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流程质控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7月该院接受的1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象,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未采用流程质控诊治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采用流程质控诊治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各急诊救治环节所用时间,两组溶栓前和溶栓15 d后NIHSS评分和MMSE评分情况,两组溶栓后出血转化、住院天数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卒中小组到达时间、检查单缴费时间、血液送检时间、CT检查等待时间、家属决策时间、取药时间、办理入院时间、血液检查时间、入院之溶栓药物使用时间(DN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15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7.39±2.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5±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82,P<0.05);溶栓15 d后观察组MMSE评分(29.12±1.49)分与对照组(28.89±1.5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4,P>0.05);两组溶栓后出血转化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估AIS-APS评分(acute ischemic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core)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7d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连续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应用AIS-APS评分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入选的30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评分,根据患者7d内SAP的发生率,分析AIS-APS评分法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SAP的作用.并检测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 总计有12.9%(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罹患肺炎.依据AIS-APS评分法:极高危组28~ 35分、高危组21 ~ 27分、中度危险组14~20分、低危险组7~13分和极低危险组0~6分的患者7d内发生SAP的比率分别是90.8%、66.5%、23.5%、8.32%、3.85%.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结构效度检测结果与量表理想的结构相一致.结论 AIS-APS评分法是一种操作性强的,能对卒中者SAP罹患风险进行分层评价的工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利用AIS-APS评分法有助于临床工作中快速筛选出SAP高危患者,对SAP患者可予及早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例早期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例早期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女性,81岁,因发作性右上肢乏力3d,左上肢乏力9h入院,磁共振:左侧胼胝体膝部、右侧放射冠多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急性脑梗死,予常规药物治疗症状改善。1周后左侧肢体乏力突发加重,急查DWI示右侧额颞顶叶基底节区高信号影,提示超早期大面积梗死,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随访1年,未发生血管事件。结论对早期复发性缺血性卒中可在综合患者情况下选择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及持续流程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进行溶栓的患者260例,根据救治流程分为传统流程组123例、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77例、持续流程优化组60例,比较3组患者的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DNT)、就诊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IT)及影像学检查至静脉溶栓时间(INT)、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率、溶栓后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未溶栓患者的比例。结果:传统流程组、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和持续流程优化组的DNT、DIT、INT有显著性差异(P<0.001),持续流程优化组的DNT、DIT、INT最短,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次之,传统流程组最长。3组溶栓24 h及7 d后NIHSS评分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持续流程优化组NIHSS评分变化更大。相比于传统流程组,其它2组的溶栓率提高(P<0.05),未溶栓患者中有相对禁忌证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流程管理模式可以缩短DNT、减轻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溶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且收缩压在150~185 mm Hg的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采取积极降压,即在溶栓开始60 min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50 mm Hg并至少维持72 h;对照组患者按照指南标准降压,即将收缩压控制在180 mm Hg以下。2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48及72 h给予多模式核磁共振检验,记录2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再灌注及血管再通情况,对2组随访3个月,观察2组生存状态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24、48及72 h的收缩压水平均显著较低(P0.05),而2组同时期舒张压、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3个月自发性脑内出血率、生存率、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血流再灌注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急性期积极降压对再灌注未见不良影响,亦不会增加患者致残或死亡风险,提示静脉溶栓后早期避免收缩压骤升可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IS)超时间窗静脉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8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PC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分为A组(n=60)与B组(n=58)。A组患者于发病4.5 h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于发病4.5~12.0 h间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通过卒中后24~36 h出血转化(HT)、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及90 d患者病死情况评估治疗的安全性;通过90 d的改良Rankin′s(mRS)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mRS评分≤2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远期预后不良。结果两组患者90 d病死率、H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SICH。两组患者90 d mRS评分及远期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时间窗(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为4.5~12.0 h)进行静脉溶栓对远期预后(OR=0.936,95%可信区间0.376~2...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方  罗祖明 《华西医学》2003,18(2):288-289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溶栓治疗为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但在 2 0世纪 60~ 70年代 ,因其引起出血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 ,多中心的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研究 ,已证实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有肯定的疗效。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改变 ,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综述。1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栓子栓塞脑动脉 ,引起脑局部血流障碍所致。缺血梗死灶由两个区带组成 :中心的梗死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高龄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因素分析。方法:收集高龄患者溶栓病人资料,同时纳入溶栓后导致END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高龄AIS 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85.0±4.1)岁,其中发生END组20例;溶栓前和溶栓后发生END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溶栓后空腹血糖[OR95%CI=(1.091,2.857)是AIS溶栓后发生EN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患者溶栓后AIS空腹血糖水平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6月31日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7例。根据我院应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进行管理干预前后为节点,进行分组。将2020年7月1日应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前收治的72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前收治的85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平台干预组。平台干预组利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对救治流程各个环节时间点进行实时追踪记录;对照组使用院内自制救治流程记录表对患者的各项时间资料进行手工记录。比较两组静脉溶栓流程中各环节所需时间及医患满意度情况。结果 平台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到院至CT时间(door-to-imaging time,DIT)和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明显缩短,平台干预组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流程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静脉溶栓的救治时效性和医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青年(年龄18~50岁)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效果,探讨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52例,均于发病24 h内行MT,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管闭塞部位、血管闭塞数量、TOAST病因分型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脑卒中早期CT诊断评分(ASPECT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2组静脉溶栓比率、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球囊和/或支架植入比率、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12.
13.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导致人类严重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疾病,溶栓治疗是目前降低AIS死亡和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近年溶栓临床研究,就溶栓治疗时间窗、途径、超声辅助溶栓、特殊患者的溶栓等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优化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对提高拉萨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溶栓质量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2021年12月西藏自治区卒中中心连续上报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所有AIS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是否优化,将其分为优化前组(2019年8月—2021年6月)、优化后组(2021年7—12月)。比较两组静脉溶栓质量及患者预后。  结果  共纳入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平均每月溶栓1.2例),其中优化前组16例、优化后组18例。基线、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6.5(3.0, 12.0)分、3.0(1.0, 5.5)分、2.0(0, 6.3)分。与优化前组比较,优化后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显著缩短[(67.1±37.8)min比(108.9±53.8)min, P=0.035],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176.7±69.7)min比(199.1±47.8)min, P=0.065]、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60 min达标率(50.0%比18.8%,P=0.061)、溶栓短期疗效良好患者占比(77.8%比62.5%,P=0.336)数值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优化西藏自治区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后,拉萨市静脉溶栓AIS患者的院内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有助于提高AIS早期治疗的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8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溶栓,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观察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 d 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记录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 86%、73. 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2、3个月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2、3个月NIHS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后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3 d 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 d 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46)。结论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极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国药同煤总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并在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8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溶栓前化验结果,根据3个月MRS评分分为两组:<2分为预后良好组,2~6分为预后不良组。利用二元Logistic统计分析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及化验结果。结果 观察期间入组患者288例,其中预后良好组207例,预后不良组81例;其中sICH者17例(5.90%),死亡5例(1.74%);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脑梗死病史及溶栓前NIHS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P=0.030,OR=2.760;NIHSS评分P=0.000,OR=1.367)。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及既往脑梗死病史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友亮 《大医生》2023,(14):103-10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凤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改良Rankin量表为评估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前者90例,后者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中高血压、有饮酒史、中重度脑卒中患者比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TT)长于预后良好组,LDL和Hcy低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中重度脑卒中、OTT>180 min、入院时NIHSS评分> 12分、入院时WBC>11.5×109/L及CRP>12 mg/L均为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中重度脑卒中、OTT>...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99-3800
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在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从收治的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选取10例为A组,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另选同期该症患者10例为B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10例为C组,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情况。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A治疗后1、15、30、6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疗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 d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定义为溶栓后1h NIHSS评分减少≥5分或NIHSS评分=0分,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评估90 d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和90 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纳入94例患者,在溶栓后1 h,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7例(2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是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 6.79;95%CI 1.73~26.61,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则90 d后具有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