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30例急诊肠梗阻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急诊肠梗阻患者的病因及诊断,探讨急诊情况下肠梗阻患者较佳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330例急诊处理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和体会。结果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部分行CT和B超等检查。病因明确的314例,占总数的95.15%,病因未明保守治疗缓解的16例,占4.85%;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141例,手术治疗189例(57.27%),其中术前明确病因的仅100例(52.91%);134例次黏连性肠梗阻中,55例次行手术治疗。结论肿瘤、黏连是肠梗阻的常见病因,X线和CT对是否存在肠梗阻及部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检查是肠梗阻病因诊断的最佳手段;手术指征明确情况下,应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新生儿肠梗阻25例,根据其病因,梗阻部位,临床表现及X线的体征,进行诊断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男:女为5:1,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4例,其中膜状闭锁2例,水平盲袋2例。环状胰腺2例,肠旋转不良2例,小肠 相似文献
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5)
目的分析大肠癌致肠梗阻的病理类型、梗阻部位及预后。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大肠癌致肠梗阻患者87例,对其病理类型、梗阻部位进行观察,随访2年,了解其预后情况。将临床资料输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45岁、45~65岁、>65岁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66.67%、0,>65岁组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直肠癌患者发生肠梗阻概率分别为57.47%、21.84%、20.69%,左半结肠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结果显示,中分化腺癌49例(56.32%),较其他病理类型为高;未转移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72.92%)明显高于转移患者(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并肠梗阻以左半结肠高发,中分化腺癌多见,高龄和发生转移的患者术后存活期限较短。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肠梗阻患者在临床上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自身生理特点,常常因病情的严重程度被低估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老年性肠梗阻及时准确的评估及合理的治疗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分析138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肠梗阻患者在临床上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自身生理特点,常常因病情的严重程度被低估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老年性肠梗阻及时准确的评估及合理的治疗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分析138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梗阻是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各年龄段发病的临床特点各有不同 ,作者系统回顾了自1992~1999年经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病因 ,探讨不同病因对患者术后的影响和防范措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中男41例 ,女25例。年龄65~82岁 ,占同期肠梗阻病人35 %。梗阻病因 :术后肠粘连22例(33.3%) ,大肠癌(不包括平诊手术)21例(31.8 %) ,腹外疝嵌顿17例(25.8 %) ,蛔虫性肠梗阻3例(4.54 %) ,胆石性肠梗阻、腹内疝、肠套叠各1例(1.5%)… 相似文献
7.
肠梗阻504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梗阻近10a来的病因构成和排位变化。方法:分析自1991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急性肠梗阻504例,将病因排位,并与国内外病因排位进行比较。结果:肠粘连153例(33.9%),平均年龄35.9岁,恶性梗阻93例(20.6%),平均年龄51.4岁,腹外疝64例(41.2%),平均年龄27.1岁,肠套叠57例(12.6%),平均年龄14.7岁;肠或腹腔结核22例(4.9%),平均年龄30.5岁。结论:肠粘连是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居首位;恶性梗阻主要原因是癌肿,居第二位;腹外疝嵌顿,居第三位,儿童发病较多;第四位是肠套叠,效童占3/4;结核病居第五位,发病率上升,结核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例1患儿,男,3d,因“反应差伴皮肤发亮、红3d”入院。患儿为足月因胎盘早剥行剖宫产出生,第1胎第1产,出生体重3300g,生后轻度窒息,反应差,吃奶差,无抽搐及发热,并发现皮肤亮、红,在当地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给予相应治疗后无好转,大小便正常。无家族性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6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日龄以〈7 d居多;病因以溶血性黄疸占首位,之后依次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感染因素、母乳性、围产期等;治愈率为92.0%,无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明确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 ,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将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1月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2 2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4例 ,女 8例 ,胎龄 <37周 14例 ,≥ 37周 8例 ,出生体重 <2 5 0 0g 16例 ,≥ 2 5 0 0 g 6例 ,入院日龄 :2 4h 10例 ,~ 72h 6例 ,>72h 6例。1.2 临床表现2 2例新生儿先天性梅素养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 19例(86 .4 % ) ,多表现为散发性或多发性呈圆形或卵圆形 ,白色或灰色浸润性斑块 ,外周有丘疹 ,带有鳞屑 ,多分布于四肢末端 ,掌趾部皮肤损害为大片脱屑…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低血糖表现不典型,甚至无症状,极易被忽视而漏诊,而低血糖对新生儿危害甚大,可引起智能落后,继发性癫痫及永久性神经损伤。我科自1993年10月~1997年10月4年上常规血糖筛查,检出低血糖症患儿3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云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Z1)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结肠癌伴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所收治的87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根据其具体情况对其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均较为顺利,其中有4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术后有1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均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并禁食4-8天.结论:在对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具体的梗阻部位选择对应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手术处理,同时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并发症以及感染预防治疗,这也是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最常见的新生儿并发症,也是围产儿死亡和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现报告11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8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新生儿窒息831例的病因及其与分娩方式,羊水污染程度,新生儿体重,产程,孕周的关系进行分析,与同期无窒息儿相对照,窒息新生儿死亡率为无窒息儿的45倍。分析表明,脐带因素引起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达82.08%。 相似文献
15.
曲永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3):77-78
<正>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肠梗阻中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多见,占20%~63%。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减少严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该病与其母妊娠期间治疗情况的关系。方法对36例出生后确诊为先天性梅毒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将其母妊娠期分为正规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组(B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A组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时出现临床症状的例数低于B组,B组间接胆红素在出生时和出生后14d较A组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两组在出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14dB组较A组升高。结论先天性梅毒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其母在孕期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较重,且肝功能受损情况也相对较重。积极开展婚前及孕期梅毒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正规治疗是减少梅毒对患儿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杨伟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2):58-58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8月~2004年10月225例肠梗阻的诊治经过。结果:225例肠梗阻中非手术治疗110例,手术治疗115例;治愈200例,好转10例,未愈10例,死亡5例。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性休克、MOF、ARDS及严重水电紊乱及酸碱失衡。结论: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应积极予以手术治疗,合适的手术时机已成为治疗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生儿黄疽的常见病因,探讨不同病因的胆红素变化规律及黄疸持续时间,我们把1994~1997年因黄疽入院的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144例新生儿黄疸中发病年龄小于7天占病人总数的2/3(66.67%)。其黄疽病因的排位比为:1.感染性疾病占43.06%,2.母乳性黄疸占18.06%,3.生理性黄疸占15.28%,4.ABO血型不合溶血占6.94%.5.其他原因共占16.66%。ABO血型不合溶血的总胆红素(BT)值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母乳性黄疸较前增加。仅依据胆红素值来判断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是不科学的,必须结合临床。此外,还发现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有所延长(大于14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新生儿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水平。方法对42例新生儿各种疾病合并MSOF的病因,发生器官衰竭例数,累及器官衰竭顺序和持续时间及与发病日龄、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MSOF病例中,原发病以新生儿肺炎占第一位;各种疾病中单个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以呼吸衰竭最高为92.8%;新生儿MSOF的发生率在日龄≤7d围生儿为73.8%;在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SOF与预后呈正相关。器官功能衰竭数越多病死率越高,其发生常与感染、缺氧缺血、早产、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因此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控制感染,抢救休克,纠正呼衰,对防治MSOF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在临床工作中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疾病发展、转归复杂,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并且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本次研究收治的60岁以上肠梗阻病人8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