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行MRI检查,并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MRI表现:轻度HIE15例(35.7%),中度HIE19例(45.2%),重度HIE8例(19.5%)。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实质内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结论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尤其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例有围产期窒息史,经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行CT检查的患儿资料。结果:对患儿病情进行CT分度,轻度10例,中度6例,重度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例,合并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者1例。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需熟悉解剖结构、病理生理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对12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健康对照组38例进行cTnI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明显升高,与健康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与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结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是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技术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白质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早期影像学表现、评价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4月西藏阜康医院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窒息40例新生儿影像学资料,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组图像在HIBD病灶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多模态检查与常规检查相比,前者确诊率明显高于后者;在胼胝体及其周围脑白质损伤、脑室周围缺血性损伤及脑干、小脑脑白质损伤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层及分水岭区的脑白质损伤及脑室旁出血性损伤的诊断中,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检查对新生儿HIBD诊断效果理想,更有助于早期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在足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诊断为HIE的足月新生儿34例,均在出生后1周内进行常规头颅磁共振(conventional hea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按临床分度对图像进行影像学分析,分析不同程度HIE患儿病灶分布区域及例数。结果:(1)M R I能显示皮层及皮层下高信号、脑水肿、脑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血肿)、脑梗死等征象。(2)轻度组患儿病灶主要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基底节区及双侧脑室周围病灶少见,中重度组患儿病灶主要位于半卵圆中心、双侧脑室周围及基底节区。结论:cMRI联合DWI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足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灶损伤范围、程度、分类及合并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可溶性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及其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NBNA)评分动态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在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该院诊治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根据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标准将患儿进一步分为轻度组(65例)、中度组(38例)和重度组(17例),选择同期在该院妇产科出生的1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对照组出生后1d及观察组出生后1、2、7d血清sLOX-1、cTnI和CK-MB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生后1dsLOX-1、cTnI和CK-MB水平,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在出生后1、2、7d的血清sLOX-1、cTnI和CK-MB水平及NBNA评分。分析sLOX-1、cTnI、CK-MB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出生后1、2、7d,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血清sLOX-1、cTnI和CK-MB水平依次升高,NBNA评分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LOX-1、cTnI和CK-MB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r=—0.907、—0.855、—0.835,P0.05)。血清sLOX-1、cTnI和CK-MB水平联合检测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sLOX-1、cTnI和CK-MB水平随病情加剧逐渐升高,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的认识,评价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30例临床和CT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依据脑水肿范围大小分型,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30例患儿轻度4例,中度9例,其中3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17例合并脑室,脑池变窄或消失13例,大脑镰及天幕高密度影8例。结论:CT扫描对本病能做出准确判断,对本病分型、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过程中胆红素与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的变化,探讨两者在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98-01/2003-1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出生并收住新生儿病房的患儿200例。纳入标准:①窒息儿根据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②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诊断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标准。③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符合足月儿胆红素>205μmol/L。④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85μmol/L时,临床出现肉眼黄疸。依据缺氧缺血程度分为2组,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窒息组分为轻度、重度2个亚组,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每个亚组4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40例,与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取患儿股静脉血4mL,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患儿的胆红素值,并在急性期(3d内)和恢复期(10d内)用464nm和530nm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反应物中胆红素生成量代表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以每秒每升血清生成胆红素量为单位(μkat/L)。同时测定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的胆红素值和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对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①胆红素水平:轻度窒息组明显高于重度窒息组和对照[(325.62±39.1),(243.64±37.6),(305.70±51.3)μmol/L,F=10.89,P<0.01]。轻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胆红素水平接近[(89.4±8.1),(86.7±3.9)μmol/L]。②胆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重度窒息组急性期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急性期和恢复期,重度窒息组恢复期和对照组(F=38.63,P<0.0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急性期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明显高于恢复期,也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急性期和恢复期)(F=8.93,P<0.01)。③黄疸发生率:轻度窒息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2例,生理性黄疸12例,黄疸发生率85%;重度窒息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6例,生理性黄疸3例,黄疸发生率23%。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0例,生理性黄疸12例,黄疸发生率80%。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无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发生生理性黄疸6例,黄疸发生率15%;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发生生理性黄疸5例,黄疸发生率13%。结论:当不同程度缺氧缺血使新生儿脑损伤时,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增加致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途径开放,胆红素水平降低。提示胆红素水平、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能反映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两种影像诊断方法:磁共振影像与C T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5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所有患儿均进行磁共振影像与CT影像检查,对比两种影像诊断检出率与漏检率、出血检出情况。结果:磁共振影像检出率、漏检率分别为98.28%、1.72%,C T检查检出率、漏检率分别为86.21%、13.79%,组间比较磁共振影像检出率更高、漏检率更低(P<0.05);出血检出情况磁共振影像检出基底节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情况均高于C 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情况低于C T检查(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分析中,采用磁共振影像检查的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规避漏检情况,然而磁共振影像检查对于基底节出血、脑室内及脑室周围出血的敏感性更高高,而C T检查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更高,因此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应采取磁共振影像与CT联合的方式,以促进影像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足月新生儿窒息的颅脑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3例出生时有窒息的足月新生儿进行头颅CT检查,175例(90.7%)有异常发现。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病率最高,共165例(94.3%),中度约占一半。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颅内出血66例,单纯颅内出血10例。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最多见,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实质出血。重度窒息组阳性率、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各类型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窒息组。说明积极正确复苏的重要性及CT对诊断窒息后脑损伤的  相似文献   

11.
张谊  姚笠 《中国临床康复》2011,(19):3438-3442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其生长特性是否稳定尚需观察。目的:探讨急性脑缺氧缺血新生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的生长状态及理化性质的改变。方法:结扎新生7d 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成缺血模型,恢复2h后,吸入体积分数8%O2、92%N2的混合气体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分为轻度(缺氧1h)、中度(缺氧1.5h)、重度(缺氧2.5h)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及假手术组(仅结扎左侧颈总动脉)。观察各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及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提取培养3h即可贴壁生长,而中、重度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贴壁较晚且生长状态较差,假手术组、轻、中度组细胞形态可逐渐恢复。假手术组及轻度组细胞凋亡率基本相同,中、重度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轻度及中度组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提示轻、中度缺氧缺血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影响是可逆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生长旺盛,对于损伤恢复功能较强。  相似文献   

12.
温美莲 《全科护理》2011,(9):760-76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方法]18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根据其病情分为中度组和重度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精心的针对性护理。[结果]中度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02%,重度组为93.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严重、复杂,精心的针对性护理对于保证临床效果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为神经评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乌兰  汪萍 《中国临床康复》2002,6(5):704-704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对7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周内进行NBNA测定并与临床分度比较。结果:新生儿HIE生后第2天NBNA评分与临床分度与临床一致,生后1周时轻度HIE评分全部恢复正常,中度评分异常23.1%,重度76.2%。结论:将HIE分度标准与NBNA评分相结合,可更加全面地对HIE患儿的脑功能进行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AE)的CT诊断。方法:对8例NAE患儿进行头颅CT平扫,分析CT征象。结果:轻度5例,表现为脑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改变,范围不超过2个脑叶,以额叶、枕叶较多,无明显占位效应,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脑池脑沟形态正常。中度3例,表现为2个脑叶以上的低密度改变,灰白质分界不清,邻近脑池脑沟变浅,部分合并颅内出血。重度2例,表现为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仅基底节、脑干、小脑密度基本正常,灰白质分界不清,脑沟消失,脑室受压变形,常合并颅内出血。结论:CT检查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和分度,能对颅内出血做出定性和定量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献文  杨彤  马钊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14-30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6例HIE患儿(HIE组)及40例同期住院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外周血cTnI含量动态监测,分别于出生后24h,3、5及7d采血检测。结果:(1)HIE组患儿cTnI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HIE纽患儿血清cTnI在出生后24h达高峰,轻度HIE组3d降至正常.中度HIE组5d降至正常.重度 HIE组7d降至正常。结论:窒息缺氧对脑细胞造成损害的同时对心肌亦造成损害.对新生儿HIE进行外周血cTnI含量检测能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从而可以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瘤的B超动态观察张小莉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于1993年9月~1994年4月共收治5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患儿。其诊断标准按照1989年济南专题座谈会所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执行,其中轻度20例,中度29例,重度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合并颅内出血的的CT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对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度HIE12例,中度HIE22例,重度HIE31例,其中26例合并颅内出血,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CT是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合并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兴锋  马新爱 《临床医学》2013,33(10):93-94
目的 探究和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和疗效分析,探讨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原阳县红十字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共收集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三支持三对症"及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三支持三对症"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在出生后第4天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ɡ,静脉点滴,每天1次,根据临床分度,其中中度10-14 d,重度21-28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ANB)评分.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观察组患儿临床表现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NANB评分,观察组NAN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治疗和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降低了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130例新生儿HIE临床分度轻度45例、中度52例、重度33例;CT分度轻度28例、中度56例、重度46例。结论在评估新生儿HIE时,应根据临床分度与CT分度综合分析。及时治疗围产期缺氧因素是预防新生儿HIE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18-1219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不同严重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并对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患儿入院时及随访2年的临床资料。根据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44例、中度组49例及重度组45例。对比分析各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各组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三组临床症状分布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以肌张力降低发生率最高。同时随访2年结果显示,重度组死亡率最高(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重度组发育商(DQ)最低,且DQ评分与患儿病情程度存在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均以肌张力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而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