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分析DSA-3D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影响相关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将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55例DSA-3D脑血管造影患者收治至本实验中,对所有患者DSA图像收集,利用诸多方法对其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DSA-3D脑血管造影开展期间,图像质量极易因为多种因素作用受到影响,具体有导管所处位置与连接管充盈状态、头部运动、图像采集期间对比剂注射总量及速率、三维采集模式、延迟方式等,除此之外,图像后期处理及采集期间是否准确定位等均会对其造成影响。结论:影响DSA-3D脑血管造影因素有很多,要想获得良好的三维影像,则需要根据具体状况进行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中下肢动脉造影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比剂跟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患者进行36例次对比剂跟踪DSA检查,通过造影床的两次移动,先摄取注射对比剂前的下肢影像,再摄取注射后的血管图像,两者相减,得到整个下肢连续的动脉减影图像,并同7例次传统对比剂分段DSA检查比较,对其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DSA检查均获得成功,对比剂跟踪DSA检查结果中,34例次造影图像优良,2例次采集的图像有移动性伪影;全部患肢均存在胭动脉以下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23例合并股浅动脉重度病变。结论利用对比剂跟踪DSA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糖尿病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具有快捷、准确而且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总结2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检查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误诊误治,对无明确原因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者,头颅CT、MRI仍无阳性发现,要及时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4.
下肢步进加旋转DSA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步进加旋转DSA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V - 5 0 0 0数字减影系统,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对4 5例下肢病变患者行下肢步进加旋转DSA检查。下肢步进加旋转DSA检查均需先采集蒙片再进行血管造影,通过图像的后处理显示下肢步进加旋转DSA的三维动态图橡和血管造影图像。在下肢步进加旋转DSA检查的4 5例下肢病变患者中,男性34,女性11例,年龄在14~79岁之间,平均年龄5 3岁。对比剂选用非离子型的欧乃派克(30 0mgI/ml)和优维显(30 0mgI/ml)。使用美国MARKVPlus型高压注射器,配用(4 5、6 0、90、…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大C臂、小C臂或大DSA、小DSA”,小DSA是继大DSA发展之后,又一种趋向小型化,智能化,且安装简便,移动灵活等特点的C形臂装置。1DSA的工作原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前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储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Mask)。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获片的数字.将剩余的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出剂前的透视图象上所见的管姻和软组织回汉.剩下的只是清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经验和方法并对所见血管造影病变加以分析。方法:所有44例患者均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对可疑血管和病变血管进行多角度造影。结果:所有造影患者44例,发现病变26例,占总造影人数59.1%,出现并发症2例,占4.5%。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能准确评估血管病变,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动脉瘤好发于青壮年,它的严重后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ahagzeSAH)和交通性脑积水,是导致患者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我科1990年12月~2002年3月共收治76例可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  相似文献   

8.
王玲  常红  帅冬梅  张晓蕾 《护理研究》2007,21(4):342-34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指使用造影导管在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显示脑动脉或静脉系统的结构和病变的一种脑血管造影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脑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1]。由股动脉入路行DSA术是传统的入路途径,目前临床中  相似文献   

9.
丁爱聪  常红 《护理研究》2007,21(9):2414-2415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在数字减影机下,采取血管介入的方法,将造影剂注入大脑的供血动脉后摄片,经过计算机系统处理后而得到的一组脑血管影像。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介入血管一般为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的100例病人进行术前排尿功能训练,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通过对64例脑血管造影分析,探讨一些旋转DSA技术参数在诊断脑血管病变中的技术应用。方法总结在使用荷兰PHLIPSINTEGRISALLU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过程中,通过对一些技术参数调节,配合临床进行脑血管病变的诊断。结果通过对一些技术参数调节,使血管影像质量提高,所有患者的病变能清晰显示。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减少患者的X线辐射。结论旋转DSA技术参数的调整对诊断脑血管病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玲  常红  帅冬梅  张晓蕾 《护理研究》2007,21(2):342-34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指使用造影导管在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显示脑动脉或静脉系统的结构和病变的一种脑血管造影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脑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确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由股动脉入路行DSA术是传统的入路途径,目前临床中还应用了经肱动脉、桡动脉为人路的DSA术,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7例,行超选择性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117例患者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诊断,其中脑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14例,烟雾病7例,未发现异常34例,总阳性率70.94%。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阳性率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应常规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相似文献   

13.
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阳性检出率高,在脑血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已报道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前DSA血管造影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DSA血管造影技术迅速发展,DSA设备也越来越多,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设备性能不断改善,功能不断增加,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如何获得高质量的DSA影像是同行们不断努力的方向。DSA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以及临床手术计划的制定。现对我科自2003年5月引进美国GE公司数字减影系统的使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3.50(25.00,40.50)min vs 45.00(40.00,50.00)min,P < 0.001]、对比剂用量(62.68±22.40 mL vs 100.46±20.91 mL,P < 0.001)、以及电影序列数[10.00(8.00,13.25)vs 14.00(12.00, 16.00),P < 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电影序列数均与手术时间(r=0.586,P < 0.001)、术中对比剂用量(r=0.637,P < 0.001)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摄影帧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平板DSA机造影的辐射剂量与常规采用单平板DSA无明显差别,但使用双平板DSA造影,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有益于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模式对长段血管进行一次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对本院介入中心179例长段血管的DSA检查,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依据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病变选用合适的对比剂跟踪模式。结果合理应用遥控对比剂跟踪造影,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一次成功率达96%。结论对比剂跟踪技术能在一次造影中完整地显示长段动脉的影像,节约对比剂的使用剂量,缩短造影时间,降低造影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的影像质量控制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高肝动脉DSA的造影质量是影像质量控制的关键。本文对 10 0例患者的肝动脉DSA的影像及术中影响影像质量的诸因素与影像质量的关系逐一进行了分类、比较和总结 ;对从肝动脉DSA的各技术因素中进行影像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研究。1 材料和方法采用日本东芝DFP6 0 A 10 0 0MADSAX线机 ;日本东芝DFI 12B型多幅照像机 ;美国MarkV型高压注射器 ;美国柯达M 7B自动显像洗片机 ;北京电影洗印厂“天海”牌显、定影套药 ;370mg优维显 …  相似文献   

18.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又称“搏动性突眼”。是颈内动脉海绵段管壁因受外伤、动脉瘤、感染等因素发生破损,造成压力高而有搏动的动脉血流入海绵窦内,致使窦内压力增高,引起海绵窦及导入此窦的静脉充盈、眼球突出、震颤及血管杂音、眼球运动及视力障碍等特征性临床表现。本文结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着重探讨CCF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特点及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门子AXIOM Anis数字减影X线机摄影参数(采集参数、血管造影技术参数)在肾外伤DSA中的选择。方法:选择5例。净外伤患者在常规消毒、铺巾、穿刺、插管下,分别行腹主动脉DSA检查和超选择性肾动脉DSA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数字减影X线机摄影参数行DSA造影检查,准确显示了肾外伤部位、程度、出血灶及其相邻血管的关系。结论:数字减影X线机摄影参数在。肾外伤DSA中的正确选择,对。净外伤性肾内动脉的影像显示、净外伤的诊疗及患者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患者的不同屏气方式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次数、患者射线下曝光时间及对比剂使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病区施行TACE术患者共77例,根据患者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指导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屏气方式进行屏气。记录两组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次数、患者射线下曝光时间及对比剂使用量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屏气次数、屏气时间和对比剂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指导患者肝TACE术中使用改良屏气方式使DSA次数明显减少,可减少患者射线下曝光时间及对比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