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微血管成像(SMI)的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9例PTMC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SMI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资料,构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82例,术前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和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查,按照有无发生CLNM分为CLNM组32例和非CLNM组50例,比较两组多模态超声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分析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特征构建的PTMC患者CLNM的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CLNM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微钙化数量、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甲状腺浸润与非CLNM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是PTMC患者CLNM的保护因素(P<0.05),病灶最大径>1.0cm、微钙化数量>5个、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中断、甲状腺浸润是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χ2=6.868,P=0.551,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OC分析显示,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特征构建的PTMC患者CLNM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924,约登指数为0.73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3%、92.0%,95%CI为(0.864,0.984),准确性为87.8%。结论: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超声及临床特征构建的PTMC患者CLNM的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好,能够为PTMC患者发生CLNM的预测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年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予以全部入选患者二维彩超、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联合检查,并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对患者的多模态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患者的边界、肿瘤大小、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等影像学征象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微钙化、侵犯包膜等方面对照,差异性显著(P<0.05);微钙化、侵犯包膜等因素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紧密的关联性(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十分理想,瘤内微钙化、肿瘤侵犯包膜等因素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对术前评估及术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些年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TC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术前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正确评估对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都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高频超声、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超微血流成像、介入超声、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ine needle aspiration thyroglobulin,FNA-Tg)测定等超声新技术以其简便、无辐射、高效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相比较其他影像学检查,超声可作为PTC颈部转移淋巴结(metastatic lymph nodes,MLN)情况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对近年来超声检查新技术评估PTC颈部MLN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的诊断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作为惰性内分泌肿瘤,发病率及检出率日益增高,其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率高达20-80%。超声诊断作为最基础的影像检查对中央区CLNM的检出有着重要地位。但由于超声特征存在假阴性,或者超声技术本身存在局限性,仍有转移的淋巴结在术前未能及时发现,这将影响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因此选择适合的超声诊断方式至关重要。本文即对目前几种常用的评估PTC患者CLNM的超声诊断方法的应用进展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联合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同侧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21年1~7月137例经病理证实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甲状腺超声二维影像,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65例,非转移组72例。所有患者均淋巴结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在超声影像中手动勾画病变,从处理后的超声图像中导出了纹理特征。然后使用ICC、统计筛选、相关系数筛选以及LASSO方法,最终将LASSO筛选的非0特征作为输入,进行影像特征模型建模。将137例患者的临床有效信息构建与影像特征模型相同的临床特征模型。将影像特征与临床特征相结合,构建联合模型。 结果 在影像特征模型中,ExtraTrees模型表现最佳,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和0.836。临床特征的最优模型也是ExtraTrees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和0.701。而联合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好,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和0.854。 结论 结合影像特征和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对PTC同侧CLNM的预测能力较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一种无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血流动力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超声检测淋巴结的纵横比、内部回声、均匀性、边界规则性和钙化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超声血流动力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纵横比2(93.06%)、淋巴结内部回声(94.44%)、边界(90.28%)、钙化情况(87.50%);淋巴结转移组与对照组的纵横比、淋巴结内部回声、边界、钙化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09、78.895、48.584、66.429,P均=0.000)。结论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种高效、快速方便的方法,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惰性内分泌肿瘤,发病率日益增高。超声检查作为最基础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就目前几种常用的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方法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共114个结节,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给予所有患者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其中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2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共36个结节,未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共78个结节。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弹性评分(ES)情况与弹性应变率(SR),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结节ES比较无显著差异(Z=0.320,P=0.749>0.05),观察组SR (2.64±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0.37)(t=9.457,P<0.05);超声弹性成像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79.49%,准确率为78.95%,说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具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其诊断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79.49%,准确率为78...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6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63例均行细针穿刺活检 ,并有 2 7例行手术切除 ,病检结果显示 2 0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其中 14例患者肿大淋巴结内有囊性变。 43例为其它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或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无一例肿大淋巴结内发生囊性变。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若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上除需切除甲状腺外 ,尚需切除颈部肿大淋巴结。然而 ,若能判断肿大淋巴结为良性增生 ,则可只作甲状腺切除。超声在鉴别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上主要依据其形态…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的机器学习及其联合临床特征预测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103例无颈部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二维声像图,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提取超声图像特征,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并结合临床特征建立联合模型,观察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筛选出11个超声图像特征和2个临床特征建立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和联合预测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组预测淋巴结转移的AUC、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95%CI(0.74,0.82)]、79%、76%、80%、78%、81%;在验证组分别为0.72[95%CI(0.68,0.75)]、71%、69%、69%、74%、74%。联合模型在训练组的AUC、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7[95%CI(0.83,0.90)]、87%、85%、87%、87%、88%;在验证组分别为0.81[95%CI(0.78,0.83)]、80%、83%、86%、73%、79%。结论 超声机器学习预测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合临床特征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技术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镇江瑞康医院2019年6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8例PTM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各项彩超特征及病灶部位血流参数,同时研究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彩超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结节边界模糊、内部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纵横比> 1及血流信号2~3型占比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 <0.05)。研究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 <0.05)。彩超技术共检出PTMC 69例,漏诊2例,误诊3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超技术诊断PTMC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06%、95.00%、96.09%。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边界模糊、内部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纵横比> 1及血流信号2~3型占比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PTMC患者(P <0.05)。结论:彩超技术诊断PTMC的效能较佳,可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CT影像组学及融合模型等6个模型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 方法  纳入103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CLNM组(n=50)和CLNM组(n=53),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CT征象差异,按7∶3比例随机将各组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提取训练集CT影像组学的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平扫期(NP)模型、动脉期(AP)模型、静脉期(AP)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模型的效能的评价标准为AUC、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两组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CT征象中,两组间病灶直径(P=0.001)及甲状腺包膜侵犯(P=0.02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NP模型、AP模型、VP模型及NP+AP+VP模型这4个组学模型中NP+AP+VP模型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最佳。比较临床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融合模型表现最佳,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最高的AUC、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论  融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均最好,有望对术前评估PTC患者CLNM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估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FVPTC的127个结节。超声评估指标包括:最大径、边缘、纵横比、内部结构、回声水平、钙化、后方衰减、声晕、血供程度,将超声指标纳入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并与经典型PTC相比较。同时分析FVPTC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结果(US-FNAB)及淋巴结转移率。采用t检验比较FVPTC和经典型PTC组结节大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FVPTC和经典型PTC组的淋巴结转移和TI-RADS分类的差异。结果(1)FVPTC结节大小为(23.47±12.75)mm,大于经典型PTC的大小[(10.84±6.1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77,P<0.001);大部分FVPTC结节表现为边缘规则、纵横比≤1、实性、低回声、无钙化、无后方衰减、无声晕、中等血供。TI-RADS分类在FVPTC与经典型PT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891,P<0.001),在非腺瘤样FVPTC与经典型PT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88,P=0.125)。(2)US-FNAB诊断FVPTC良性6例,滤泡性病变6例,可疑恶性及恶性15例,符合率55.56%(15/27)。(3)FVPTC淋巴结转移率低于经典型PTC(10.68%vs 29.92%;χ2=12.560,P=0.001)。结论FVPTC的超声表现多样,淋巴结转移率低,加深认识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生存时间较长,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患者因肿瘤局部侵犯或肿瘤远处转移而死亡,故早期诊断对于延长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本文针对最多见且直径小于1.0 cm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声像表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超声特征评分和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结果,探讨两者在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PTC根治术患者颈部可疑淋巴结超声特征评分及FNA-Tg结果。绘制ROC曲线提示超声评分>2分为最佳诊断阈值,采用Kappa检验分别比较超声评分>2、FNA-Tg>1 ng/mL与病理一致性;以ROC曲线比较超声评分、FNA-Tg及两者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超声评分、FNA-Tg与病理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27、0.572;通过ROC曲线比较超声、FNA-Tg及两者联合,联合后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P<0.05)。结论 超声评分及FNA-Tg对判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均是较好的诊断方法,二者联合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中央区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接受淋巴结根治术的PTC患者,按转移区域将患者分为未转移组(NLNM,n=152)、单纯中央区转移组(CLNM组,n=47)、侧颈区转移组(LLNM组,n=48),单因素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纵横比、包膜接触对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χ2=27.842、32.554、8.716、30.770,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病灶最大径是预测CLNM及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5,OR=0.203、2.657);包膜接触范围仅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01,OR=2.090)。年龄与CLNM和LLNM均呈负相关(β=-1.596、-1.285)。结论年龄 < 45岁、病灶最大径 > 10 mm、包膜接触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病灶包膜接触范围对于LLNM有显著的预测价值,包膜接触范围越大,发生转移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