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CTP)评价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全部患者发病12 h内行颅脑CT及CTP检查,入院后29例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1周内复查脑CT,两次CT检查图像均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去除颅骨、脑脊液影响,定义血管,减少噪声,得脑灌注参数图,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并进行前后定量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前,CT检查发现12例存在脑梗死灶,CTP发现全部患者存在脑灌注异常区域,CBF、CBV减低。治疗后CT检查显示,缺血边缘区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中心区脑血流量与血容量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可以较好地显示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缺血病灶血流情况,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准确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应用CT血管成像(CTA)、 CT灌注成像(CTP)评估疗效的效果。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选取127例急性脑梗死且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对象,患者均进行CTA检查、CTP检查,结合两项检查结果将患者分组,其中两项检查均显示阳性患者有47例,设为双阳性组;其中一项检查显示阳性患者有40例,设为单阳性组;其中两项检查均显示阴性患者有40例,设为双阴性组。结果:双阳性组、单阳性组、双阴性组入院24h的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5);入院24h双阳性组的NIHSS评分低于单阳性组、双阴性组(P<0.05)。双阳性组的预后良好率大于单阳性组、双阴性组(P<0.05)。结论:CTA检查、CTP检查联合可有效评价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近期效果与远期预后,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时使用CT血管造影(angiography CT,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单独CTA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进行CTP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患者满意度、检查所需时间及检查准备时间。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检查准确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50%(P <0.05);观察组检查所需时间及准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诊断时,选用CTA联合CTP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对于疾病进行诊断,还可以让患者能够快速得到救治,降低临床死亡率以及伤残率,值得临床的推广以及使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及其对溶栓治疗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成像可以超早期发现急性脑梗死病变部位、范围 ,为溶栓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可确定缺血半暗带 ,对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康复训练、溶栓和神经保护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溶栓和神经保护剂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12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闭塞动脉内直接注入 5 0~ 10 0万u尿激酶并同时分别加用神经保护剂 (硫酸镁、GM1 和 2 1 -氨基酸类固醇 )和常规治疗 ,应用神经保护剂的各组均接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 3个月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 (BI)、运动功能Fugl -Meyer评分显著提高 (分别P <0 .0 1) ,且疗效高低顺次为GM1 组 >2 1 -氨基酸类固醇组 >硫酸镁组。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保护剂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功能障碍 ,提高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急性脑梗死为入院诊断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评估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46例患者中30例在首次头颅CT扫描时发现梗死灶,表现为病变部位密度稍降低等。46例患者均发现了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域。相对脑灌注值0.5±0.1,相对脑血容量0.7±0.1,患侧达峰值时间较检测延迟(3.2±0.5)s,强化峰值较检测下降(2.8±0.6)Hu。相对脑灌注值与相对脑血容量呈正相关(r=0.688,P0.01)。46例患者中10例患者病灶侧的大血管基本正常,占21.7%;16例病灶侧大脑中动脉表现为狭窄、闭塞,占34.8%;6例表现为病灶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占13.0%;7例表现为病灶侧大脑后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占15.2%;7例表现为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占15.2%。结论 CTA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病灶范围、程度的辅助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全部患者发病6h内行颅脑CT扫描、CT脑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灌注图像,并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并与对侧未梗死脑组织比。结果 CT扫描发现9例存在早期脑梗死灶,余20例未见异常,CTP发现脑灌注异常区域;梗死区CBF、CBV较对侧明显减低(P<0.05);缺血半暗带CBF明显小于对侧(P<0.05),CBV与对侧无显著差异(P>0.05)。CTA检查显示29例患者中,12例一侧大脑动脉狭窄,17例患者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可以较好的显示脑梗死患者脑缺血病灶血流灌注情况,CTA可有效显示脑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为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9.
张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12):22-23
目的:研讨C T血管成像与C 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样本,共8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CT平扫,并进行CT血管成像与CT脑灌注成像检查,分析两种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CT脑灌注成像均可发现与临... 相似文献
10.
郭元霞闫荣韩流忠倪洪涛李晓明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518-521
目的:探讨128排双源CT脑灌注成像(CTPI)联合双能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DE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24小时内实施常规头颅CT平扫、双源CT脑功能灌注成像(CTP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CTPI)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中,超急性期有25例,急性期43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超急性期患者同时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结果:超急性期患者有23例CT灌注成像显示异常灌注,21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显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而急性期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全部显示高信号。其中,23例异常灌注的感兴趣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峰值时间(TTP)在病灶中心、病灶周边上检测的三项数值分别为8.62±1.23m l/100g min,2.68±1.21m l/g,13.29±1.31s;39.18±3.12ml/100g min,9.56±1.68ml/g,11.89±1.74s。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CT灌注成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更快的诊断出超急性脑梗死疾病,从而提高患者早期治疗的时间窗,为临床溶栓及取栓提供有力依据,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支持在医学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患者选择,治疗与并发症,方法:采用股动脉插管, 超选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结果:9例患者,7例恢复正常,1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血管内介入,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为急性脑梗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大鼠超急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缺血半暗带的演变,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n=24)及假手术组(n=6).各组术后6 h内,每间隔1 h分别行CT灌注扫描及TTC、HE染色. 结果 缺血组CTPI表现:①梗死中心区CBF、CBV较对侧明显减低,M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区CBF较对侧减低明显(P<0.05).②梗死中心区缺血1 h、2 h与3 h、4 h、5 h、6 h比较rCBF、rCBV及MTT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梗死中心区与IP区、周围正常组织区比较,rCBF、rCBV及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区较周围正常区r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梗死中心区梗死面积随缺血时间延长扩大,1 h、2 h与3 h、4 h、5 h、6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不同样本之间梗死体积的差别与CBF减低的程度关系密切.假手术组:在CTPI及HE染色均表现阴性.缺血组HE染色表现:缺血1 h、2 h、3 h 血管间隙增宽,神经细胞水肿;4 h、5 h、6 h,神经核固缩,血管周围大量空泡状改变. 结论 CTPI检查无创、简单快捷,可以在超急性脑梗死实验中及时、准确显示梗死及IP的部位及范围,并定量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窗,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同济医院2022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52例疑似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P、CTA检查,以DSA和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P、CTA及CTP联合CTA检查的诊断效能,并分析相关CTP参数与CTA图像情况。结果:CTP检查诊断AIS的特异度、准确率高于CT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查诊断AIS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CTP及CTA检查,特异度高于CT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P检查中梗死区脑血流量(CBF)水平低于健侧对照区,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高于健侧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P检查中共检出107例颈内动脉狭窄、91例颅内动脉狭。结论:CTP联合CTA对AIS的诊断效能高于二者单独诊断,同时可评估脑组织的缺血情况,对梗死区进行分区,明确脑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和部位,为临床制定后续的诊疗计划提供影像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PCT)得到的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利用PCT评估梗死核心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随访90 d的mRS评分,利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判定PCT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年龄是预后最重要的预测因素(P<0.01)。基线NIHSS评分(P=0.021)和HMCAS(P=0.038)与预后呈负相关。与ICA(和M1)闭塞相比,M1闭塞相对预后较好(P=0.012)。血管再通与否也是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P=0.010)。PCT得出的梗死核心体积并不能准确预测预后(P=0.145),PCT测出的半暗带体积与预后呈正相关(P=0.044)。结论:PCT有利于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治疗决策及早期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景国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6):61-62
目的:运用多层CT脑灌注成像(CTP)与血管成像(CTA)对急性脑缺血患者疾病进行诊断,评估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缺血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敏感度为46.77%,而CTP和CTA检查敏感度(90.32%)更高,对比存在显著差异(χ^2值:13.634)。脑梗死组患侧的异常区域和健康侧的各项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性(t值:25.631;18.946;15.194;18.56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患侧和健康侧的MTT和TTP的值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t值:14.729;12.630),但CBF和CBV值并未表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脑缺血疾病的诊断中,使用CTP和CTA诊断,可尽早的对患者进行判定,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方案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中采用双源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纳入确诊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实验。根对实验患者进行常规CT平扫、双源CT脑灌注成像检查以及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双源CT脑灌注结果、血管造影结果。结果:98例患者发现病灶,且都有早期脑梗死的征象,检出率77.00%。局部脑组织的密度出现明显的下降,且还存在邻近的脑沟消失出现变化,其余30例患者并无异常现象,在治疗1-5天之后,再次进行复查,并且进行常规的CT扫描,证实梗死区域出现了低密度。血管造影检查,98例患者都出现了异常灌注区,有19例为轻度降低,84例为中度降低,26例呈现出重度降低;显示58例有一侧颈内动脉狭窄,12例左侧颈动脉闭塞,40例患者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8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对于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双源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进行病情诊断,可了解患者缺血位置、缺血程度等,在血管造影下,可观察到病变血管的范围,为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评价家犬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模型的价值.方法 12只健康雄性家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6只与对照组6只.模型组采用介入技术方法 建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对照组不建立模型.造模后1周对家犬进行CT灌注成像评价,测定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局部灌注达到峰值时间(TTP);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