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磁共振在诊断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性激素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58例作为性早熟组,再分别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单纯乳房发育女童和健康女童58例作为乳房发育组和健康对照组,所有女童均进行垂体磁共振检查。比较3组临床体征、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垂体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垂体情况与体征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性早熟组身高、体质量、骨龄超前指数及垂体高度均高于乳房发育组、健康对照组(P < 0.05)。性早熟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乳房发育组和健康对照组,乳房发育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性早熟组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高于乳房发育组(P < 0.05)。性早熟组垂体形态Ⅳ~Ⅴ级女童占比(84.48%)高于乳房发育组和健康对照组(15.52%、20.69%,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身高、体质量、骨龄超前指数及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水平、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与垂体高度和垂体形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4、0.884、0.838、0.937、0.895、0.799和0.784、0.895、0.835、0.947、0.884、0.905,P < 0.05)。  结论  与单纯乳房发育女童和健康女童相比,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身高、体质量、超前骨龄指数、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垂体高度、垂体形态分级均更高,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垂体高度、垂体形态分级与身高、体质量、超前骨龄指数、血清性激素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MRI及骨龄X线评估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相关性及对疾病临床诊治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9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对两组儿童实施垂体MRI检查和骨龄X线评估,比较两组患儿垂体MRI表现和骨龄X线表现。结果:研究组垂体冠状高径、前后径较对照组长(P0.05),冠状宽径较对照组短(P0.05),矢状高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垂体形态分级结果显示,中枢性性早熟以"隆起形"最多,对照组以"平坦形"为主,研究组垂体上缘形态为"隆起形"患儿的构成比为58.62%,远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研究组骨龄提前占65.52%,远高于对照组3.33%(P0.05),研究组骨龄提前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儿童的骨龄正常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排除肿瘤、炎症等原因,中枢性性早熟儿童垂体MRI检查可见垂体形态及高度明显异常,以"隆起形"为主,与骨龄呈正相关系。垂体MRI表现及骨龄X线综合评估对儿童中枢性性早熟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技术对性激素在女童性早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63例性早熟女童,根据B超、骨龄摄片、CT、MRI等检查及临床症状,分为3组:真性性早熟组、部分性性早熟组、假性性早熟组;再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上述3组及健康对照组女童血清的雌二醇(E2)、睾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催乳素(PRL)6项性激素浓度.结果 假性性早熟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PRI、FSH、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性性早熟组与健康对照组、假性性早熟组、部分性性早熟组相比,性激素6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性性早熟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性激素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假性性早熟组比较,只有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化学发光技术对性激素6项的检测对于尽早发现和鉴别性早熟女童真、假性性早熟有较好使用价值,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化学发光检测性激素六项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妇科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参照组,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性激素六项,对比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垂体泌乳素、雌二醇、睾酮、孕酮均不同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不同疾病间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垂体泌乳素、雌二醇、睾酮、孕酮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化学发光检测性激素六项可有效诊断妇科疾病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与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溧阳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92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女童作为观察组,另85例健康体检女童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及峰值、卵泡刺激素(FSH)及峰值、雌二醇(E2)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ICPP女童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生素D缺乏组ICPP女童的BA,BA/CA,MBISDS,子宫容积,卵巢体积及最大卵泡直径与维生素D正常组ICPP女童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乳房发育年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ICPP女童TSH,PRL,LH,FSH,LH峰值及FSH峰值与维生素D正常组ICPP女童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E2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存在相关性,可能与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子宫、卵巢超声联合血清性激素水平诊断女童性早熟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150例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GnRH激发试验结果,分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组89例与单纯乳房早发育(PT)组61例,比较两组子宫、卵巢超声参数,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性激素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ICPP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性激素指标对ICPP的诊断价值。结果 ICPP组GnRH激发试验LH峰值、子宫长径、子宫体积、卵巢横径、卵巢长径、卵巢体积及最大卵泡直径均显著大于PT组(P0.05);ICPP组血清LH、FSH、E2水平以及LH/FSH基础值平均值均显著高于PT组(P0.05);子宫长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最大卵泡直径、基础LH、基础LH/FSH值是影响ICPP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应诊断ICP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0.954、0.848、0.970、0.905、0.990。结论子宫、卵巢超声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对女童ICPP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考虑到性激素水平受采集时间影响、超声检查受膀胱充盈情况影响等情况,临床可将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性早熟女童中药治疗前后体内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含量变化.方法采用磁性均相酶免疫测定法(MAIA),测定了10例正常对照、30例性早熟女童中药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含量.结果性早熟组治疗前后FSH、LH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E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用FSH、LH、E2作为实验室参考指标,对尽早发现和判别中枢性或周围性性早熟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辅助诊断及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对28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应用超声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子宫、卵巢大小及形态学变化,并与28例正常同龄女童的子宫、卵巢进行对比,予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结果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治疗前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LH值、FSH值均大于正常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24、14.40、7.41、10.43、8.56,P均<0.05)。中枢性早熟女童治疗前、GnRHa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子宫、卵巢容积、卵泡直径、LH值、FS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9.93、18.89、30.18、52.31、41.07,P均<0.05)。经LSD-t检验两两比较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LH值、FSH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32、-19.65、-7.89、-26.78、-9.61;-12.13、-9.31、-11.67、-30.15、-12.08,P均<0.05);治疗6个月与3个月相比,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32、-8.65、-6.89,P均<0.05);在GnRHa治疗6个月后子宫容积、卵巢容积与正常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65、5.05,P均<0.05)。结论超声检查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检出率高,对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的评价及疗效随访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MRI探讨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的垂体腺大小、形态和信号强度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40例临床诊断为CPP并有完整MRI资料3~10岁年龄段的女童40例,观察测量矢状面T1加权图像上垂体腺大小、形态及信号特征.结果 3~<5岁组腺垂体高度为6.1±0.2 mm,5~<10岁组腺垂体高度为6.4±0.4 mm;3~<10岁组垂体上缘隆凸型占85.0%(34/40);垂体柄宽径为1.93±0.50 mm;垂体后叶均为高信号(100%).结论 CPP女童垂体大小形态变化大,垂体腺明显大于同龄正常儿童,垂体腺明显增生肥大,垂体上缘上凸比率也明显高于同龄正常儿童,垂体腺在MRI上的这种改变反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有过早活动,这种改变对临床诊断CPP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s,GnRHa)对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GnRHa治疗的ICPP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BMI分为正常体重组38例、超重组27例和肥胖组25例。对比分析各组女童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时的身高增长速率、体重增长速率、BMI、预测成年身高和高度标准偏离评分(h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HtSD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所有女童身高增长速率、体重增长速率均降低,预测成年身高、HtSDS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重组BMI有所增加、而超重组和肥胖组BMI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女童身高增长速率、预测成年身高、Ht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其余2组,BMI高于超重组,但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对不同BMI的ICPP女童的治疗效果相近,但对于正常体重的ICPP女童,可能存在加快体重增长和增加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性早熟女童性激素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性早熟女童中药治疗前后体内血清促卵泡刺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 )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磁性均相酶免疫测定法 (MAIA) ,测定了 10例正常对照、3 0例性早熟女童中药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 含量。结果 性早熟组治疗前后FSH、LH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E2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运用FSH、LH、E2 作为实验室参考指标 ,对尽早发现和判别中枢性或周围性性早熟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绝经后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30例绝经后抑郁症患者设为研究组,30名绝经后正常女性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检测性激素水平,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对照组于入组时检测性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雌二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前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促卵泡刺激素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雌二醇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者治疗前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无效者(P<0.01).研究组治疗前雌二醇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1),治疗后与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1).结论 绝经后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的改变可能影响抑郁症状;其中雌二醇水平的变化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B超和组织病理学及化学发光技术对175例卵泡发育不良不孕患者卵泡的生长模式、子宫内膜和性激素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同时选择正常排卵不孕患者155例作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卵泡期、黄体期以及窦卵泡数和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研究组卵泡中、晚期最大卵泡平均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卵泡晚期最大卵泡日平均生长速度及血清FSH、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01,P<0.05)。研究组中有排卵者黄体中期E2及孕激素(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子宫内膜分泌不良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中卵泡发育最终走向停滞、闭锁或未成熟卵泡排卵。结论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月经周期、卵泡期及黄体期正常;②卵泡在早期发育正常,中、晚期生长缓慢;③基础血清FSH、LH、E2水平正,卵泡晚期FSH、E2和黄体中期E2、P均分泌不足;④卵泡生长结局为发育停滞、闭锁或未成熟卵泡排卵并多伴有黄体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技术对性激素在女童性早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性早熟女童,根据B超、骨龄摄片、CT、MRI等检查及临床症状,分为3组:真性性早熟组、部分性性早熟组、假性性早熟组;再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上述3组及健康对照组女童血清的雌二醇(E2)、睾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催乳素(PRL)6项性激素浓度。结果假性性早熟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PRL、FSH、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性性早熟组与健康对照组、假性性早熟组、部分性性早熟组相比,性激素6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性性早熟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性激素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假性性早熟组比较,只有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学发光技术对性激素6项的检测对于尽早发现和鉴别性早熟女童真、假性性早熟有较好使用价值,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殖系统超声检查在女童真性性早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性早熟女童,根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结果分为真性组(中枢性性早熟)52例和假性组(外周性性早熟)34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子宫及卵巢超声检查结果。真性组采用GnRH类似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8个月后子宫及卵巢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真性组卵巢长径、横径、前后径及最大卵泡直径均大于假性组和对照组(均P0.05);假性组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真性组子宫长径、横径及前后径均大于假性组和对照组,且假性组上述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真性组治疗后卵巢各径线及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各径线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性早熟女童子宫和卵巢均明显增大,真性性早熟女童更为明显;超声在女童性早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均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卵巢早衰疾病患者采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联合性激素检查对病情进行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卵巢早衰确诊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再抽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4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结果研究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4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卵巢早衰疾病患者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4项指标水平明显异于同年龄段的健康女性,临床上可以将血清抗苗勒管激素联合性激素检查作为对卵巢早衰疾病进行筛查和预测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对性早熟的检测价值及其子宫、卵巢及乳房发育的影像特征。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0例疑似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将其分为真性组(40例,真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和假性组(40例,假性、外周性性早熟女童),另选择同一时间段至我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女童列为对照组,与GnRH激发试验结果比较,验证多普勒超声对性早熟女童的诊断价值,并对比三组女童的子宫、卵巢及乳房发育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与GnEH试验结果相比,多普勒超声诊断真性性早熟女童的检出率为90.00%(36/40)、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90.00%;(2)与真性组女童相比,假性组、对照组女童的子宫、卵巢、乳腺各项影像学指标更低,直径大于4mm的卵泡数及最大卵泡数直径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通过观察子宫、卵巢、乳腺及卵泡相关参数来实现对真假性早熟女童的有效鉴别,可作为性激素检查诊断性早熟女童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燥湿化痰补肾活血方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9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采用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研究组采用燥湿化痰补肾活血方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排卵率、妊娠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睾酮、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排卵率、妊娠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燥湿化痰补肾活血方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妊娠率,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克罗米芬治疗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情况、妊娠情况、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卵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SH、LH、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罗米芬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特发性性早熟女童鉴别诊断及真性性早熟女童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纳入研究,根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实验结果将所有患儿分成真性组(中枢性性早熟)52例及与假性组(外周性性早熟)34例,另取同期30例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子宫以及卵巢超声检查结果。此外,真性组女童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8个月后子宫以及卵巢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真性组卵巢长径、卵巢横径、卵巢前后径以及最大卵泡直径均大于假性组与对照组(均P<0.05);而假性组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真性组子宫长径、子宫横径、子宫前后径均大于假性组与对照组,且假性组上述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真性组治疗后卵巢长径、卵巢横径、卵巢前后径以及最大卵泡直径小于治疗前(均P<0.05)。真性组治疗后子宫长径、子宫横径、子宫前后径均小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超声检查下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子宫和卵巢均存在明显增大,且在真性性早熟女童中此特征更加明显,其可辅助评估真性性早熟女童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