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按高血压类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42例(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组39例(B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老年人.二维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舒张期内径,观察颈总动脉斑块情况;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V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B组颈总动脉IMT、僵硬度、RI升高(P<0.01),扩张性、EDV、Vmean降低(P均<0.05),A组PI升高(P<0.01),B组PSV降低(P<0.05);A组颈总动脉僵硬度、PSV、RI、PI高于B组(P均<0.05),扩张性和EDV低于B组(P<0.01);A、B组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收缩压、脉压与颈总动脉内径、IMT、EDV、Vmean、RI、PI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发生重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壁顺应性差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对颈动脉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声像图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糖尿病(DM)患者33例,高血压(EH)患者38例、DM合并EH患者35例及对照组35例,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及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①DM组、EH组及DM合并EH组的IMT、BIMT、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DM合并EH组的最高,DM组和E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比较,DM组、EH组和DM合并EH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均降低,搏动指数(P1)和阻力指数(R1)均增高;DM合并EH组的PSV和EDV在四组中最低,而P1和RI最高。③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的1MT、Crouse积分及H、R1呈正相关,病程与颈动脉的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病程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脂血症时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2型糖尿病(DM)33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DH)58例及对照组40例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检出率及两侧颈部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DM和DH组的IMT均高于对照组,其中DH组最高.斑块检出率:DM和DH组分别为48.5%和50%高于对照组(25%).DM和DH组的PSV/EDV和血流量降低,PI和RI增高.血糖和血脂分别与IMT、RI和PI值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加重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致血管弹性降低、阻力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与斑块生长部位、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内膜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18 248例受检者根据颈总动脉(CCA)有无斑块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分为7组,分别观测双侧CCA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有无,及双侧颈总动脉血流指标变化: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PSV/EDV.结果 (1) CCA斑块的分布 两侧同时存在最高,左侧高于右侧;IMT增厚双侧同时受累最高,左侧高于右侧;(2)与CCA无斑块组相比,CCA有斑块组的PSV、EDV减低,PI和RI增高,双侧都有斑块者PSV、EDV降低和PI、RI增高最为显著.与IMT正常组相比,IMT增厚组PSV、EDV降低,PI和RI增高.结论 CCA斑块的形成和IMT的增厚均表现为双侧受累最多,且左侧高于右侧;而且双侧的受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 93例EH患者(EH组)和3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计算LVMI,测量颈总动脉IMT、斑块以及两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EH组又分为LVMI正常组和LVMI增高组。结果 EH组IMT高于对照组,其中LVMI增高组最高。EH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降低,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高。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在LVMI增高组最高,LVMI正常组次之,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VMI与IMT、PI、RI成正相关,与PSV成负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LVMI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与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2010年糖尿病新标准诊断的初诊T2DM患者82例,根据HbA1c水平将其分为A组45例(HbA1c均〈6.5%)和B组37例(HbA1c均≥6.5%).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两组患者及50例健康成人(C组)双侧颈总动脉IMT、动脉斑块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 A、B组颈总动脉IMT均高于C组(P 〈 0.05),且B组IMT高于A组(P 〈 0.05).B组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积分均高于A、C组(P 〈 0.05),且A组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积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颈总动脉血流参数PI和RI均稍高于C组(P 〈 0.05),且A、B组间PI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可准确评估初诊T2DM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对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 对137例受检者包括:脑梗死组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9例及对照组4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其颈总动脉及分叉处的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情况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血流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①脑梗死组的IMT明显高于TIA组与对照组,TI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脑梗死、TIA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3.7%、28.8%和25%,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最高。②与其他两组相比较,TIA组的PSV、EDV和PSV/EDV均减低,PI和RI均增高,脑梗死组的血流量下降最明显。③通过判别分析表明,可以通过对超声指标的测量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结论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CCA)及颈内动脉(I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液速度(ED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主干及分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检出软斑50例、硬斑22例和混合性斑块12例,斑块检出率为84.00%;对照组颈动脉检出软斑10例、硬斑3例和混合性斑块4例,斑块检出率为17.00%;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物理特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识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位置及斑块性质,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方法将90例NAFLD患者按脂肪肝程度分为3组,即脂肪肝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每组30例。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处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检出率增高,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平均血流速度(MV)降低,阻力指数(RI)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处IMT增厚,斑块检出率增高,PSV﹑EDV及MV降低,RI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AFLD患者的脂肪肝程度与PSV﹑EDV及MV呈显著负相关(r=0.46、0.51及0.53,P<0.01),与双侧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处IMT、双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以及RI呈显著正相关(r=0.61、0.62、0.48及0.57,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评价NAFL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程度,并可辅助NAFLD分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的异常改变,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两组:病程≤10年(B组)44例;病程10年以上(C组)41例;正常对照组(A组)43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SMA内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性质,测定参数:管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时间平均速度(TA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SMA管腔中可探及软斑、硬斑及混合斑;C组斑块发生率高于A组(P<0.01);B组、C组的管径较A组增宽(P<0.05);B组PSV、TAVM、PI、RI高于A组(P均<0.05);C组PSV、TAVM、PI、RI高于A组和B组(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检测出不同病程T2DM患者SMA的异常改变,为T2DM患者SMA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彩超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比较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人颈动脉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的超声所见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 5 0例连续住院病人及 43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对照组进行颈动脉 ,椎动脉彩超检查 ,观察其有无扩张、狭窄、斑块、IMT增厚并测量流速PSV、EDV、RI等参数。结果 脑梗组患者颈动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阳性率为 10 0 %。与对照组阳性率 3 7%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0 1。在有无斑块 ,IMT厚度 ,颈总、颈内、椎动脉扩张程度 ,RI增高等方面 ,脑梗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发现颈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脑梗密切相关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对诊断观察脑血管病患者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左室心肌重构与颈动脉重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心肌重构与颈动脉重构的相关性.方法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和22例对照者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干内-中膜厚度(CCA-IMT)、分叉处内-中膜厚度(BIMT)、斑块以及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EH组中,又分为LVMI正常组和LVMI增高组.结果EH组CCA-IMT和BIMT高于对照组,其中LVMI增高组最高.EH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降低,PSV/ED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高.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在LVMI增高组最高,LVMI正常组次之,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VMI与IMT、BIMT、PI、RI呈正相关,与PSV、EDV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颈动脉重构的发生早于左室心肌重构,且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组140例和正常对照组120例,分别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内-中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SV,EDV低于对照组,而RI,PI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64.2%)高于对照组(10.8%),脑梗死组中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占较大比例。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颈动脉彩超联合颅脑MRI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1月医院收治50例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将患者分别纳入轻型脑梗死组(≤7分,n=40)与重型脑梗死组(> 7分,n=10)。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超及颅脑MRI检查,分析两者联合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上评估价值。  结果  重型脑梗死组患者不稳定斑块比例、狭窄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高于轻型脑梗死组患者,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低于轻型脑梗死组患者(P < 0.05);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表面弥散系数(ADC)低于轻型脑梗死组患者(P < 0.05),两组患者T1WI信号与T2WI信号检出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DC、不稳定斑块、PI、RI、PSV、EDV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P < 0.05);ROC曲线显示ADC、不稳定斑块、PI、PSV、RI、EDV用于重型脑梗死评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8、0.556、0.600、0.608、0.798、0.713,各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值为0.968。  结论  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可以采用颈动脉彩超与颅脑MRI进行评估,两者用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08例,观察及测定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动脉频谱形态.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均增厚,但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下肢动脉(P<0.05);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比颈动脉严重(P<0.01);颈动脉RI、PI升高,而下肢动脉无明显改变.结论 CDFI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增厚,颈动脉比下肢动脉更容易检出不稳定斑块,但其狭窄程度不及下肢动脉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测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非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评价检测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右侧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硬斑、软斑、扁平斑、复合斑及斑块总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声检测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单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主要指标。材料与方法:分析200例脑卒中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分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IA组和对照组,TIA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对照组与脑梗死、TIA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PSV/EDV均呈下降趋势,血管阻力指数PI,血管搏动指数RI均呈上升趋势。而血流量VOLUME以脑梗死组下降最明显。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内-中膜厚度、斑块、血流动力学指标是脑卒中筛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各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形态学、生理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的评价。方法120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水平分为3组,即高血压1级、2级和3级组,每组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形态学、生理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级高血压组扩张系数(Dc)、顺应系数(Cc)降低,动脉壁僵硬度(B)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级高血压组比较,2级和3级高血压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处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检出率增高,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M)、平均血流速度(M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时,Dc、Cc、B可作为评测高血压病的生理学指标;随着高血压分级增高,IMT、斑块检出率可作为评价的形态学指标;PSV、EDV、TAVM、MV作为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30例DM患者为研究组,37例非DM患者为对照组,高频彩超观察两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阻力指数(RI)差异;两组均观察双侧CCA及分叉处有无斑块,计算斑块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颈总动脉IMT、CCAD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1);DM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7%vs35%,P〈0.05)。结论:CCA可作为DM动脉病变的超声观察窗口,高频彩色超声能直观动态地了解CCA病变程度及是否有斑块形成,对临床了解DM患者动脉硬化情况和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20例T2DM病人(T2DM组),根据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查结果将120例T2DM病人分为3个亚组:IMT正常组40例、IMT增厚组30例、IMT斑块组50例(又根据超声IMT检查结果分为2小亚组:稳定斑块组36例、不稳定斑块组14例)与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糖尿病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IMT增厚组、IMT斑块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糖尿病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呈正相关(r=0.670、0.665、0.666、0.702、0.678、0.675、0.686、0.704,均P〈0.01)。结论T2DM病人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其升高与慢性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