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心电图运动试验作为冠心病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对其应用范围、评价标准及临床意义仍有不同意见。本文介绍近年来的进展如何看待运动试验的结果心电图运动试验虽有阳性或阴性结果,但不能依此简单地作出或排除冠心病的诊断。正确评价运动试验的结果应基于概率的理论。因为诊断试验的性能(或预测价值)除取决于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外,还必须考虑到所研究对象的疾病流行率。就某一病人  相似文献   

2.
吴小敏 《临床医学》2010,30(5):96-97
目的了解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共同检查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至2008年收入院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1个月内记录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 83例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均阳性,82例存在冠状动脉病变,6例动态心电图阳性中5例冠状动脉病变,47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中38例冠状动脉病变;26例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均阴性者仅1例有轻度冠状动脉病变。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试验共同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动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琴 《临床荟萃》2002,17(2):114-116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适量的运动来增加心脏负荷 ,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增加 ,以诱发心肌缺血并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出来 ,从而辅助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目前运动负荷、药物负荷及心电图的其他指标研究 ,成为冠心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无创辅助手段 ,逐步被人们所重视。1 运动试验的历史心电图始于 190 1年 ,创立于“爱氏三角”学说 ,190 5年心电图正式应用于临床 ,190 8仍由Einthoven发现记录到第一例运动后心电图变化。 1931年Wood率先…  相似文献   

4.
5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步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运动试验(ECT),并与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ET、ECT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3%、93.8%,83.3%、55.6%,82.0%、80.0%,符合率为82.0%,经统计学处理,证明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效果相同;而联合二种试验结果判定:二者均阴性,对冠心病诊断的可能性甚小;二者均阳性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大;单项结果阳性的意义则需结合临床,为进一步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运动试验(TET)是一种简便、实用、安全而被用于评价心肌缺血和协助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正确判断TET的阳性结果对于准确诊断冠心病、评价心肌缺血以及介入治疗后的效果等均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一组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TET检查,经对比检查结果和相关的临床资料来评价TET诊断冠心病价值的同时,探讨影响TET假阳性结果的相关临床因素,为正确判断TET阳性结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运动试验中ST段压低的发生对于诊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其临床重要意义,具有方便、经济、无创性等优点。但女性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影响其准确性。本文通过运动试验阳性患者特别是女性,测得其运动心电图ST段压低出现,用冠状动脉造影来证实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 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65例,每例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做常规心电图和TET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 在常规心电图阳性1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例,常规心电图阴性49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24例;TET阳性4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34例.其中冠脉3支以上严重病变的其运动时间、运动量较1、2支病变和非冠心病者小,运动达阳性时平均心率低.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提高了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运动时间、运动量和最大心率值对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与运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和运动心电图2种检查并比较结果。结果: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高于运动心电图,但特异性较低。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假阳性的原因、发生率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冠心病和疑似冠心病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结果本组共检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36例,假阳性率为24.0%,在假阳性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19例,占52.8%,高血压10例,占27.8%,糖尿病3例,占8.3%,X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各2例,各占5.6%。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可无创、简便、安全检测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对早期/不典型或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排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可明显降低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提高其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预后以及劳动耐量的评价.具有简便、实用 、可靠的优点,其敏感性约为60%~70%[1].我院1999年2月~2000年8月做活动平板运动试 验检查患者共867例,结果阳性者372例(42.9%),现将372例阳性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查体所搜集本资料,测量100名正常人和100例冠心病人二级梯运动试验后即刻心电图的Q-Tc间期.结果表明,100名正常人运动试验后Q-Tc间期明显缩短(P〈0.001),100例冠心病人则明显延长(P〈0.001)。以运动试验Q-Tc间期延长≥0.001s作为诊断阳性标准,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73%,认为运动试验后Q-Tc间期延长≥0.01s,可做为冠心病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袁淑惠 《临床医学》2009,29(4):60-61
目的进一步探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改变对诊断早期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改变者,择期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50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98例,占6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改变对诊断早期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对老年人Q-Td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4例老年人为观察对象,按运动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34例;阴性组30例。对每例观察对象运动前后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并计算Q-Td、Q-Tcd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人在非缺血静息状态下,Q-Td无异常改变:当运动诱发缺血时,可引起Q-Td延长;单纯交感神经兴奋不增加心肌复极离散度。结论:心肌缺血与Q-Td增加密切相关,但刺激交感神经对Q-Td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 ,分析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比较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静息血压、静息心电图ST T改变率、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导联数、最大ST段下移幅度、运动时间、伴左心室肥厚比例等。结果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 70 0 %对5 5 0 % ) ,但高血压组的特异性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 ( 4 1 2 %对 71 9% ,P <0 0 5 ) ;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伴LVH分别为 2 8 6% ( 4例 )、70 % ( 7例 )。造影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 ,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运动时间短 (P <0 0 5 )。结论 :伴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 ,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部分患者大冠状动脉并无明显狭窄 ,故对合并LVH者、心电图运动试验中最大ST段下移幅度小、运动时间长的高血压患者 ,运动试验阳性不能作为冠心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平板运动试验 (EET)与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是临床上无创性诊断冠心病最有价值的方法。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 (平板运动试验增加心肌耗氧量方面 ,而动态心电图反映日常活动 ) [1] 反映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改变。本研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以评价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疑有冠心病的门诊及住院共 6 8例 ,临床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及不典型胸闷 ,胸痛者。男 4 5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5 8± 5岁 (39~ 80岁 )。1.2 方法  6 8例患者同时行动态心…  相似文献   

16.
运动平板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ST段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运动试验(简称运动试验)及动态心电图(简称DCG)用于观察缺血性ST段改变,均系临床上无创性判断冠心病的方法之一。本组对5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病人进行这两项检查,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时运动后心功能及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有心肌缺血症状或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于运动前先行二维心动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然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同时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计算出QTd和QTcd。以QTcd≥50ms为阳性标准。运动试验结束后即刻做心动超声检查,再次测量EF,以EF下降为阳性标准。所有病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冠心病诊断标准: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中任何一支或一支以上管腔内径狭窄≥50%。结果:17例冠心病患者中12例运动试验阳性。22例冠脉正常组13例运动试验阴性。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59.9%、64.1%;17例冠心病患者中14例EF下降,22例冠脉正常组EF不下降19例,以EF下降为阳性标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35%、86.36%、84.6%;17例冠心病患者中17例QTcd≥50ms,22例冠脉正常组无QTcd延长。以运动后口QTcd≥50ms为依据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1.3%、95%。结论:运动以后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平板运动试验中QTcd≥50ms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特异而敏感的指标。如将三者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则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对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65岁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320例,全部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筛选出阳性患者再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比较其筛查阳性率。结果:32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共51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为35例,阴性者16例,筛查阳性率为68.6%。动态心电图阳性共43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30例,阴性13例,筛查阳性率69.8%,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比较,筛查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结果均阳性者31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者28例,阴性者3例,阳性筛查率90.3%,与单项检查阳性比较,筛查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中冠心病者,其筛查阳性率较单项检查明显提高,可作为无创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平板运动试验致心电图ST段抬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5例非心肌梗死而运动中诱发ST段抬高病人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7912例平板运动试验病人中,有5例病人运动中诱发心电图卯段抬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结论非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局部严重缺血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运动试验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常用的非创性检查方法。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0mv对心肌缺血诊断有较大意义。除许多心外因素影响,出现假性ST段压低外还须注意同心房复极波引起的ST段压低,过度换气所致ST段压低及与体位相关的ST段压低几种生理因素作鉴别:心电图功能性复极变异对鉴别平板运动试验的心电图结果排除运动试验假阳性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心房负极波、过度换气,直立性ST段压低等因素对运动试验影响特点,提出的鉴别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以J点后0.08S处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0mv,并持续≥1分钟,可显著降低运动试验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