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在肺癌病理类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8月就诊于益阳市中心医院的99例肺癌患者,按病理类型分为肺鳞癌组(n=36)、肺腺癌组(n=41)及小细胞肺癌组(n=22),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小细胞肺癌组、肺鳞癌组及肺腺癌组的能谱曲线斜率及碘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细胞肺癌组、肺鳞癌组及肺腺癌组的标准化碘浓度在动脉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静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组大于鳞癌组,鳞癌组大于小细胞癌组(P <0.05)。小细胞肺癌组、鳞癌组及腺癌组的有效原子序数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能谱CT多参数成像能够为肺癌病理类型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能谱CT平扫定量分析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能谱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单发肺结节或肿块的51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结核球15例(结核组),周围型肺癌36例(肺癌组)。分析并比较2组能谱CT平扫定量参数,包括40~140 keV单能量CT值、能谱衰减曲线类型及斜率、基物质对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Eff-Z)。结果 肺癌组40~70 keV单能量CT值均高于结核组(P均<0.05),而2组间80~140 keV单能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组平扫能谱衰减曲线类型均呈快速下降型(36/36,100%),结核组能谱衰减曲线呈平直型(11/15,73.33%)和弓背上抬型(4/15,26.67%);肺癌组40~65 keV、65~90 keV、90~140 keV平扫能谱衰减曲线斜率(K40~65 keV、K65~90 keV、K90~140 keV)均高于结核组(P均<0.01)。肺癌组钙(水)浓度高于结核组(P<0.01),而脂(水)浓度低于结核组(P<0.01);2组水(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肺癌组Eff-Z明显高于结核组(P<0.01)。结论 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具有不同的能谱CT定量参数指标,能谱CT平扫即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行CT检查。结果:58例患者中,腺癌36例,鳞癌1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4例,未分化癌2例,腺鳞癌3例。具分叶征53例,毛刺征52例,胸膜凹陷征45例,血管聚集征32例,小泡征15例,细支气管充气征5例,蜂窝征(磨玻璃征)4例;38例增强中32例增强幅度>30 Hu。结论:CT显示分叶征、毛刺征再加上其他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征象)的周围型小结节,应高度怀疑肺癌;或同时具有3种边缘征象以上的周围型小结节应高度怀疑肺癌。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结节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癌与肺良性肿物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与肺良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例肺肿物病变进行前瞻性CT灌注研究,其中肺癌25例(腺癌13例,鳞癌12例),肺良性肿物9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瘤4例,错构瘤1例).采用GE Lightspeed Qx/i plus 16 层螺旋CT,电影模式(5 mm/4层),总扫描采集时间40 s.使用随机CT灌注2-体部软件包分析和测定肺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结果肺癌的各种灌注参数值均高于肺良性肿物,其中BV、MTT、PS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V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若以BV≥5 ml/100 mg为恶性肿瘤诊断域值,灵敏度96%,特异度78%,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87.5%;若以PS≥25 ml/(100 mg·min)为恶性肿瘤诊断域值,灵敏度68%,特异度67%,阳性预测值85%,阴性预测值42%.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肺癌和肺良性肿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病人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机会。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晚期肺癌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例如传统的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逐步应用于临床,其疗效评价是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来判定的。多种影像学技术可应用于评估实体瘤疗效,其中能谱CT成像的基物质图像,在肺癌的疗效评价中能提供更多的功能学信息。本文就能谱CT在晚期肺癌的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内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肺内肿块性质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肺内肿块患者(恶性21例,良性8例,炎性5例)行多层CT同层动态扫描(欧乃派克350 mgI/ml、总量50 ml、速率5 ml/s,延迟11 s扫描,扫描速度4层/0.5 s、周规1.5 s、共扫30 s).利用FUNCTIONAL CT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主动脉和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肿块血流灌注参数值,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内恶性和炎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有明显的上升支,达峰值后走行平缓(恶性16例/21例,76.2%;炎性4例/5例,80.0%);良性肿块曲线走行平坦,无明显上升(8例/8例,100.0%).恶性肿块的灌注值、峰值高、峰值高比值和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大于良性肿块(P<0.01),此四个参数间呈两两正相关;灌注值与到达峰值时间呈负相关.结论CT灌注成像可为肺内肿块的诊断提供定量的功能信息,有助于肺内肿块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7.
苏桓  陆善金  周忠学 《大医生》2023,(7):121-124
目的 探讨能谱CT多参数用于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肺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分型不同分为周围型肺癌组(24例)和局灶性肺炎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能谱CT检查相关参数,分析能谱CT检查相关参数鉴别局灶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结果 周围型肺癌组患者能谱CT静脉期的40 keV单能量下的CT值(CT40keV)、碘浓度(IC)、能谱曲线斜率(K70keV)及有效原子序数(Zeff)水平低于局灶性肺炎组(P<0.05);周围型肺癌组患者能谱CT动脉期的CT40keV、IC、K70keV及Zeff水平高于局灶性肺炎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能谱CT各参数对判断肺部病变性质具有应用价值(P<0.05),且静脉期联合动脉期预测概率鉴别诊断的AUC最高(敏感度=0.917,特异度=0.615)。结论 能谱CT多参数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与...  相似文献   

8.
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周围型小肺癌35例(周围型小肺癌组),肺炎性结节18例(肺炎性结节组)和肺结核球17例(肺结核球组)的CT影像学资料.3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前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3组病例术前的平扫CT值、增强CT值及CT增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增强CT值及CT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肺结核球组增强前后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性结节与周围型肺癌组增强前后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肺炎性结节CT增值最高,周围型小肺癌其次,肺结核球最低.结论 测定增强前后CT值及CT增值的变化有助于对周围型小肺癌、肺炎性结节和肺结核球的鉴别,是临床早期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有效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内炎性肿块3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周围性肺癌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CT检查诊断结合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不典型肿块形态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敏感性为60.00%(18/30)、特异性为70.00%(21/30)、准确度为65.00%(39/6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综合性肿块形态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敏感性为66.67%(20/30)、特异性76.67%(23/30)、准确度为71.67%(43/6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检查能够对周围性肺癌以及肺内炎性肿块起到良好的鉴别效果,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颈外侧部肿块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颈外侧部肿块的CT表现特征、影像相关的病理解剖学基础,进一步提高对颈外侧部各类肿块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颈外侧部肿块CT增强表现,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强化特征、肿块所在的解剖部位及其邻近血管和间隙的关系等。结果52例颈外侧部肿块中位于茎突前间隙8例,腮腺区8例,嚼肌间隙2例,颈动脉间隙34例。多数颈外侧部肿块的病理改变和解剖关系能在CT上反映,依据肿块引起附近间隙、肌肉、血管等移位方向,可推断肿块的来源,不同来源的肿块与颈动静脉的位置关系有解剖上的相关性。结论CT是颈外侧部肿块定位诊断的有效手段,根据病变所在的解剖平面、强化特点及其与颈部血管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胸片与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片与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周围型肺癌患者共35例,上述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本组所选患者分别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下征象显示情况。结果 CT检查下周围型肺癌患者厚壁孔洞显现率为54.2%、胸膜凹陷征显现率为48.5%、空泡征与支气管象征显现率为22.8%、血管凝聚征显现率为48.5%、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征象显现率为7.4%,分别显著高于X线检查下的显效率(厚壁孔洞显现率为8.5%、胸膜凹陷征显现率为11.4%、空泡征与支气管象征显现率为2.8%、血管凝聚征显现率为11.4%、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征象显现率为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中诊断价值高于X线检查,但CT检查医疗成本高;而X线检查简单经济,可用于周围型肺癌的初步诊断,两种诊断方法和结合起来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认识肺炎性结节的CT影像表现并评价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炎性结节,观察病变的各种CT征象。结果:病变多位于两肺下叶,CT表现因病理过程不同可表现为局灶性渗出性改变或实质性结节。结节性病变的典型征象为密度均匀,病变一肺交界面规则清楚,或伴有“晕征”、长短不一的毛刺以及相邻胸膜广泛增厚、粘连。结论:病变区薄层扫描是提高对肺炎性结节CT变化特征认识的重要检查技术,进一步结合临床,必要时动态随访观察能大大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肺炎型肺癌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肺炎型肺癌的CT特征,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两肺弥漫分布外,其余14例CT均表现为肺叶实变,叶间裂向外膨隆。7例部分病灶整体或周边伴有磨玻璃样改变。14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充气的支气管多无明显扩张,呈枯枝状,较僵直,粗细不均,并有挤压推移。8例增强后有4例可见“血管造影”征,显示的血管僵直、管壁毛糙、粗细不均匀。5例CT随访,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密度变致密。结论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有助于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肺炎性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性肿块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对14例行常规胸部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球形肺炎和炎性假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肿块的典型CT表现为:①位于肺边缘,病变呈方形、楔形、类球形;②与胸膜广甚相连,邻近胸膜反应性增生,呈广泛条带状增厚;③非胸膜侧小斑片状浸润灶;④炎性肿块抗炎治疗后多明显吸收缩小,消失,形成炎性假瘤后无可变化;⑤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结论:全面分析肿块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特别是肺部感染史,并动态追踪观察抗炎治疗后的变化,可提高对肺炎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在非甲状腺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非甲状腺颈部肿块病人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在17到83岁之间,所有病人均由美国GE公司生产的HispeedCT/i单排螺旋CT机进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1例颈部肿块中,来源于淋巴组织的13例,其中慢性淋巴结炎2例,淋巴结结核2例,恶性淋巴瘤1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7例,淋巴管瘤1例;来源于唾液腺的6例,均为唾液腺良性混合瘤;另外11例中,甲状舌管囊肿3例,炎症性肿块2例,皮脂腺囊肿2例,皮下脂肪瘤2例,神经鞘瘤2例,良性间叶瘤1例。结论非甲状腺颈部肿块的部位、形态学特征、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对肿块的鉴别诊断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病例1,男,48岁.因"误吸缝衣针10余天"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CT检查:左下叶背段示类圆形囊腔(图1A),大小约6.0 cm×4.8 cm,略不规则,分叶状,内见分隔,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最厚约2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20排CT不同三维重组方法诊断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结节直径均不超过3cm,比较薄层横断图像与不同三维重组图像(包括MPR、VR、MIP)对小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率。结果与横断图像比较,三维重组图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空泡征或含气支气管征、细支气管阻塞或截断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68%、44%、90%、63%)有明显提高(P〈0.05),对分叶征和边缘毛糙征的显示率(97%、93%)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320排CT同三维重组方法能充分显示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的形态学特征.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能谱CT(GS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和胃癌(GC)的价值。方法 收集PGL患者16例(PGL组)、GC患者24例(GC组),行平扫和GSI双期增强扫描。测量两组肿瘤病灶的单能量CT值、碘(水)基物质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Zeff),计算标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化原子序数(Zeff-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定量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运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PGL组增强双期40~90 keV图像λHU均低于GC组(t=2.90、3.69,P=0.008、0.001)。PGL组动脉期40 keV、静脉期40~120 keV单能量CT值均低于GC组(P均<0.05);PGL组70 keV增强双期NIC、动脉期标化水浓度均低于GC组,PGL组静脉期Zeff-c高于GC组(P均<0.05);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图像以λHU=2.63 mg/cm3为阈值鉴别诊断PGL和P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100%。结论 GSI定量参数对PGL和GC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十余年来,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上升,呈世界性趋势。其中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周围型肺癌是指生长在肺段及肺段以下的肺瘤,以腺癌多见,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笔者通过分析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征象并结合病例手术,病理所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性肺癌能谱CT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2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实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阳性癌细胞百分率(Ki-67值),反映Ki-67表达水平。根据Ki-67值分为3组:高水平组(大于30%),中水平组(10%~30%),低水平组(小于等于10/%)。用GSI Viewer软件测量和计算增强胸部能谱CT(静脉期)的定量参数,包括碘浓度(IC)、40和70 keV的CT值(CT40keV、CT70keV)、能谱衰减曲线的斜率(K)和标准碘浓度(NIC)。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能谱参数的差异。计算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来衡量各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各定量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LSD-t两两比较分析显示,高水平组分别与低水平组、中表达组间的IC、NIC、CT40keV、CT70keV、K有显著差异(P<0.05)。各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均<0.45,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IC和K在鉴别高水平组和非高水平组方面表现最好(AUC分别为0.745和0.746)。IC和K的敏感度均为69.4%,特异度74.4%。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IC、NIC、CT40keV、CT70keV、K)可用于鉴别实性肺癌Ki-67高表达与非高表达水平,并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为评估实性肺癌癌细胞增殖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