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P53,c-myc,Bcl-2基因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状况,以探讨上述基因与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65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分为平滑肌瘤组、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平滑肌肉瘤组。选取2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切除的子宫组织作为正常子宫平滑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平滑肌组织中P53,c-myc,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正常子宫平滑肌组无,子宫平滑肌瘤组为10%,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为39.3%,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为85.7%,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4.83~22.04,2P<0.01~0.05)。c-myc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正常子宫平滑肌组无,子宫平滑肌瘤组为6.7%,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为35.7%,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为71.4%,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3.89~17.53,P<0.01~0.05)。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子宫平滑肌瘤组为63.3%,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为21.4%,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为14.3%,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为35%,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肉瘤(USM)和子宫肌瘤(U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经病理学证实的50例子宫肉瘤(其中平滑肌肉瘤2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6例,腺肉瘤10例)及50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血清CA125、超声征象。结果 子宫肉瘤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临床症状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多见(P<0.05),血清CA125>35 U/mL较常见(P<0.05)。子宫肉瘤超声图像特征为:病灶直径较大且单发为主,可位于子宫肌层、宫腔内、宫颈等,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以不均质低回声和囊实混合回声多见,内部无明显声衰减,病灶内镶嵌样血流信号多见。两组在病灶大小、位置、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内部声衰减、血流信号丰富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肉瘤三种病理亚型超声征象比较,病灶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可以通过分析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给予临床恶性可能的提示,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病理证实的60例子宫肉瘤和150例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比较二者的病变数目、位置、形态、边界、液化、结构、回声类型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等超声征象的差异.结果 子宫肉瘤和肌瘤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年龄分布特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出血、阴道脱垂物等症状是子宫肉瘤较特异的症状.超声显示病灶体积、形态及内部结构与病理一致性好.肉瘤病灶体积显著大于肌瘤病灶(P<0.01).典型恶性病变为体积较大的蜂窝样混合回声、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典型良性病变、为边界清晰的圆或椭圆形漩涡状中低回声,质地均匀,液化灶少见.单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蜂窝状混合回声和不规则液化结构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意义较大(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肉瘤病灶多血流丰富,内部及周边分布可呈"镶嵌样",肌瘤多为规则分布的点条状血流(P<0.01).部分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较好的子宫肉瘤与合并液化坏死的不典型子宫肌瘤的超声征象相互重叠,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鉴别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综合分析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其对子宫平滑肌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初治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20例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入院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20例为良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淋巴细胞分离和免疫磁珠富集技术检测3组受试者外周血阳性表达率,并分析CTC与子宫平滑肌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恶性组CTC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且良性组CTC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CTC阳性率与子宫平滑肌肉瘤病理特征关系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核分裂数≥10/10HPF的患者CTC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恶性组间质型CTC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上皮型CT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C能评估与预测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采取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阳性表达率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抽取本院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50例作为恶性组,同期抽取本院子宫平滑肌瘤患者50例作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免疫磁珠富集技术、淋巴细胞分离技术检测外周血阳性表达率,观察两组患者的CTC阳性率。结果:恶性组的CTC阳性率是76.00%,良性组是20.00%,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χ2=31.4103)。结论:CTC可有效评估子宫平滑肌肉瘤疾病的严峻程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影像学确诊子宫肌瘤患者785例纳入肌瘤组,影像学检查无妇科疾病、无其他内分泌疾病史者8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受试对象卵泡期血清标本,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性激素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肌瘤组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及孕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颈(体)平滑肌瘤患者及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其他部位子宫肌瘤患者(P<0.05);子宫壁内平滑肌瘤组与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组血清LH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的性激素水平异常,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患者具有不同的性激素水平。性激素水平检测有助于子宫肌瘤的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刘新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74-6674
子宫平滑肌肿瘤是妇科学常见肿瘤之一,典型的子宫平滑肌肉瘤不存在诊断问题,但少数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子宫平滑肌肉瘤就可能被误认为平滑肌瘤。笔者对非典型子宫平滑肌肉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鉴别子宫良恶性平滑肌肿瘤敏感和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指标。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9例子宫平滑肌肿瘤CD117的表达情况。结果:CD117在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普通平滑肌瘤、多细胞性平滑肌瘤、黏液性平滑肌瘤、上皮样平滑肌瘤均不表达;奇异性平滑肌瘤10%;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瘤20%;平滑肌肉瘤63.2%。结论:CD117对于鉴别子宫平滑肌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燕  马秀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580-5581
目的:研究P53,c-myc,Bcl-2基因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状况,以探讨上述基因与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65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分为平滑肌瘤组、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平滑肌肉瘤组。选取2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切除的子宫组织作为正常子宫平滑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平滑肌组织中P53,c-mye,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正常子宫平滑肌组无,子宫平滑肌瘤组为10%,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为39.3%,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为85.7%,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83~22.04,P&;lt;0.01~0.05)。c-mye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正常子宫平滑肌组无.子宫平滑肌瘤组为6.7%,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为35.7%,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为71.4%,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3.89~17.53,P&;lt;0.01—0.05)。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子宫平滑肌瘤组为63.3%,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为21.4%,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为14.3%,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为35%,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85,P&;lt;0.05),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和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10.37,X^2=8.56,P&;lt;0.01)。结论:①P53,c-mye基因蛋白其含量随平滑肌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对平滑肌肿瘤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可评估预后。②Bcl-2基因蛋白影响子宫平滑肌肿瘤的凋亡,是肿瘤发展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倍增时间(VDT)在子宫肉瘤与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CL)之间的鉴别作用。 方法回顾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2例子宫肉瘤(肉瘤组)及117例子宫CL(CL组)的超声声像图及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年龄、病灶数目、既往肌瘤剔除史、超声检查次数、历次检查日期、绝经状态、病灶三径、术前超声诊断。计算平均体积倍增时间(aVDT)、最小体积倍增时间(sVDT)。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aVDT、sVDT的组间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aVDT和sVDT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VDT、sVDT在子宫肉瘤与CL鉴别中的诊断效能。 结果159例子宫肿瘤的aVDT、sVDT分别为13.41(8.27,31.54)个月,9.30(5.34,22.19)个月,sVDT小于aVD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575,P<0.001)。肉瘤组的aVDT、sVDT分别为8.49(3.81,21.39)个月、5.23(2.37,9.37)个月,CL组的aVDT、sVDT分别为15.24(9.44,32.70)个月、10.80(6.67,23.18)个月。子宫肉瘤组的aVDT、sVDT均小于C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917、-4.259,P=0.004、<0.001)。鉴别子宫肉瘤与CL,aVDT、sVD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72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61个月(敏感度为47.6%、特异度为87.2%)、7.03个月(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2.6%)。 结论应用aVDT、sVDT可以为子宫肉瘤与CL的鉴别提供帮助,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随访、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1.
子宫平滑肌肿瘤具有较多亚型,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是其中之一,具有良好的预后,可行保守性手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而子宫平滑肌肉瘤是来源于平滑肌的恶性肿瘤。如何对二者进行诊断、鉴别,对于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选择收治的40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5年,观察患者的术式、肌瘤复发与恶变情况。15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7例非典型性平滑肌瘤,10例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3例上皮样平滑肌瘤,3例脂肪性平滑肌瘤,2例恶性潜能未确定的平滑肌瘤,其中3例术后复发,无恶变病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多为良性肌瘤,对于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瘤诊断要慎重。  相似文献   

13.
子宫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1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复习14例子宫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冷冻诊断.对照组为10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结果 患者年龄27~ 65岁,平均年龄44.6岁;11例有月经改变史.镜下见高度致密的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的瘤细胞,丰富程度类似于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胞质少;所有病例均可见大的厚壁血管,其中3例见明显的胶原化间质.免疫组化:11例h-caldesmon(+)、desmin (11/14)和SMA (9/14)不同程度(+),3例CD10局灶(+).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镜下形态与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非常相似,但免疫组化h-caldesmon(-),CD10(10/10)、desmin(9/10)和SMA(6/10)(+).结论 子宫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与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鉴别非常困难,尤其在冷冻切片诊断中;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子宫平滑肌瘤为最常见妇科良性肿瘤,普通子宫平滑肌瘤可逐渐发展为变异型子宫平滑肌瘤,甚至恶变为肉瘤。子宫平滑肌瘤既往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B型超声及CT。随着技术不断发展,MRI可更好地反映子宫平滑肌瘤的组织差别。本文对子宫平滑肌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的价值.方法 分析42例超声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子宫肌瘤囊性变可发生于各种类型肌瘤;囊性变需要同多种病变如坏死、黏液样变性等鉴别;超声诊断符合率是86.4%.结论 超声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误诊分析.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患者2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误诊情况.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正确4例(18.2%);误诊为浆膜下肌瘤8例(36.4%),多发性肌瘤7例(31.4%),肌瘤突向宫腔3例(13.7%).在诊断为肌瘤的病例中,6例诊断为子宫肌瘤伴变性,3例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肌腺症.结论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是一种以特殊方式生长的良性肿瘤,术前正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0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180例,对两组患者联合经阴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CDFI对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病灶周围血流情况,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联合经阴和经腹CDFI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CDFI多表现为边界清,均匀、低回声,肌瘤周围伴有声晕,子宫增大,多伴形态改变,肌瘤发生部位和数目不一,而子宫腺肌瘤CDFI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回声多不均,子宫弥漫性增大,多不伴形态改变;内膜多移位,病灶多发生于子宫后壁。子宫肌瘤组患者病灶周围环状血流检出率为73.67%(442/600),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瘤组[15.00%(27/180)],子宫肌瘤组RI、PI均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瘤组(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对二者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子宫小叶样分割性平滑肌瘤(CDL)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CDL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总结CDL超声鉴别诊断要点。 结果6例CDL术前超声显示肿物局限于子宫肌层5例,表现为子宫肌层内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实性肿物;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丰富;1例肿物突破子宫浆膜层,宫外部分表现为胎盘小叶样分格状的低回声肿物,彩色多普勒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3例,误诊为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子宫腺肌瘤1例。 结论因子宫CDL有分割性生长方式及宫外扩张性生长的特点,术前超声易误诊为子宫恶性肿瘤,需仔细辨识。术前超声正确诊断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9.
子宫奇异性平滑肌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3):220-221,i015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有报道称包括微小的无症状子宫平滑肌瘤在内,3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高达70%。大多数平滑肌瘤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特殊亚型其组织形态或生长方式类似于平滑肌肉瘤,易造成诊断陷肼。尤其是奇异型平滑肌瘤(bizarreleiomyoma),因细胞的不典型性似恶性细胞,需要提高对该瘤的认识。1临床资料取抚顺市中心医院199801—200201间病理诊断为子宫奇异性平滑肌瘤6例。患者年龄25~56岁,平均40岁,主要症状是盆腔肿物、腹痛、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1例腹胀伴大量浅黄色腹水(4500ml);3例临床上无症状,经体检发现;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原发性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征、组织来源、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肾平滑肌瘤及2例肾平滑肌肉瘤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例肾平滑肌肿瘤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平滑肌源性肿瘤特点,其中平滑肌瘤瘤细胞形态温和,平滑肌肉瘤则恶性生物学特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