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年龄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96例观察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9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为伴靶器官损害组118例。296例根据动态平均脉压水平分为3个亚组(脉压〈40mmHg组、40mmHg≤脉压〈50mmHg组、脉压≥50mmHg组),对比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将伴靶器官损害组按年龄分为〈60岁、≥60岁2个亚组,观察对比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伴靶器官损害组两年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携带式24h动态血压仪研究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季节性变化。方法受试对象为该院门诊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27例,非药物治疗5例),64岁以下(壮年组)及65岁以上(老年组)各16例。四季分法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通过血压动态监测法观察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以及硝苯地平缓释片疗效以及持续作用时间。随机选自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6例年龄(男性58.3士1.2岁,女性56.2士1.1岁),每组18例患者,每天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前后分别监测动态血压。结果以周治疗为单位,对患者的血压变化下降幅度进行观察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明显下降、血压负荷值明显减小(P0.01),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见效快,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可将其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62例患者分为A纽82例(〉60岁),B组80例(〈60岁),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同时测定24h动态血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老年高血压具有是脉压增大,波动性大,晨峰高血压现象及并发症多的特点;(2)A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B组;(3)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与老年高血压的特点,特别是脉压增大、波动性大、晨峰高血压现象有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提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导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特征性的变化,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测定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监测及治疗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检测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结果分析段云兰,陈(南京玄武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江苏210000)120例高血压患者(男79、女41),年龄20~81岁(平均60.8±10.9岁),诊断标准按WHO规定,有些病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经治疗血压在20...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c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前、治疗6月未及停药2周冲洗期后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探讨QTcd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关系。结果显示,LVH组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88.4±34.1比51.1±19.2,P<0.01);LVH组治疗期末较治疗前血压下降,随之LVMI亦减小,但停药2周药物冲洗期后血压回升而LVMI不变;QTcd也不随血压的改变而改变。提示,QTcd的变化不取决于血压升高而与LVH严重程度(LVMI)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丹凤  江莲  唐良法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329-1330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降压治疗,实验组同时用常规药物治疗和nCPAP治疗,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压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实验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CPAP治疗OSAHS并发的高血压可能是一种针对高血压病因的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最近对广东省13889名年满20岁的居民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5%,这意味着广东省有980万高血压患者。广东省农村高血压患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16.1%,17.6,10.4和3.4%,血压管理的形势是严峻的。在血压管理中,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控制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抗高血压药物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改善蛋白尿的疗效。方法110例50-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其中伴有蛋白尿25例;对照组54例,其中伴有蛋白尿23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个月后复查血压,能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140/90mmHg以下的,治疗组有53例(94.6%);对照组有32例(59.3%),两组比较,P〈0.01;蛋白尿程度减轻的,治疗组有16例(64.0%),对照组有3例(13.0%),两组比较P〈0.01。结论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并能减少蛋白尿。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心率与血压变异性的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告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记录24小时心率变异性(HRV)与血压变异性(BPV),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的变化,了解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TO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其与24小时动态血压值的相关性。方法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0.2±11.7岁,男性30例,女性28例,用比色法测定血浆硝酸根含量,并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测量动态血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硝酸根含量(1.21±0.43nmol/ml)明显低于正常人(1.46±0.23nmol/ml),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硝酸根含量与24小时动态血压值呈负相关。结论一氧化氮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凤  江莲  唐良法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67-146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例患者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符合OSAS的诊断标准,同时伴有高血压作为试验组。另20例为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低盐饮食,口服药物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化;OSAS组降压效果差的患者同时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药物治疗3周后,对照组晨起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OSAS组药物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再同时用(CPAP)治疗3周后晨起血压明显下降。结论OSAS患者与其高血压具有相关性,与OSAS有关的高血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CPAP治疗对这种高血压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二异丙酚静脉诱导对不同抗高血压药治疗后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选择单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的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15例,分别测定各患者术前基础血压值和二异丙酚静脉注射后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60S血压值和心率变化。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各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显著降低(P〈0.01);与β受体阻滞剂组比较,诱导后ACEI和ARB组血压和心率均显著降低(P〈0.01)。与CCB组比较,诱导后ACEI和ARB组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ARB组心率显著低于CCB组(P〈0.01)。结论在对使用ACEI和ARB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应降低二异丙酚的诱导剂量或避免使用抑制循环的药物,以免造成严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78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熙组39例。对熙组给予卡托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监测及口服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BG、PBG、FINS、PINS、IRI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青年人高血压,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催眠针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献  郑强荪  宋胜云 《心脏杂志》2001,13(6):444-445
目的 :观察催眠针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 级、 级低危、中危患者 4 0 (男2 0 ,女 2 0 )例 ,年龄 60± 8岁 ,治疗 4周 ,测量治疗前后血压、焦虑自评量表 ( SAS)、抑郁自评量表 ( SDS)。结果 :治疗后第 2周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催眠针法治疗后血压逐步下降 ,焦虑抑郁情绪减轻。  相似文献   

16.
赵茂林  卫训  罗素红 《内科》2012,7(1):5-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厄贝沙坦和调脂药物阿托代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厄贝沙坦或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动态血压、血脂、血尿酸.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6个月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平均压(24hpp)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厄贝沙坦和调脂药物阿托代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降低患者24 h平均压及血尿酸,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7.
重度高血压降压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作英  潘雷 《高血压杂志》1999,7(2):141-143
目的观察重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PY)浓度的变化,探讨血压变化与血浆NPY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例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的血浆NPY浓度。15例临界轻型高血压患者和15例健康献血员分别作为高血压和正常血压对照组。结果重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PY浓度均高于正常,降压治疗后血浆NPY浓度下降49.8%(P<0.001),此时的血压水平与临界轻型高血压相近,而血浆NPY浓度较高(P<0.01)。治疗前后的血浆NPY浓度与舒张压或收缩压均无直线相关性。结论血浆NPY的变化可能是血压急剧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沈法荣  李郁 《高血压杂志》1997,5(2):137-14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副反应。方法3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培哚普利共8周,评价对随诊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收缩压(SBP)无明显降低(P>0.05),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01),8周SBP、DBP均明显降低(P<0.001),随诊血压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4.1%(4周)及67.6%(8周),24h动态血压曲线8周时呈明显下降,除咳嗽外未发现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培哚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药物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和帕罗西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帕罗西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2%比70.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P<0.05),且帕罗西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压[(133.1±37.1/82.7±17.1)mmHg比(137.9±24.4/85.4±23.8) mmHg]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帕罗西汀组HAMA[(13.1±7.7)分比(10.9±8.5)分]、HAMD[(13.5±5.5)分比(9.9±3.8)分]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刘雪玲  雷蓓  骆峰  伍业冬  李坚 《内科》2008,3(6):833-835
目的探讨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通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对40例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30例血压正常肥胖青年及35例正常对照组,测量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组及血压正常肥胖青年组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组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肥胖和原发性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厚度关系密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