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丽  吴洋  刘维超 《光明中医》2012,27(2):297-299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436例RA患者进行调查,并研究中医证候与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等与中医证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证型与RF分型、血沉、C反应蛋白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5个证型按构成比排列顺序为寒湿痹阻>肾气虚寒>湿热痹阻>肝肾阴虚>痰瘀痹阻.结论 实验室指标主要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特点,而很难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特点;中医正邪盛衰的动态变化,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反映了疾病不同阶段的标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现察“痹玉康Ⅰ号”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观察60例中晚期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疼痛及疲乏评分、医生的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评估、健康评价调查表(HAQ).结果:“痹玉康Ⅰ号”方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患者,治疗8周后中医症侯学评定总有效率达到95%,ACR20%改善率93%.结论:“痹玉康Ⅰ号”方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两组证候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确诊为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比较两组证候的人口学特征与病情特点。结果:共纳入659例RA确诊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463例、寒湿痹阻证196例。两组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寒湿痹阻证RA患者(P<0.01),但在RF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关节肿胀数总体水平较寒湿痹阻证多(P<0.05),但在关节压痛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DAS-28(CRP)等级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RA患者以高度活动较多、寒湿痹阻证RA患者以中度活动较多。结论: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上差异不明显;病情特点方面,在RF、关节压痛数上差异不明显,在ESR、CRP、关节肿胀数与疾病活动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1例RA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中医证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与免疫学、血常规、血液流变学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邪气痹阻、瘀血阻络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或发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痹玉康Ⅰ号"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晚期寒湿痹阻证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观察60例中晚期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疼痛及疲乏评分、医生的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评估、健康评价调查表(HAQ)。结果:"痹玉康Ⅰ号"方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患者,治疗8周后中医症候学评定总有效率达到95%,ACR20%改善率93%。结论:"痹玉康Ⅰ号"方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晚期寒湿痹阻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集全国18家研究中心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将所有信息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特点。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调查表1602份。因部分调查表证候诊断缺如,1418例证候填写完整的RA患者中,单一证候1232例占86.88%,其中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高共计622例,占43.86%,其他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气血不足证。RA患者不同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各地区RA患者均以湿热痹阻证为主要证候,湿热痹阻证在华北地区的证候分布中所占比例最高为57.08%(137例/240例),西南地区最低为25.48%(66例/259例),西南地区以寒湿痹阻证为主要证候占32.82%(85例/259例)。各地区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病程与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其地域分布广,病程较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患者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帮助临床准确辨证、提高疗效。方法:对内蒙古地区6个中心206例RA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寒湿痹阻>风湿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瘀痹阻。各证型年龄(P=0.029)、健康评估问卷评分(HAQ)(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病程、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蒙古地区RA证型分布以寒湿痹阻、风湿痹阻居多;老年人肝肾不足、湿热痹阻证型居多。湿热痹阻证型较风湿痹阻、寒湿痹阻HAQ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选取1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5个证型组,应用LEF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LEF治疗前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沉(er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 CRP)、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 20% 改善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 improvement , ACR20)、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50%改善(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50% improvement , ACR50 )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减少,VAS、ESR、CRP、RF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外,其余各组关节晨僵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证型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VAS 、RF改变及总有效率改善明显优于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F治疗RA疗效显著,其中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效果明显优于肝肾阴虚证和肾气虚寒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风湿科住院的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中痰瘀痹阻证(30.9%)居多,其次依次为湿热痹阻证(25.7%)、寒湿痹阻证(22.1%)、肝肾亏虚证(21.3%)。肝肾亏虚证碱性磷酸酶及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寒湿痹阻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痹阻证D-二聚体水平高于肝肾亏虚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血沉水平及DAs28评分均高于寒湿痹阻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临床多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易出现骨代谢紊乱,而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高,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类风湿因子等多种自身抗体的相关性,为RA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收集RA住院病例资料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5型: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比较其自身抗体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RA确诊病例218例,其中寒湿痹阻证55例,湿热痹阻证62例,瘀血痹阻证38例,肾气虚寒证31例,肝肾阴虚证32例。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不同证型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阳率高低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率高低依次为:瘀血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结论:不同中医证型RA自身抗体分布存在差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可为RA的分型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23例RA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瘀痹阻证RA患者中男性居多,各中医证型间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RA患者血小板水平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RA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其他3种证型,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患者的DAS28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型RA疾病活动度高,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2.
李哲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2015,10(3):345-347,35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对257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主要实验室指标、入院前后DAS28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各证型在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DAS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较轻者多为痰瘀痹阻型和湿热瘀阻型,年龄较大者多为痰瘀痹阻型和湿热痹阻型;寒湿瘀阻型和湿热痹阻型病程最长;各证型DAS28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研究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中医证型证候流行病学分布规律,为该病研究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8例,统计分析患者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中医证型及个人基本资料、症状特征等分布规律.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各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P=0.022)、年龄(P=0.0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恶风、关节冷痛、畏寒喜暖、神疲乏力、走窜痛、口干渴、关节酸重、口苦、肢体麻木、四肢不温为RA常见症状;舌红、舌淡、舌暗为常见舌象;苔白、苔薄、苔黄、苔腻、苔厚为常见舌苔;齿痕舌、裂纹舌为常见舌型;脉沉、脉滑、脉细、脉弦、脉弱为常见脉象.分析实验室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证型依次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病程、年龄可能对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不同证候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全国18家研究中心女性RA患者的证型和实验室指标(PLT,HGB及ESR,CRP)的特点及关系。结果:纳入863例女性RA患者,湿热痹阻证占比最高(40.90%);PLT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4,P=0.033),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B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24,P<0.001),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分别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1,P=0.016),湿热痹阻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与气血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6,P=0.056)。结论:湿热痹阻证是女性RA的主要证型,RA活动期PLT,ESR及CRP均升高,HGB降低,与湿热痹阻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Wnt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探讨研究RA及其中医证候与血清Dkk-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不同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6例RA患者做为试验组(其中风寒湿痹阻证亚组患者34例,风湿热痹阻证亚组患者22例),同期纳入正常体检人群37例做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分析我院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自身抗体与RA的中医辨证分型关系,为研究中医药治疗RA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广州市中医医院收取RA患者216例,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及统计研究其中医辨证分型在年龄、性别、病程、ESR、CRP、DAS28评分、RHF、抗CCP抗体GPI等方面的分布规律与相关性。结果:RA的不同证型在性别、RHF、抗CCP抗体GPI等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年龄、病程、ESR、CRP、DAS28评分有关。结论:我院RA证型以寒湿痹阻型最多见,年龄较小的患者多见于湿热痹阻型,年龄较大患者以痰瘀痹阻型为主;肝肾阴虚型及痰瘀痹阻型患者病程相对较长,湿热痹阻型及痰瘀痹阻型患者疾病活动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58例哈萨克族RA患者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8例哈萨克族RA患者中,女性占84.1%,男女比例为1∶5.3;寒湿痹阻型76例(29.5%),湿热痹阻型85例(32.9%),痰瘀痹阻型56例(21.7%),肝肾阴虚型41例(15.9%);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沉水平高于寒湿痹阻型患者(P0.05),湿热痹阻型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均高于肝肾阴虚型(P均0.05),湿热痹阻型补体C3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肝肾阴虚型(P均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RA患者中多见湿热痹阻型,且湿热痹阻型RA患者疾病活动度高,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两虚等5种证型,统计不同中医证型年龄与病程分布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RA患者年龄相对年轻,不同年龄段各个证型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病程多为10 a以下,病程超过20 a的多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两虚证。RA患者的PLT在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中明显升高,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RA患者中更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RA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病程短,且与PLT计数与抗CCP抗体滴度相关,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 (IL-17)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的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IL-17细胞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IFN-γ、IL-6、IL-17、IL-22、IL-23和TGF-β1的浓度。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各证型IL-17细胞的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 0. 05);且湿热痹阻证的表达率最高(P 0. 05); ELISA法结果显示:IL-6、IL-17、IL-22、IL-23、IFN-γ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而IL-4、TGF-β1的浓度则与前相反,各证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RA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中IL-17及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不同,其中湿热痹阻证RA患者血清中的促炎因子表达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7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特点。方法收集740例RA患者,对其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中医证型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范围;CRP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8,P=0.003)。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11,P=0.001)。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9,P=0.013)。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比较,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4,P=0.014)。结论 RA患者以痰瘀痹阻证多见,湿热痹阻证疾病活动度最高,湿热和痰瘀是RA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