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健康安全的兴奋性精神刺激药物。长期或高剂量滥用METH会引起明显的神经元损伤和神经毒性。METH诱导神经元损伤机制中,氧化应激、线粒体代谢损伤和神经炎症等神经毒性起重要作用。从METH神经毒性机制进行综述,重点描述反应性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作用,总结靶向METH诱导神经炎症药物,旨在进一步探讨METH诱导神经毒性的机制,为抑制METH神经毒性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对PC12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ETH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已分化PC12细胞为体外神经元模型,分别用浓度0、0.5、1.0、1.5、2.0、2.5 mmol/L的METH处理PC12细胞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NO含量。结果以0 mmol/L为对照组,经0.5~2.5 mmol/L METH处理的PC12细胞,24h倒置显微镜下可见PC12细胞胞体变圆,神经突起变短、断裂至消失,神经网络逐渐消失,细胞边缘不清,可呈毛刺样;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随METH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细胞凋亡率在0.5~1.5 mmol/L浓度范围内逐渐升高,至2.0 mmol/L时凋亡率较前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细胞培养液NO含量随METH浓度增加逐渐升高。结论一定浓度的METH能导致PC12细胞毒性损伤,使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NO生成增加,细胞凋亡及NO过量参与了METH对PC12细胞的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利鲁唑(2-氨基-6-三氟甲氧基-苯并噻唑)属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药理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多种受体和离子通道介导的谷氨酸突触传导和神经元超兴奋性,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量,保护神经元免受兴奋毒性损伤,促进神经元的存活。该文就利鲁唑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于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存活、可塑性及损伤后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阻止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元死亡.阐述了甲基苯丙胺毒性作用机制,BDNF生理作用及BDNF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机制中作用.BDNF在甲基苯丙胺依赖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BDNF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甲基苯丙胺依赖机制和戒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暴露后原代神经元蛋白组学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整体阐述 METH的神经毒性及其影响通路。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经METH(0、900 μmol/L)处理,蛋白酶解后,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其进行检测,利用Uniprot_RattusNorvegicus_36080_20180123数据库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进行蛋白功能注释,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分析将目标蛋白序列进行归类,获取目标蛋白参与的信号通路;基于上述通路,利用Western blot验证METH引起的神经元突触数量及表达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突触间的表达及空间定位。结果:共鉴定出蛋白总数为 6 619个。与对照组比较, 表达差异(上调/下调)倍数大于1.2倍,且P < 0.05的蛋白质归为差异蛋白,通过筛选,METH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蛋白有51种, 其中上调的蛋白40种,下调的蛋白11种。蛋白表达方面,METH暴露显著降低突触后标志物PSD95及棘突标志蛋白Drebrin 的表达,而突触前标志物Synapsin1明显上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Drebrin表达明显下调且与F?actin的共定位减少,而PSD95与 Synapsin 1的空间定位亦显著下降。结论:METH暴露可引起原代神经元多种蛋白表达异常,细胞功能发生紊乱,突触结构破坏,引发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6.
复习文献,使我们了解了神经保护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止急性脑梗死(ACI)造成的半暗区神经毒性物质对神经元的进一步损伤。目前认为神经保护剂作用的主要途径有:阻止Ca2 通道的内流;调节兴奋性氨基酸(EAAS)兴奋毒性;凋节微血管炎症反应等。随着神经保护剂的开发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对神经保护剂治疗时窗的认识取得了一些进展和共识。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的证据表明脑内神经炎症与多种急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等。而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既能保护神经元,又能分泌神经毒性物质,维持神经元的微环境,并以此来控制神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其中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最多,约占胶质细胞总数的70%。它不仅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更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提高神经元兴奋活性。但当慢性脑缺血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反应性增生,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并可通过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和炎症介质发挥神经毒性作用,抑制神经的再生功能,加重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正己烷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溶剂,在作业环境中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机体而产生毒性作用.目前对正己烷毒性作用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损伤、损伤机制及防治等方面.最近的研究发现,正己烷可造成神经系统以外包括肝脏、肺脏、肾脏、生殖系统在内的多个脏器和系统的非神经毒性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正己烷的非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正己烷毒性作用的总体评价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宇红  黄韧  徐杰  谢瑶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5):504-505,508
目的 探讨Aβ25-35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和隔区神经元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用Aβ25-35诱导大鼠海马和隔区神经元损伤,MTT法比较两种神经元的存活率,电镜下的形态学变化、并测定SOD活性的改变。结果 Aβ25-35可使海马和隔区神经元的存活率下降,发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对两种神经元的Mn-SOD的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使海马神经元CuZn-SOD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Aβ25-35具有神经毒性,它对两种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相似,无细胞差异性,但其毒性损伤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1.
神经炎症是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神经损伤、空间和记忆能力下降的主要机制之一。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时,小胶质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被激活,并通过自身表型转换启动免疫级联反应,释放细胞因子等参与神经炎症反应。诱导小胶质细胞从促炎性M1表型向抗炎性M2表型极化,能够促进组织神经功能的修复再生,减轻脑卒中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认知损害。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及复方可以靶向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保护大脑神经元免受炎症影响,通过减少神经元凋亡来调节学习记忆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小胶质细胞极化在PSCI神经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潜在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SCI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论述视网膜缺血性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和拮抗剂的基础研究。方法:阅读关于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和兴奋性氨基酸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视网膜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导致神经元死亡。结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介导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96微孔板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NMDA)损伤模型,并评价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和抗炎症药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神经元NMD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96微孔板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神经元体外培养至第10天(DIV10)时,用不同浓度的NMDA处理不同时间,以形态学和MTT染色为指标观察神经元的损伤情况,并观察氯胺酮和米诺环素对50μmol/L NMDA处理3h造成的皮层神经元急性损伤的作用。[结果]随着NMDA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神经毒性增加。氯胺酮100、10、1μmol/L和minocycline 135、45μmol/L预处理对50μmol/L NMDA处理3h造成的皮层神经元急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1)。[结论]96微孔板培养的原代神经元NMDA损伤模型可以用于评价药物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黎芦醇对谷氨酸神经毒性损伤的离体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5mmol·L-1的谷氨酸加入到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培养液中,制造神经元毒性损伤模型;将20μmol·L-1的白黎芦醇分别加入到原代培养正常的和兴奋性毒性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培养液中,观察细胞形态和存活率变化(噻唑蓝法和Hoechst33324荧光染色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色素C来反映谷氨酸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同时观察白黎芦醇对抗损伤的机制。结果谷氨酸对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兴奋性毒性,导致神经元大量凋亡和死亡;20μmol.L-1的白黎芦醇对正常神经元的形态和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但能对抗谷氨酸损伤和减轻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同时抑制谷氨酸诱发的细胞色素C表达上调。结论白黎芦醇可通过下调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方幸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2):163-165
帕金森病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椎体外系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受到遗传、环境、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免疫学异常的作用.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的对症处理,其用药的不良反应不可避免.随着帕金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一种多肽激素,在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随后又有研究证实脑源性营养因子对于帕金森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现就脑源性营养因子对帕金森病有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中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p75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抗兴奋毒性神经保护作用与p75NTR的相关性.方法:建立谷氨酸诱导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模型,观察25200mg/L剂量下EGb761的神经保护作用;RT-PCR,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p75NTR的表达变化.结果:100mg/LEGb761预处理给药的神经保护效果最明显;谷氨酸刺激后,p75NTR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EGb761本身对p75NTR表达无影响,而EGb761预处理组p75NTR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较谷氨酸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p75NTR在谷氨酸诱导兴奋毒性神经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EGb761抗兴奋毒性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p75NT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彤  刘艳芳  吕国蔚 《北京医学》2005,27(12):731-733
目的研究缺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提取液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SNAP为一氧化氮(NO)供体,应用反映细胞损伤程度的LDH透出率和反映细胞存活率的MTT比色法OD值为检测指标,观察NO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缺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提取液对其毒性的影响.结果NO对PC12细胞可以产生剂量依赖性的直接毒性作用,而缺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提取液能有效对抗NO神经毒性作用.结论缺氧预适应脑组织对缺氧性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NO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8.
七氟醚在儿科和产科麻醉中被广泛应用多年。胎儿大脑发育对药物和妊娠期间的子宫内环境敏感。在孕期进行的手术和胎儿干预过程中,母体暴露于七氟醚可能会对胎儿造成神经毒性,并可能导致胎儿的神经发育障碍。七氟醚对胎儿大脑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其作用可能与神经细胞凋亡、突触可塑性的改变、神经炎症、神经元迁移缺陷、神经干细胞增殖抑制和异常甲基化有关。目前已有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包括药物性及非药物性干预措施。现就胎儿大脑的生长和发育、七氟醚暴露对胎儿大脑的影响和妊娠期七氟醚暴露对胎儿大脑损伤的机制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胎儿麻醉和相关脑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Nogo-A在神经系统损伤后可抑制轴突再生,导致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伤,这一机制已被广泛认可。但是No-go-A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仍有争议。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神经系统约10%左右,由胞体和神经突组成,神经突又可以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Nogo-A对神经元起着保护和促进成熟的作用,本文综述Nogo-A对神经元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损伤小脑颗粒神经元的模型,探讨IL-6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上应用细胞因子防治脑损伤提供新思路。方法:取出生后8天幼鼠小脑的颗粒神经元做体外培养。用IL-6(10 ng/m l)慢性预处理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孵育8天后用NMDA(10、100、1000和10000μmol/L)急性刺激小脑颗粒神经元30 m in以造成神经元损伤。用CCK-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 it-8)检测神经元的活性。结果:NMDA能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小脑颗粒神经元的活性。单纯IL-6慢性预处理小脑颗粒神经元,不能改变小脑颗粒神经元的活性。IL-6慢性预处理小脑颗粒神经元可明显改善NMDA对小脑颗粒神经元活性的抑制作用。结论:NMDA对神经元有浓度依赖性的神经毒性作用,IL-6具有抗NMDA神经毒性作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