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动态增强MRI(DCE-MRI)探讨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脑小血管疾病(CSVD)MRI总负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4例患者以5分制CSVD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表进行评价,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es)、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和脑萎缩(BA),并根据得分0~5分为CSV0组(0分)~CSVD5组(5分)共6组。对各组均行DCE-MRI,并以Patlak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测量WMH、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白质区(NAWM)、皮层灰质区(CGM)以及深部灰质区(DGM)BBB通透性。结果 最终纳入99名,校正年龄、性别和血管危险因素后,NAWM、WMH、CGM及DGM 4个区域的CSVD影像学总负担与渗漏速率(Ktrans)和曲线下面积(AUC)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NAWM、CGM及DGM区域CSVD影像学总负担与局部脑血浆容量(V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SVD患者BBB通透性增高与其MRI所示总CSVD负担相关;BBB受损可能是CSVD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疾病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相关性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蒙特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入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以患者是否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分为VCIND组与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gnitive function,NCI)组。比较VCIND组与NCI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患者MRI检查结果,分析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总结其防治措施。结果 VCIND组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比例显著高于NCI组(P<0.01)。VCIND组MoCA评分(27.61±3.57)分,MMSE评分(13.43±1.79)分,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平均数量(323.70±11.96)个;NCI组MoCA评分(18.57±4.62)分,MMSE评分(23.74±4.25)分,LI平均数量(140.14±5.29)个。VCIND组患者MoCA评分、左侧尾状核与左侧丘脑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LI病灶数量、WML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CI组,但MMSE评分显著低于NCI组(P<0.01)。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脑小血管病患者MoCA评分与左侧丘脑ADC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VCIND的风险较高,且其MRI表现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左侧丘脑ADC值较高,提示临床应积极控制患者血糖与血压以阻止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疾病磁共振成像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脑小血管疾病患者,对患者经认知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后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观察脑小血管疾病成像特点。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量表评分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有明显差别(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左侧尾状核和左侧丘脑磁共振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脑小血管疾病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磁共振成像表现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有一定的差别,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部分脑区表观弥散系数值较高,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较多,提示相关基础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关联,可以通过控制相关基础疾病缓解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建议进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构成的老龄化,认知障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日显突出,而与年龄和认知密切相关的SVD自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SVD主要包括变性型脑微血管病、视网膜脑血管病、后部脑病、脑淀粉样血管病、线粒体脑肌病等。SVD占所有脑卒中事件的20%~30%[1],多数SVD起源于颅底软脑膜大动脉小的穿通动脉,其直径0.05~0.40mm,代表血管有豆纹动脉、脑桥支和丘脑动脉,它们是终末血管,主要供给脑干、基底节、放射冠及其周围白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与脑小血管病变(CSV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CSV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分为A组(148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B组(52例,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并选取10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透...  相似文献   

6.
1前言 职业相关性肌肉骨骼疾患日益普遍,已逐渐成为临床常见难题之一.我们希望这篇文章对读者有所帮助,使大家能提前意识到工作相关性上肢肌肉骨骼疾患的危害性,掌握它们的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 2 常见职业相关性上肢神经血管疾患及其病因 2.1 过度使用综合征 某些上肢疾患被假定与某些职业相关,职业性上肢疾病可能是个不恰当的命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采取颈部血管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式诊断颈部血管病变的价值.结果:颈部血管彩超与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8.
脑小血管疾病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脑小血管疾病是引起老年人认知、情感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导致老年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现就脑小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刘俊莲 《临床荟萃》1997,12(17):780-782
1 脑血液动力学 在临床和实验性DM中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报道有许多。这些变化包括大的颅外和小的颅内动脉的损害,脑血流和脑血管活性的损伤。颅外大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卒中的时间依赖性危险在颅外颈动脉堵塞的患者中明显地增高了。DM和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频繁发生相关。在很多研究中,DM患者中的颈动脉闭塞高发病率和颅外颈动脉的有症状性或无症状的患者中DM的高发病率可见到。  相似文献   

10.
11.
酗酒者脑动脉血液流速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长期饮酒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慢性酗酒者和健康人各30例的大脑动脉血液流速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①酗酒者双侧推动脉、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包括收缩期最高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尤其是平均流速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②酗酒者较健康人有较多提示脑动脉末梢阻力偏高的三峰波型频谱。我们认为长期酗酒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脑血管床的循环功能,引起脑底动脉未消阻力增高,血液流速下降,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疾病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疾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部血管疾病56例.结果 5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51例,颈动脉扭曲3例,颈动脉体瘤2例.所有患者均经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血管疾病,方便、无创、准确性高,可作为颈部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磁共振弥散张量和波谱成像在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以已确诊为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MRI表现的观察发现,慢性缺血灶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等信号。慢性期梗死T1WI呈低信号,T2WI低信号,DWI等信号或低信号。观察组患者疾病检出率100。观察组患者治疗前FA(0.24±0.10)、NAA(9200±510)、NAA/Cr(1.59±0.15)、NAA/Cho(0.36±0.0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磁共振弥散张量和波谱成像应用到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中,可有效明确患者病变部位的水分子弥散变化情况,以及组织代谢情况,从而能够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以及对患者脑白质神经纤维髓鞘结构病理变化情况的评估,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于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缺血性SVD患者进行常规MRI、DTI和MRS扫描,测量病灶及健侧对称正常脑白质区域的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测量病灶及其周围正常脑白质区域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ic acid,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肌醇(myo-inositol,MI)等生化代谢物的浓度值,并计算NAA/Cho、NAA/Cr、Cho/Cr、MI/Cr的比值。将42例SVD患者的缺血性病灶按照影像学显示分组,并对各组上述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取42例缺血性SVD患者的42个病灶并分成慢性缺血组(30例)和慢性期梗死灶组(12例)。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分别较健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增高和降低(P0.01),而两组间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D病灶的NAA、Cho和Cr的均数都小于周围正常白质(P0.01),而两组间的各项MRS代谢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正常脑白质的DCavg值与FA值(r=-0.383,P=0.012)呈负相关,FA值与NAA/Cho(r=0.420,P=0.006)、NAA/Cr(r=0.382,P=0.012)之间均呈正相关,而在SVD病灶组无上述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SVD病灶组的DCavg与高血压呈正相关(r=0.338,P=0.029)。结论对于缺血性SVD,DCavg、FA、NAA、Cho和Cr等检测指标能够共同反映神经髓鞘结构的微观变化及其功能的破坏,联合应用DTI和MRS成像技术对缺血性SVD疾病进行研究,有助于其临床诊断及病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和颈动脉中膜增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脑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阻力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早期发现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具有无创、简便的优势,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croRNA-451(miR-451)在红系分化过程及临床血液疾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该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检测、磁珠分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miR-451在小鼠造血干细胞(胚胎肝来源)向红系定向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细胞培养和qRT-PCR法分析miR-451在小鼠红系白血病细胞(MEL)向红系定向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miR-451表达水平,并通过mRNA芯片分析小鼠14.5 d的胚胎肝细胞中miR-451的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野生型(WT)小鼠和β地中海贫血(β-thal)小鼠骨髓有核红细胞,并采用qRT-PCR法检测两种小鼠骨髓有核红细胞中miR-451和红系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临床血液疾病患者外周血中miR-45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小鼠造血干细胞(胚胎肝来源)和MEL细胞向红系定向分化过程中,miR-451的表达水平均逐步升高;与WT小鼠相比,β-thal小鼠外周血、14.5 d胚胎肝细胞以及骨髓有核红细胞中miR-451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当中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对其分别进行CT血管造影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程度的检测准确度较CT血管造影的更高,差异显著(P<0.05),另外,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类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可发现,在全部超声表现中以混合回声斑块表现最显著。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无创、易于操作的优势,能够有效评估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科学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流速与血液黏度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影响。方法 45例VCI患者(VCI组),同期就诊45例非VCI患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高切变黏度及低切变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VCI组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血液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高、低切变黏度VCI组分别为(8.86±0.56)与(14.63±0.38)mPa/s,对照组分别为(6.48±0.28)与(9.68±0.46)mPa/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与血液黏度和血液流速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液流速与血液黏度对VCI的形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检测在4种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与脑部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对130例脑部疾病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测定。结果脑部疾病各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部疾病各组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高于脑部疾病其他各组,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低于脑部疾病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部疾病其他各组间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胱抑素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个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含量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