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明  张慧  王静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473-475,482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T1-VIBE动态增强及DWI在血清低PSA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1月-2019年度1月的血清低PSA前列腺癌患者,总例数(选取对象)100例,对其实施3.0T磁共振T1-VIBE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将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均进行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结果及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者共116个病灶,其中肝脏占位性恶性病变73个(原发性肝癌53个,转移瘤20个),良性病变43个(血管瘤30个,肝脓肿9个,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4个);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检出恶性病变50个,良性病变37个,漏诊20个,误诊9个;MRI增强扫描结果:恶性病变52个,良性病变38个,漏诊18个,误诊8个;联合扫描结果:恶性病变72个,良性病变43个,漏诊1个,误诊0个。转移瘤、肝脓肿、血管瘤在b=800 s/mm2下的ADC值均高于原发性肝癌,血管瘤和肝脓肿ADC值高于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ADC值低于血管瘤和肝脓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复发微小肝癌诊断当中使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6月到2019年5月确诊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对检查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计算。结果: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明显高于单独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微小肝癌的诊断当中采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在脑梗死与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8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患者先进行轴位T_1WI、T_2WI常规序列扫描进行颅脑部检查,然后取DWI和SWI序列图像。比较2组患者病灶周边和中心SWI和DWI的不同特征,并测量病灶周边及中心区,进行PV和ADC值的测量。结果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T_1WI和T_2WI信号无明显区分,但DWI序列和DWI序列有明显差异。MRI常规检查,2组T_1WI序列、T_2WI序列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DWI序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SWI序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心区ADC显著优于对照组,血肿区PV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性转化区(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分别采集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DWI和SWI序列图像,两种患者的图像特点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 MRI多序列扫描用于颈动脉斑块临床分析中的价值,为疾病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确诊为颈动脉斑块的80例患者,均采用3.0T MRI多序列扫描检查,70例患者扫描图像质量合格,对其斑块分型予以分析,总结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在不同扫描序列信号上的表现特征。结果:70例图像质量合格者Ⅰ~Ⅱ型14例,Ⅲ型31例,Ⅳ~Ⅴ型10例,Ⅵ型4例,Ⅶ型7例,Ⅷ型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稳定型斑块分别有16例、11例;不稳定斑块MRI扫查表现为信号混杂,3D-TOF原始血管图像可观察到薄纤维帽14例,破裂纤维帽2例;增强扫描不光整内膜强化显著;MRI检查提示稳定斑块信号匀称,3D-TOF原始血管图像可观察到厚纤维帽,增强扫描增厚内膜强化不显著或未强化。结论:临床针对不同性质的颈动脉斑块,采用3.0T MRI多序列扫描所表现出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差异,是一种较好的无创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陆菊珍 《护士进修杂志》2013,(23):2182-2183
目的总结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接受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340例,检查前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和规范的呼吸屏气训练,检查中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和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检查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结果本组340例中336例检查成功,图像质量好。31例家属参与配合屏气,其中3例仍屏气配合差而失败,5例幽闭恐惧症中4例经护理干预顺利完成检查,1例护理干预无效而失败。结论对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更好地配合呼吸屏气,提高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对四肢肿瘤各征象的显示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四肢肿瘤患者3.0T MRI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生长部位、体积大小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上肢肿瘤4例,良性2例、恶性2例;下肢肿瘤30例,其中大腿肿瘤19例,恶性13例、良性6例,小腿肿瘤11例,恶性4例、良性7例.良性肿瘤体积小于恶性肿瘤体积(P<0.05).根据MRI特征,术前诊断四肢肿瘤良、恶性准确率为91.2%.结论:3.0T磁共振成像可作为四肢肿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Dworak’s肿瘤消退等级及对化疗敏感等级的不同将其分为敏感组和不敏感组,其中敏感组28例患者,TRG等级为3~4级,不敏感组患者32例,TRG等级为0~2级,均将3.0T磁共振加权成像应用于新辅助化疗质量中,并对比病变区长度、厚度及ADC值。结果:据调查分析来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其病变去长度、厚度、ADC值均无较大差异,无可比性,(P>0.05),在治疗后,病变区长度(35.64±12.31)mm,病变区厚度(10.92±4.36)mm,ADC值(0.84±0.11)×10^-3mm^2/s,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其次,治疗后不敏感组、敏感组患者病变区长度、厚度治疗前后无较大差异,而ADC值治疗前后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4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3.0TDCE-MRI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以最终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0TDCE-MRI检查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7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前列腺癌49例、前列腺增生21例;经3.0T DCE-MRI检出前列腺癌48例、前列腺增生22例。3.0T DC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90.91%,灵敏度为95.92%,特异度为95.24%,准确率为95.71%;3.0T DCE-MRI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最早强化率、最大信号强度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峰值时间短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P<0.05);前列腺癌患者速率常数(Kep)、容积运转常数(Ktrans)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主要为了探讨1.5T核磁动态增强以及DWI对于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过病理证实的50例患乳腺癌的患者进行比较完整的1.5T核磁动态增强以及DWI检查并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通过检查得出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的形状不规则,部分出现凸起,边界比较模糊,可见一些毛刺现象,扫描增强呈不均匀的现象比较严重。浸润性小叶癌的早期增强率是最高的,其次是相应的浸润性导管癌以及乳头状癌,粘液腺癌的具体早期增强率是最低的。病变的具体ADC值(0.98±0.23)×10^-3mm^2/秒,对侧比较正常的乳腺组织的相关ADC值为(2.09±0.22)×10^-3mm^2/s,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核磁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乳腺癌的具体定性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非常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 T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 F P)检测在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均选择经导管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观察所有患者C T增强结果与AFP检测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MRI-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143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MRI-DCE及DWI评估ALN转移情况,分析两者在ALN转移中诊断价值。结果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I-DCE联合DWI诊断ALN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9%、96.23%、89.74%与98.08%;ALN转移与无ALN转移患者边界、早期强化模式、DWI信号、长径、短径、早期强化率、最大强化率、皮质厚度、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MRI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高信号、短径及ADC值是ALN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DWI信号、短径及ADC值诊断ALN转移曲线下面积(AUC)为0.619、0.745、0.734,各指标联合诊断ALN转移AUC值为0.835。结论 3.0 T MR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有效检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ALN转移,测定DWI信号、短径及ADC值联合有助于提高患者ALN转移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3.0T磁共振不同DWI序列在正常胰腺中的伪影及信噪比(SNR)。方法:在3.0T磁共振上,30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T1WI、频率饱和脂肪抑制T2WI,MRCP,DWI及LAVE平扫,DWI序列均基于SE-EPI序列及b值为0和600 s/mm2,包括X、Y、Z三轴弥散梯度憋气DWI(BH600ALL)、Z轴弥散梯度憋气DWI(BH600SI)、呼吸门控DWI(TRIG600)、呼吸门控翻转恢复脂肪抑制DWI(TRIG600+BS)、自由呼吸翻转恢复脂肪抑制DWI(FB600+BS)及憋气翻转恢复脂肪抑制DWI(BH600ALL+BS),统计学比较分析不同DWI序列正常胰腺伪影评分值及SNR。结果:正常胰腺在TRIG600+BS序列伪影评分最低,胰腺轮廓清晰,呈均匀低信号,FB600+BS胰腺轮廓模糊,TRIG600胰腺多呈不均匀高信号,憋气背景抑制DWI伪影评分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01。正常胰腺在BH600ALL,BH600SI,TRIG600,TRIG600+BS,FB600+BS和BH600+BS六个DWI序列上的SNR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TRIG600序列的SNR最高,BH600+BS序列最低;在不同DWI序列中,胰头、胰体及胰尾的SNR逐渐增加,胰头与胰尾的SNR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3.0T MR仪上,TRIG600+BS中胰腺呈均匀一致低信号,轮廓清晰,图像质量优于其它五个DWI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技术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某院缺血性心脏病患者76例(心肌缺血区域共83个)作为研究对象,均行3.0T磁共振和1.5T磁共振扫描,对比两种磁共振技术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心肌缺血区域检出率及检测左室参数值[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舒张末容积(EDV)、在收缩末容积(ESV)]。结果3.0T磁共振扫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94.74%(72/76)高于1.5T磁共振诊断符合率77.63%(59/76),心肌缺血区域检出率95.18%(79/83)高于1.5T磁共振检出率72.29%(60/83),P<0.05;在检测左室EF、SV、EDV、ESV水平方面,3.0T磁共振扫描检测值均高于1.5T磁共振扫描(P<0.05)。结论3.0T磁共振技术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能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提高心肌缺血区域检出率,且能更准确测定左室功能指标,为临床诊治及评定患者心功能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肝癌介入手术患者CT增强扫描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措施。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放射科行CT增强扫描的肝癌介入手术患者1800例,观察患者CT增强扫描时的不良反应。结果180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的恶心、呕吐、头痛、荨麻疹等症状。结论护理人员需要从操作护理和心理护理两个层面进行操作,通过全方面的护理,使患者心情放松地积极配合检查,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DW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CT平扫疑为肝癌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DWI及MSCT多期增强扫描.由两名高级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双盲阅片,达成一致的诊断意见,统计两种检查方式对小肝癌(直径≤3 cm)和非小肝癌(直径>3cm)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两种检查方式对小肝癌的诊断能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对于小肝癌病灶,DWI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50.0%、94.4%、50.0%,而MSCT多期增强扫描为55.6%、50.0%、90.9%、11.1%;对于非小肝癌病灶,DWI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66.7%、97.2%、33.3%,而MSCT为92.3%、33.3%、94.7%、25.0%.对于小肝癌病灶,ROC曲线下平均面积DWI为0.944,高于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0.88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有助于提高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动态增强CT扫描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病理确诊的小肝癌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的动态增强CT扫描影像学特点,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66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72个病灶,左半肝31个(43.06%),右半肝41个(56.94%),病灶平均直径为1.86±0.79cm;CT 平扫期检出低密度病灶63个,检出率为87.50%。小肝癌的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主要表现为动脉期增强、门脉期消散型,72个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均获显影,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平扫CT(P<0.05);66例小肝癌患者,动态增强CT定性诊断63例,诊断准确率为95.45%。结论:小肝癌的动态增强CT 扫描影像图像具有特征性的三期表现,病灶检出率高,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具有较好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全球范围恶性肿瘤中,肝癌的发病率位于第6位,在死亡原因中位于第3位,约四分之三的患者在发现肝癌时就已经失去手术机会[1]。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除病灶或肝叶切除、肝移植以外,还有化疗、放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顺利安全完成检查196例,2例经过再次训练后也配合良好,达到预期扫描效果。[结论]加强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是检查成功及病人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