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程心电数据对于分析不明原因晕厥的价值及要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选择2017年3月21日至2021年3月20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植入的患者, 分析植入后晕厥等事件发生与心律失常及相关临床情况间的关系, 分析和总结晕厥病因检出率、病因分类以及需要临床干预程度。结果入选的96例患者, 年龄64(52, 73)岁, 年龄范围13~86岁, 其中男55例。随访中, 49例再发晕厥, 其中确定晕厥与心律失常相关28例, 排除心律失常所致晕厥21例(15例患者最终明确了晕厥原因);暂未发生晕厥的患者47例, 其中有9例发现有需临床干预的心律失常, 但未能肯定这些心律失常与晕厥的关系。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是否有心电监测状态下的晕厥再发, 是确诊的关键;晕厥再发过程中记录到的心电资料, 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提供了预期和预期以外的有诊断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诊断及其意义。通过对148例门诊患者,进行24小时Hoker监测检查阳性率为80.5%,而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为28%,Holter监测在无创伤、不限制活动的条件下,可检出潜在的心律失常,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话传输心电监测(TTM)对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8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进行TTM检查。结果168例中94例(56%)出现心律失常,72例(43%)出现晕厥发作,48例(28.6%)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尤其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晕厥的发生中更常见。晕厥检出率与监测时间有关,延长监测时间大大提高晕厥的检出率。结论电话传输心电监测对晕厥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TTEC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756例患者接受TTECG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57例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结果进行比较;②监测起搏器工作状态18例、随访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2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29例、外科手术前监测心律失常52例。结果疑诊心律失常636例中541例明确诊断,阳性诊断率为85.1%;发现高危室性心律失常55例;其中先后进行TTECG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7例患者中,TTECG确诊49例(86.0%),动态心电图确诊38例(66.7%),两种检查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发生晕厥33例患者中11例明确诊断,阳性率为33.3%,而24h动态心电图仅发现4例,两种检查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TECG对于偶发心律失常,尤其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晕厥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明显优于动态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5.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是指由于脑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姿势紧张丧失,不需药物或电复律,能自行恢复意识〔1,2〕。引起晕厥的原因较多,其中由于心律失常而导致的晕厥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临床上心律失常的发作常呈短阵或间歇性发作,致使许多患者虽经数家医院频繁就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S-SP-A-01贴附式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心电图质量:包括记录的实际有效时长百分比,发生干扰的时长,不可读心电图记录时长,探讨患者的医从性及使用后额外检出心律失常事件数。方法选取患者21例,行NS-SP-A-01贴附式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在此期间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对比其在心律失常上的检出率及安全性、便携性、舒适性/额外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 NS-SP-A-01记录仪在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大于3s的长间歇)检出患者5例,而Holter在大于3s的长间歇检出患者0例。NS-SP-A-01记录仪检查总时长(359.6±21.3)h,有效时长(305.1±29.3)h,有效时长百分比(84.8±5.9)%,Holter检查总时长(21.7±0.8)h,有效时长(21.1±1.7)h,有效时长百分比(92.2±6.4)%。NS-SP-A-01记录仪记录的心电信号图像清晰,患者佩戴无不适,医从性良好。结论 NS-SP-A-01贴附式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操作方便、合理、安全、有效、心律失常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7.
手机心电远程监测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现代化的发展,采用手机或手机方式的通讯技术进行心电远程监测,已获得成功,是心电监测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项技术的推广,对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使整个地球村作为一个大心脏监护室的目标将成为可能。本文简要介绍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和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介入性检查和治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已经成为临床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安全性 ,我们对部分病例在介入性诊治中作心电监测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60例接受心电监测的病例 ,男性41例 ,女性19例 ,年龄6~76(51.0±19.2)岁。介入性诊治项目包括 :右心造影28例 ,肝动脉造影与栓塞17例 ,支气管动脉造影与栓塞11例 ,四肢血管造影和食管内支架放置各2例。患者平卧于X线检查床上 ,按照标准12导联敷电极和连接导联线。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产XJJ_11型心电监护仪。对受检者作心电屏幕持续监测 ,在导管或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不同监测模式在有症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银川市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的确诊为心律失常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两周内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时采用自行佩戴单导联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集1次24 h心电图作为对照组、5次1 h心电图作为观察组.数据均实时上传至云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心电监测在室间隔缺损(VSD)堵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均经左室造影证实为VSD者接受堵闭术治疗,并选手术前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者为研究对象。在堵闭术中及术后3~5d予实时心电监测,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据此及时对应治疗甚至终止手术。随后跟踪随访心电情况1年。结果 65例在术中或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事件13例,发生率20%。其中6例在建立股动静脉轨道过程中,出现三度房室阻滞(AVB)2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2例、CLBBB并三度AVB 1例、室性心动过速(VT)1例。评估术后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后放弃堵闭。另7例心律失常中5例术中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或一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CRBBB),于堵闭器释放后均自行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三度AVB伴短阵VT或ICLBBB,及时应用激素治疗2~3d后心律失常消失。跟踪随访期未见异常。结论在VSD堵闭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实时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术中、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糖尿病(DM)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应用动态心电监测DM者(A组)100例,分析手术前、中、后室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并与非DM者(B组)285例比较。结果A组36例(32.72%)发生显著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高于B组47例(16.8%),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中、术后高危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术后与术前相比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DM者,且术中、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术前。  相似文献   

13.
对间歇出现的以不规律心悸、头晕、黑嚎或晕厥为主诉的患者,普通心电图很难捕捉到心律失常,电话传输心电监测系统(TTM)和动态心电图的出现增加了对引起这些症状心律失常的检出机会,但何者效价好,尚缺乏资料,现就我们做的一些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的症状相关性在临床上是最重要的,捕捉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也是国内外指南反复强调的。而在真实世界中,无症状性心律失常要更为常见,尽管其中大多数为良性,但对部分类型仍需要及早识别、适度诊治,以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笔者结合《2019 EHRA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管理专家共识》,针对远程心电监测在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植入式心电记录器(Implantable loop recorder,ILR)可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连续记录心电信号.对于反复发作而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安装ILR相对于常规检查手段可获得更高的确诊率.本文介绍了ILR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对ILR在晕厥诊断、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记录方面的应用进展做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远程心电监测检查78例明确诊断为心脏病或存在心脏不适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及常规心电图分别检出62例、46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4例、6例患者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T改变(P<0.05);在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与24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34例、30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0例、7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P>0.05)。结论远程监测无论在心律失常还是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与24h动态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ILR)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筛选可能的心律失常源性晕厥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不明原因晕厥,且植入ILR的患者37例,年龄(59±19)岁,男24例。植入后进行常规随访,每3~6个月进行1次随访,主要随访内容:症状、程控事件、是否发生晕厥。如患者发生晕厥,通知回院就诊,接受程控和心电学检查,分析晕厥病因及心律失常类型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22例(59.46%,22/37)患者记录到晕厥事件,其中9例为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6例为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为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2 s),在植入后(187.73±177.12)d发生晕厥事件。1例患者记录到房颤伴RR长间歇,但未发生晕厥。16例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2例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对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植入前晕厥次数、心电信息等进行分析发现,动态心电图中存在RR长间歇(>2 s)是预测晕厥发作的影响因素。结论植入ILR可使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ILR是明确晕厥病因的有效手段之一。动态心电图中存在RR长间歇(>2 s)是心律失常原因晕厥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电话传输心电监测系统监测院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2例院外冠心病患者进行的电话传输心电监测系统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电话传输心电监测能及时有效地发现短暂、无规律、严重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突发心电变化,为抢救治疗患者赢得时间。提示运用电话传输心电监测系统长期监护院外冠心病患者,对降低院外冠心病患者猝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单导长程心电图大数据散点图观察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心脏节律特点。方法因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入院的患者,经治疗症状稳定,且口服药物能控制症状后,采用单导心电记录仪(电极贴片纵向粘贴于胸骨柄处,电极间距10.8cm)记录患者的24h长程心电图。用相应的配套软件导入心电数据,利用散点图分析界面及逆向心电图技术,结合直方图逆向技术,逐波分析心电波形,精确诊断每一心搏。根据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个数占总心搏个数的百分比0.1%、0.1%~1%、1%将患者分为罕发组、偶发组和频发组。观察各组患者散点图的形态及分布特征,并比较3组性别、年龄、心率和心脏超声指标;比较病因及血浆脑钠肽(BNP)含量。再将患者按平均心率60次/分、60~79次/分、≥80次/分分为心率缓慢组、正常组和增快组,比较相应指标。结果总体60例心衰患者,排除非窦性心律及其他病例后,41例窦性心律患者最终入选,所有病例均表现出自身心电散点特点。罕发组、偶发组和频发组分别有13例、17例和11例患者。罕发组Lorenz-RR散点图整体表现为主导节律周围很稀疏的散点分布;24h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和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发生个数的中位数分别为69次和3次,窦房阻滞发生1例。偶发组Lorenz-RR散点图整体表现为主导节律外散点较多分布,分布面积较大者较稀疏,分布面积较小者较密集,呈单分布或多分布;24h房早和室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60次和26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4例,窦房结功能分离3例,各类传导阻滞4例。频发组Lorenz-RR散点图整体表现为散点分布密集型,呈多分布或团块状分布;24h房早和室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2 256次和415次,室速2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3组间年龄、性别、心脏超声指标、病因和BNP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按心率分组中,与正常组比较,心率增快组最快心率和最慢心率均明显变快[(122±16)次/分vs(109±18)次/分和(63±8)次/分vs(52±8)次/分,P均0.05];而增快组年龄相对较小,但无显著差异[(62±6)岁vs(68±9)岁,P=0.068];病因分布的差异不明显(P=0.078)。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单导长程心电散点图形态特点可直观反映其心脏节律性质,有助于指导心衰患者的节律控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醒状态下应用废旧的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Reveal LINQ~(TM))监测大鼠心肌梗死(简称心梗)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 10只SD大鼠麻醉状态下开胸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经胸骨左缘4~5肋间皮下隧道植入废旧的Reveal LINQ~(TM),选用自动激活模式连续记录全天时段动态心电活动4周,根据事件触发个数手动统计3类室性心律失常总数及发生率。结果心梗术后存活的8只SD大鼠均成功接受Reveal LINQ~(TM)植入,植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8只SD大鼠第1周、2周、3周、4周单个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总数:17、72、28和14次;成对室早总数:1、14、5和1阵;室早三连总数:2、4、2和1阵;4周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7.5%、87.5%、50%和25%。结论废旧的Reveal LINQ~(TM)可安全、稳定、有效地监测SD大鼠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