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3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12例为相邻2个椎体受累,主要累及腰椎,尤以腰4发病率最高。MRI表现: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2例椎体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仅表现为骨髓水肿改变;骨质破坏11例,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骨质破坏周围伴骨髓水肿及骨质硬化;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8例;12例椎间盘有炎性改变,椎间隙多无或轻度变窄;13例均有椎旁软组织肿胀,其中3例形成椎旁脓肿,2例形成硬膜外脓肿,脓肿范围较小,增强扫描脓肿壁厚而不规则强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以提高二者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布鲁菌病脊柱炎和37例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布鲁菌病脊柱炎腰椎发病率最高,骨质破坏轻,常伴增生、硬化,无脊柱畸形,椎旁脓肿小而多发;脊柱结核分布于胸腰段,骨质破坏明显,椎间隙变窄明显,脊柱畸形多见,常见椎旁脓肿钙化,腰大肌脓肿常向下灌注.结论:布鲁菌病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但需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方可及时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背景:病理学检测及MRI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将两者结合用于脊柱炎症早期鉴别诊断的研究较少。 目的:通过观察病理与MRI征象改变,探讨病理学及MRI在早期化脓性脊柱炎与布氏杆菌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22例化脓性脊柱炎及20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活检及MRI检查,病理学切片观察结果包括病变骨组织结构及活力,组织细胞及其主要成分;MRI观察结果包括病变部位信号改变及征象变化。比较分析2组患者病理及MRI检查结果的构成比,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 结果与结论:下列结果中,化脓性脊柱炎组发生率高于布氏杆菌脊柱炎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椎间盘明显异常信号,椎体病变位置椎体前+后方,病变椎体形态明显变化,椎旁软组织异常信号,骨内或椎旁脓肿形成。提示病理学及MRI在早期化脓性脊柱炎与布氏杆菌脊柱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和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MRI和CT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 12例均有不同程度腰痛,影像学均误诊为脊柱结核;CT显示相邻椎体局灶性边缘性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同时骨质增生硬化,呈"花边椎"改变,病变椎体均未见压缩塌陷及后凸畸形;MRI检查除显示CT特征外,还清晰显示病变椎旁软组织异常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2例临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但单核细胞计数及其比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2例血沉均增快;12例布氏杆菌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均为阳性,PCR法检测均为阳性。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MRI及CT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表现,但不易与脊柱结核相鉴别,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等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间65例由临床确诊为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MRI图像,分析其好发部位、椎体形态、各序列信号特征及周围组织情况。结果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常见于腰椎,多累及椎体前部及中部。其中41例(63.1%)病变椎体形态变化不明显,T1WI显示为低信号,T2WI显示为等或高信号影,精确频率反转恢复(spectral presaturation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SPAIR)序列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53例(81.5%)椎间隙狭窄。58例(89.2%)椎管外软组织受累,椎旁脓肿58例(89.2%),硬膜外脓肿17例(26.2%),脓肿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SPAIR序列呈边界模糊的混杂高信号,内含大小不等、壁厚薄不均且壁明显强化的脓腔。28例(43.1%)患者出现伴随征象,包括椎小关节炎、前纵韧带和棘间韧带钙化。结论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该病具有重要价值,其中SPAIR序列去除脂肪组织的干扰,可以较敏感地发现病灶,对于病灶及周围情况的显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化脓性脊椎炎(PS)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经脊椎穿刺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S共16例,分析其MRI表现。结果:病变多位于腰椎(12/16),相邻两个以上椎体受累11例,椎间盘受累10例,椎旁软组织受累4例,硬膜外脓肿6例。16例共累及27个椎体,T1WI呈低信号(25/27),T2WI呈略高信号(17/27)或高信号(10/27)。所有受累椎体形态均无改变。结论:P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5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其强化特征。结果显示:T_1及T_2加权像病变椎体有广泛的信号改变,病变椎同盘T_2加权像为高信号,15例均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脓肿形成。Gd-DTPA增强检查,见椎体骨内脓肿、脊膜受累、病变沿韧带下扩散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脓肿显示良好,增强检查能够提供MRI平扫不能得到的较有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脊柱淋巴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脊柱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影像诊断的确诊率。材料与方法:对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柱淋巴瘤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继发性T细胞源性1例、B细胞源性6例,继发性霍奇金淋巴瘤1例。MRI表现:11例均有椎体骨质破坏,单椎体受累2例,多椎体受累9例(2例为跳跃性,7例为相邻椎体),10例呈片状或淡薄斑片状长T1、长T2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1例呈较均匀长T1、短T2、STIR低信号;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块3例,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中-重度均匀性强化,椎旁软组织肿块6例;骨质破坏未伴明显椎管内或椎旁肿块形成3例;脊髓受侵3例,呈T2、STIR斑片状高信号。结论脊柱淋巴瘤MRI表现多种多样,MRI扫描可以明确显示椎体骨质信号改变、椎管内或椎旁肿块大小以及椎旁软组织受侵范围,对脊柱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脊柱累及硬膜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脊柱硬膜外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及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累及硬膜外的PNET的CT及MRI表现。结果:7例PNET,肿块信号强度不均匀,在T1WI上呈低信号4例、等信号3例,在T2WI上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可见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2例,6例累及椎体或/和附件,CT上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形成较大的椎旁软组织肿块,其中5例从扩大椎间孔向外蔓延,呈哑铃状。结论:脊柱硬膜外PNET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常累及椎骨及椎管,伴有椎间孔扩大,形成较椎管内肿物大的椎旁软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脊柱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7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癌MRI表现.使用荷兰飞利浦0.5T超导型MRI扫描仪.结果 7例为单椎体病变,67例为多椎体病变.25例附件受累,13例有椎旁软组织肿块,12例有病理骨折,8例有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所有病例椎间盘未受侵犯.结论 MRI对脊柱转移癌高度敏感,根据多椎体转移的跳跃分布伴或不伴椎体附件破坏、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不受侵犯,基本可以诊断,并能准确评价脊柱转移癌椎管及脊髓受侵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析MRI在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该种检查方法在两种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间确诊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柱结核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MRI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MRI结果显示,21例椎间盘呈条形T2WI高信号;椎间隙狭窄7例、无狭窄23例;受累椎体52个,其中形态正常(接近正常)34个、形态异常18个;未发生椎旁组织内脓肿病例;20例患者椎管内硬膜外有脓肿现象,硬脊膜受累范围超过病变椎体水平。30例脊柱结核组患者MRI检查结果显示,椎间盘结构异常者9例;椎间隙狭窄者16例(间隙消失5例、变窄11例);57个椎体受累(形态正常8个、异常49个);椎旁组织内脓肿者22例,无脓肿者8例;6例患者出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现象,脓肿范围没有超过病变椎体水平。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患者在椎间盘异常信号、椎体形态、椎间隙狭窄、椎旁/硬膜外脓肿情况差异明显不同,因此均可作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指标,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左青娜  秦瑛 《护理研究》2012,26(33):3144-314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妊娠属于高危妊娠的范畴,有研究认为80%的AS病人在孕期病情出现变化[1],但国内外仅有少量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在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本院确诊的布氏杆菌脊柱炎40例、脊柱结核50例,将其分为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对两组患者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脊柱炎组与脊柱结核组在椎体破坏部位[前侧、后侧、前后侧(25.00%、60.00%、15.00%)vs(68.00%、16.00%、16.00%)]、椎旁软组织内脓肿(7.50%vs 74.00%)、椎间盘破坏[局限、弥漫(45.00%、17.50%)vs(18.00%、40.00%)]、椎间隙狭窄(27.50%vs 50.00%)、椎间盘信号异常(80.00%vs 30.00%)及椎间隙消失(0.00%vs 20.00%)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部位、椎体受累数、后凸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发病部位、椎体受累数等MRI表现类似,但在椎体破坏部位、椎间隙狭窄等方面MRI表现差异显著,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重要MRI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脊柱嗜酸性肉芽肿6例,诊断准确率85.7%;MRI示7例病变椎体均呈不规则骨质破坏,椎体变扁或呈盘状改变,6例伴椎旁软组织肿胀,3例冠状面扫描图像示软组织肿块呈套袖状,1例椎间隙轻度狭窄,1例椎弓根受累;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呈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示受损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均表现明显强化,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与SPECT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特别是骨转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同一时间段(1个月)内先后接受MRI及SPECT检查的脊柱转移病例33例、良性病变16例进行对比分析。其中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经临床及随访证实。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在MRI表现上,脊柱恶性病变常可见到椎体附件受累、受累椎体的膨胀性改变及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而良性感染性病变则可见到伴随的椎旁脓肿或蜂窝织炎样改变以及椎间盘的广泛受累。在与SPECT的对照方面,MRI在发现脊柱病灶及对病灶的定性上均优于SPECT。结论脊柱转移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对脊柱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率均优于SPECT,但由于后者在一次成像中可显示全身骨骼的代谢情况,便于整体评价全身骨病变,因此在骨转移的筛查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内脊柱旁髓外造血(EMH)组织增生的影像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EMH的胸部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胸内脊柱旁EMH的影像表现为两侧脊柱旁沟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等密度(信号)软组织肿块影,病变边缘光滑,CT上密度均匀.MRI上信号均匀,T1WI为等信号, T2WI呈稍高信号,相邻椎体骨小梁增粗.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胸内脊柱旁EMH具有较特征性的影像表现,结合贫血病史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期,提高MRI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分别观察椎间盘、椎体及附件、椎旁软组织与椎管内软组织改变,分析病变蔓延方式.根据椎间盘MRI表现与椎体破坏程度,将其分为四期.结果 50例化脓性脊椎炎中,累及颈椎3例,胸椎5例,胸12/腰1椎体5例,腰椎31例,腰5/骶1椎体6例.7例椎间盘信号未见异常,43例椎间盘不同程度受累.MRI分期:Ⅰ期7例,Ⅱ期18例,Ⅲ期8例,Ⅳ期17例.42例椎体终板、终板下信号异常.46例椎旁软组织边界模糊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实性强化者26例,小脓肿14例,较大脓肿7例.椎管内硬膜囊外脓肿、肉芽肿形成28例.5例为经前后纵韧带下或椎旁软组织蔓延,31例相邻椎体直接通过椎间盘而蔓延.结论 化脓性脊椎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具有病情容易反复、病程长、服药时间长、治疗疗效慢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同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妊娠属于高危妊娠的范畴,有研究认为80%的AS病人在孕期病情出现变化,但国内外仅有少量病例报道妊娠对A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原发性骨淋巴瘤的MRI及PET影像特征,探讨MRI联合PE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16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和PET表现.结果 单骨侵犯15例(股骨5例,椎体3例,髂骨3例,胫骨2例,桡骨1例,上颌骨1例);多骨侵犯1例(胸骨上段及右侧第7肋骨各一病灶).MRI表现:①16例均见髓腔内局部片状或弥漫性不均匀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不均匀或均匀强化;②均见明显软组织肿块,15例范围超过骨病变,1例与骨病变相当;T1WI多呈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稍高信号,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3例椎体者为单一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局部呈硬膜外和(或)椎旁软组织,软组织范围超过病变椎体.PET:术前PET检查13例,均提示病变局部糖代谢增高,局部放射性浓聚,全身其他部位无异常代谢;3例椎体者均为术后PET检查,术后2个月术区局部复发1例.结论 MRI上原发性骨淋巴瘤骨质破坏小而软组织肿块大,T2WI信号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特征性;PET对骨原发性淋巴瘤无特异性,但对确定病变性质、鉴别原发与继发、以及术后随访具有优势.MRI与PET相结合为检查原发性骨淋巴瘤的适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节段布鲁菌性与结核性脊柱炎的MRI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8例多节段布鲁菌性脊柱炎(布病组)与34例多节段结核性脊柱炎(结核组),均行MRI检查,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MRI表现。结果布病组以腰痛为主,波状热、运动受限、下肢疼痛亦常见,其中3例伴髋关节疼痛;结核组以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为主,运动受限、午后盗汗、发热亦常见,且9例伴脊柱后凸畸形,其中2例背部可见包块,1例伴下肢瘫痪。两组下肢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病组多累及2个椎体,且腰骶椎发病率最高,尤其以腰5骶1最常见,多侵袭椎体前、中、后部,椎间隙狭窄常小于正常1/2;结核组多累及4个椎体,且胸腰椎发病率最高,均侵袭椎体前、中、后部,椎间隙狭窄常大于正常1/2。两组累及椎体范围、椎间隙狭窄小于正常1/2、病变椎体为胸腰椎及腰骶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病组位居前三位的MRI征象分别为椎体未变扁、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结核组位居前三位的MRI征象分别为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狭窄。两组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伴椎管狭窄、腰大肌脓肿、腰大肌脓肿伴椎旁脓肿、腰大肌脓肿伴椎管狭窄、椎体未变扁、周围肌肉水肿、脊髓水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布鲁菌性与结核性脊柱炎临床症状、MRI表现存在差异,综合分析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避免误诊或等待检查结果而加重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