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索肠鸣音监测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急性胃肠功能损伤I~Ⅱ级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4月于我院NICU治疗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行肠内营养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GRV监测,观察组采用肠鸣音监测并分级处理。比较2组患者肠内营养中断时间,目标喂养量成功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呕吐、腹胀、误吸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EN中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目标喂养量成功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呕吐、腹胀、误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GRV监测相比,肠鸣音监测并分级处理可减少营养中断,提高患者的目标喂养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朱利娟  张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2):964-967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研究纳入2018-01—2019-05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监测GRV)和对照组(胃液回抽监测GRV),根据GRV及临床症状调整营养计划,从而比较两组达目标喂养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长、感染并发症、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区别。结果:实验组达目标喂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长、ICU入住时间均对照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N并发症、感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GRV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EN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达目标喂养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长,有益于患者。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9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组60例和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30例.EN组为术后次日起应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胃潴留、腹胀、腹泻、呕吐、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监测术前及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EN组术后排气与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胃潴留、腹胀较对照组少(P<0.05).EN组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少.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精心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声胃窦单切面法测定胃窦运动指数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ICU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组(对照组)和床边超声测定胃窦运动指数组(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留置鼻胃管且使用瑞代营养液经营养泵持续泵入,18h/d,连续观察7d.比较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耐受性、喂养中断率、完全肠内营养情况、白蛋白水平、操作时间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反流发生率及中断发生率显著多于观察组,而腹泻、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肠内营养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测定胃窦运动指数法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反流及中断的发生,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胃残余量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患者按胃残余量(GRV)临界值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200 ml,实验组选择500 ml,两组均经鼻胃管通过喂养泵持续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根据每隔4 h GRV监测的结果,调节输注速度,直到达到目标热卡;胃残余量低于临界值,增加或保持原输注速度;超过临界值,停止肠内营养;一旦恢复到临界值以下,以停止前的速度重新开始。比较两组营养达标率、反流和(或)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RV临界值选择500 ml比选择200 ml更有利于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不影响胃肠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张允 《当代护士》2021,(2):141-142
目的 探讨超声(US)测定胃残余量(GRV)指导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5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机械通气患者,均需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观察组采用超声测定胃残余量.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肠管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患者中预防误吸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某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鼻胃管组)、观察组33例(鼻空肠管组),观察组通过床旁盲插鼻肠管实施EN,对照组通过普通胃管实施EN,均给予EN护理常规护理。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3、4周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监测患者各项胃肠道功能障碍(包括胃潴留、误吸、腹泻)指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达到全量营养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各阶段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达到全量营养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插鼻肠管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减少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观察组患者采用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达标情况、营养状况、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第5天,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51.7%;肠内营养第7天,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4 d时,观察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分别为(216.4±16.4)g/L、(37.5±5.3)g/L、(9.4±0.7)mm和(20.6±0.7)cm,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3.5±12.5)g/L、(32.8±4.2)g/L、(8.4±0.8)mm和(19.0±0.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腹泻、腹腔高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4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观察组未发生。结论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应用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在镇静镇痛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支持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108例危重症镇静镇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4例,均施以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胃残余量指导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胃肠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指导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开始肠内营养、达到目标喂养、呼吸机支持、PICU住院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开始肠内营养、达到目标喂养、呼吸机支持、P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反流、吸入性肺炎、停止肠内营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指导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危重症镇静镇痛患儿喂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监测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胃残留量(GRV)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期间无法自主进食需要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2组患者都选择用鼻肠管来进行肠内营养,通过营养泵以持续、匀速的方式来输注能全力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监护,实验组除了在常规监护的基础上进行胃残留量监测。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的情况比对照组要少(P0.005),对照组中的28例患者200m L≥GRV150m L、250m L≥GRV200m L、GRV250m L 3组发生频繁误吸发生例数要多于少有误吸例数(P0.05),实验组发生误吸的情况要少于对照组(P0.005)。结论对危重患者的胃残留量进行监测,并根据残留量对输注速度进行调整,可有效减少腹泻、胃潴留等并发症且GRV150m L是患者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帮助评价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并指导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实施。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收治的89例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比较两组患者目标喂养达标时间、护士操作时间、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及EN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目标喂养达标时间为(60.14±5.39)h、护士测定胃残余量操作时间为(74.38±10.32)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44±6.83)h、(94.82±8.4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N 7 d后,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均高于EN开始时,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EN期间,观察组反流、误吸、腹胀发生率、营养液中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床旁超声与回抽胃液法对于指导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并评估肠内营养时超声监测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机械通气并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回抽组采用传统回抽胃液法,每6 h回抽胃液评估胃残余量,并根据结果调整肠内营养方案;超声组采用每6 h使用超声测定胃残余量,据此调整肠内营养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呕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腹胀和腹泻的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调整肠内营养的时间。结果与回抽组相比,超声组患者肠内营养达标时间明显缩短,第3天和第7天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呕吐、VAP以及腹胀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调整肠内营养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检测胃残余量指导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营养支持的效果,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以肠内营养(EN)耐受性评分指导重症颅脑创伤(s TBI)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sTBI患者5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EN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通过以EN耐受性评分为指导的营养支持治疗流程实施EN喂养。比较两组患者7 d内EN实施情况,第7、14天营养指标,以及第7天免疫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7 d内的喂养不耐受中断次数明显减少,平均热卡明显增加,达目标喂养时间明显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5,t=2.75,Z=2.92,P均<0.05),两组误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启动EN后第7、14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0、2.08、2.90、2.91,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第7天肝素结合蛋白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6、2.40,P均<0.05)。结论 实施EN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有无差异。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9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13例)和早期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对照组(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EN组早期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行空肠营养,TPN组早期行静脉高糖氨基酸治疗,对照组早期未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分别在治疗1、2、3周后比较三组总胆红素、WBC、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蛋白变化情况,于出院时比较感染并发症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第2周时,EN组及TPN组白细胞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3周时.EN组和TPN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N组及TPN组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N组更优,但TPN组肠胀气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EN组及对照组,尤其是较高龄人群。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但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可选择不同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术后早别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支持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48例合并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3组,肠内营养组(EN组)60例采用以含膳食纤维为主的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60例行标准TPN支持;常规组28例常规输液及逐渐过渡饮食。观察临床表现,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营养和免疫指标。结果:肠功能恢复时间EN组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1);各项生化指标治疗前后3组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营养及各免疫指标比较,除TP、CD8^+外,EN、PN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EN组CD4^+、CD4^+/CD8^+高于PN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况,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80例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胃管置管方法、注射器抽吸间歇喂养方法,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24 h均匀持续滴注的方法。比较2组胃液或口咽分泌物反流、误吸及VAP的发生率。结果胃液或口咽分泌物反流、误吸和VAP的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16.3%、11.6%和7.0%;对照组分别为40.5%、24.3%和27.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泵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腹部手术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滴注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混悬液共7d。术后8d进行人体测量,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白蛋白监测,并比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N组胃肠排气恢复明显快(P〈0.01);前白蛋白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部中大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经鼻饲管和锁骨下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EN组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较PN组高;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PN组;EN组术后白蛋白略有下降,前白蛋白升高。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经过重大手术以后,如何通过肠内营养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安全接受辅助放、化疗。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40例(EN组)食管癌患者采取了针刺导管空肠造口(FKJ)模式的营养支持,并设立40例对照组。入组患者符合下述条件:(1)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病程有可比较性;(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3)EN组术后FKJ提供肠内营养≥2个月;(4)随访时间≥6个月。EN组术后带管出院,居家自行给以瑞代1000 ml/d,持续≥2个月。对照组术前及出院后均不提供肠内、外商品营养制剂。结果术后3个月EN组患者体重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但6个月时各项指标有所接近。EN组NK细胞、IgM和IgG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EN组完成辅助治疗的患者比例为89.65%,对照组为75%。后续治疗中EN组肺炎3例,腹泻7例;对照组肺炎4例,腹泻2例。结论 FKJ管道可以有效地长期的提高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对顺利接受术后的各种辅助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红娟  贾晓颖 《天津护理》2020,28(6):688-689
目的: 探讨腹内压监测在指导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至12月236例入住ICU并实施EN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一次性膀胱内压测量器监测腹内压,并根据腹内压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7 d喂养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泻、胃残余量增加、呕吐/返流、便秘等喂养不耐受并发症低于对照组,7 d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肠鸣音减弱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自制一次性膀胱内压测量器监测腹内压能减少ICU危重患者早期EN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