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螺旋C T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接受并治疗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病例,纳入的时间段最开始由2017年8月直到2019年11月,对所有患者都借助螺旋C T进行检查,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在检查结束后,明确诊断是椎间盘部分脱出、硬膜囊受损、韧带肥厚、侧隐窝狭窄、椎间孔狭窄患者依次是7例、5例、4例、3例、3例,诊断的总准确率95.65%(22/23),对比手术病理诊断得到的结果100.00%(23/23),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借助螺旋CT进行检查,能够更为清楚地显示出神经根受压、椎管狭窄有关的情况,给临床中的各项治疗给予更多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全椎板切除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与优越性。方法:治疗组用保留棘上韧带全椎板切除行髓核摘除术;对照组为半椎板切除行髓核摘除术,术后第5d治疗组开始腰背肌锻炼。2组均随访1至15年。结果:治疗组手术优良率与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侧卧位保留棘上韧带全椎板切除行髓核摘除术能在视野显示良好的条件下直视判别病理改变情况,能充分扩大减压,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但要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术前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应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技术诊断的临床现实意义以及对疾病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随机抽选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的影像学图像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均自愿接受应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技术诊断。依据术后病理组织诊断结果作为对照,评价及对比CT与病理诊断有效性,分析CT扫描的实际情况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腰椎多层螺旋CT的诊断有效性与术后病理组织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多层螺旋CT诊断的实际情况包括椎间盘部分脱出、硬膜囊受损、韧带增厚、椎间孔、侧隐窝狭窄,其中以椎间盘部分脱出为多见。结论: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应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技术诊断,可确保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清晰显示出神经根受压、韧带受压、椎管狭窄程度,从而为后续临床制定合适高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权威性、科学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6年2月至2(109年6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120例。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本组随访结果:优72例,良26例,可20例,差2例,优良率为9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腰椎间盘再突出患者3例,椎管内血肿患者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应准备充分;术中防止损伤硬膜囊和神经根;彻底切除增厚的黄韧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做好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术后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孙宏慧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54-1354
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尤其发生在多个节段,以往常采用多个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方法,这样虽然可以对椎管进行充分减压,但它对脊柱后方稳定性结构破坏较大,由此可导致脊柱失稳及晚期严重退行性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方法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25 ̄50岁。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1)髓核游离征:即髓核游离入椎管内;(2)重度突出症:一缘超过椎管前后径的1/2,不整齐,与硬膜囊分界不清;(3)后缘锐角下:即突出后缘超过这前后经的1/2,边缘清能分辩硬膜囊,但突出后缘成锐角;(4)后缘上、下有动征:即非椎间盘平面显示突出椎间盘影。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对它们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符合率为85.7%;CT分型:中心后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内或外型;主要CT表现有:(1)腰椎间盘后缘局限性后突软组织密度块影,边缘光滑,硬膜囊受压、变形;(2)游离碎块形成;(3)神经根受压、水肿或湮没;(4)突出髓核部分钙化或骨化;此外,CT还能清楚显示椎管及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病变以及椎间盘真空征等合并征象。结论:CT是诊断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大部分病例经CT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4~2005年间经临床和螺旋CT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结合临床将普通X线平片与CT图像对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可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两型突出于椎体后缘正中的中央型和偏于椎体后缘一侧的外侧型、外侧型包括超出椎间孔内口以外的远外侧型。结论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有独特优势,诊断准确率达100%,具有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治疗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萍  徐宝山 《天津护理》2009,17(5):269-27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镜下治疗始于20世纪80年代,如经皮髓核镜、侧方入路椎间盘镜(athroscopic microdiscectomy system,AMD)、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内镜等。由于视野局限、器械操作受限等问题逐渐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晓国 《临床医学》2008,28(9):55-56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回顾性分析及对比性研究.结果 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因对脊柱骨性结构破坏程度高,术后腰部及全身并发症明显较多,远期疗效差;观察组(采用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环式减压3种手术方式)的3种术式因对脊柱骨性结构破坏少,术后病人可早期活动.结论 三种式术治疗LDH,患者腰部及全身并发症明显减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部位采取单侧单(或双)间隙、双侧单(或双)间隙或双侧双间隙多处扩大开窗术。结果本院手术60例,随访6-48(平均21.6)个月,优良率达93.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骨块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2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骨块病例进行螺旋CT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成像研究。结果:椎体后骨块可分为:腰椎间盘突出钙化7例,后纵韧带骨化4例,许莫氏结节后壁破裂后移10例,椎体后缘骨赘5例,椎体后缘骨突骨折1例。结论: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骨块的影像表现不一,发生机理不同,成因有突出椎间盘钙化,后给韧带骨化,许莫氏结节后壁破裂后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及骨突骨折。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扫描及诊断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CT是一种常规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已广泛地应用。本文总结 2 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CT扫描病例 ,并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型 ,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组 2 0 0例中 ,男性 133例 ,女性 67例。年龄 2 0~ 68岁 ,平均 4 2岁。病程半个月至 10年。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部活动障碍及下肢麻木等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扫描。CT机为岛津 5 0 0 0T。患者仰卧位 ,常规扫描L3-S1段脊柱 ,层厚和层距均为 5mm。扫描参数为 12 0Kv、12 0mA、2 .0Sec,矩阵5 12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范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研究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以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扫描与多平面重建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与多平面重建(MPR)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13例经手术证实的ELLDH的MP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3例ELLDH与椎弓根的关系可分为三型:椎间孔内侧型7例,椎间孔外侧型2例,混合型4例,包括椎间孔内外侧型及椎管内后外型的混合。MPR显示ELLDH的特征为突入椎间孔内和椎间孔外的软组织块影,压迫同位节段脊神经根,形态多呈丘状、圆形或三角形。MPR准确地提供了ELLDH的解剖信息包括位置、形状和大小等。结论 MPR在ELLDH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T计量诊断(CTQD)预测腰椎问盘突出症(lumbar dise hemiation,LDH)病理形态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1994—01/2000—0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确定了病理形态的395例LDH患者(452个椎间盘,A组)的术前CT图像特征分为5个指标14种表现,进行多因素判别分析,并以多变量判别分析时各变量的赋值为基础制订CTQD表;将A组的CTQD结果与术中所见比较,计算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将2000—02/2002—02收治的363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型治疗组(B组)185例,进行CTQD并按CTQD结果实施分型治疗;未分型治疗组(C组)178例,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治疗方法。结果 CTQ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73%,92.81%,90.12%和85.49%;B组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C组(x^2=5.009,P&;lt;0.05),B组因非手术治疗无效改为手术治疗的比率明显低于C组(x^2=12.773,P&;lt;0.001),B组的平均住院日数明显少于C组(t=7.925,P&;lt;0.001)。结论 CTQD能比较准确地预测LDH的病理形态,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以腰腿痛为主,其病因包括:椎间盘退变、损伤(积累损伤和急性损伤)、遗传、妊娠和腰、骶椎先天异常(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等。常规X线可以发现椎间盘突出的钙化,以及椎间隙变窄等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有限。CT密度分辨率高,可检出椎间盘突出,同时可评价椎  相似文献   

19.
T扫描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大价值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诊断的准确率一般只有 80 %~93 % 〔1~ 2〕。我院在 1 994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3 0例 ,术前均作了CT或MRI检查。发现CT扫描和术中所见相符合者 5 68例 ,其CT扫描的准确率为 90 .1 6% ,另有 62例CT扫描和术中所见不符合。现就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及漏诊原因作如下分析。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62例 ,男 4 3例 ,女 1 9例 ;年龄 2 5~ 65岁 ,平均 4 8.5岁 ;病程 4个月~ 1 5年 ,平均 3 .5年。院内误诊漏诊者 2 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4.19%(81/86)明显高于CT诊断84.88%(7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MRI和CT的准确率均较高,且MRI于CT,但CT价格相对更低,临床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