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ICA)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普安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疑似ICA患者69例,均行头颅CTA、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A及MRA检查ICA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不同检查方法诊断ICA与DSA的一致性,分析不同方式检查ICA不同部位的准确率。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0例,阴性19例;CTA检查阳性49例,阴性20例;MRA检查阳性44例,阴性25例;经Kappa检验示,CTA与DSA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93),MRA与DSA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69);CTA诊断ICA的灵敏度96.00%、准确率95.65%明显高于MRA诊断的84.00%、8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69例疑似患者经DSA确诊50例ICA,检出部位分别为大脑前动脉9例、大脑中动脉5例、大脑后动脉10例、前交通动脉7例、颈...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73-3774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方式对动脉瘤的检出率以及检测出的瘤颈宽度、瘤体直径。结果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血管造影检查(P<0.05),两种方式检测出的瘤颈宽度、瘤体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磁共振血管造影更能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诊断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的某一部分因病变而向外突出所形成的永久性扩张,主要由于管壁先天性缺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引起。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第3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首次发生破裂出血后即约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残死率在60%以上,2年内残死率在85%以上。由于首次出血后继发第2、3次出血的风险极高,因此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对于降低病死率及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就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做了大量研究,现就有关诊断方法的现状和发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又名螺旋CT血管造影(helical CT angiography,HCTA)或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是一项新的微创神经影像学技术,其通过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采用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对颅脑进行连续薄层容积扫描,并由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可快速、无创伤地显示脑血管的三维立体结构。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有很高价值,近年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本对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5TMR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的医院放射科接受的患有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 =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观察组采用强1.5TMR诊断检测,检测后,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外伤性损伤患者,均行德国西门子Avanto1.5T磁共振成像诊断,以手术、关节镜、临床检查为金标准,计算1.5T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结果:1.5T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60例,确诊率为96.67%,1.5T磁共振成像与手术、关节镜、临床检查结果比较P>0.05。结论:1.5T磁共振成像可显著提高膝关节损伤诊断准确性,并明确具体损伤类型,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丰富、准确的信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的MRI、MR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运用MRI、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分别探讨它们对治疗的价值。方法 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行MRI、MRA和DSA检查,探讨它们各自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 21个动脉瘤中,MRI、DSA、MR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8、3、3个,DSA、MRA显示瘤预分别为18、17个。结论 MRI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SA、MR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A对颅内巨大型囊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颅内巨大型动脉瘤的MRA所见,其中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行DSA介入治疗而证实本病的诊断。结果 本组病例MRA均能显示囊状巨大瘤体,结合MRI得出本病的诊断。结论 MRA诊断颅内巨大动脉瘤简便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CT血管造影(CT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3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且在CTA检查后均需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处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图像质量评分,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的检出率和符合率。结果:3D-DSA与CTA-VR的瘤体形态显示评分、瘤体三维关系评分、瘤体光滑度评分和瘤体总体评价均高于CTA-MIP (P<0.05);3D-DSA的瘤体形态显示评分、瘤体三维关系评分、瘤体光滑度评分和瘤体总体评价与CTA-VR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DSA的瘤体血管显示评分高于CTA-VR和CTA-MIP (P<0.05);CTA-VR的瘤体血管显示评分与CTA-MI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在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的动脉瘤检出率和符合率与CT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择51例动脉瘤患者中同时行3D CE-MRA、三维时间飞越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检查的27例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经DSA检查确诊。比较3D CE-MRA和3D TOF-MRA在显示动脉瘤及动脉瘤形态、瘤颈、载瘤动脉及瘤腔血栓能力上的优劣。结果:27例患者检出29个动脉瘤,3D CE-MRA和3D TOF-MRA的敏感性分别是100%(29/29),86%(25/29)。在动脉瘤形态,瘤颈形状及载瘤血管的显示上3D CE-MRA优于3D TOF-MRA(P<0.01),瘤腔血栓的显示上二者无差异(P>0.05)。结论:3D CE-MRA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就诊患者行超选择性DSA脑血管造影,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态及检查方法。结果 动脉瘤单发21例,多发2例;小型5例,中型10例,大型8例,巨大型2例;囊状18例,梭状7例。结论 DSA脑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3.
实时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RT-3D-MR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MRA、DSA、手术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将所有病例MRI源图重新重建,用RT-3D-MRA再次观察,并与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共检出24个动脉瘤,其中RT-3D-MRA、MRA-MIP、DSA三种方法假阴性数分别为1例、3例、2例,且RT-3D-MRA对动脉瘤细节观察更好.结论实时三维MR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初选检查方法,与MRI、MRA-MIP结合可达到DSA同等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颅内动脉瘤中实施CT与MR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21年9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C T血管造影检查和M R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C T和M R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CTA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含颅内镜像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患者进行3D-CTA检查,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表面遮盖三维重建、容积显示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并对照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3D-CTA共发现47例110个动脉瘤,其中2个动脉瘤者35例(含镜像动脉瘤15例),3个动脉瘤者例9例;4个动脉瘤者2例(含镜像动脉瘤1例),5个动脉瘤者1例。3D-CTA能清晰显示颅内多发动脉瘤,并能清晰显示每个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结论3D-CTA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在指导动脉瘤治疗方面可对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将颅内镜像动脉瘤分为Ⅰ型和Ⅱ型有助于判断破裂出血的责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行3DTOFMRA、MRI检查,其中22例行DSA检查,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结果:28例脑动脉瘤患者共有35个动脉瘤,其中小动脉瘤(〈5mm)16个,MRA+MRI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为93.75%。MRA十MRI与MRI、MRA、DSA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比较,MRA+MRI与MRI之间差异有显著性;MRA+MRI与MRA之间差异虽无显著性,但检出率比MRA高;MRA+MRI与DSA比较检出率相近。上述四种检查技术对中动脉瘤(〉5mm)及大动脉瘤(〉10mm)的检出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RA+MRI可成为脑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DSA或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1例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13个,11个位于颈内动脉系统,2个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T2WI、T1WI检出12个。结论MRA能够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较为客观、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较详尽、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DSA表现与临床相关性。方法分析18例颅内动脉瘤的DSA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发现动脉瘤20个,8例发生颈内动脉虹吸弯部,6例颈内动脉后交通部,4例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结论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标准方法,动脉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及部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快速、价格便宜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能检测到瘤体直径&lt;3mm的颅内动脉瘤。CTA可准确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评价瘤颈部与瘤体、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模拟手术入路,为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CTA对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诊断,将CTA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进行对照。结果CTA诊断36例患者发现动脉瘤34例,发现的动脉瘤或血管异常共38例(个)。经DSA检查或手术证实,有2例为CTA未发现,由DSA诊断发现,CTA与DSA的诊断符合率达95%。CT脑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情况,具有无创、省时、安全、可靠、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