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FAP43或CFAP44基因突变致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flagella, MMAF)患者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21例MMAF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 纳入9例CFAP43或CFAP44基因突变MMAF患者, 5例MMAF患者(P3、P5、P7、P8和P9)选择ICSI助孕治疗, 统计并分析这5例患者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结果 Sanger测序证实9例MMAF患者携带CFAP43或CFAP4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 其中3例患者的突变位点以往未曾报道, 分别为CFAP43基因的新发纯合突变(c.4132delC:p.Arg1378Glufs*10)和新发复合杂合突变(c.3938G>A:p.Arg1313Gln;c.4342G>A:p.Glu1448Lys)以及C... 相似文献
2.
精子形态学异常和畸形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遗传学因素被发现是导致精子形态学异常和畸形精子症的重要病因。本文就近年来精子形态学异常和畸形精子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从畸形精子症诊断、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生殖结局等角度阐释遗传因素与畸形精子症的关系, 重点阐述了特殊类型畸形精子症, 如圆头精子症、鞭毛多发形态异常等表型相关的基因异常。本文旨在为精子形态学异常及畸形精子症的诊疗和研究提供遗传学角度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精子形态特征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就诊的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 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学检测, 全外显子测序挖掘致病基因, 并对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联合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 AOA)治疗。选取同日取卵的行常规ICSI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 并采用时差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发育全程动态参数, 分析2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4例, 对照组9例。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均合并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升高, 精子形态及顶体荧光染色均显示头部呈小圆形伴顶体区缺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圆头精子头部顶体完全缺失且多见核质松散、空泡化等异常, 颈部线粒体鞘数量减少且排列杂乱, 鞭毛轴丝"9+2"结构多见异常。4例患者中1例为DPY19L2... 相似文献
4.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NOA)是困扰全世界不育男性的严峻问题, 但是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其具体的遗传学致病因素。近些年, 随着对生物信息学以及基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针对NOA的遗传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微缺失、基因突变以及表观遗传修饰等。在本文中, 我们对这些发现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与评估, 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关于NOA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齿轮状透亮致密透明带、卵周间隙小患者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补救ICSI(rescure-ICSI, Re-ICSI)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6对夫妇共8个周期卵子透明带异常, 其中5对夫妇6个周期MI卵占比≥50%(部分卵MI阻滞), 1对夫妇2个周期为全部卵MI阻滞。对MII卵行ICSI或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短时受精, IVF短时受精完全受精失败, 行Re-ICSI;对MI卵同时行ICSI/Re-ICSI。比较MII卵和MI卵、全部卵MI阻滞和部分卵MI阻滞之间ICSI/Re-ICSI受精率、退化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率。结果 37枚MII卵和65枚MI卵行ICSI/Re-ICSI, MI卵受精率、2PN受精率均低于MII卵[46.2%(30/65)比89.2%(33/37);32.3%(21/65)比83.8%(31/37), 均P<0.001], 两组均有优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 micro-TESE)结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技术的治疗效果, 指导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c区缺失导致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oospermia, NOA)的临床诊治。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AZFc缺失所致NOA行非同步micro-TESE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访了手术成功获取精子的患者行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 包括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等。结果共47例AZFc缺失NOA患者行非同步micro-TESE, 28例术中成功发现精子, 获精率(sperm retrieval rate, SRR)为59.6%(28/47), 术后25例冷冻保存精子。15例后期行解冻精子-ICSI助孕, 14例找到足够精子行ICSI助孕。14个解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取精方式对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助孕患者临床妊娠及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因男性因素行ICSI助孕的患者临床资料, 共3096个周期。少弱畸形症患者采用射精方式取精, 记为射精组(n=2558);无精子症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取精(PESA/TESA/mirco-TESE), 记为手术取精组(n=538)。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胚胎培养情况, 观察两组鲜胚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及围产结局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线性/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 手术取精组相对于射精组的优质胚胎数[MD(95%CI)=0.412(0.153~0.670), P=0.002]及囊胚形成数[MD(95%CI)=0.265(0.035~0.494), P=0.024]明显升高, 正常受精(双原核)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鲜胚移植后患者的胚胎种植率[aOR(95%CI)=1.311(1.01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c区不同部分缺失对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分析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7年12月至2020年7月期间经Y染色体AZF区高通量测序筛查、精子浓度<5×106/mL且行射精精子ICSI助孕的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筛查结果将携带AZFc缺失的患者纳入缺失组(n=108), 无AZFc缺失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45), 同时按照缺失位点类型将AZFc缺失组分为b2/b4缺失(n=19)、b2/b3缺失(n=30)、gr/gr缺失(n=43)3个亚组, 分别比较各组间及亚组间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存在AZFc缺失的患者第3日(day 3, D3)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以及囊胚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0.4%(556/790)比78.5%(2867/3651), P<0.001;24.7%(199/807)比34.3...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3,(7)
人类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技术开展至今已有30余年。其最初主要应用于针对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导致的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 但随着未成熟卵体外培养、卵子冷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 ICSI使用比例已大幅提升。虽然目前ICSI技术相对成熟, 但仍有很多细节值得关注和完善。为规范与优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从业者的ICSI操作, 由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发起, 并联合全国多家生殖医学中心共同编撰了本共识。 相似文献
10.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技术是目前主要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之一。该项技术通过显微操作系统将单个精子注射入卵子, 有效地解决了少弱畸形精子症等男性因素相关的不育问题, 在全世界产出数百万儿童。目前, 越来越多非男性因素不孕症也采用ICSI技术。然而, 不同于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更自然的精卵结合, ICSI技术具有有创性, 其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对ICSI的临床结局及其对子代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 从而为ICSI技术的有效性及其对子代安全性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肠道微生物组与弱精子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 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沈阳菁华医院男科就诊的32例轻中度弱精子症男性(记为弱精子症组)和30名精液正常男性(记为对照组), 回顾性收集基础信息, 检测精液质量, 利用16S rDNA全长组装测序技术(16S rDNA full length assembly sequencing technology, 16S-FAST)检测粪便内肠道细菌的丰度。结果弱精子症组患者精子总数[112.22×106(79.13×106, 179.76×106)]、前向运动率[22.93%(16.71%, 28.02%)]、非前向运动率[5.60%(3.98%, 7.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6×106(110.17×106, 262.79×106), P=0.022;42.37%(35.21%, 57.88%), P<0.001;8.82%(6.18%, 11.14%), P=0.001], 不动精子率[72.19%(65.27%, 78.92%)]显著高于对照组[50.88%(33.33%, 5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辅助助孕过程中人卵母细胞发生胞质中央颗粒化(centrally located granular cytoplasm, CLGC)的原因及其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1例卵母细胞均表现为CLGC并且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受精失败的病例进行报道, 结合文献分析CLGC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该患者使用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及自然周期方案后, 取得的卵母细胞均为CLGC, 进行ICSI后均未完成正常受精。结论 CLGC对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患者全部卵母细胞均为CLGC的情况较少见, 当发生CLGC时, 询问是否有毒物接触暴露史, 适当调整促排卵方案也许可以改善CLGC发生, 但并非绝对, 需对卵母细胞的形态评估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2,(1)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异常对受精影响的原因, 为畸形精子症患者受精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的助孕周期, 根据精子正常形态率(normal sperm morphology rate, NSMR)分为4组, A组:IVF精子形态正常(NSMR≥4%, 750个周期), B组:IVF轻度畸形精子症(2%≤NSMR<4%, 277个周期), C组:IVF中度畸形精子症(1%≤NSMR<2%, 110个周期), D组:IVF重度畸形精子症(0%≤NSMR<1%, 49个周期), 比较各组的正常受精率、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完全受精失败率(受精率=0)以及受精功能相关指标:2 h酪氨酸磷酸化率、透明质酸结合试验(hyaluronan-binding assay, HBA)阳性率、顶体酶含量、自发顶体反应率、诱发顶体反应率。结果①D组IVF正常受精率[52.4%(18.3%, 69.0%)]显著低于A组[60.0%(...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增加, 其所带来的孕期和产后母婴并发症也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提示辅助生殖后代单卵双胎发生率高于自然妊娠, 这不仅增加了新生儿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 甚至对子代远期健康都存在深远影响。本文对有关辅助生殖子代单卵双胎发生率和诱导排卵、卵子及胚胎操作、体外培养等因素对单卵双胎发生率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以期深入探讨相关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 为临床减少单卵双胎的发生提供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5.
弱精子症是一种精子运动活力不足的病症, 约有27.8%的男性不育由弱精子症导致, 其病因复杂,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探讨其发病机制有助于寻找有效预防和治疗策略。近年来,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双向电泳、酵母双杂交技术、质谱等技术)的发展, 众多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弱精子症研究上, 揭示了弱精子症差异蛋白及所在生物通路, 为弱精子症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众多理论支撑。本文围绕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技术, 对弱精子症的差异蛋白表达、病因和发生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诸多成果进行综述, 希望为弱精子症的诊治提供新思路。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通路及代谢异常为研究弱精子症的精子运动活力提供了一个很有潜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促排卵前一周期的黄体期添加生长激素(GH)对正常卵巢反应患者辅助生殖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长效GnRH-a长方案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 其中106例患者在促排卵前一周期的黄体期添加GH(GH组), 212例患者未添加GH(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1)GH组和对照组患者原发/继发不孕比例、不孕年限、年龄、移植与否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GH组和对照组患者获卵数、成熟卵(MII)卵子数、正常受精胚胎(2PN)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H组Gn总量少于照组[(1 863.00±610.52)IU vs (2 109.75±555.75)IU, P<0.05]。(3)对照组和GH组患者的胚胎着床率分别为43.73%(129/295)和60.42%(87/1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GH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8.79%(107/182)和71.9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快速发展, 以所需细胞少、高通量、高灵敏度的优势, 应用于人体各组织细胞的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 助力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异质性的研究。在婚育观的改变、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 不孕不育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如何保护人类生育力成为社会热点。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从基因层面、表观遗传修饰更精准地揭示了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衰老规律, 阐释早期胚胎发育规律, 解密生殖疾病的分子调控研究机制。本文就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生殖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为进一步探索人类生殖系统发育轨迹、病理改变、分子调控机制、遗传诊断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内分泌因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内分泌治疗是改善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手段。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男科学组组织专家编写, 从男性不育症的内分泌因素及分类、男性生殖内分泌的调控、常用的内分泌药物及相关制剂、常用的内分泌治疗方案以及内分泌治疗的展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外, 针对男性不育症的不同病因或不同临床表现, 本文提出了广泛认可的内分泌治疗策略。本共识的建立有助于规范男性不育症的内分泌治疗, 为从事生殖男科的专业医务人员提供专家建议。 相似文献
19.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甲基化作为真核生物中最常见的RNA修饰, 通过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基化酶、甲基化识别蛋白三种调控因子参与多种细胞进程和疾病进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修饰参与了精子发生的整个过程, 其失调造成的生精障碍可能导致男性不育。本文就m6A调控因子在睾丸中的时空表达、m6A甲基化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以及m6A甲基化调控异常与男性不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旨在为男性不育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弱精子症(asthenospermia, AS)和畸形精子症(teratozoospermia, TM)患者精子与正常生育男性精子中葡萄糖转运蛋白8(glucose transporter 8, GLUT8)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探讨精子GLUT8的表达与精子活力和畸形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omputer-assisted semen analysis system, CASA)检测各组精子运动参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男科实验室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的AS患者、TM患者和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液样本。按照精子活力, 分为正常活力精子(normal viable spermatozoa, NV)组与AS组, 每组各41例;按照精子形态, 分为正常形态精子(normal morphology spermatozoa, NM)组与TM组, 每组各40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V组、AS组、NM组和TM组的GLUT8蛋白表达量, 每组各7例。比较NV组和AS组、NM组和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