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判断TIA或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的唯一依据是有无梗死,与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无关。临床上TIA常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一般多无阳性发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是目前比较流行且突出的灌注成像技术,可以产生定量的灌注图像,作为研究大脑功能的一种强有力的临床手段而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3D-ASL可以提供诊断TIA的依据,当联合DWI、MRA或者DSC-PWI检查时,对TIA的诊断、治疗、预后、风险评估等提供可靠依据,且对于不同身体耐受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诊断模式。本文将对不同身体耐受情况TIA患者进行3D-ASL与DWI、MRA、DSC-PWI联合诊断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MRP)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就诊的100例疑似TI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P诊断。对比患侧、健侧脑灌注参数指标、不同病情脑灌注参数指标,并分析MRP技术诊断效能。结果:TIA患者患侧CBF、CBV明显低于健侧,MTT、TTP明显高于健侧(P<0.05)。不同病情患者CBF、CBV、MTT、TT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危险程度越高,CBF、CBV水平越低,MTT、TTP越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100例可疑患者中,确诊阳性病灶77例,阴性23例,MRP敏感度90.91%(70/77)、特异度82.61%(19/23)、准确性89.00%(89/100)。结论:MRP应用于TIA中诊断价值显著,具有较高敏感度及准确性,可精准鉴别患者及病情进展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发作(TIA)是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主要依据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多无阳性发现。动脉自旋标记(ASL)主要反映脑血流灌注情况,无需使用对比剂,具有安全、无创、易重复的优点。近年来多种技术及序列的改良,可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拓宽了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就ASL的研究进展及其在TIA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20排CT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22例于发作间期进行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观察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外血管状况及脑灌注情况。结果:17例(77.27%)患者存在血管病变;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受累最多见(81.81%),颅内血管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受累多见(61.11%);12例(54.55%)患者CTP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Ⅰ1期2例,Ⅰ2期6例,Ⅱ1期3例,Ⅱ2期1例;灌注异常者患侧、对侧的平均达峰时间(TTP)分别为(16.64±2.04)s和(14.81±1.99)s(P<0.05),患侧、对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为(4.45±0.74)s和(3.87±0.33)s(P<0.05);CTP异常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者CTP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责任血管轻度狭窄者及无狭窄者(P<0.05)。结论:320排CT可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管状况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A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 方法 对26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P和颈动脉CTA。评价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选取20名无TIA病史的志愿者作为对照。 结果 26例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死。脑CTP检查正常9例,异常17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 结论 脑CTP结合CTA对评价TI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53-2454
目的分析CT脑灌注成像(CTP)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在发病24小时内行CTP检查,对照1组在发病12~72小时内行MRI检查,对照2组在发病12~72小时内行CTA检查,比较三组的检出率,分析健康侧、病灶侧在脑灌注成像中的各个参数值:获得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结果观察组检出病灶41个,对照1组检出27个,对照2组检出24个,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1个病灶表现分型中,Ⅰ2期最多,与其他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侧和健康侧参数中的TTP、MTT、CB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BV值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病灶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所选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均是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收治病例中抽出,后纳入观察组,并抽出同等例数健康受检者,纳入对照组,均予以其进行磁共振3D-ASL功能成像技术联合DWI检测,分析联合检测方法在病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左侧CBF绝对值与右侧比较,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左侧与右侧的CBF绝对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左侧CBF绝对值中的右侧高信号,较左侧高信号高(P<0.05),右侧CBF绝对值比较中,观察组左侧高信号较右侧高信号高(P<0.05);联合检测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敏感度、特异度和漏诊率分别为92%(46/50)、96%(48/50)、4%(2/50)。结论:磁共振3D-ASL功能成像技术联合DWI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检测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能降低患者漏诊率,为临床尽早开展有效治疗控制住其病情进展提供依据,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急性缺血病灶发生率,DWI急性缺血病灶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3-10月间在发病后7天内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的126例TIA患者的资料。比较TIA患者DWI表现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52例TIA患者有DWI急性缺血病灶(52/126,41%)。病灶体积较小(平均体积:1.6cm^3),ADC值中度下降(平均ADC比率: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A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30min(OR,6.9;95%CI,3.2~23.4),运动障碍(OR,4.8;95%CI,1.9~19.2)和失语(OR,7.8;95%CI,1.9~27.9)是DWI异常的预示因素。52例有DWI异常者中19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结论在临床诊断的TIA患者中,近一半有DWI异常,DWI异常与症状持续时间,运动障碍和失语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方法: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随机选择5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对比患者患侧与镜像对侧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延迟时间等灌注参数。结果:患侧与镜像对侧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延迟时间等灌注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和延迟时间的患侧与镜像对侧灌注参数比值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诊断评价具有可行性,可有效评价患者的血管情况及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2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头颅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A、3D-ASL(PLD=1.5s)及IVIM。评估不同方法对TIA患者低灌注的检出率,进行χ^2检验,将患侧低灌注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纯扩散系数(purediffusioncoefficient,D)、假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coefficient,D^*)及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与对侧正常脑组织进行配对t检验,rD^*值及rf值分别与rCBF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SL与f值比较,二者对低灌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3D-ASL及f值三者联合检出率与MRA联合ASL相比无显著差异(P=0.426)。D值未发现阳性结果。患侧CBF、f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患侧D值、D^*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与rCBF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01),rD^*值与rCBF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VIM f值与ASL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可以无创评估脑组织灌注的真实情况,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联合应用更是有利于早期诊断TIA,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依据,早期救治,减少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TIA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同期行体检的57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予以两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CCA、CCA分叉处、ICA 等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更高,Vs及脑血流量均更低,无狭窄率更低,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率更高,P<0.05,比较有差异性。结论:颈部动脉超声可有效反应TIA患者及健康者间差异,精准检测患者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为临床诊治TIA提供参考依据,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照分析双时相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成像技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 dimaging,DWI)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MRI,DSC-MR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于南通瑞慈医院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34例,检查时间窗均为发病24 h以内行头颅MRI检查,使用GE Pioneer 3.0T MRI扫描仪常规扫描T1WI、T2WI、FLAIR、DWI及双时相(PLD=1 525 ms,2 525 ms)3D-ASL检查,并行DSC-MRI灌注检查,对3D-ASL、DWI及DSC-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DWI结果显示阳性12例,PLD=1 525 ms、2 525 ms及DSC-MRI均检出低灌注区;DWI显示阴性22例,PLD=1 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mi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t tack,LS-TIA)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4—2009年问诊治的6例k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肢体发作性短暂不能控制的抖动,4例发作有明显诱因,其中2例曾被误诊为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全部患者均有抖动肢体对侧至少1条以上颅内和(或)颅外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头部核磁共振2例显示抖动肢体对侧分水岭脑梗死,发作期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释放,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容、血管重建术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发作性肢体抖动要考虑到LS—TIA的可能,其通常提示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抗栓或血管重建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颅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1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均接受头颅CTA与MRA检查,观察患者入院时的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并记录患者缺血发作后卒中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各影像学方法单独与联合应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的价值。结果经诊断,101例患者在住院治疗1周内发生缺血发作后卒中的患者15例;经CTA、MRA结果显示,住院7 d内发生卒中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狭窄率均高于未发生卒中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TA、MRA单独与两者联合检查检出的狭窄患者卒中发生率高于未检出狭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ROC曲线结果显示,CTA、MRA单独检查与两者联合检查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的AUC分别为0. 875、0. 897、0. 900,且联合检查的AUC值较单独检查的预测价值高。结论入院时头颅CTA与MRA检查短暂性脑出血患者动脉狭窄情况可用于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预测,而联合检查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min,多在1h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无责任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在评价血流异常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TIA发作频率将58例临床确诊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分为单发组(12例)和频发组(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A和ASL成像,评价TIA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及脑灌注状况.结果 频发组发生血管狭窄合并ASL异常的患者33例(71.74%),单发组1例(8.33%).TIA频发患者血管狭窄合并ASL异常发生率高于单发患者(P<0.05).结论 血管狭窄合并灌注异常是TIA频发发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MRA与ASL联合运用,可一次完成血管狭窄及灌注异常的诊断,对确定TIA发作原因、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危险因素检查中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40例2017年5月-2018年7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另自同时期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中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颈部血管异常病变的发生率。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检查结果中内-中膜增厚伴粥样硬化、管腔中、重度狭窄、管腔轻度狭窄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检查结果中单纯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重要诊断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全脑CT灌注(WB-CTP)及联合ABCD3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0天内继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对208例TIA于入院48 h内行WB-CTP检查及ABCD3评分,比较患侧与健侧脑灌注参数差异,分析WB-CTP结果与ABCD3评分的相关性;随访90天,记录脑梗死发生情况,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A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因素,评价ABCD3评分、ABCD3评分+WB-CTP及多因素联合预测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208例中,190例(190/208,91.35%)共230处脑灌注异常,CTP分期Ⅰ期86例(86/190,45.26%)、Ⅱ期104例(104/190,54.74%);于175例(175/208,84.13%)发现责任血管。患侧脑血流量(CBF)低于健侧(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均大于健侧(P均<0.05),而两侧脑血容量(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程度与CTP分期呈正相关(r=0.529,P<0.05)。ABCD3评分与血管狭窄程度、CTP分期及相对MTT (rMTT)均呈正相关(r=0.839、0.556、0.497,P均<0.05),与CBF呈负相关(r=-0.519,P<0.05)。随访90天,65例发生脑梗死,年龄、高血压史、ABCD3评分、血管狭窄程度及CTP分期是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ABCD3评分、ABCD3评分+WB-CTP、多因素联合模型预测90天内继发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0.888及0.904,ABCD3评分+WB-CTP、多因素联合模型优于ABCD3评分预测效能(P均<0.05)。结论 WB-CTP联合ABCD3评分可有效预测TIA 90天内继发脑梗死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磁共振全脑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评价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手术疗效。方法 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包括狭窄率≥70%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或狭窄率≥60%有症状患者,其中单侧狭窄者11例(单侧病变组),双侧狭窄者10例(双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于手术前后7天内行3D-ASL成像检查,比较手术前后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对侧相应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 CBF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r CBF变化率△r CBF的差异。结果 单侧病变组CEA手术前后r CBF分别为0.93±0.06、1.05±0.05,双侧病变组CEA手术前后r CBF分别为1.00±0.13、1.06±0.09,P值均0.05。术前术后△r CBF进行两组间比较,单侧病变组△r CBF为0.12±0.05,双侧病变组△r CBF为0.0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流量。磁共振3D-ASL技术能有效的评估脑血流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