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气虚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观肝之生理,以阴血为体,以阳气为用,故称体阴而用阳。由此而及肝之病理,则证有虚实,历代医家多从肝之特性而言:在五行属本,在时令应春,春时阳生,阳气多动而升发;其病为升动无制,肝气偏亢,久甚化火,故有“肝无虚证”之说。其实则非,肝血不足,肝阴亏损,临证故为常见,然而肝之虚证既有阴血亏损的“体”不足,亦有阳气不足的“用”衰惫。观近代医籍,对肝气虚这一证型论及甚少;考古医籍,始见于《内经》有零散  相似文献   

2.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肝亦有其气、血、阴、阳。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而用阳,自《内经》起即不乏有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近代秦伯未则明确指出:“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者,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者,应包括气、血、阴、阳在内。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种”。然世人多偏于肝阴血之不足,略于肝阳气之衰微,以致影响脏象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完整性。为进一步阐明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本质,本文总结了近年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肝主藏血、司疏泄,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曰体阴而用阳。肝的虚证既有肝“体”亏损,也有肝“用”不足。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中指出;“正常的肝气和肝阳是肝脏升发和条畅的一种能力,故称做‘用’,病则气逆阳亢,即一般所谓‘肝气’、‘肝阳’证;或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等,便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这种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乃疏泄不及所致。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情志、疏畅气血、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协助脾胃消化等方面,故疏泄不及也多涉及于此。下面从临床所见简略分述之。  相似文献   

4.
肝胆相关  肝 ,居于下焦 ,五行属木 ,为阴中之阳脏。肝有经脉“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肝胆经脉布于两胁 ,故两胁为肝之分野。故古人对肝和眼的关系论述颇多。如“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能辨五色矣”、“肝受血而能视”等。盖人以气血为本 ,肝有疏泄无形之气和贮藏有形之血、调节血流之作用。气属阳 ,血属阴 ;“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故有“肝以血为体 ,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之说。由此可知 ,肝经失和 ,可以引起多种目病。1 肝气与目相关  肝有疏泄气机之功能 ,肝气舒畅条达 ,则五脏之气机调畅、升降有…  相似文献   

5.
试论肝阳虚     
对肝脏阴阳的认识,多谓肝脏体阴而用阳,肝阴肝血其体可虚,而肝气肝阳总属太过,言没有肝阳虚。主要认为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易阳亢、化火、生风;一般中医书写肝的虚证不外阴虚、血虚;阳虚多归属于肾阳,心阳、脾阳之虚,直接提出肝阳虚证者甚为鲜  相似文献   

6.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7.
肝气虚、肝阳虚之证.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但尚未引起医家重视。肝虚方症.多立肝阴虚、肝血虚.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藏血、体阴用阳、内寄相火、闭、气)易亢进,阴(血)易亏损。如朱丹溪在《将致余论》载:“阳有余.阴不8”。然而.肝气虚、肝阳虚在临床中并非罕(.兹将再对w气虚、肝阳虚的浮浅认识.参考他人之见.加以叙述。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前帝内经。已入了关于“肝气虚’他论述。。李问·卜古工舆论日:“丈夫七八气表.筋J一主动、”《灵枢·乍伸篇》云:“肝气虚叫D.实则怒。”近代名医面铺周在《蒲辅用医疗…  相似文献   

8.
浅论肝气(阳)虚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为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肝的阴阳、气血的失调……肝气虚和阳虚”。但随着对一些疑难病治疗的探索,临床治肝常能起沉疴,所以肝阴、肝血常不足……肝气、肝阳的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为多见,而少见肝的气(阳)虚应该引起临床工作的足够重视,以丰富临床辨证治疗。今不揣浅见,略以论之。  相似文献   

9.
“失眠”俗称“睡不着”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患者入眠艰难,或睡眠不稳,夜梦纷纭,甚则整夜不眠,或数夜不眠。可使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疲乏,直接影响了工作、学习、影响着身体。“失眠”多由精神创伤及长期过度紧张疲劳及久病体弱、肾阴耗伤、心脾亏损,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其病变重在心、肝、脾。肝肾阴虚,心脾不足,脏腑功能不健,阴阳失调。《灵枢口问篇》“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如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则不寐也。治宜宁心安神,滋养阴血。多年来余用自拟“舒安汤”一方进行治疗;收  相似文献   

10.
<正> “荆贯四物汤”乃本文作者自拟经验方,由《局方》四物汤加荆芥、贯众组成。可用于多种妇科疾患,据证加减,疗效颇佳,兹介绍于下。方义分析“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用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且女子一生,经孕产乳,数脱于血,阴血常不足,肝气偏旺。选用养血和血补肝之专剂“四物汤”为基础方,意即图本为治。  相似文献   

11.
魏玉横组方思想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玉横一生倡导“补肝” ,在所辑《续名医类案》一书中既创“一贯煎”以峻补肝肾胃阴 ,又用“一气汤”重补脾肾之阳。精心选录了前人冯楚瞻大量“一气汤”医案载于书中 ,提示后人“肝为内伤之本” ,“肝血自当养 ,肝气不可犯” ,“补肝”组方用药当肝体、肝用兼顾 ,足三阴并重 ,土金水一气以贯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气虚证的症状表现,确立治疗肝气虚证的方剂。方法:依据大量临床资料和经验,将中医学酸味药入肝补肝养肝的理论与化学酸碱中和理论相结合,推证肝气虚证应有的症状表现。并在张仲景治疗肝气虚证的组方原则指导下创立酸味补肝汤,验证于临床。结果:肝气虚证临床以口涩、口苦(或吐苦)、吐黄、烧心(碱性)等为主要表现,酸味补肝汤用于治疗肝气虚证,方证相合,疗效直接而显著。结论:肝气虚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它与其他脏腑虚弱的表现形式不同,以酸补之是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3.
论肝气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气即肝之脏气,是肝进行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肝气不足,肝的各种功能的见减退,出现肝气虚的病变。肝气虚证普通存在。多见于脏腑兼病中,如肝硬化见肝肾阴虚导致肝气阴两虚;肝气虚弱,血失归藏的出血证;肝气虚衰,心神经失养的忧郁证,肝肾气虚,以致肾失封藏固摄能力,出现性功能泌尿方面的病症,在治疗上,从补肝气着手,调理脏腑,方能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刘华宝 《肝博士》2023,(2):33-34
<正>肝硬化的基本病机为“体用失调、气机失畅、肝络瘀阻”。“肝体”的内涵,一是指肝自身的阴阳气血,来源于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二是指流经肝的气血及精微物质,两者共同以藏血为主要功能表现,因此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濡养自体,制约肝之阳气,维持肝的阴平阳秘。而“肝用”的内涵则是指肝之阳气受肾之阳气的气化激发,发挥升发之性,助脾升清,  相似文献   

15.
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细胞因子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TNF-α、IL-8、IL-1β的浓度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分别检测30例COPD阳气虚衰证患者、30例COPD气阴两虚证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8、IL-1β的浓度。结果 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血清TNF-α、IL-8、IL-1β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阳气虚衰组高于气阴两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相比,阳气虚衰证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更明显;通过扶阳固本延缓气阴两虚证向阳气虚衰证发展的治法,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带来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6.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06,(11):12-13
(三)阴阳互损 当阴虚或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影响到相对的一方,从而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称为阴阳互损.《内经》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正因为阴阳有互根互生的关系,所以阳气虚弱就会累及阴精的化生不足,而阴精亏损也会累及阳气的化生不足,前者称为阳损及阴,后者称为阴损及阳,最终会发展为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17.
更年期崩漏从肝论治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 :肝藏血 ,主疏泄。全身气血营养周身 ,储于肝 ,下注血海为月经。清·傅山著《傅青主女科》说“妇人经来断续 ,或前或后无定期 ,人以为气血之虚 ,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 ?”妇女由于经孕产乳 ,数伤于血 ,相对血不足 ,气有余 ,而肝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故气血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肝脏失常。在另一方面 ,妇人最易受情志所伤 ,肝主情志 ,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之病变 ,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再者更年期妇女肾元精血不足 ,肝肾同源 ,肝藏血 ,肾虚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肝阳偏亢 ,则发崩漏。若情志抑郁 ,肝失疏泄 ,血不藏肝亦发崩漏。…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胃镜检查率50%。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二者可以单见或并见,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属于中医“脘痛”、“痞满”范围。寒热虚实见证各不相同,必须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首先是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嗜食辛辣,吸烟饮酒,胃气受伤;或因情志抑郁,肝气不舒,以致肝胃失和,气机失调,或者湿阻中焦,郁热化火,久则脾胃气虚,甚则阳气虚寒;或者气阴俱伤,津液不足。亦有属气滞血瘀者。  相似文献   

19.
<正>精神调养春应于肝,从中医藏象理论看,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肝阴血不足,则疏泄失职,阳气升泄太过,表现为稍受刺激则易怒。肝最喜调达舒畅,恶抑郁恼怒。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肝与胆为表里,足厥阴(少阳)也。其经旺于春,乃万物之始生也。"肝胆经气都在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载:“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关于文中的“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有谓正治:虚者按虚证治疗,即补不足;实者按实证治疗,即损有余。有谓指误治: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虽然均认为虚证宜补,实证宜泻,但从文字解释方面看,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