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隧道技术在上前牙区牙龈退缩伴非龋性牙颈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因上前牙牙龈退缩(GR)伴根面非龋性牙颈部缺损(NCCL)而接受隧道技术的21名患者共79颗患牙的临床资料,根据GR高度(GRD)和NCCL深度(LD)将患牙分成4组:第1组GRD≤3 mm,LD≤1 mm,第2组GRD≤3 mm,LD>1 mm,第3组GRD>3 mm,LD≤1 mm,第4组GRD>3 mm,LD>1 mm;统计分析各组术后的平均根面覆盖率(MRC),完全根面覆盖率(CRC),角化龈宽度和厚度等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各组术前术后的角化龈宽度及厚度的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1);各组间MRC和CRC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当GRD≤3 mm时,第1组和第2组MRC分别为98.55%和95.45%(P>0.05);当GRD>3 mm时,第3组和第4组MRC分别为86%和72%,且CRC较第1组和第2组明显下降,其中第4组与其他3组比较时MRC和CRC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隧道技术对改善角化龈的厚度和宽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对于根面覆盖的效果,GRD较NCCL的影响作用更大,提示根面覆盖术前NCCL的充填可能并非必要,需要综合评价GRD和NCCL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锥形束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上颌前牙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supraosseous gingiva,SOG)的三维形态及相关解剖结构。方法选取25名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共计150颗上颌前牙纳入研究,受试者男性11名,女性14名,平均年龄(24.5±1.6)岁,佩戴含有显影剂的硅橡胶印模拍摄软组织间接显影CBCT。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分析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的形态,包括SOG高度、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骨嵴顶的距离、CEJ处牙龈厚度、骨嵴顶下2 mm牙槽骨厚度等。数据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牙位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其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上颌前牙唇侧中央SOG高度测量结果,中切牙为(3.54±0.67) mm、侧切牙为(3.48±0.81) mm、尖牙为(3.49±0.70) mm,各牙位SOG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上颌前牙唇侧中央CEJ水平牙龈平均厚度测量结果,中切牙为(1.45±0.23) mm,侧切牙为(1.13±0.24) mm,尖牙为(1.14±0.22) mm,中切牙牙龈最厚,与侧切牙和尖牙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唇侧中央SOG与CEJ处牙龈厚度在所有牙位上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结论牙周健康的上颌前牙唇侧嵴顶上牙龈中,中切牙牙龈最厚,未发现上颌前牙区唇侧中央SOG高度与厚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析两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与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无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2例(CP组),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7例(CP+DM组)。所有患者行全口牙周检查和空腹血液检查,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数据作为基线资料,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CP+DM组额外记录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重复入院时的所有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及血液指标的变化差异,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WBC与牙周临床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牙周炎症和破坏程度一致,但CP+DM组WBC水平显著高于CP组[(7.14±1.99)×109/L vs. (6.01±1.26)×109/L, P=0.01]。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全口平均PD、AL、BI及PLI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基线水平,且6个月时CP+DM组的PD比3个月时仍有进一步降低[(3.33±0.62) mm vs. (3.61±0.60) mm,P < 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相比,两组各项牙周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DM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7.09±0.79)% vs. (7.64±1.16)%,P < 0.05;(7.06±0.78)% vs. (7.64±1.16)%,P < 0.05],6个月时的FBG显著低于基线水平[(7.35±1.14) mmol/L vs. (8.40±1.43) mmol/L,P < 0.05]。CP组的WBC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时显著低于基线水平[(5.35±1.37)×109/L vs. (6.01±1.26)×109/L,P < 0.05],CP+DM组的WBC水平在治疗后6个月时显著低于基线水平[(6.00±1.37)×109/L vs. (7.14±1.99)×109/L,P < 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显示,WBC水平与PD及FBG呈一定程度正相关。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伴与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指标及WBC水平对牙周基础治疗的反应慢于不伴糖尿病的患者,WBC在糖尿病与牙周炎的相互关联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后牙区单牙种植修复患者在行使功能5年后的临床修复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接受种植治疗并且负重已达到5年的后牙区种植治疗患者,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片、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的变化以及修复体的情况(包括修复体完整性、松动情况、螺丝孔封闭材料存留状况、修复体固位螺丝及修复基台的松动或折断情况)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15例患者,平均年龄48.6岁(27~71岁),共植入软组织水平种植体321枚(其中上颌126枚、下颌195枚)。9枚种植体在回访期间出现松动、脱落,累计存留率达97.2%。存留的312枚种植体中,上颌120枚、下颌192枚,其中直径为3.3、4.1和4.8 mm的种植体分别为5枚(1.6%)、115枚(36.9%)和192枚(61.5%),长度为8、10和12 mm的种植体分别为21枚(6.7%)、206枚(66.0%)和85枚(27.2%)。上部修复体固位方式中,粘接固位为277枚(88.8%),螺丝固位为35枚(11.2%)。负载5年后种植体近远中牙槽骨高度平均吸收分别为(0.73±0.25) mm和(0.78±0.26) mm,近远中骨吸收程度与植入区骨质类型、种植体规格、修复基台角度、固位方式、临床冠-种植体长度比、性别、年龄等因素均未显示有相关性(P>0.05)。修复后主要的机械并发症有:修复体固位螺丝松动(8.6%)或折断(2.9%)、修复体上螺丝孔封闭材料脱落(11.4%)、修复体崩瓷(13.8%)及修复体脱粘(14.1%),其中仅修复体脱粘的发生率与修复时使用的基台角度(0°/15°)和修复体的临床高度这两个因素相关(P < 0.05)。结论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单颗后牙缺失的修复病例中负重5年后,种植体周围的骨水平基本稳定,全面完善的种植诊疗计划、规范严谨的临床操作以及定期的复查可能是减少修复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探究负载骨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情况。方法首先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提取出骨髓干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通过外泌体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表面marker。检测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相关性能(包括流变以及电镜)。通过BCA测蛋白法检测外泌体的释放情况,以及通过PKH26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外泌体,观察外泌体被RAW264.7细胞吞噬情况。将RAW264.7细胞种在孔板表面,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单纯外泌体组(Exo组)、单纯水凝胶组(GelMA组)、负载外泌体的水凝胶组(GelMA-Exo组)。通过q-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对于RAW264.7细胞极化的影响。建立材料/RAW264.7细胞/软骨细胞Transwell共培养模型,上室为软骨细胞,下室为材料/ RAW264.7细胞,分组与上面一致,通过q-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损伤软骨细胞的修复情况。构建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损伤组(SI组)、单纯水凝胶组(GelMA组)以及负载外泌体的水凝胶组(GelMA-Exo组),通过HE和Masson染色检测软骨修复情况。结果通过对提取的细胞进行多系分化能力的检测,成功获取了骨髓干细胞。通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以及Western blot检测,成功分离出骨髓干细胞外泌体。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明显促进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P<0.05)。体外共培养模型表明负载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能显著促进损伤软骨细胞的修复通过调节RAW264.7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P<0.05)。HE和Masson染色表明负载骨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明显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结论负载骨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GelMA水凝胶能够通过改善免疫微环境明显促进大鼠软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型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radio-frequency atmospheric-pressure glow discharge,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化的影响。方法(1) 收集20颗新鲜拔除的、完整的第三磨牙,采用低速水冷精密切割机制备平行于牙合面的中层牙本质片,厚度为(1.5±0.1) mm,浸泡于10%(质量分数)H3PO4溶液中16 h获得全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将20个牙本质胶原纤维片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4个实验组采用气体温度为4 ℃的等离子体处理不同时间(20 s、30 s、40 s、50 s)。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牙本质胶原纤维结构及交联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表面形貌,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微观结构。(2)收集完整第三磨牙40颗,制备精细牙本质粉5 g,10%H3PO4溶液中完全脱矿,将牙本质胶原纤维粉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各组交联度。(3)收集40颗完整第三磨牙,制备中层牙本质条。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各个轴面20 s、30 s、40 s、50 s,采用万能力学机测定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1) 扫描电镜观察脱矿牙本质表面形貌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及40 s,脱矿牙本质表面胶原纤维网状结构均能维持蓬松;等离子体处理50 s会出现部分微结构的破坏;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及40 s后,纤维结构蓬松,可见天然Ⅰ型胶原纤维典型的周期性横纹;红外光谱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胶原纤维的二级构象与对照组一致,且处理30 s及40 s后酰胺带强度明显增加。(2)茚三酮交联度测试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30 s组及40 s组交联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显示,对照组为(1.67±0.24) MPa,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组分别为(4.21±0.15) MPa、(7.06±0.30) MPa、(7.32±0.27) MPa、(6.87±0.17) MPa,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促进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同时明显增强了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周膜干细胞(PDLSC)成牙骨质向分化过程中mir-30a-wnt/β-catenin信号轴调控组织蛋白酶K(CTSK)表达的功能作用。方法极限稀释法分离培养PDLSC,釉基质蛋白衍生物(EMD)诱导细胞成牙骨质向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通过microRNA芯片筛选差异表达的microRNA。首先,给予不同分组细胞EMD诱导和/或抑制microRNA表达等处理,无干预组细胞作为对照。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首先验证差异表达的microRNA是否能够调控CTSK的表达。之后,将细胞膜片复合陶瓷支架材料植入裸鼠皮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成牙骨质细胞标记蛋白CAP和CEMP-1的表达变化,明确受microRNA调控的CTSK表达变化是否参与了PDLSC成牙骨质分化。在此基础上,从蛋白学水平观察wnt信号通路在microRNA调节CTSK表达过程中是否发挥了相应功效。结果EMD诱导PDLSC成牙骨质向分化过程中,多种microRNA表达发生变化,其中miR-30a表达出现特异性上调(P<0.05)。表达上调的miR-30a进一步调节CTSK的表达(P<0.05),促进PDLSC异位形成类牙骨质样结构,高表达成牙骨质细胞标记蛋白CAP和CEMP-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iR-30a对CTSK的表达调控作用出现相应减弱。结论EMD可能通过上调miR-30a的表达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经mir-30a-wnt/β-catenin信号轴调控CTSK诱导PDLSC向成牙骨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常温流动牙胶应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后根管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10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儿童口腔科就诊因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病变经过完善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的病例,共收集到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对照组采用热牙胶充填系统进行根管充填,记录每根管的根管充填时间,由患儿监护人填写VAS(visual analog scale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治疗疼痛程度,术后即刻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充填效果,并分别对根管下段、中段、上段的三维充填严密程度进行分析,术后6个月、12个月进行临床检查并拍摄X线片判断治疗成功率。结果试验组平均每根管充填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 s和74 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40.00%;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根管充填恰填且三维充填严密率分别为71.11%和60.00%;根尖1/3区域三维充填严密率为86.67%和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中1/3及根上1/3根管充填的三维严密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复查期内两组均未见根尖病变。结论常温流动牙胶应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后根管充填可取得良好的根管充填效果,根尖1/3区域的根管充填效果优于热牙胶,常温流动牙胶能够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改善患儿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建立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的设计流程,初步构建乳牙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为乳牙标准牙冠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技术在儿童口腔医学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多所幼儿园中选取全口健康无龋、年龄4~5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取上下颌牙列印模后制取石膏牙颌模型,通过三维牙颌模型扫描仪重建数字化牙颌模型。利用三维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3提取全口乳牙所有牙位的单个牙冠数据,测量其近远中径、颊舌径和龈径,再按照缩放比例因子,对每一牙位的牙冠进行牙冠标准化处理,基于3~5个牙冠特征点进行对齐,最后通过平均值拟合的方法构建出乳牙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结果共纳入40名儿童,其中男14名,女26名,均为汉族。获取到40副上下颌牙列石膏模型,在重建数字化牙颌模型后,通过逆向工程技术,测量获得乳牙牙冠近远中径、颊舌径和龈径相关数据,并成功构建全口20颗乳牙的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能够反映乳牙牙冠特征形貌。结论通过逆向工程技术构建乳牙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为乳牙标准牙冠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对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具有应用价值,有助于CAD/CAM技术在儿童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根管治疗后上颌前磨牙经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髓室底垫底材料弹性模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显微CT扫描逆向建立上颌第二前磨牙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髓腔固位冠进行修复。实验组采用4种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光固化玻璃离子(3M Vitrebond)、流动树脂(3M Filtek Z350XT Flowable Restorative)、高强度玻璃离子(GC Fuji Ⅸ)和后牙复合树脂(3M Filtek P60)进行垫底,4种不同类型材料的弹性模量依次是3 657、7 300、13 130、19 700 MPa。垫底厚度选择为1 mm,设无垫底材料修复为对照。采用轴向和侧向载荷(30°)分别加载200 N的力,观察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应力集中部位及应力峰值的差异。结果各模型牙本质和粘接层上的von Mises应力峰值(轴向/侧向加载时)如下:(1)无垫底材料时牙本质19.39/70.49 MPa,粘接层6.97/17.97 MPa; (2)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时牙本质19.00/69.75 MPa,粘接层6.87/16.30 MPa; (3)流动树脂垫底时牙本质18.78/69.33 MPa,粘接层6.79/16.17 MPa; (4)高强度玻璃离子垫底时牙本质18.71/69.20 MPa,粘接层6.74/16.07 MPa; (5)后牙复合树脂垫底时牙本质18.61/69.03 MPa,粘接层6.70/16.01 MPa。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垫底材料在相同加载条件下,在牙体组织上应力集中的部位相似,主要集中于牙颈部。侧向力加载时,应力集中的位置与轴向力时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应力值增加。有垫底层存在时,牙颈部的应力集中与无垫底层时相比缓解。随着垫底材料的弹性模量不断增加,逐渐接近牙本质的弹性模量,测得的剩余牙体组织及粘接层上的von Mises应力峰值下降。结论使用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近的后牙复合树脂类材料进行适宜厚度的粘接垫底,有利于缓解髓腔固位冠修复后上颌前磨牙牙颈部和粘接层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传统夹板式印模和利用预成刚性连接杆系统进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印模制取的操作复杂程度及精度差异。方法制备带有6颗种植体替代体的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种植体植入位置平齐骨面,在种植体替代体上连接多牙修复基台。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夹板式印模技术制取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转移杆,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作夹板,并制取开窗印模。试验组采用刚性连接杆系统制取开窗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临时修复套筒, 根据种植体间距,选择合适长度的预成刚性连接杆,使用少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将套筒和预成刚性连接杆固定,制取开窗印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重复6次印模制取,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印模制取耗时差异。在制取的印模上连接基台替代体,灌制石膏模型,并使用模型扫描仪将石膏模型和标准模型转化为三角网格数据文件。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模型分别与标准模型进行精度差异测量,比较两种印模方法获得模型的精度差异。结果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印模制取,试验组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4.5±63.3) s vs. (1 478.3±156.2) s,P<0.05]。与标准模型相比,在种植体基台处,试验组制取印模灌制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aquare,RMS)与对照组模型基本相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5.5) μm vs. (20.2±8.0) μm,P>0.05]。结论预成刚性连接杆可以简化无牙颌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印模流程,节约椅旁操作时间,获取的印模精度与传统印模技术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骨髓母细胞增生症病毒癌基因同源物样2(MYBL2)基因对前列腺癌(PCa)患者临床预后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MYBL2在45例PCa与癌旁前列腺组织的表达水平,根据MYBL2表达中位数,分为高(23例)低(22例)表达,采用非参数检验、Kaplan-Meier、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法,并分析MYBL2高低表达与PC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芯片数据库PCa数据集进行验证。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MYBL2高低表达可能参与调控的分子通路,CIBERSORT算法研究MYBL2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最后,体内实验中,通过建立阴性对照组(shCtrl)、敲减MYBL2组(sh-MYBL2)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细胞中MYB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检测2组荷瘤小鼠瘤重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荷瘤组织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数据均显示:MYBL2在PCa组织中高表达,与Gleason评分、临床和病理分期正相关(P < 0.01),与年龄无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MYBL2高表达与无生化复发生存期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总生存期无关。Cox回归分析:TCGA数据集中临床和病理分期,我们的数据中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是PCa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GSEA结果显示高表达MYBL2与免疫、细胞粘附、细胞因子等通路有关。CIBERSORT分析:MYBL2表达与B cells memory和Mast cells resting有关(P < 0.05)。体外研究显示,与shCtrl组相比,shMYBL2组能显著抑制LNCaP、PC-3细胞增殖和侵袭(P < 0.01)。体内研究显示,shMYBL2组PC-3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平均重和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shCtrl组(P < 0.01)。结论MYBL2是一种致癌基因,与PCa多个病理指标相关,可以作为潜在的诊疗PCa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肿瘤的靶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来那度胺治疗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缓解深度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来那度胺治疗的初发及适合移植的M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及未移植组。移植组纳入接受4~6疗程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来那度胺为基础的诱导治疗后序贯ASCT的患者,未移植组纳入仅接受8疗程以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来那度胺为基础的诱导及巩固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生存的差异。结果总共105例患者纳入研究,移植组48例(45.7%)、未移植组57例(54.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4疗程诱导治疗后疗效等方面相似(P > 0.05)。两组患者在首次复发前获得过的最佳缓解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 < 0.001),移植组获得完全缓解(85.4% vs 54.4%,P=0.001))和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95.8% vs 73.7%,P=0.002)的比例高于未移植组;截止2020年12月31日末次随访时,移植组和未移植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未达到和29月(P=0.013),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但移植组OS优于未移植组(P= 0.022)。结论在新药时代,ASCT仍能进一步提高初发MM患者的缓解深度并改善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产后抑郁(PPD)与初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9月在广东省某家三级综合医院建立的母婴队列中招募产妇。产后第2天下午,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进行筛查,评分≥10分者为产后抑郁产妇(PPD暴露组),并按1∶1配比(年龄±5岁、分娩方式相同)正常产妇(PPD非暴露组)。产后第3天上午,采集初乳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TGF-β水平。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初乳TGF-β水平,并探究其与EP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招募90例产妇。PPD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TGF-β2及TGF-β3的水平分别为684.03(321.22,859.25)pg/mL,(5116.50±1747.04)pg/mL及(147.84±48.68)pg/mL;而PPD非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TGF-β2及TGF-β3的水平分别为745.67(596.00,964.22)pg/mL,(4912.40±1516.80)pg/mL及(168.21±48.15)pg/mL。PPD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P=0.026)和TGF-β3(P= 0.049)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产妇。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初乳TGF-β1(r=-0.23,P=0.03)及TGF-β3(r=-0.25,P=0.02)水平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初乳TGF-β1和TGF-β3水平降低与PPD有关,提示我们应加强孕产期PPD的早期筛查与早期干预,降低其对母乳成分的影响,从而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检测作为引导性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屏障膜的脱细胞猪心包膜(acellular porcine pericardium,APP)的形貌特性及生物相容性。建立动物模型,检测其体内屏障软组织长入骨缺损的作用及对促成骨的影响。方法扫描电镜检测APP膜的超微结构。细胞增殖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hBMSCs)接种于APP膜后第1、3、7天细胞增殖情况; 接种后第5天,通过鬼笔环肽+DAPI(4, 6-diamidino-2-phenylindole)对细胞骨架及细胞核进行染色,观察hBMSCs的增殖及黏附情况。体内实验建立3只比格犬、18个实验位点的牙槽嵴保存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入APP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APP膜)、BG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和空白组(自然愈合),术后4周和12周进行Micro-CT扫描检测各组成骨情况,脱钙后进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各组愈合情况。结果扫描电镜下APP膜具有致密及疏松双层非对称及三维多孔超微结构。体外实验证实APP膜可以促进hBMSCs的增殖及黏附,在接种后第7天APP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BG组(P < 0.05)。体内实验拔牙窝整体成骨情况:术后4周,3组新生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PP组、BG组间新生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空白组(P < 0.05)。冠方成骨情况:术后4周,APP组及BG组膜下方成骨显著高于空白组(P <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PP组及BG组膜下方成骨显著高于空白组(P < 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颊侧骨嵴顶相对吸收量表明:术后4周,APP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 < 0.05),BG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各组颊侧骨嵴顶继续降低,APP组相对吸收量仍显著低于空白组(P < 0.05),BG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P膜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及细胞相容性,其在GBR中起到良好屏障软组织效果的同时,能够显著促进膜下方成骨及减少颊侧牙槽嵴顶吸收,推测其具有潜在的骨诱导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对高血压犬血压和动脉硬度的影响并探讨RDN对动脉硬度影响的相关机制。方法将16条比格犬按2∶1∶1的比例随机分为RDN组(n=8,高盐高脂饲养构建高血压大动物模型+RDN治疗)、假手术组(n=4,高盐高脂饲养构建高血压大动物模型+肾动脉造影)和对照组(n=4,普通配方犬粮饲养)。比较3组血压、动脉硬度、内皮功能及交感活性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犬模型全部构建成功,术后3月,3组收缩压(SBP)变化差异显著(P=0.006),RDN组SBP降幅显著大于假手术组与对照组(P < 0.05),舒张压(DBP)变化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6),RDN组DBP降幅大于对照组(P=0.007),但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明显(P=0.052);术后3组血管阻力指数(RI)变化幅度有显著差异(P=0.043),其中RDN组术后RI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0.032)及假手术组(P=0.043);RDN术前后的eNOS、NO及Ang Ⅱ浓度在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建模成功后RDN组血清NE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而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560),术后RDN组血清NE浓度降幅大于假手术组(P=0.032)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80);RDN组比格犬RI的变化与SBP、DBP、NO浓度、NE浓度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RDN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犬的血压及改善动脉硬度,对动脉硬度的改善可能与交感活性和血压降低及促进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型温敏性重组人釉原蛋白(rhAm)载体和传统丙二醇藻酸酯(PGA)载体的体外表征和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3.3%PGA与rhAm混合制备PGA-rhAm,2%的壳聚糖(CS)和rhAm混合并使用质量分数60%的β-甘油磷酸钠溶液(βGP)作为交联剂制备CS-βGP-rhAm凝胶;表征通过检测黏度、凝固时间、pH值、溶胀率、体外生物降解率和缓释性能来评估;通过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状况比较材料的抗菌效果;生物相容性评估是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上利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qPCR检测成骨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成骨分化情况。结果PGA-rhAm具有黏度值3.262±0.055 Pa.s,CS-βGP-rhAm在37 ℃下具有6 min凝固成型能力、接近口腔环境的pH值、约90%的溶胀率,同时缓释rhAm可维持2周以上,自身降解时间维持3周以上。CS-βGP负载rhAm相比PGA负载rhAm更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P < 0.001)。细胞水平上,CS-βGP是否负载rhAm都可促进细胞增殖(P < 0.001),PGA促进细胞增殖效果不显著。划痕实验显示,CS-βGP和PGA负载rhAm后均可促进细胞迁移(P < 0.01)。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S-βGP负载rhAm能促进RUNX2、OCN mRNA水平(P < 0.001),上调Ki67(P < 0.001)、RUNX2(P < 0.001)、Collagen Ⅰ(P < 0.01)、β-catenin(P < 0.05)蛋白表达。PGA负载rhAm促进RUNX2(P < 0.05)、OCN(P < 0.01)mRNA水平表达,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CS-βGP组ALP染色蓝紫色颗粒数增加,PGA组无明显变化。结论CS-βGP具有能缓释rhAm的性能,同时相比传统的PGA载体,CS-βGP具有温度成型的特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性能、显著提高hPDLFs的生物活性并且负载rhAm后不影响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二氢杨梅素对SKBR3细胞miR-98-5p表达影响及在赫赛汀耐药发生中的机制。方法通过TargetScan在线数据库对IGF2和miR-9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进行生信分析。细胞实验培养SKBR3细胞并构建耐曲妥珠单抗的SKBR3-R细胞和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和组织内关键信号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转染细胞系,RT-qPCR检测细胞内RNA表达水平,MTS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荧光素酶实验验证RNA间的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法分析IGF-1R/HER2异源二聚体含量。结果在SKBR3-R细胞中IGF2、p-IGF1R、p-Akt、p-S6K水平高于SKBR3细胞,而PTEN蛋白表达正好相反(P < 0.05);SKBR3-R细胞中IGF1R/HER2异源二聚体含量升高(P < 0.01);转染miR-98-5p的SKBR3-R细胞内IGF2 mRNA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IGF2表达水平降低,细胞侵袭能力降低(P < 0.05);经二氢杨梅素饲养后耐药裸鼠肿瘤组织中miR-98-5p表达上调,IGF2表达下降,对赫赛汀敏感性升高(P < 0.05)。结论二氢杨梅素通过诱导SKBR3-R细胞内miR-98-5p表达,使其结合IGF2 mRNA降低IGF2水平,进一步抑制IGF-1R/HER2异源二聚体形成,从而逆转细胞对赫赛汀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不同类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对康柏西普的治疗反应,并分析可能影响治疗反应和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DME且按照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患者65例76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OCT特征将其分为3种类型:囊样黄斑水肿(CME)28只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33只眼和弥漫性视网膜增厚(DRT)15只眼。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月时各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比较不同类型DME的基线OCT特征并分析其与康柏西普治疗反应及效果的关系。结果3种类型DME治疗后3月BCVA均较基线明显好转(P<0.05)。3种类型DME治疗后3月CRT均明显低于基线(P<0.05)。基线视网膜外层高反射点(HF)数量、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在SRD组中最高(P<0.05)。基线视网膜外层HF与基线CRT、CRT改变量、治疗后CRT均相关(P<0.05)。基线外界膜(ELM)/EZ中断组较连续组基线视力更差、基线CRT更高,治疗后3月CRT改变量更大、BCVA更差(P<0.05)。结论3种类型DME在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功能学指标BCVA和形态学指标CRT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SRD类型对康柏西普治疗的形态学反应最好,DRT类型的形态学反应相对较差。更多的基线外层HF可能预示着更好的形态学治疗反应。基线ELM/EZ中断则提示治疗后3月视力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IL-17A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肾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4周龄的SPF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实验组)、京都维斯塔尔大鼠(WKY)(对照组)各20只,分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在4、6、10、30周龄进行实验观察。采用无创尾动脉血压测量仪动态检测大鼠的血压情况;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大鼠脾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的频数;RT-PCR法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肾脏IL-17A、iNOS、Arg-1、E-cadherin、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IL-17A的水平。结果从6周龄始SHR大鼠血压显著高于同期的WKY组(P < 0.05或P < 0.01),SHR大鼠Th17细胞频数以及肾脏和血浆中IL-17A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同期WKY组(P < 0.05或P < 0.01);在30周龄时SHR大鼠肾脏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WKY组(P < 0.01),而Arg-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WKY组(P < 0.01);i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6、10周龄时显著高于WKY组(P < 0.05或P < 0.01),α-SMA mRNA及蛋白从10周龄始显著高于WKY组(P < 0.05或P < 0.01)。SHR大鼠肾脏中IL-17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从10周龄始与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31,P < 0.05;r=-0.827,P < 0.01),而与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8,P < 0.05;r=0.968,P < 0.01)。结论IL-17A与SHR大鼠肾EMT的过程密切相关,可能是通过介导肾脏浸润的巨噬细胞M1/M2极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