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 NOD)小鼠下颌下腺局部注射环孢素A(cyclosporine A, CsA)对腺体唾液分泌功能及炎症的影响。方法选用21只14周龄和18只21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NOD小鼠下颌下腺局部注射CsA 1周后,检测刺激性唾液流率;取下颌下腺标本,制作石蜡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腺体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用徕卡图像分析系统计数淋巴细胞浸润灶的数量,计算灶性指数和淋巴细胞浸润灶的面积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下颌下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IL-13、IL-17F、IL22和IL-23a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检测下颌下腺凋亡细胞;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尿酸(uric acid, 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白蛋白(albumin, ALB)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评估肝肾功能。结果下颌下腺局部注射CsA后,14周龄和21周龄NOD小鼠的刺激性唾液流率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或P < 0.05);14周龄低剂量组NOD小鼠下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灶的灶性指数和面积比较同龄对照组显著减少(P < 0.01);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唾液分泌功能的作用相似;下颌下腺整体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下颌下腺凋亡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注射CsA对NOD小鼠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局部应用CsA可减轻NOD小鼠的下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并改善唾液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流感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及D-二聚体与流感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肺炎的甄别和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起连续5个流感季(当年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流感肺炎的住院患者,年龄>65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比较重症和非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D-二聚体与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流感肺炎死亡的效能。结果共纳入实验室确诊的老年流感肺炎住院患者52例,男性31例(59.6%),平均年龄(77.1±7.4)岁,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者19例(36.5%),约70%病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重症肺炎组与非重症肺炎组相比,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9例,73.7% vs. 10/33例,30.3%,P=0.004),重症肺炎组的CURB-65(confusion, urea, respiratory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age>65)评分、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评分、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尿素氮、空腹血糖、D-二聚体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 0.001、< 0.001、0.003、0.038、0.018、< 0.001),重症肺炎组的白蛋白则低于非重症肺炎组[(35.8±5.6) g/L vs. (38.9±3.5) g/L, t=-2.348,P=0.018]。入院首次检测的D-二聚体与P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40, 95%CI: 0.302~0.714,P < 0.001),与氧合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59, 95%CI: -0.726~-0.330,P < 0.001)。以患者是否住院期间死亡绘制ROC曲线,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765(95%CI: 0.627~0.872),PSI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 0.716~0.929),二者相比,检验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360,P=0.174)。D-二聚体>1 225 μg/L预测流感肺炎住院期间死亡的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74.36%。结论高龄老年流感肺炎患者的发热症状不典型,呼吸困难是重症肺炎的突出表现,D-二聚体升高与老年流感肺炎严重程度相关,D-二聚体>1 200 μg/L对于老年重症流感肺炎住院期间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铁死亡诱导剂RSL3对耐顺铂睾丸癌细胞(I-10/DDP)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甘珀酸对RSL3抗耐药睾丸癌活性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SL3(0、1、2、4、8、16、32 μmol/L)及合用甘珀酸(100 μmol/L)作用后I-10/DDP细胞的存活率、铁死亡抑制剂Fer-1(2 μmol/L)的作用下RSL3(4 μmol/L)及甘珀酸(100 μmol/L)合用RSL3(4 μmol/L)处理后I-10/DDP细胞的存活率。后续实验分为Control组、甘珀酸(100 μmol/L)组、RSL3(2 μmol/L)组、甘珀酸(100 μmol/L)合用RSL3(2 μmol/L)组,采用集落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GPX4水平、C11 BODIPY 581/591荧光探针检测lipid活性氧(ROS)水平、FerroOrange荧光探针检测Fe2+水平。结果RSL3呈浓度依赖性降低I-10/DDP细胞存活率,且在RSL3浓度2、4、8 μmol/L时,合用甘珀酸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5);与Control组相比,RSL3处理后I-10/DDP细胞的集落形成数减少、划痕愈合率减小(P=0.012)、侵袭和迁移细胞数减少(P < 0.001);与单用RSL3相比,甘珀酸合用RSL3处理后I-10/DDP细胞的集落形成数显著减少、划痕愈合率显著减小(P=0.005)、侵袭和迁移细胞数显著减少(P=0.001,P=0.002)。Fer-1降低单用RSL3、甘珀酸合用RSL3对I-10/DDP细胞增殖的抑制率(P < 0.01);与Control组相比,RSL3作用后细胞内GPX4水平降低(P=0.001)、lipid ROS水平(P=0.001)和Fe2+水平升高;且与单用RSL3相比,甘珀酸合用RSL3处理后细胞内GPX4水平明显降低(P=0.01)、lipid ROS水平(P=0.001)和Fe2+水平明显升高。结论RSL3可诱导耐顺铂睾丸癌细胞发生铁死亡,并能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甘珀酸通过促进RSL3诱导的铁死亡从而增强RSL3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拟胚体分化过程中,生理性低氧环境在拟胚体悬浮和贴壁阶段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中拟胚体悬浮阶段分为悬浮常氧组(21% O2)和悬浮低氧组(5% O2),贴壁阶段分为贴壁常氧组(21% O2)、贴壁低氧组(5% O2)、贴壁低氧组+HIF-1α抑制剂Echinomycin。首先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多能性,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消化后分别在21%氧气和5%氧气条件下悬浮培养5 d,利用显微镜观察悬浮阶段拟胚体的形成和形态变化,5 d后检测拟胚体中三胚层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接着分别取等量的拟胚体接种到明胶包被的培养皿,继续在21%和5%氧气条件下培养2 d,观察贴壁阶段拟胚体的粘附性能和粘附后向外周扩增速度的差异,检测低氧信号通路相关的HIF-1α、β-catenin和VEGFA的表达情况,随后在5%氧气条件下使用HIF-1α特异性抑制剂Echinomycin后,再次检测低氧信号通路相关的HIF-1α、β-catenin和VEGFA的表达情况。结果常氧组和低氧组的拟胚体均具有三胚层分化的潜力。与常氧培养组相比,低氧组悬浮拟胚体周围的凋亡碎片明显减少,且较早出现囊性拟胚体,获得的拟胚体大小更加均匀一致。此外,低氧组的拟胚体贴壁数量明显高于常氧组(P < 0.05),拟胚体贴壁后向外生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常氧组(P < 0.05)。低氧组HIF-1α的mRNA未显著上调(P>0.05),而β-catenin和VEGFA的mRNA显著上调(P < 0.05);在蛋白质水平,低氧信号通路相关的HIF-1α、β-catenin和VEGFA的表达均上调(P < 0.05)。低氧组使用HIF-1α特异性抑制剂Echinomycin后,低氧信号通路相关的HIF-1α、β-catenin和VEGFA的蛋白质表达均下调(P < 0.05)。结论低氧条件不影响拟胚体的三胚层分化潜力。生理性低氧可以促进悬浮拟胚体的形成和成熟,并且能增强拟胚体的贴壁和贴壁后增殖性能,初步证实通过激活HIF-1α/β-catenin/VEGFA信号通路,提升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联合环磷酰胺(CTX)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PNS体外干预肝癌H22细胞24~72 h后,CCK8比色法检测PNS对肝癌H22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PNS对肝癌H22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内构建肝癌H2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CTX组(25 mg/kg)、PNS低剂量组(120 mg/kg)、PNS中剂量组(240 mg/kg)、PNS高剂量组(480 mg/kg)及PNS低剂量+CTX组(120 mg/kg+25 mg/kg)、PNS中剂量+CTX组(240 mg/kg+ 25 mg/kg)、PNS高剂量+CTX组(480 mg/kg+25 mg/kg),连续给药10 d后处死小鼠,取材,检测PNS及PNS联合CTX对肝癌H22荷瘤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的水平、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血液指标、抑瘤率和生存期的影响。结果PNS对肝癌H22细胞的增殖抑制呈浓度依赖性,能显著促进肝癌H22细胞的凋亡(P<0.01)。体内单用PNS及PNS联合CTX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刺激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TNF-α、IL-2释放、促进血清溶血素抗体的生成,增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PNS高剂量+CTX组的抑瘤率高达83.28%(P<0.01)、生命延长率达131.25%(P<0.05)。结论PNS及PNS与CTX联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抑瘤率,延长肝癌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钠碘转运体(NIS)报告基因的共表达对嵌合型受体T(CAR-T)细胞体外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慢病毒感染法制备CAR-T细胞(仅表达CD19 CAR的T细胞)、NIS-T细胞(仅表达NIS报告基因的T细胞)和NIS-CAR-T细胞(共表达NIS和CD19 CAR的T细胞),然后按T细胞蛋白表达情况分为4组∶T细胞组(未转染的T细胞)、CAR-T组、NIS-T组、NIS-CART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IS和CAR转染率。各组细胞常规培养24、48、72 h,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各组T细胞为效应细胞,Nalm6肿瘤细胞为靶细胞,按效靶比0.5∶1、1∶1、2∶1、4∶1共培养24、48、72 h,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法(LDH)检测各组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各组细胞因子人干扰素-γ(IFN-γ)和人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释放水平。摄碘实验检测表达NIS蛋白各组细胞的NIS功能。结果CAR-T细胞、NIS-CAR-T细胞的CAR转染率分别为91.91%、99.41%,NIS-T细胞、NIS-CAR-T细胞的NIS转染率分别为47.83%、50.24%。常规培养24、48、72 h CAR-T细胞与NIS-CAR-T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1、1∶1、2∶1和4∶1效靶比作用24 h时CAR-T细胞杀伤率(%)均高于NIS-CAR-T细胞(P < 0.05),作用48 h和72 h时两组杀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细胞与NIS-CAR-T细胞均存在IFN-γ和TNF-β释放现象,释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NIS-T细胞与NIS-CAR-T细胞均具有特异性摄碘能力,二者间摄碘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T细胞(P < 0.05)。结论NIS报告基因的共表达不影响CAR-T细胞中CAR转染率,对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无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二氢杨梅素对SKBR3细胞miR-98-5p表达影响及在赫赛汀耐药发生中的机制。方法通过TargetScan在线数据库对IGF2和miR-9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进行生信分析。细胞实验培养SKBR3细胞并构建耐曲妥珠单抗的SKBR3-R细胞和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和组织内关键信号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转染细胞系,RT-qPCR检测细胞内RNA表达水平,MTS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荧光素酶实验验证RNA间的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法分析IGF-1R/HER2异源二聚体含量。结果在SKBR3-R细胞中IGF2、p-IGF1R、p-Akt、p-S6K水平高于SKBR3细胞,而PTEN蛋白表达正好相反(P < 0.05);SKBR3-R细胞中IGF1R/HER2异源二聚体含量升高(P < 0.01);转染miR-98-5p的SKBR3-R细胞内IGF2 mRNA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IGF2表达水平降低,细胞侵袭能力降低(P < 0.05);经二氢杨梅素饲养后耐药裸鼠肿瘤组织中miR-98-5p表达上调,IGF2表达下降,对赫赛汀敏感性升高(P < 0.05)。结论二氢杨梅素通过诱导SKBR3-R细胞内miR-98-5p表达,使其结合IGF2 mRNA降低IGF2水平,进一步抑制IGF-1R/HER2异源二聚体形成,从而逆转细胞对赫赛汀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萘烯丙基三氟甲基苯并环戊酮(XX0335)抑制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含0.1% DMSO的培养液)、另外3组为不同浓度(6.25、12.5、25 μg/mL)的XX0335(该化合物需DMSO溶解,但工作浓度中DMSO的终浓度均低于0.1%)。通过CCK-8和EdU实验分别测定各组对A549细胞活力及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上述浓度的XX0335对A549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的XX0335对增殖相关蛋白Akt、mTOR、Akt/mTOR磷酸化水平、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裸鼠荷瘤实验探究XX0335对A549增殖的影响,动物实验使用4周龄小鼠共10只,随机均分为2组。将2×106A549细胞植入小鼠左侧腋下,待26 d后瘤体长径长至1 cm时,对照组小鼠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00 μL),对实验组注射化合物XX0335(12.5 μg/mL,200 μL),隔天注射1次,共5次之后取肿瘤观察每组瘤体大小。结果CCK-8实验表明,A549细胞活力在XX0335的作用下比对照组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 < 0.01)。EdU实验发现XX0335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P < 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呈剂量依赖性上升(P < 0.01),且细胞停滞于G1期。与对照组相比,AKT、mTOR的磷酸化受到了明显抑制,cleaved PARP表达量升高,且CyclinD1的蛋白表达量下降。裸鼠荷瘤实验结果显示注射XX0335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 < 0.01)。结论XX0335抑制了肺癌A549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了凋亡,且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性氧和铁死亡在丙酮醛诱导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损伤中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应用丙酮醛损伤MC3T3-E1细胞建立模拟糖尿病骨质损伤的细胞模型。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测定MC3T3-E1细胞的存活率;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双氯荧光素(DCFH-DA)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胞内活性氧水平;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晚期标志物-矿化结节的形成;铁离子试剂盒检测铁离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的抑制铁死亡的标志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0.6 mmol/L丙酮醛处理MC3T3-E1细胞24 h可明显减少GPX4的表达(P < 0.001),同时可使胞内铁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丢失,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和矿化结节减少(P < 0.001)。应用2 mmol/L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和丙酮醛共处理MC3T3-E1细胞24 h可增加GPX4的表达(P < 0.01),应用4 μmol/L铁死亡抑制剂铁抑素-1与丙酮醛共处理成骨细胞24 h可使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P < 0.001);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或铁抑素-1与丙酮醛共处理成骨细胞24 h均能对抗丙酮醛引起的上述其他细胞损伤(P < 0.001)。结论活性氧与铁死亡通路相互作用在丙酮醛引起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产后抑郁(PPD)与初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9月在广东省某家三级综合医院建立的母婴队列中招募产妇。产后第2天下午,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进行筛查,评分≥10分者为产后抑郁产妇(PPD暴露组),并按1∶1配比(年龄±5岁、分娩方式相同)正常产妇(PPD非暴露组)。产后第3天上午,采集初乳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TGF-β水平。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初乳TGF-β水平,并探究其与EP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招募90例产妇。PPD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TGF-β2及TGF-β3的水平分别为684.03(321.22,859.25)pg/mL,(5116.50±1747.04)pg/mL及(147.84±48.68)pg/mL;而PPD非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TGF-β2及TGF-β3的水平分别为745.67(596.00,964.22)pg/mL,(4912.40±1516.80)pg/mL及(168.21±48.15)pg/mL。PPD暴露组产妇初乳TGF-β1(P=0.026)和TGF-β3(P= 0.049)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产妇。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初乳TGF-β1(r=-0.23,P=0.03)及TGF-β3(r=-0.25,P=0.02)水平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初乳TGF-β1和TGF-β3水平降低与PPD有关,提示我们应加强孕产期PPD的早期筛查与早期干预,降低其对母乳成分的影响,从而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后房颤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2021年5月期间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550例患者,根据排除标准进行研究对象的筛选,最终入选患者363例,采用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对年龄、术后早期C反应蛋白与术后房颤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研究对象性别、疾病类型、合并症发生情况与术后房颤发生情况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入组363例患者,其中瓣膜病247例,主动脉夹层42例,冠心病37例,先天性心脏病37例。术后房颤发生人数101人,发生率为27.82%;术后C反应蛋白中位数88.65 mg/L,年龄中位数为57岁,最小5岁,最大77岁;将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分为房颤组和窦性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研究显示,术后早期C反应蛋白是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后早期升高的C反应蛋白与术后房颤的发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系统仿真的数字乳腺层析成像(DBT)进行性能分析研究。方法基于临床DBT系统获取不同辐射剂量下物理体模和常规剂量水平下临床患者的原始测量数据,并进行低剂量仿真和使用3种重建算法进行重建,即Feldkamp-Davis-Kress(FDK)算法、联合代数重建技术(SART)、具有全变分约束的自适应最速下降凸集投影(ASDPOCS-TV)算法。采用信噪比(SNR),峰值信噪比(PSNR),噪声功率谱(NPS),伪影扩散函数(ASF)以及ASF的全宽半高值(FWHM)指标对辐射剂量水平和重建算法两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低剂量DBT仿真策略的有效性经评估实验得以保证;在合适的剂量水平范围内,增加剂量可促进减少高频噪声成分和显著提高信噪比(P < 0.05),当曝光剂量低于40 mAs,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图像具有相似表征;不同重建算法在不同解剖结构区域处的表现性能有差异,ASDPOCS-TV算法的结果包含更少的层间伪影和更轻微的噪声,优于SART算法和FDK算法。结论辐射剂量和重建算法的选择对DBT成像质量有显著影响,应当平衡各影响因素、整体图像质量、临床诊断需求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临床任务中最优成像性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3D打印的体外模型评价使用动态导航系统引导下环钻在不同深度定位的精确度。方法设计并使用3D打印技术以Veroclear树脂制作标准化模型,分别在距离模型外表面5、10、15 mm深度预留半球型空腔。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并将数据导入动态导航软件中(迪凯尔公司,中国),建立导航路径规划。在导航引导下使用直径4.5 mm的环钻完成入路操作,每个深度完成10例入路。拍摄术后模型的CBCT,重建导航下的入路轨迹,并与设计路径进行对比,计算实际动态导航路径与设计路径之间的二维距离偏差、深度偏差、三维距离偏差及角度偏差。结果5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二维距离偏差为(0.37±0.06) mm、深度偏差为(0.06±0.05) mm、三维距离偏差为(0.38±0.07) mm、角度偏差为2.46°±0.54°; 10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4项偏差分别为(0.44±0.05) mm、(0.16±0.06) mm、(0.47±0.05) mm、2.45°±1.21°; 15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4项偏差分别为(0.52±0.14) mm、(0.16±0.07) mm、(0.55±0.15) mm、3.25°±1.22°。随着进入深度的增加,动态导航系统的三维及深度精确度均下降(P < 0.01),定位角度偏差与进入深度无关(P>0.01)。结论动态导航技术在15 mm的深度范围内仍可以达到较高的定位精确度,但其偏差值随着进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sepM基因在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的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探索sepM基因突变与变异链球菌变链素Ⅳ形成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检测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的变链素Ⅳ形成能力,根据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构建这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的最小生成树,根据最大似然法构建这80个样本的进化树。采用GeneMarkS软件预测这些菌株的编码基因,并将预测到的基因与参考基因组UA159的sepM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了解sepM基因在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的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变链素Ⅳ形成组和无变链素Ⅳ形成组菌株中差异分布的突变类型及比较突变组和无突变组菌株中抑菌圈的大小,明确与变链素Ⅳ形成相关的突变类型。结果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有变链素Ⅳ形成(变链素Ⅳ形成组)和无变链素Ⅳ形成(无变链素Ⅳ形成组)的菌株各25和55株。最小生成树结果提示变链素Ⅳ形成组菌株之间的等位基因差异少于变链素Ⅳ形成组和无变链素形成组组间菌株,并且变链素Ⅳ形成组菌株间起源类似。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共检测到34个单碱基突变位点,其中有4个碱基突变(C31T、G533A、C756T、C1036T)在组间存在差异(P分别为0.001、 < 0.001、0.025及0.003)。这些差异分布的突变均与变链素Ⅳ的形成呈正相关。结论变异链球菌临床株sepM基因中存在与变链素Ⅳ形成相关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和DEHP暴露组(10、50、100 mg/kg)。通过灌胃暴露DEHP 4周,再进行开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取小鼠海马组织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取大脑进行HE切片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海马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分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周DEHP暴露对各组小鼠体质量未造成明显的影响(P> 0.05)。行为学实验表明,DEHP暴露组小鼠在开场中心区域的运动距离(P < 0.05)和停留时间(P < 0.05)少于对照组;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区的运动距离和停留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和对照组小鼠相比,DEHP暴露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 < 0.05),且穿越平台位置的次数减少(P < 0.05)。HE染色可以观察到海马CA1至CA3区出现明显的椎体细胞坏死,海马组织中MDA含量增加(P < 0.05),且与血脑屏障完整性相关的ZO-1和Occludin在基因(P < 0.01)、蛋白(P < 0.05)水平的表达也显著降低。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EHP诱导的小鼠焦虑样行为与学习记忆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结论DEHP暴露可能通过破坏血脑屏障,损伤海马椎体神经细胞,进而诱导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KBP4蛋白在顺铂诱导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采用ITRAQ技术测定4对顺铂诱导的小鼠POI模型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卵巢组织的差异蛋白。使用TargetScan软件进行靶点预测,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确定顺铂诱导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miR-483-5p及FKBP4的表达水平。收集POI患者及正常患者血清各6例,并利用qRT-PCR检测miR-483-5p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转染及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483-5p和FKBP4的关系。利用转染和/或顺铂分别处理原代颗粒细胞及KGN细胞系(人颗粒细胞系),将细胞分为对照(NC)组、miR-483-5p组、miR-483-5p+顺铂处理组和miR-483-5p+FKBP4+顺铂处理组。以此验证miR-483-5p、FKBP4在顺铂处理的颗粒细胞中的作用;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卵母细胞特异性过表达miR-483-5p及同窝未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及ELISA检测卵巢功能。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顺铂诱导的POI小鼠的卵巢中FKBP4表达下降(P < 0.05)。靶点预测软件发现miR-483-5p的潜在靶点是FKBP4,并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它在顺铂诱导的POI小鼠的卵巢、血清以及POI患者的血清中均高水平表达(P < 0.01)。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FKBP4是miR-483-5p的作用靶点。人颗粒细胞系及小鼠原代颗粒细胞过表达FKBP4缓解了顺铂联合miR-483-5p过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n=5,P < 0.05)。与同窝未过表达的小鼠比较,卵母细胞过表达miR-483-5p的小鼠顺铂诱导造成的卵巢损伤更严重。结论miR-483-5p/FKBP4在顺铂诱导的POI中发挥作用。顺铂诱导的卵巢损伤过程可能与上调的miR-483-5p靶向作用FKBP4,导致的FKBP4表达下降有关。miR-483-5p上调可能增加卵巢对顺铂药物的敏感性,使卵巢功能降低。检测血清miR-483-5p可以用来预测POI的发生和发展。关键词:卵巢功能不全;顺铂;卵巢损伤;miR-483-5p;FKBP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长期低剂量暴露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MC-LR慢性染毒体内模型,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含0、1、60、120 μg/L MC-LR的饮用水染毒12月。构建MC-LR染毒体外模型,将HEK293细胞分为对照组,MC-LR染毒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MC-LR组。在体内模型中监测小鼠体质量和肾脏质量,观察小鼠肾脏组织损伤。在体内外模型中检测小鼠肾脏和HEK293细胞的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通路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体内模型中: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肾脏绝对质量和肾脏指数也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60和120 μg/L染毒组小鼠出现肾结构损伤,BUN和SCr水平显著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促炎因子IL-6和TNF-α水平在60和120 µg/L染毒组中上调,抗炎因子IL-10在所有染毒组中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PI3K/PI3K、p-AKT/AKT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在60和120 µg/L染毒组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体外模型中:在HEK293细胞中,BUN和Cr水平在MC-LR组呈升高趋势而在MC-LR+ LY294002组中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在MC-LR组呈升高趋势而在MC-LR+LY294002组中显著下降,抗炎因子IL-10的mRNA表达水平在MC-LR组呈下降趋势而在MC-LR+LY294002组中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PI3K/PI3K、p-AKT/AKT的表达水平也同样在MC-LR组上调而在MC-LR+ LY294002组中显著下调,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C-LR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炎症反应,诱导小鼠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中国人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 NSCL/P)核心家系中,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探索与NSCL/P发病相关的新生突变位点。方法对22个中国NSCL/P核心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用基因组分析工具包(Genome Analysis ToolKit, GATK)通过对比亲代与子代同一位点的等位基因识别新生突变位点,采用SnpEff软件对位点进行功能注释。对新生突变位点进行富集分析,检验全外显子区域内存在的新生突变数量是否高于预期值,以及是否存在包含新生突变数量显著高于预期值的基因。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既往研究提示与NSCL/P发病存在较强证据支持的基因,根据注释信息筛选能够引起蛋白质改变的新生突变位点,对该类位点所在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NSCL/P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利用R软件的denovolyzeR包进行富集分析(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P=0.05/nn为基因个数)。利用STRING数据库预测新生突变所在基因与已知NSCL/P致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得到的位点中共有339 908个位点通过质量控制,经GATK软件比对共筛选出345个高置信度新生突变,其中错义突变44个,无义突变1个,经典剪接位点2个,同义突变20个,内含子区或基因间区位点278个。富集分析显示,全外显子组中引起蛋白质改变的新生突变数量显著高于预期值(P < 0.05),KRTCAP2HMCN2ANKRD36CADGRL2DIPK2A 5个基因所含的新生突变位点高于预期(P < 0.05/(2×19 618))。蛋白质交互作用分析纳入46个包含能够引起蛋白质序列改变的新生突变所在的基因及13个既往研究提示与NSCL/P存在关联的基因,两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之间存在6组交互作用,其中RGPD4SUMO1编码的蛋白质的交互作用证据可信度最高,STRING数据库交互作用评分为0.868。结论研究为NSCL/P的发病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携带新生突变的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有助于揭示复杂疾病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9.
í í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2,42(9):1267
目的旨在寻找与浸润性乳腺癌(BRCA)发生相关的肿瘤微环境(TME)相关基因,以预测其预后并为临床提供治疗靶点。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检索到RNA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相关数据。利用ESTIMATE算法计算基质评分和免疫评分。然后通过取交集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来确定DEGs中的核心基因。选取一个核心基因进行GSEA集富集分析和CIBERSORT分析,以分别区分核心基因表达的功能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Cs)的比例。最终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对CD40LG的表达水平进行临床验证。结果从TCGA中提取了1222个样本(124个正常样本和1098个肿瘤样本)进行分析,共获得了487个DEG。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与免疫相关的途径中。进一步的交叉分析揭示了11个关键基因,包括CD40LG、ITK、CD5、CD3E、SPN、IL7R、CD48、CCL19、CD2、CD52和CD2711,这些基因被证明与乳腺癌TME状态相关。挑选了CD40LG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CD40LG高表达BRCA患者的总生存期(OS)比低表达BRCA患者更长(P=0.002),并且CD40LG表达在TNM分期、肿瘤大小方面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EA和CIBERSORT分析表明CD40LG的表达与TME中的免疫活性有关。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CD40LG在乳腺癌细胞及癌组织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低于乳腺正常细胞及癌旁组织(P<0.05)。结论CD40LG在TME中高表达与BRCA患者的生存呈正相关,所以CD40LG可能是一种新的用于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其生物学行为可能促进我们对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早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关联,以及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增重情况对这一关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募集的孕前BMI ≥18.5 kg/m2的双胎孕妇,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孕早期血清hsCRP,前瞻性随访得到孕期增重和GDM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与GDM的关联效应,转换得到风险比(risk ratio, RR),采用分层卡方检验、中介效应分析BMI、孕期增重情况对hsCRP与GDM关联的影响。结果570名双胎妊娠孕妇中,31.6%发生了GDM,26.1%孕前超重或肥胖,49.5%孕期增重超过推荐范围。调整混杂因素后,孕早期血清hsCRP中三分位和上三分位发生GDM的风险是下三分位的1.42倍(95%CI:1.02~1.89)和1.54倍(95%CI:1.12~2.02),且呈线性趋势(P=0.022)。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孕前BMI对高水平hsCRP增加GDM风险的解释程度为23.84% (P < 0.001),对两者的关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联合hsCRP和孕期增重情况发现,孕期增重超过推荐范围且hsCRP较高水平(>1.21 mg/L)者发生GDM的风险是孕期增重在推荐范围内且hsCRP在下三分位者的2.31倍(P < 0.01)。结论孕早期高水平hsCRP显著增加双胎妊娠发生GDM的风险,hsCRP-GDM关联独立于孕期增重,且孕前BMI对hsCRP-GDM关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双胎妊娠孕期管理要同时注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孕期体质量,以降低GDM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