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4年10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4~82岁,平均64.3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退变性骨关节炎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6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20例,其他2例.其中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2例,混合型假体36例.术前双下肢等长30例,患肢短缩1.0~2.0 cm 10例,短缩2.0~4.0 cm 6例,短缩4.0~6.0 cm 2例.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线片测量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假体,预估股骨颈长和截骨平面;术中磨削髋臼,寻找最佳旋转中心,结合透视及特殊试验修正截骨平面,调节假体颈长,以均衡双下肢长度. 结果术后获随访3~4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优30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术前双下肢等长的30例患者,术后5例患侧延长1.0~2.0 cm,1例延长2.5 cm;术前不等长的18例患者,术后恢复等长10例,患侧延长1.0~2.0 cm 6例,其中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术前短缩4.0~6.0 cm,术后仍然短缩2.0~3.0 cm.Harris评分:术后肢体等长的34例患者平均92.3分,术后肢体不等长的14例患者平均88.6分.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设计、手术技巧及假体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肢长度,术后肢体不等长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术前测量及术中应用综合评价方法,重视软组织平衡技术和下肢长度调节方法,掌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衡下肢长度的手术技巧,是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DH)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of the hip,RSAH)后钴(Co)、铬(Cr)、钼(Mo)金属离子水平的差异。[方法]2006年9月~2013年3月行RSAH的DDH患者14例19髋,平均年龄50.1岁,男4例,女10例,Crowe I型9髋,II型10髋,单侧9例,双侧5例,ONFH患者15例18髋,平均年龄47.0岁,男9例,女6例。ARCO II期8例,III期8例,IV期2例;单侧12例,双侧3例。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术前和术后血清样本中Co、Cr、Mo离子的水平,并通过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术后Harris评分、侧别、使用不同假体、BMI、随访时间等信息以及术后髋臼外展角、前倾角等影像学指标分析造成DDH与ONFH患者术后金属离子水平差异的原因。[结果]随访26.1个月(3个月~7.6年),术后DDH组与ONFH组金属离子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DDH组金属离子水平升高幅度明显高于ONF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NFH组髋臼外展角及外展肌力臂要大于DD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术后Harris评分、侧别、使用不同假体、BMI、随访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随访未出现金属离子引起的不良反应,但术前合理选择病人,术中假体准确置入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降低术后金属离子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侧臀肌挛缩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90年1月-2009年9月,收治41例单侧臀肌挛缩症患者.男24例,女17例;年龄6~29岁,平均12岁.39例有明确反复臀肌注射史.左侧9例,右侧32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步态异常、跛行.检查示骨盆倾斜,下肢相对不等长,脐至内踝距离相差1.2~3.8 cm,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双下肢站立位全长片比较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病人与正常人冠状面上下肢测量参数的差异,探讨成人DDH病人冠状面的下肢形态改变。方法 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病人62例,分为单侧DDH组(46例下肢)和双侧DDH组(16例32侧下肢)两个亚组。对照组62例,为健康体检者。收集病人双下肢站立位全长片并测量以下参数:髋膝踝角(HKA)、颈干角(NSA)、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股骨远端解剖轴外侧角(a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膝关节线相交角(JLCA)、股骨干弓形角(FBA)。结果 DDH组HKA为(-1.78±3.46)°对照组为(1.78±2.50)°。DDH组病人HKA处于外翻位的概率为50%,对照组为2%;DDH组的mLDFA为(85.12±3.81),对照组为(87.49±3.64)°;DDH组的aLDFA为(79.02±3.91)°,对照组为(83.34±2.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H组的mMPTA为(86.34±3.24)°,对照组为(86.51±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H组的JLCA为(1.07±1.91)°,对照组为(0.95±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H组的NSA为(146.95±12.61)°,对照组为(131.40±5.51)°,DDH组的FBA为(5.30±4.09)°,对照组为(2.96±2.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H病人冠状面上的下肢机械力线更倾向于外翻,与股骨远端、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相关;与关节内因素、胫骨近端解剖形态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rowe I、Ⅱ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近端畸形的特点和发病率。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77例(130髋)因确诊DDH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住院患者影像资料(双侧53例,单侧24例,男性23例,女性54例,年龄15~46岁)为DDH组,以同时期在该院进行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的患者52例(56髋)作为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39例,年龄16~69岁)。应用Mimics软件对CT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位置摆放统一的3D模型上进行髋关节解剖形态学参数测量。测量参数包括:股骨颈直径、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α角、头颈偏心距。两组之间平均股骨颈长度差异采用t检验。两组之间髋内翻/髋外翻比例差异采用x~2检验,两组之间α角大于对照组平均值的阳性检出率和股骨头颈偏心距小于对照组平均值的阳性检出率差异采用x~2检验。结果对照组的平均股骨颈长度大于DDH患者组(t=5.05,P0.01);平均股骨颈干角小于DDH患者组,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t=2.41,P0.01)。DDH患者组平均股骨颈前倾角大于文献报道的正常值;58%的DDH患者至少有一处头颈偏心距小于对照组平均值,大于对照组的14%(x~2=25.84,P0.01);至少有一处α角大于对照组平均值的有61%,远大于对照组的16%(P0.01)。结论 DDH患者的股骨头颈偏距减小,α角增大,前倾角增大,行髋臼周围截骨术时应充分考虑股骨侧畸形对术后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 Ⅱ、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23例29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例3髋,女20例26髋;年龄43~65岁,平均52岁。单髋17例,双髋6例。Crowe分型:Ⅱ型17例20髋,Ⅲ型6例9髋。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2.9±0.8)cm,术前Harris评分为(43.6±13.8)分。术中3例4髋采用标准THA,其余患者在关节置换同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6年。术后12个月X线片示植骨块均已愈合。末次随访时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0.9±0.2)cm,Harris评分为(86.3±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假体无移位,未见植骨块有明显移位和吸收塌陷征象。结论CroweⅡ、Ⅲ型DDH行THA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有利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提供良好髋臼固定,并增加骨盆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螺旋臼假体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使用Zweymaller螺旋臼假体治疗40例(43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6例(6髋),女34例(37髋),平均年龄47.6岁(22~70岁);单侧37例,双侧3例;Crowe分型:Ⅰ级6例,Ⅱ级2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平均随访24.6个月,术前Harris评分最高61分,最低22分,平均43.5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2cm,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Harris评分最高97分,最低62分,平均85.3分。结论使用Zweymtiller螺旋臼假体治疗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CT最大内切球法分析单侧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对女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骨产道影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2例行单侧PAO手术的育龄女性DDH患者,采集手术前后骨盆CT的"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力平衡疗法对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4例实施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54例实施肌力平衡疗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等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如何准确达到下肢等长。方法:1996年5月-2001年7月有88例(92侧)髋关节置换术,男52例。女36例。年龄40-96岁。平均62.5岁。其中有76例下肢术前不等长。下肢长短状态分为可变下肢长度与不可变下肢长度。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片模板测试及下肢长度测量。不可变下肢长度(即患肢长短固定。不发生变化)术中采用克氏针标记骨盆。股骨之间距离,置入假体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长度;可变下肢长度(即术前患肢长短随时可发生变化)靠“三要素”来衡量,结果:术前患肢缩短1-4cm的76例患者中,术后仅有6例患肢延长0.5-2cm。2例患肢缩短1cm和2cm;术前12例下肢等长患者中有2例患肢延长1.5cm和2cm。结论:术前模板测试及下肢长短准确测量,术中通过克氏针标记骨盆与股骨技术及“三要素”衡量。能准确达到下肢等长。可以预防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11.
《中华骨科杂志》2022,(12):753-759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患者脊柱-骨盆冠状位序列的变化规律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冠状位脊柱-骨盆序列的影响。方法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DDH患者48例, 男6例、女42例;年龄(42.81±10.42)岁(范围22~61岁)。双侧髋发育不良11例, 单侧髋发育不良37例, 共59髋。Crowe分型Ⅰ型13髋、Ⅱ型7髋、Ⅲ型4髋、Ⅳ型35髋。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及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 测量脊柱-骨盆冠状位参数:Cobb角、冠状位平衡、骶骨倾斜角、髂骨倾斜角、髋关节倾斜角、L5倾斜角、下肢长度。分析冠状位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评估数据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随访时间(10.31±2.62)个月(范围3~18个月)。DDH患者术前髂骨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髋关节倾斜角和L5倾斜角的观察者内复测信度分别为0.965、0.875、0.912和0.934, 观察者间信度分别为0.887、0.889、0.892和0.907。33例DDH患者存在双下肢不等长, 发生率为69%(33/48);...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均衡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均衡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42例(44髋)接受全髋置换术的病人,男24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61.5岁(48~72岁)。左髋24例,右髋20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3.5分(46~62分)。术前拍摄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健侧下肢内旋15°,用模板测量髋臼的旋转中心和股骨偏心距,标记出需切除骨距位置。对单侧置换的患者,术中依健侧股骨偏心距重建患侧偏心距;对双侧同时置换的,采用双侧偏心距一致的方法。术中假体试模安装完毕后,测量股骨头中心与股骨大粗隆顶点高度是否一致。麻醉下牵拉患肢测试关节间隙为4~5 mm,比较双侧膝关节是否在同一水平等,据此选取人工股骨头的颈长,以避免下肢的不等长。结果经上述方法完成的全髋置换术,36例(83%)下肢长度一致,使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平均随访时间3~15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6分(82~93分)。结论通过术前测量和术中综合应用上述方法,使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长度均衡的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5年12月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应用第3代或第4代陶瓷对陶瓷界面对CroweⅣ型DDH行THA患者111例(137髋),单侧85例,双侧26例,年龄18~68(38.88±10.83)岁,随访时间12~96(41.16±21.50)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进行观察,并采用Harris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术后Harris评分的改善,陶瓷碎裂、异响以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56.54±15.67提高至术后88.30±6.86(P=0.017)。未发现假体周围明显骨溶解,无陶瓷碎裂发生。3髋分别因感染、股骨柄松动、下肢不等长翻修;3髋脱位。77例患者记录步态及髋关节活动度,其中69例患者髋关节屈曲可达120°以上。结论 :在CroweⅣ型DDH行THA中应用陶瓷对陶瓷界面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骼发育成熟的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完全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UDDH)的患者脱位侧下肢长度与膝关节畸形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及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对骨骼发育成熟的UDDH(HartofilakidisⅡ或Ⅲ型)进行脱位侧股骨头上移距离、双侧下肢骨骼长度、小粗隆至内踝长度的测量,同时测量双侧膝关节外翻角.[结果] 28位UDDH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平均年龄29.80岁(13.4 ~66.2岁).脱位侧股骨头均上移,上移距离为4.6~60.9 mm,平均30.9 mm.脱位侧下肢骨骼长度延长者20例,占71.43%;最长延长距离为25 mm,平均延长9.4mm;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2.小粗隆至内踝尖的距离延长者24例,占85.71%;最长延长距离为29.3mm,平均延长12.1 mm;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脱位侧下肢骨骼长度延长5 mm以上者12例,占42.86%.脱位侧大于3°的膝外翻畸形12例,膝内翻1例;而非脱位侧大于3°的膝内翻畸形15例,膝外翻畸形1例;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00.[结论]本研究通过骨盆正位及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显示UDDH患者脱位侧股骨头均明显上移;脱位侧骨骼长度较非脱位侧延长的比例高达70%,若以小粗隆为参考标志,脱位侧延长比例高达85.71%.脱位侧出现膝外翻畸形的发生率较高,而非脱位侧膝内翻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经大隐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3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45 0例 ,其中 30例患者安置下腔静脉滤器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年龄 35~ 6 8岁 ,平均 5 5岁 ,其中 2 5例患者入院时有心悸、胸闷、咳血、胸痛等临床症状 ,15例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 ,2 0例患者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与低二氧化碳血症 ,10例患者肺灌注扫描出现充盈缺损。术前静脉造影证实均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 2 5例为全肢型 ,5例为股 静脉型。2 .方法 :术前准备同穿刺法。常规消毒 ,铺巾 ,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满意后 ,于健侧腹股沟中点下方 1cm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手术前后足底压力分布及平衡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5例DDH患儿术前及术后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4.5~9.3岁,平均(7.1±2.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臼发育不良(DDH)患者的髋部疼痛与髋臼盂唇撕裂(ALA)的关系。方法128例DDH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探查髋臼盂唇的完整性。128例患者中有124例为ALA(96.87%),分别为左侧99例,右侧25例;其中105例是女性,19例是男性,平均年龄37.4岁(16—52岁)。其中120例获得了随访,时间为3—8年,平均5年。结果参照Severin髋关节功能临床评价标准,120例患者中获得优、良、可、差的例数分别是98例(81.66%)、12例(10%)、8例(6%)和2例(1.66%)。结论ALA是引起DDH疼痛的主要原因。采用改良Chairi截骨加盖、切除撕裂的盂唇的手术方法对治疗DDH的髋臼盂唇撕裂有较好的疗效,明显改善了髋关节功能,包括行走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Offset Ruler结合可调颈假体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所有THA的患者中,共有67例患者(67髋)采用了Offset Ruler结合Wright公司的Profemur Z可调颈假体柄.其中DDH 31例(Crowe Ⅰ型 9例,Ⅱ型18例,Ⅲ型4例),股骨头坏死1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6例,股骨颈骨折19例;男31例(31髋),女36例(36髋),年龄平均64.3岁(42~81岁).术前测量患者双下肢长度,并通过X线(标准骨盆平片)测量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及双下肢长度,计算术中需调整的患侧FO及长度.术中利用Offset Ruler,确定最后的假体型号.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评估由未参加手术的同一位医生完成.结果 6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随访20.3个月.所有患者术中测试人工关节稳定性好,无脱位倾向,无撞击;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术前患肢较健侧平均短缩1.8 cm(0~3.3 cm),术后患者双下肢平均长度差0.2 cm(0~1.3 cm).所有患者行走均无跛行感,均感满意.结论 Offset Ruler操作方便,在THA术中使用Offset Ruler,结合可调颈假体柄,可以有效恢复股骨偏心距,减少或消除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正作者选取40例单侧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对侧为正常髋关节,进行血管造影,测量血管与髋臼的距离。结果发现,在Ranawat三角,与正常侧相比较,Ⅳ型DDH患者动脉和静脉与髋臼的距离都很近,在髋臼中心处,静脉与髋臼前壁近2.7 mm,在髋臼中心远侧,静脉近3 mm,动脉近3.3 mm。术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外固定延长器肢体延长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年轻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月,治疗12例单侧CroweⅣ型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2例,女10例;年龄18~35岁,平均25.7岁.采取分次手术的方法,初次手术行软组织松解及安装髂股外固定延长器,术后每天延长3~5 mm,待纠正肢体短缩,即股骨头下移至真臼水平后再行THA.THA术中采用生物型假体结合自体股骨头移植重建髋臼.所有手术均无需短缩股骨.结果 初次手术时间(35.2±3.6) min,术后住院时间(13.3±1.6)d.再次手术时间(77.3±12.4) min,术后住院时间(9.2±2.5)d.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8个月,平均(13.6±3.2)个月,肢体不等长由术前(5.6±1.5) cm恢复到术后(0.5±0.2)cm;Harris评分由术前(45.7±2.6)分提高到术后(92.3±3.3)分.12例患者末次随访均获得良好的髋、膝关节功能.术后无一例出现钉道感染、牵引针无菌性松动、髋关节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例在肢体延长过程中出现小腿一过性神经麻痹,经调整牵引速度后缓解,5例在THA术后出现小腿皮肤麻木,均未行治疗而在术后6周缓解.结论 针对年轻的CroweⅣ型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可先通过髂股牵引恢复肢体长度,而后再行THA.这种逐步延长的方式既可避免神经损伤,又可显著改善患肢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