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照射放射性皮肤损伤救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在放射生物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接受外照射的必经途径.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长期性、持久性、潜在性和进行性作用特征.放射性皮炎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物理和手术治疗等.该文介绍外照射放射性皮肤损伤救治进展.  相似文献   

2.
郁海香对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些恶性肿瘤采用大剂量分割外照射,治疗同时导致皮肤放射损伤,如处于急性期的皮肤损伤治疗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常迁延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继发感染,形成溃疡。由于溃疡长期不愈,微血管闭塞,血循环障碍,皮肤纤维化,造成临床治疗上的困难。笔者采用郁海香软膏外敷治疗204例,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1例192Ir源急性外照射致局部放射性损伤的改变,探讨局部放射损伤的诊治。方法 重点观察该例患者局部病变的临床经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局部组织损伤;采用双能X射线法检测患者骨密度;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血清睾酮(T)水平。结果 受照后患者局部表现为红斑、肿胀、疼痛、水疱、溃疡、坏死,诊断为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受照后383 d伤口愈合,但患者右下肢运动障碍。MRI检查显示局部损伤累及皮肤、股骨、多处肌肉及骨髓组织。骨密度检查显示患者骨量减少(-1.5~-1.1),血清β-CTx一过性升高(493.50~1 580.00 pg/ml),血清PINP出现波动(49.30~291.80 ng/ml),且血清睾酮出现波动(5.41~608.80 ng/dl)。结论 大剂量急性外照射可致局部重度放射性皮肤损伤,MRI有助于评估局部放射损伤,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联合血清睾酮可用于评估骨损伤。临床医生救治局部放射损伤时应注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复方维生素例水、油, 霜剂治疗放射性(不同时期)及非放射性皮肤损仿386例。其中采B12水剂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49例, 非放射性浅I°烧伤50例, 油剂治疗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37例, 非放射性慢性皮肤溃疡75例复方例霜剂对放射及非放射性皮肤损伤恢复期有保护性治疗作用, 该组观察了175例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γ射线外照射对胶原代谢等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观察动物模型局部组织胶原代谢指标、以及全身和局部与胶原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以阐明γ射线所致放射性皮肤损伤中胶原代谢变化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外照射新西兰兔后臀部皮肤制作皮肤放射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2.0,6.0和12.0Gv4组,14d后处死动物,观察局部组织胶原代谢指标及全身和局部与胶原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结果(1)γ射线外照射可引起局部组织Ⅲ、Ⅰ型胶原含量下降,伴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升高,组织蛋白分解加强:(2)γ射线可引起全血或血浆5-羟色胺、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量的改变,但对它们局部组织含量影响不大。结论γ射线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机理中胶原代谢变化可能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立体外照射的放射生物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国外近几年的资料,介绍与立体外照射治疗颅内病变有关的放射生物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包括:①放射肿瘤学的两项基本原理。②脑部病变靶区的放射剂量效应关系类型和分类,以及区别对待的治疗效果。③立体外照射的两种主要方案—单次立体放射手术SSRS和分次立体放射治疗FSRT。④立体外照射摆位投照精度与靶区体积因素、放射耐受剂量及治疗增益的关系。⑤SSRS与FSRT等效总剂量的换算。⑥立体外照射并发症率的有关因素和测算以及分次全脑外照射加SSRS的优越性。⑦以FSRT代替~(125)碘插植低剂量率近距离照射的剂量换算。⑧SSRS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效应机制、放射性损伤和术后颅内大出血危险性的原因和演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皮肤防护剂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收治的57例采用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利肤宁,设为试验组)与53例采用三乙醇胺乳膏(设为对照组)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两组患者除外用药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对比两组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及不同放射剂量时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1)放射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中皮肤出现1级损伤者18例、2级损伤者37例、3级损伤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皮肤出现1级损伤者10例、2级损伤者29例、3级损伤者13例、4级损伤者1例,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患者在放射剂量为20 Gy以下时均未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20~40 Gy时,有18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40 Gy以上时,有39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对照组患者在放射剂量为20 Gy以下时,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20~40Gy时,有29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40 Gy以上时,有23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放射剂量时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对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肤宁可有效延长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降低皮肤损伤程度,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放射性材料的应用及放射性治疗方法的发展,经常看到皮肤放射性损伤患者。现报告我院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经验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86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皮肤放射性损伤患者4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27~64岁,受伤后时间:1个月~16年。其中1例女性因乳腺癌行乳房切除术后放射治  相似文献   

9.
皮肤放射损伤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皮肤放射损伤研究的现状和展望翁志根皮肤在放射生物学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人体在任何情况下接受外照射必经的途径,也是最早被认识的受放射损伤的组织。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后Stevens及Leppin等相继报道了射线对皮肤损伤的资料,以后随...  相似文献   

10.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已经卫生部批准并发布.此标准是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制定此标准的依据和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此标准主要用于事故性照射以及职业性慢性外照射所致骨骼损伤的诊断,对医疗照射引起骨骼损伤的诊断也有指导意义.为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标准,也为了能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患者,该文对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