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8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病后24~72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2分表示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177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61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炎症标志物,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中NIHSS评分≥5分的患者占比高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均高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5分,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高均为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单纯急性脑梗死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留取静脉血检测血清总Hcy、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其他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和总胆固醇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积极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有助于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北京市远郊农村40岁以上人群颅内外动脉狭窄患病率、卒中发病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样调查北京市远郊农村40岁以上人群1337例,经颅多普勒检查发现颅内外动脉狭窄89例.在平均16.7个月时对所有人群进行电话及入户随访,调查卒中发病情况.结果 1337例调查对象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6.6%.其中颅内动脉狭窄5.8%、颅外动脉狭窄0.4%、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0.4%.平均16.7个月随访期内,无颅内外动脉狭窄者的脑梗死、脑出血发病密度分别为410.6、351.9/10万人年;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发病密度为3303.7/10万人年,无发生脑出血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组与无颅内外动脉狭窄组之间脑梗死发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外动脉狭窄(OR=6.593,95%CI:1.712~25.390,P<0.01)、吸烟(OR=8.437,95%CI:2.327~30.598,P<0.01)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发病密度为3303.7/10万人年,明确无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发病密度为2799.6/10万人年,颅内外动脉狭窄、吸烟史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12例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颅内动脉及脑动脉颅外段闭塞或狭窄的分布情况.结果 DSA显示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狭窄或闭塞均以颅内动脉为主[分别占59.57%(56/94)和61.90%(26/42)];而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为主(68.75%,22/3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以脑动脉颅外段闭塞或狭窄为主(61.70%,29/47).结论 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是脑梗死(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脑动脉颅外段闭塞或狭窄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而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原因,约79%的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1].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目前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2].现将我院64例脑梗死患者的数字DSA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临床与影像的关系。方法对150例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其与临床关系。结果150例患者中,134例发现动脉狭窄,颅内动脉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6.0%,59.3%),在〈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为47.6%,高于单纯颅外动脉、颅内-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26.9%,19.1%),侧枝循环建立53.9%,而≥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2.9%,颅内.外狭窄或闭塞31.0%,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32.2%),侧枝循环建立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病因与颅内血管的侧枝循环有关。结论DSA检查是TIA的重要病因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GF-1、IL-2及ICAM-1水平与不同脑血管狭窄程度及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患者血清中IGF-1、IL-2、ICAM-1水平,采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并评价血管功能。分析血清中IGF-1、IL-2、ICAM-1水平与患者血管狭窄及神经功能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脑梗死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重度狭窄患者血清中IGF-1、ICAM-1、IL-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中度狭窄患者,治疗后ICAM-1、IL-2、IGF-1低水平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应高水平组的患者。结论血清中IGF-1、IL-2及ICAM-1水平与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神经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进展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98例TIA患者完善凝血常规,行头部MRI+DWI+MRA及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观察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TIA早期进展致脑梗死的关系。结果298例TIA患者20.8%(62/298)在7d内发生脑梗死,有高血压病史者(162/298)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61/298),颈内动脉狭窄(101/298),心房纤颤的患者(49/298)近期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早期观察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舒张末压下降,阻力指数增高(P〈0.05),其进展为脑梗死的几率更高。结论高血压病史、DWI异常、颈内动脉狭窄及心房纤颤等病因为TIA患者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颅内动脉低灌注可能为颈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8例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再狭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50)。统计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信息,开展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平均血小板体积、基底动脉狭窄、术后规律使用抗凝药物是影响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平均血小板体积、基底动脉狭窄是影响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平均血小板体积、基底动脉狭窄是影响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及与中风的关系。方法对67例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颅内动脉的流速及Willis环和跟动脉侧支开放情况,并分析其与中风的相关性。结果TCD显示①病变侧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健侧。②willis环代偿组患侧MCA流速明显高于颈内外侧支代偿组。③有Willis环代偿组梗塞的发生明显减低。④ACoA与中风的发生负相关。结论TCD可以评价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为预测中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的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观察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并对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病程、烟酒嗜好、家族史、伴发疾病、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TA检测到56例(29.79%)颅内动脉狭窄,狭窄左右分布和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病程、收缩压、LDL-C、吸烟是颅内动脉狭窄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可能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中间环节,良好的血压控制、改善血脂等是延缓颅内动脉狭窄和减少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率或闭塞的发生率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对临床及临床回顾性诊断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人,经TCD,颈部血管彩超及CT血管成像,证实为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2例短暂脑缺血病人中,颅内外血管狭窄率为81%,其中颅内狭窄率为59%,颅外狭窄率为22%。颅内血管狭窄,以大脑中动脉最常见占69.3%,其次为椎基底动脉狭窄占49.2%,大脑前动脉狭窄占31.2%。大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依次为:高血压病79.81%,吸烟67.24%,糖尿病57.32%。结论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以颅内为最高,其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是血管狭窄与闭塞的最主要三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性(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表现为TIA的9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TIA患者中有7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共198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6.67%(78/90),其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共145支,占73.23%(145/198),颅外动脉狭窄共53支,占26.77%(53/198),颅内-外多发病变11例,共累及54支颅内外血管。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常成义 《智慧健康》2023,(14):89-92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比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情况、治疗各指标、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90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d、7d、90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三年来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的病例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组患脑梗死61例,未患病25例,对照组患脑梗死8例,未患病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发病与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有密切联系,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olitaire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2月11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并接受Solitaire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合并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1例,单纯基底动脉闭塞4例,椎动脉颅内段延伸至基底动脉近段闭塞1例。分析血管再通效果,术后出血情况,评估院内及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结果11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中10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8例达到充分再通标准。4例患者在取栓后责任血管存在明显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术,3例因取栓后仍存在管腔狭窄,将SolitaireAB支架在狭窄处释放后狭窄纠正,残余狭窄率〈40%,遂予电解离断。11例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3个月,5例功能转归良好,其中2例术后即时疗效明显,1周内症状完全缓解;1例术后3个月仍遗留肢体偏瘫;5例死亡,其中4例家属放弃后续治疗出院。结论Solitaire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显著改善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为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访1年,以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为随访终点,分为复发组(n=34)和未复发组(n=66)。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年龄≥70岁、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动脉狭窄、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P <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发病至入院时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病灶直径≥20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既往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是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较高,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高龄、既往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均是高危因素,临床应做好二级预防,并做好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的院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669例脑梗死患者,按75岁为界分为高龄组384例(≥75岁)和对照组285例(40~74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院内并发心脏病、神经功能缺损及院内死亡情况,分析高龄组患者预后.结果 高龄组女性、高血压、心房颤动、充血性心脏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吸烟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高血脂、缺血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是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1~15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3.59%(129/384)比25.96%(7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NIHSS评分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心源性栓塞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 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 0.05).高龄组院内心脏病并发症发生率、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修正Rankin评分≥2分)患者比例、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脑梗死患者院内并发肺部感染更为常见,其相关预后可能也更差,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对于高龄脑梗死患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潘爱华  李静 《现代保健》2009,(36):38-39
目的 探讨医源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医源性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医源性脑分水岭梗死均为血压或有效循环血容量骤降所致,15例(50%)降压过猛,4例(13.3%)过度脱水,4例(13.3%)过度出汗,4例(13.3%)手术相关性低血压,3例(10%)过度利尿。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本组病例中60岁以上患者23例,占76%;26例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16例存在动脉狭窄或闭塞,22例进行TCD检查,17例存在动脉狭窄或闭塞,分别占62%、77%。结论医源性因素导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或血压骤降是脑分水岭梗死发生的始动因素,颅内外主要动脉狭窄、闭塞以及微栓塞是脑分水岭梗死的重要促发因素。及早识别医源性脑分水岭梗死,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03-01-2023-03-3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观察组(发生出血性转化56例)及对照组(未发生出血性转化1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患者血清NOX4、Galectin-3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OX4、Galectin-3水平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血管闭塞部位、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NOX4、Galectin-3水平分别为(143.73±30.15) ng/L、(8.04±1.42)μg/L,高于对照组的(96.32±24.1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