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浆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兔胆囊结石成石过程中血浆脂蛋白胆固醇变化,及其对胆汁中胆汁酸,胆固醇含量及成石的影响,在用高胆固醇膳食致兔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基础上,交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动态监测成石过程中血浆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胆汁中胆汁酸及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1)随着喂饲HCD时间增加,血浆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3周组及4周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细菌代谢产物在胆囊结石成石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菌在胆固醇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50例胆囊结现人和15例对照组胆囊胆汁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内毒素(ET),超氧化的歧化酶(SOD)和糖蛋白含量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胆囊结石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上述指标结石组细菌培养阳性组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0.01),β-G,ET及SOD均与糖蛋白有相关性,尤以SOD明显(P<0.001)。ET与β-G(pH6.8)和SOD之间呈相关关系(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SOD与ET糖蛋白的影响最大。结论 细胞可能通过其代谢产物(β-G,ET,SOD等)影响糖蛋白的分泌,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该研究通过分析胆石病人小肠胆固醇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小肠胆固醇吸收的遗传凶素在胆石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包括10例胆囊结石病人和7例无胆石症的对照.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近段空肠黏膜胆固醇吸收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 胆石组小肠胆固醇吸收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NPCIL1:1.15±0.60 vs 0.80±0.29;ABCG5:3.11±2.70 vs 1.92±1.38;ABCG8:3.65±2.08 vs 2.85±1.33;ACAT2:0.30±0.25vs 0.20±0.16;MTTP:12.35±8.10 vs 8.22±5.74,P>0.05).结论 胆石病人小肠胆固醇吸收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不是胆石病发生的主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4.
胆固醇胆石成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习历年来胆固醇胆石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其对传统学说的某些观点提出了挑战。目前研究方向是胆固醇胆石相关基因与成石的关系。这一学说的进展对在易发人群中预测和预防胆固醇胆石的形成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X受体与胆固醇代谢及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是调节胆固醇代谢的最重要核转录因子。LXR在各组织和脏器广泛表达,通过激活其下游基因的表达,参与胆固醇的合成、转运和转化,在维持机体胆固醇的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下世纪胆囊结石症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Langenbuch以来,已百多年一直应用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近些年虽然出现了溶石、碎石等疗法,有可能清除结石,但未能解决结石再生问题,Langenbuch原来提出“切除胆囊不只是因为其中有结石,而是因为它生长结石”的论点并未推倒,仍然统治着全...  相似文献   

7.
大耳白兔30只均分三组,对照组饲正常饲料,致石组饲含1.2%胆固醇和0.5%胆盐的高胆固醇饲料及麦芽糖糊,防石组饲高胆固醇饲料及正醇。一月后心脏穿刺测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并剖腹取胆囊及肝胆管胆汁测各种胆汁成分。结果:防石组血清胆固醇和胆囊胆汁中胆固醇、磷脂、钙等明显低于致石组,提示饮酒对胆固醇结石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胆汁中蛋白成分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常与胆汁成分改变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及其始动因素尚未完全明了,该文就近年胆汁中蛋白质成分改变对胆石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面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胆结石中胆固醇含量的简便快捷准确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用无水乙醇超声提取.色谱柱为YWG C18(250mm×4.6mm,10 α-SMA),柱温35℃;流动相为甲醇,流速1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75℃,空气流量2.2 L/min.结果 胆固醇在3.5~17.7μg范围,其进样最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呈线性关系(r=0.9993).方法 重复性试验RSD为1.1%(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n=9),RSD为1.3%.8个胆结石样晶测定结果胆同醇的含量均大于85%.结论 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胆结右中胆固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于永祥  徐振邦 《普外临床》1995,10(3):187-190
为了探讨胆结石形成的机制,作者用立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比重测定仪,油浸、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现代观察测试方法对胆结石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有关胆固醇晶体的习性、偏光性、折光率、胆固醇结石的比重等数据。胆固醇结石的成分除胆固醇外尚含少量的Al,Si,Fe,并在胆固醇晶体中发现有单质Al的包体,胆固醇结石形成属胶体成因,并经过重结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在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致兔胆囊胆红素钙结石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9只兔随机分为 3组 :结石A组 ( n =15 )和结石B组 ( n =2 2 )及正常对照组 (C组 ,n= 12 ) ,通过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构建兔胆囊胆红素钙结石模型。检测以下项目 :( 1)血浆甘油三酯(TG ) ,磷脂 (PL ) ,总胆固醇 (TCh ) ,游离胆固醇 (FCh) ,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 (HDL Ch ,HDL2 Ch及HDL3 Ch)的浓度 ;( 2 )胆汁FCh和甘氨酸胆酸 (GCA )及甘氨酸脱氧胆酸 (GDCA )的浓度。结果  ( 1)与C组比较 ,A组及B组的血浆PL均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A组血浆TG明显升高 (P <0 .0 5 ) ;( 2 ) 3组间血浆TCh及FCh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组的血浆HDL Ch ,A组及B组的血浆HDL2 Ch均显著低于C组 (P <0 .0 1) ,而A组及B组HDL3 Ch则显著高于C组 (P<0 .0 1,P <0 .0 5 ) ;( 3 )B组胆汁GCA及A组和B组胆汁GDCA显著低于C组 (P <0 .0 5 ,P <0 .0 5 ,P <0 .0 1) ,但 3组间GCA /GDCA比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4 )A组及B组胆汁中的FCh较C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兔胆道不全梗阻并感染可引起肝脏HDL合成减少与成熟障碍 ,造成胆固醇的转运及代谢异常 ,从而导致胆汁酸分泌减少 ,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提  相似文献   

12.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GP)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ASGP的手术时机与并发平及死亡情况。结果 SGPⅠ级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的并发症率分别为54.54%和10.00%(P〈0.05),病死率分别为2727%和0(P〈0.05)。SGPⅡ级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并发平率为84.62%和41.67%(P〈0.05),病死率为53.85%和25.00%(P〉0.05)。结论 SGPⅠ级  相似文献   

13.
结石性胆囊炎癌变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癌变的高危因素,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时机。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200例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胆囊粘膜单纯增生144例,发生率为72%,不典型增生增生38例,发生率为19%,浸润癌7例,发生率为3.5%,正常粘膜11例。浸润癌旁可见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各种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发生率有随着年龄及胆囊结石的病史延长而升高的趋势;(2)DNA含量及非整倍体细胞百分率,AgNOR颗粒计数和颗粒面积呈顺序递增,单纯增生<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癌组织中;本组结果提示,癌变可能是使细胞增殖活跃,从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至浸润癌的慢性过程。结论 50岁以上并有长期的胆囊结石病史,尤其是女性,是结石性胆囊炎癌变的高危因素,故对50岁以上并有长期的胆囊结石病史的病人,特别是女性,应定期检查,必要时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胆汁中氨肽酶N的分离、提纯及其促成核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氨肽酶N(APN )在胆石形成中的成核活性。方法 应用伴刀豆凝集素A亲和层析、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及高压液相法从胆石症患者胆汁中分离、提纯胆汁中的APN ,并用模拟胆汁观察APN的成核活性。结果 最终APN纯化倍数达 2 94倍 ,酶的活性为12 .9nM·min-1·μg-1,分子量为 130kDa。随后在模拟胆汁观察到APN有明显的促成核活性。结论 APN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具有促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15.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将健康杂种犬 9只通过剖腹手术建立 4个肾动脉平面以下的腹主动脉瘤模型 (Ⅰ组 ) ,5个肾动脉平面以上的腹主动脉瘤模型 (Ⅱ组 ) ,然后经髂动脉给Ⅰ组置入支架型人工血管隔绝其腹主动脉瘤 ,对Ⅱ组则先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 ,然后再自髂动脉置入支架型人工血管 ,隔绝瘤体。术后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及动物存活情况 ,2 ,3个月后处死动物 ,检查支架型人工血管通畅及血管内皮生长情况。结果 腹主动脉瘤成模率为 10 0 % ,术后Ⅰ组 4只犬成活良好 ;Ⅱ组中 1只成活良好 ,另 4只分别于术后 4h ,1d ,3d ,4d后死亡。 2 ,3个月后处死动物 ,解剖发现支架型人工血管通畅 ,主动脉瘤体萎缩 ,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支架内及支架两端血管内皮生长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外科技术能有效地治疗主动脉瘤 ,特别是为肾动脉平面以上的主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石性胆囊炎取石前后胆囊炎症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动物胆石性胆囊炎的病理改变 ,探讨取石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原因。 方法 2 4只兔 ,随机分为 :( 1)正常对照组 ( n =5 ) ;( 2 )手术对照组 ( n =5 ) ;( 3)植石组 ( n =6 )和 ( 4 )取石组(n =8)。植石组和取石组兔用手术植入人胆固醇结石的方法制作胆囊炎模型。植石组于植石 3个月后切除胆囊 ;取石组兔于植石 3月后取石 ,取石 3月后剖腹切取胆囊 ,行光镜观察。 结果 ( 1)胆囊湿重 :植石组 ( 0 .5 15± 0 .1) g ,取石组 ( 1.1± 0 .0 6 )g ,两组差异显著 ( P <0 .0 5 ) ;( 2 )胆囊壁厚 :植石组( 1.2 48± 0 .85 )mm ,取石组 ( 1.95 6± 0 .2 9)mm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植石组重型胆囊炎占 33.33% ,取石组为 87.5 %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 4 )取石组胆囊纤维结缔组织和粘液分泌细胞增殖。 结论  取石后 ,病变胆囊的形态结构不能恢复正常是结石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 18只犬随机分为 3组 :非缺血对照组 (n =6 )、缺血再灌注组 (n =6 )和亚低温处理组 (肝周充填碎冰块造成肝脏亚低温 ,n =6 )。对各组肝上下腔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 (LHD )以及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 PX)活性及总抗氧化 (TAX )能力测定。结果 全肝缺血再灌注后ALT ,AST ,LDH和MDA含量明显上升 (P <0 .0 1) ,SOD ,CAT ,GSH PX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下降 (P <0 .0 1) ;而亚低温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ALT ,AST ,LDH和MDA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 ,SOD ,CAT ,GSH PX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上升 (P <0 .0 1,P <0 .0 5 )。结论 亚低温能增强肝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 ,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胃粘膜形态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病机理。方法 设计2组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并与假手术组对照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以及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并通过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对组织学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门静脉高压时胃粘膜水肿明显,散在分布红点和/或瘀斑。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均发现上皮细胞肿胀、崩解或脱落,腺体数目减少,粘膜变薄,无炎性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化生;粘膜下层水肿增厚。粘膜微血管结构的改变最具特征性。光镜见粘膜层毛细血管以及粘膜基底层和粘膜下层微静脉明显扩张。透射电镜则显示毛细血管变形,腔狭窄,细胞连接松散;内皮细胞内有大量的吞饮小泡;微静脉中膜内的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增生。定量分析示门静脉高压大鼠微血管形态的改变表现为胃壁相对血管腔面积和相对血管壁面积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的损伤比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且肝硬化组明显大于门静脉狭窄组。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伴有独特的胃部微血管形态学的异常,这种异常是PHG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是门静脉高压症病理变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小鼠UGT 1 A1 mRNA在慢性肝损伤时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肝损伤对小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1 A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四氯化碳灌胃建立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30只昆明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实验1组(给药1个月时),实验2组(给药2个月时)。检测肝功能,并以RT—PCR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肝脏UUGT l Al 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各组间UGTl Al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UGTl Al mRNA表达比正常组降低,且肝损伤程度越严重表达越低。结论 四氯化碳所致慢性肝损伤能降低小鼠肝UGTl Al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结石性胆囊胆汁厌氧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厌氧菌在结石性胆囊胆汁中的分布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6 7例结石性胆囊胆汁进行厌氧菌培养和自动检测分析。结果 各型厌氧菌的总检出率为 5 5 2 % (37/ 6 7) ,厌氧菌株主要以脆弱类杆菌为主 ,4例为专性厌氧。结论 胆囊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厌氧菌感染存在联系 ;专性厌氧菌感染具有病史长 ,抗菌治疗效果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