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不断上升, 尤其在中国呈明显年轻化趋势。许多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迫切生育要求, 这使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成为肿瘤生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涉及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影像、病理、产科、内分泌等多个学科, 目前尚缺乏成熟的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多学科诊疗规范。本专家共识旨在通过建立规范的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诊治多学科体系, 达到提升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EH)的发病率较前升高, 且患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对于尚未生育的年轻患者来讲, 保守治疗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治疗, 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实现生育愿望。目前对于EC及AEH保守治疗后进行辅助生殖的研究逐年增多, 但多为小样本研究。本文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 进而阐释EC及AEH保守治疗后进行ART助孕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明显增高及年轻化趋势,对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的生育功能保护,已成为临床医师治疗妇科肿瘤时难以回避的问题之一。宫内放置孕酮或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保守治疗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可避免口服孕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因而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笔者拟就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提供一种更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效果、妊娠结果如何。方法选取6例我院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近期疗效、诊疗经过、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6患者中,有1例患者进过3个月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4例在治疗3到6个月以后完全缓解,其中有2例患者在治疗以后自然妊娠,其新生儿都存活,有4例暂时没有受孕。结论对于年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可行的,妊娠结果也较为不错,但是要在生育以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58例)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33例)共91例患者,采用连续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每3个月诊刮了解子宫内膜变化情况,病理检查证实完全缓解后给予个体化的后续治疗。回顾性分析其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91例中87.9%(80/91)患者获得完全缓解,迫切要求生育且随诊时间满12个月者有61例。共有29例患者成功妊娠35次,妊娠率为47.5%(29/61);22例获得活产儿,生育率为36.1%(22/61)。妊娠与否与患者年龄、治疗前合并症、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还是子宫内膜癌)无关(P〉0.05)。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口服促排卵药物及未助孕治疗期待自然妊娠者妊娠率分别为13/13,12/29和4/1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口服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助孕技术可显著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虽然子宫内膜癌大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但25%左右患者为绝经前女性,且3%~5%发生在40岁以下妇女.由于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常因有不孕史而未育,因此,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所幸的是这些年轻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多为高分化,进展缓慢,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浅,预后较好,这使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成为可能.该文就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增殖症与Ⅰ型内膜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变化规律,探讨其作为子宫内膜早期癌变及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8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76例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P-7、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Ⅰ型内膜癌(包括浸润深度1/2肌层、≥1/2肌层)MMP-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PTEN则呈递减趋势。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P-7、PTEN表达异常与癌组织学分级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0、-0.569,P值均0.01)。除非典型增生外,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与Ⅰ型内膜癌组织中的MMP-7、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与非典型增生比较,MMP-7、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Ⅰ型内膜癌中,MMP-7、PTEN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392,P0.01);MMP-7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389,P0.05);PTEN蛋白表达与Ⅰ型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肌层浸润呈负相关(P0.05)。结论:MMP-7、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增殖症至Ⅰ型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异常,MMP-7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TEN基因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早期癌变关系密切,两者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和预测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在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28例单纯型增生过长、14例复杂型增生过长、10例非典型增生过长和5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非典型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P16的表达依次降低,子宫内膜癌中P16的表达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比,明显降低(P<0.05)。组织学分级G2+G3级中P1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G1级(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16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病理类型分析。方法:分析190例绝经后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4 mm,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妇女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①190例患者中,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 lacem ent therapy,HRT)者68例占35.8%,高血压者37例占19.5%,应用他莫西酚者15例占7.9%。此3项是影响子宫内膜增厚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有吸烟、不育、糖尿病;②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48例,以萎缩性子宫内膜表现为主,未见有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子宫内膜厚度57 mm者62例,以内膜增生、内膜增殖症为主,不典型增生2例,内膜癌6例;子宫内膜厚度89 mm者42例,其中内膜癌11例,非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厚度≥10 mm者38例,其中内膜癌15例,不典型增生6例,内膜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的增厚有密切相关性。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应行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与Akt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24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EN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生期内膜31例(增生期组),分泌期内膜30例(分泌期组),内膜增殖症71例(增殖症组),非典型增生内膜25例(非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73例(内膜癌组)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的表达,将结果与各病例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TEN在增生期组、分泌期组、增殖症组、非典型增生组、内膜癌组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分别为:3.39±0.15、1.90±0.21、3.34±0.29、0.62±0.11、0.74±0.19,mRNA相对含量在正常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及内膜癌组中分别为2.45±0.51、2.32±0.32、0.46±0.11、0.35±0.13。在转录和蛋白水平子宫内膜腺癌组和癌前病变组中PTEN的表达明显低于内膜增殖症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P<0.0001)。PTEN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phospho-Akt表达水平在PTEN表达阴性病例中明显升高,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8973,P<0.0001)。结论:PTEN表达缺失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TEN蛋白表达缺失导致Akt信号传导通路持续活化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2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40岁35例,以原发不孕和月经失调为主要症状。>40岁者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两组均以刮宫病理检查确诊。对于月经失调、不育者合并卵巢增大的年轻妇女,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分化良好,易与内膜非典型增生或增生过长混淆,诊断时应特别慎重。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监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对有生育要求的临床Ia期患者,病理分化好且ER、PR阳性,可试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严密随诊。两组5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李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44-2045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诊断、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例40岁以下年轻妇女(包括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995年1月~2004年6月该院共收治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40岁以下年轻妇女10例,占10·64%。除1例晚期保守治疗病人死亡外,余9例手术治疗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有关;多不具备子宫内膜癌三联征的典型表现;且多数为高分化腺癌,与子宫内膜腺瘤增生及重度非典型增生难以区别;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比老年者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可酌情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子宫内膜增生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基因突变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7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1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基因第5外显子和第8外显子的突变,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TEN基因突变率为33.3%,高于其它各组(χ2=14.475,P=0.006)。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与PTEN基因突变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PTEN基因突变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TEN基因突变可发生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但在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在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随着增生严重程度的增加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8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情况,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收集问卷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婚育史、内科合并疾病、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相关血清学指标表达情况等。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合并子宫内膜癌者纳入研究组,其他单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纳入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内膜癌合并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有25例合并子宫内膜癌,患病率为31. 25%(25/80); 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多为高分化者,且Ⅰ期患者占主要比重,多为浅肌层浸润,且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绝经、术前内膜病理结果重度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OR1,均P0. 05)。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风险高,多表现为高分化的Ⅰ期子宫内膜腺样癌,可能受年龄、绝经、子宫内膜病理结果等因素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组织特点、手术分期等,为需要保留生育功能年轻女性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是否绝经将65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未绝经组21例,绝经组44例。结果:未绝经组和绝经组比较,临床表现、发病相关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前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发病相关因素较绝经后少,组织分化程度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提高其生存率,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分化程度高Ia期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系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子宫内膜细胞诊断学研究目的主要是对子宫恶性肿瘤的早期及癌前期,特别是对临床无症状的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提供细胞学诊断依据,并为研究子宫内膜病变以及绝经前、后妇女接受性激素替代性治疗的管理进行细胞学随诊。为配合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子宫内膜癌防治推广项目”的顺利  相似文献   

17.
子宫畸形致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致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间我院经宫腔镜结合超声对6例青春期少女进行检查、诊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以原发性痛经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先天无阴道患者表现为周期性腹痛。②宫腔镜结合超声检查:6例病例中诊断盲角子宫3例,残角子宫3例,其中5例合并与病侧子宫同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③手术方式:以切除残角或盲角子宫为基本术式,盲角子宫者行大部盲角子宫切除术,术中完全切除盲角子宫内子宫内膜,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者均行囊肿核除术、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及另侧子宫,最终旨在保留正常生育功能。结论:宫腔镜结合B超检查可在术前早期明确诊断青春期少女子宫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保证青春期少女的生育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李小毛  万璟 《家庭医生》2012,(22):52-53
子宫内膜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属于良性病变,但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被列为癌前病变。子宫内膜增生可分为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几种。研究发现,伴有非典型增生者,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比例达到23%。  相似文献   

19.
高效孕激素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远程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春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27-4029
目的:探讨高效孕激素治疗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对98例年龄为26~39岁的子宫内膜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高效孕激素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孕激素治疗后,不同程度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年龄<40岁要求保留子宫以及保留生育功能的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高效孕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DNA含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8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的DN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DNA异倍体率为72.4%,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P〈0.05)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DNA异倍体率为40%,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DI值与SPF值逐渐增高(P〈0.05)。结论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DNA含量逐渐增高,提示DNA含量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