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中选择CT和MRI进行诊断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患有多发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先后采用CT检查和MRI影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对比两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MRI组的总诊断检出率(97.50%)显著高于CT组的总诊断检出率(5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MRI组诊断的病灶个数、病灶大小以及检查时间等常规指标均显著优于CT诊断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影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检出率,同时也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临床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12我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确诊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CT检查,以DSA作为"金标准",对比MRI、CT单独与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析临床价值。结果:200例患者均经DSA诊断,确诊多发性脑梗死,MRI、CT联合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率97.00%(194/200)高于MRI 80.00%(160/200)、CT 75.50%(151/200)单独诊断(P0.05);200例患者均经DSA诊断,基底节区病灶178个,脑室旁病灶67个,额叶病灶122个,顶叶病灶91个,丘脑病灶63个,颞叶病灶45个,小脑病灶52个,MRI、CT联合诊断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顶叶、丘脑、颞叶、小脑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诊断(P0.05);MRI、CT联合诊断平均病灶检出数较单独诊断多,病灶大小较单独诊断小(P0.05)。结论:MRI、CT联合检查能提高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尤其是病灶较小患者检查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早期针对性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和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MRI检查,对照组采用CT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梗死检出率,病灶大小、数量及检查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梗死总检出率、梗死24h内检出率、24~72h内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病灶大小、病灶检出时间、梗死面积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均为临床常用的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方法,但MRI的诊断更为精细,在病灶大小及梗死异常情况检测上更为明确,尤其对于小病灶的病变检出率极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RI与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并比较检出率。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MRI组和CT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并比较检出率。结果:MRI组的检出率明显比CT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检出的病灶数量及病灶大小均优于CT组(P<0.05),且MRI组检查消耗时间高于CT组,而发病-确诊时间低于CT组(P<0.05)。结论:MRI与CT检查均可有效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疾病,虽然MRI检查所耗检查时间更长,但病灶检出率更高,比CT检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80例,先后采用MRI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CT共检查出多发性脑梗死61例,检出率为76.25%,共检出病灶数243个,小病灶84个(34.57%),基底节159个(65.43%);MRI共检查出多发性脑梗死80例,检出率为100%,共检出病灶数378个,小病灶156个(41.27%),基底节159个(58.73%)。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方面以MRI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检查诊断中均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相比于CT,MRI在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方面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情况。结果:MRI对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和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CT检查,MRI对6小时、6-24小时时间段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CT检查相比,MRI对早期脑梗死的检出率更高,有着显著的早期诊断价值,而且具备方便高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及单纯MRI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及单纯MRI扫描的诊断结果及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目和病灶位置等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3例,检出率为94.64%(53/56),单纯MRI成像检查超急性期脑梗死37例,检出率为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82例,单纯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54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检出的梗死灶更多。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更容易发现梗死病灶。该方法检查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腔隙性脑梗死CT与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出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和磁共振两种检测方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情况,包括病灶情况,包括数量、直径、部位、形态等内容。结果:经磁共振检出病灶74个,检出率为100%。CT诊断检出病灶有34个,检出率为45.95%。磁共振诊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诊断能检出0.2~1.5cm的病灶,而CT诊断仅检出0.5~1.2cm的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磁共振诊断在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更高,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宁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976-977
目的 比较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取12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通过MRI、CT进行诊断检测.结果 CT检测多发性脑梗死89例,检出率为70.6%;MRI检测多发性脑梗死126例,检出率为100%.两种检测手段相比,MRI的多发性脑梗死检测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颅脑CT和MRI是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重要状况的诊断手段,与CT诊断相比,在多发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方面,MRI的诊断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CT和MRI在脑缺血灶和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初次诊断为脑缺血或脑梗死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影像资料。结果经CT诊断脑梗死患者114例,32例未观察到任何异常,未检出脑缺血患者;经MRI诊断脑梗死患者135例,11例未观察到任何异常,101例存在脑缺血灶。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MRI影像表现存在显著差异,MRI检出病例数显著高于CT(P0.05)。MRI影像表现可以鉴别诊断出脑缺血和脑梗死患者。结论 MRI技术在诊断脑缺血灶和脑梗死中明显优于CT技术,首选MRI用于临床诊断,可大大提高脑梗死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要分析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用于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效果及检出率情况。方法: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到本院接受诊治的胃癌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10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50例采取MRI检查方式的观察组及50例采取螺旋CT检查方式的对照组,之后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胃癌阳性检出率及病灶检出数量。结果:完成检测后,对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可知,经MRI检查的胃内检出率、胃外检出率与螺旋CT检查方式相比较均较高(P<0.05);对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病灶数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螺旋CT检查方式相比较,经MRI检查的胃内检出病灶数量、胃外检出病灶数量及总检出病灶数量均更高(P<0.05)。结论:螺旋CT及MRI对胃癌病灶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MRI检出率更高,且可以检出更多的病灶数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和CT检查,评估MRI和CT诊断ACI的价值。结果 发病至入院时间<6 h、6 h~24 h、24 h~72 h的患者MRI检出率高于CT(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 72 h的患者,MRI检出率和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至入院时间<6 h、6 h~24 h、> 72 h的患者梗死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低于对侧脑组织(P<0.05)。结论 MRI在ACI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DC值可为判断脑梗死病灶部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40例,首先行CT检查,然后再进行MRI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对CT和MRI在PH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均确诊为PHC,16例为巨块型,14例为弥散型、10例为结节型。40例患者经MRI检查均确诊为PHC,检出率为100.0%,经CT检查检出32例,检出率为80.0%,P<0.05。且MRI检查对巨块型、弥散型、结节型患者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对不同直径大小的肿瘤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结论:相比CT检查,MRI检查对PHC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尤其对较小病灶的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作为PHC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总检出率、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不同厚度血肿检出率,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磁共振成像病灶总检出率、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不同厚度血肿检出率、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对不同病灶部位与厚度血肿的检测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于脑出血以及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以脑出血为诊断结果(患者37例,共50个病灶)以及脑梗死为诊断结果(患者83例,共107个病灶)且均接受DWI以及SWI序列检查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不同序列对两种疾病的检出率及不同组别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相位值(PV)。结果:在常规序列扫描下两种疾病检出率相比,无差异性(P>0.05)。在DWI序列检查下脑梗死病灶检出率高于脑出血,而SWI序列检查下脑出血病灶检出率高于脑梗死(P<0.05)。相较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患者病灶周围ADC值较低,PV数值、病灶中心ADC值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以及脑梗死的诊断中,以DWI及SWI序列检查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且对两种疾病的检出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6.
蔡立杰 《医疗装备》2022,(24):23-26
目的 探讨增强CT与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收治的8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内外病灶的检查结果、对不同类型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肿瘤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检查对肝外阳性病灶、肝内阳性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不同类型肝癌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技术诊断直径>3 cm肿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诊断直径≤3 cm的肿瘤时,MRI的检出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增强CT,应用MRI诊断肝癌的效果明确,可有效诊断胆管细胞型、混合型、肝细胞型肝癌,还提高对直径≤3 cm肝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35-736
目的探讨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CT检查,观察组予以MRI检查,比较两组的病灶显示情况、颅内异常诊断结果以及阳性、阴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颅内异常检出率,以及小脑、大脑皮质下病灶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MRI用于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病灶检出数量及疾病检出率,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杜志顺  姜克萍 《中国校医》2018,32(6):474-475
目的 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使用MRI和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对比2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和异常检出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MRI总检出率比CT高,脑梗死24 h以内MRI和CT检出率分别为87.50%、43.75%,24 ~72 hMRI和CT检出率分别为90.00%、40.00%。脑梗死72 h以上的时候,MRI的检出率和CT检出率均达100.00%。MRI检查方式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异常检出情况优于CT检查方式。结论 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使用MRI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较高,并且异常脑区的检出范围比较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及MRI检查在腮腺基底细胞瘤(B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73例疑似BC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以病理组织筛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诊断检出率,并完成其影像学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CT及MRI对BCA的诊断效能。结果73例疑似BCA患者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40例,确诊率为54.79%;40例患者中经CT检查确诊36例,检出率为90.00%。36例患者共有38个病灶,病灶长度1~4 cm,多数患者病灶边缘光滑、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均未见分叶;增强CT下5个例病灶实性部分平扫CT值17~32;14个病灶相对均匀;40例BCA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MRI检查确诊38例,检出率为95.00%。38例确诊患者共有病灶41个,病灶长度为1~5 cm;21个病灶边界清楚、光滑,18个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2个病灶边界不清,包膜不完整,部分患者可见线状长T1短T2信号包膜;ROC曲线结果表明,CT联合MRI用于BCA患者中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CT和MRI(P<0.05);特异度低于单一CT和MRI(P<0.05)。结论CT及MRI用于BCA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二者联合使用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CT、MR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51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MRI和CT检查结果。结果:CT诊断与HIE临床诊断的Kappa系数为0.463,一致性较好(P<0.05);MRI影像学诊断与HIE临床诊断的Kappa系数为0.859,一致性极佳(P<0.05);CT检查有3例患者未检出病灶,诊断为正常,检出率为94.12%,而MRI影像学诊断检出率为100.00%;CT诊断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I影像学诊断(P<0.05)。结论:MRI影像学诊断准确性较CT诊断高,可作为诊断参考指针之一,MRI异常检出率较CT高,能更早发现基底节损伤,而CT诊断能更早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