刺法组治愈3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其痊愈率69.4%及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痊愈率48.3%,总有效率89.7%),而与西药百忧解组疗效(痊愈率64.0%,总有效率96.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郁证与西药百忧解有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中心对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通过观察腹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检验腹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腹针试验组和牵引对照组.试验组以规范的统一处方腹针治疗,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等;对照组采用枕-颌式坐位颈椎牵引带进行悬吊牵引.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的90天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结果:腹针试验组的近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7.3%、92.7%;牵引对照组分别为82.0%、82.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均较好,且疗程短,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目的:探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将256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口服西药对照组(76例)和醒脑开窍针法针刺组(18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血浆中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为指标探讨治疗机制.结果:针刺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种抑郁量表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血液中相关单胺类递质含量提高,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可以通过改善疾病相关因素来治疗卒中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7.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症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李平教授在总结和继承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以“通督脉、调元神”立论,提出以“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222例患儿分为针刺组(110例)和药物组(112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双手四缝穴,每周1次,共4次;药物组口服益气健脾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支,共4周。疗效评价包括症候积分量表中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4个中心共纳入222例病例,212例完成试验。针刺组在改善患儿的食欲、体重、腹部皮下脂肪厚度等方面优于药物组(P<0.01),在改善身高方面两组无差异。两组在提高血清IGFⅠ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在提高PA水平上针刺组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在提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方面,针刺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药物组的红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范畴,以经常不易入寐,或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甚而彻夜不寐为主要表现[1]。现代医学则认为失眠症是一组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患者持续相当长时间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2]。目前镇静安眠药是治疗失眠症的常用药,患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易导致成瘾及毒副作用。林咸明教授治疗失眠症倡导"调神针法",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针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A组)、体针加头皮针组(B组)、体针加腹针纽(C组)、体针加头皮针加腹针组(D组)。体针加头皮针、腹针、水针、皮肤针,按摩导引、药艾灸,综合治疗组(E组)。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 runnstrom分级,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病偏瘫痉挛患者的疗效。结果:B.C.D.E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A组(P〈0.01),以E组疗效最佳(P〈0.01)。结论:综合治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志新  石学敏 《中国针灸》2007,27(8):601-608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结果:共纳入25个研究、4377例中风患者。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有降低病死率、残疾率的趋势,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疗法,纳入研究中仅发现2例疼痛者。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吗丁啉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疗效。方法:将72例DG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调理脾胃针法为主,穴取曲池、合谷、中脘、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血海、地机等为主,每日针刺2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对照组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餐前30分钟服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调理脾胃针法治疗DGP疗效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吴迎涛  刘立安 《中国针灸》2007,27(8):620-622
牙周炎是多病因慢性炎症,临床上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针灸治疗牙周炎并发的牙痛、牙龈肿胀临床疗效快速、可靠;针灸结合洁治、药物含漱等牙周常规局部治疗对消除牙龈炎症、减轻牙周袋、降低牙齿松动度效果更佳,但后者相关研究较少,有待更多引入标准牙周临床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的临床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不同针法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状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平  周炜  王寅 《中国针灸》2007,27(5):325-328
目的:研究不同针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A组)、体针加头皮针组(B组)、体针加腹针组(C组)、体针加头皮针加腹针组(D组)。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B、C、D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A组(P<0·01),以D组疗效最佳(P<0·01)。结论:综合针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颈肩综合征的临床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扬  赵英凯  程建斌 《中国针灸》2007,27(5):379-382
颈肩综合征为临床上常见疾病,现代医学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治疗不当容易迁延不愈。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应先详细辨证,重视脉诊,结合局部切诊及经络触诊,选取合适的穴位;针刺操作不追求得气为先,而以候气为要,结合温针以为治;兼阳气不达四末者,先温补脾肾之阳,再开四关(合谷、太冲)以畅达阳气,后进行颈肩部的辨证施针。  相似文献   

17.
林强  胡玉莲  韩崇伟  厉岩 《中国针灸》2007,27(9):663-664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由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输尿管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吗啡组和强痛定组。眼针组90例应用针刺眼穴止痛;吗啡组40例肌肉注射吗啡、阿托品止痛;强痛定组50例肌肉注射强痛定、阿托品止痛。结果:眼针组显效率72.2%,总有效率95.6%;吗啡组显效率45.0%,总有效率77.5%;强痛定组显效率42.0%,总有效率72.0%。眼针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吗啡组与强痛定组(均P<0.01)。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由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输尿管绞痛快速而有效。  相似文献   

18.
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肿瘤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隔姜灸组用隔姜灸,穴取大椎、膈俞、脾俞等;中药组口服参花片、强力升白片。观察2组病人白细胞减少情况、消化道反应情况以及化疗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隔姜灸组113例,中药组108例。10天后疗效:隔姜灸组治愈率为84·1%,有效率为66·4%;中药组分别为35·2%、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15天随访2组均能维持疗效。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隔姜灸组优于中药组。安全性指标检验表明,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反而对化疗所致的心、肺、肾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改善。结论: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可靠并优于口服中成药,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