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回顾恶性肿瘤脑转移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及特点。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2010年5月119例脑转移瘤的CT及部分MRI影像的回顾分析,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及一般规律。结果:脑转移的发生与原发肿瘤发病部位有一定比例关系,脑转移瘤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特点。结论:结合临床病史资料,CT能对脑转移瘤做出明确的定性诊断,易与其他脑内原发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66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置以幕上为多,其中多发性脑转移瘤42例、单发24例.发病年龄在41~63岁,原发病灶最多来源于肺癌.结论 CT为临床诊治脑转移瘤提供重要的信息,颅内占位性病变,并有明显原发病灶者有助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庄珩 《吉林医学》2010,31(13):1898-1899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及临床特点,评价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最近几年来就诊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脑转移瘤56例。结果:56例转移瘤患者中,42例原发瘤为肺癌,2例原发瘤不明,12例为其他类恶性肿瘤;多发转移瘤45例,11例单发;大部分有脑部症状,其中10例以脑部症状为首发。结论:多发是脑转移瘤的特征,而肿瘤周围指壮水肿是脑转移瘤的显著特征。增强扫描能比平扫发现更多的病灶,而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当属增强MRI。CT发现脑占位病变后常规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对定性诊断很有帮助。对CT表现不典型的转移瘤应寻找其他临床资料,以防误诊。脑转移瘤临床都无特征性表现,CT是诊断脑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转移瘤的临床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的临床与 CT表现。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经 CT诊断为脑转移瘤的完整资料 10例进行临床 CT分析。结果 :10例脑转移瘤中有 4例原有恶性肿瘤病史 ,3例行胸部检查示为肺癌 ,1例胸部 CT提示有转移灶 ,2例原发灶待查。结论 :具有脑转移瘤的典型 CT表现 ,特别是当原发肿瘤不明确时而出现小肿瘤大水肿特征表现 ,应高度怀疑脑转移瘤 ,并可积极行组织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脑转移瘤30例影像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8):808-809
目的通过总结MRI、CT所见脑转移瘤的患者,了解脑转移瘤的主要原发器官。方法对2年来30例经过MRI、CT扫描为脑转移瘤的患者,再进行胸部CT扫描,看有无肺原发病灶,然后与脑转移瘤对比、总结脑转移瘤来源在肺癌中的百分比。结果约83%的脑转移瘤来自肺癌。结论脑转移瘤多数来源于肺癌,有些患者有明显的肺部症状,有些患者还未出现肺部症状却有脑转移症状,这对临床诊断和影像诊断都很有参考,即凡是发现脑肿瘤患者,建议行胸部CT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回顾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及特点.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2011年5月37例脑转移瘤的CT及部分X线影像的回顾分析,总结脊椎转移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及一般规律.结果 恶性肿瘤脊椎转移的发生与原发肿瘤发病部位有一定比例关系,以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及甲状腺癌多见;脊椎转移瘤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特点,主要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CT扫描在发现和估价方面较X线平片检查敏感.结论 结合临床病史资料,CT能对脊椎转移瘤做出明确的定性诊断,易与其他椎体内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脑转移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星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28-829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 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53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多发性脑转移瘤37例,单发16例。发病年龄集中在40岁~60岁,男性较多,发病部位多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灰白质交界区,原发病灶最多来源于肺癌。结论 C T能够为临床诊治脑转移瘤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颅内占位性病变,并有明显原发病灶者有助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或乳腺有原发病灶者。  相似文献   

8.
朱钧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1):136-136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57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多发性脑转移瘤39例、单发18例。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原发病灶最多来源于肺癌。结论:CT为临床诊治脑转移瘤提供重要的信息,颅内占位性病变,并有明显原发病灶者有助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刘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808-809
目的通过总结MRI、CT所见脑转移瘤的患者,了解脑转移瘤的主要原发器官。方法对2年来30例经过MRI、CT扫描为脑转移瘤的患者,再进行胸部CT扫描,看有无肺原发病灶,然后与脑转移瘤对比、总结脑转移瘤来源在肺癌中的百分比。结果约83%的脑转移瘤来自肺癌。结论脑转移瘤多数来源于肺癌,有些患者有明显的肺部症状,有些患者还未出现肺部症状却有脑转移症状,这对临床诊断和影像诊断都很有参考,即凡是发现脑肿瘤患者,建议行胸部CT扫描。  相似文献   

10.
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CT影像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近年来本院CT检查诊断的脑转移瘤84例,均经手术或临床其他检查确诊。其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60例(占71.5%),其他原发肿瘤18例(占21.5%),不明原发癌6例(占7%)。结果 CT表现单发病灶26例(31%),多发病灶58例(69%)。发病部位高低依次为顶叶、枕叶、额叶、颞叶、小脑、丘脑及脑干。CT影像特点:①CT平扫脑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类圆形结节。②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呈环形或均匀强化。③病灶周围环以指套样低密度水肿区并多具有占位征象。结论 CT检查脑转移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具有定位准确、检查方便、特异性高等优势,是临床诊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T诊断应注意与脑梗死、胶质瘤、脑脓肿、结核球及脑囊虫病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肺癌脑转移瘤的CT征像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癌脑转移瘤的CT特征表现;方法:对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6例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多为常见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区,肺腺癌脑转移以结节状病灶多见,瘤旁水肿程度不一,肺鳞癌脑转移以环状强化多见,瘤旁水肿重,占位效应明显,转移瘤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时增强扫描十分重要;结论:不同组织类型肺癌脑转移瘤有不同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胸部CT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隐匿性肺癌引起颅内单发转移患者的胸部影像等表现。结果46例患者胸部CT均有阳性诊断结果,其中肺尖癌11例(23.9%),心后区、脊柱旁及奇静脉窝癌15例(32.6%),后肋膈角区癌18例(39.1%),中间支气管周围癌2例(4.4%);平片只有12例(26.1%)有异常表现,无1例能确诊。结论对于隐匿性肺癌,CT检查能明确诊断;对于颅内单发肿瘤而临床高度怀疑转移瘤患者,应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先行型”原发肺癌的特殊CT征象。方法:26例病例首先做CT、MRI平扫或增强检查诊为脑转移瘤,肺部CT检查诊为肺癌,经病理证实。结果:26例病例中腺癌,未分化占88%,病变多为孤立肿块,径经较小,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少见,一般无胸腔积液。结论“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早,神经系统症状早于肺内症状,原发灶易漏 ,颅脑影像检查发现肿瘤,肺部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989年1月~1993年9月收治的各类脑转移瘤病人15例,其中11例作放射治疗(放疗组),4例未经放射治疗只作降低颅内压及少量环己亚硝脲化疗(对照组)。结果:放疗组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平均生存8.7个月,对照组于3个月内死亡,平均生存2个月。笔者认为脑转移瘤病人应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采取积极的全脑放射治疗,可取得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Twenty-seven cases of metastatic tumor of posterior fossa we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Of the patients, 20 were males and 7 females; their age ranged from 20 to 68, and 89% of them were over 40 years of age. The primary foci found were bronchopulmonary carcinomas (7 cases), rhinopharyngeal carcinomas (3 cases), and cancer of the liver (1 case), but in 16 cases the primary foci were not found. All of these patients presented symptoms and signs of obviously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most of them had the signs of cerebellar and cranial nerves' lesions. Ventriculorgraphy and brain CT scanning were important procedur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RI was most valuable in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and localization of posterior fossa metastatic tumors. Twenty-six patients underwent operation. The short-term follow-up study showed an improvement in 25 cases. There was one death.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osterior fossa metastatic tumor was emphasize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68例经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分析表明:男41例,女27例,年龄分布17~69岁。肺癌、乳腺癌为最常见的原发灶。颅内压增高为脑转移瘤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本组近期治疗效果:好转56例;无变化4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2例.本文还重点对该症的诊断、手术适应症等问题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脑转移的高危因素,发现乳腺癌脑转移的高危群体,指导临床诊治。 方法 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29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各种病理临床特征与脑转移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 结果 脑转移发生率为16.6%(49/295),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均显示激素受体阴性(HR=3.514, 95%CI 1.562-7.907,P=0.002)、表皮生长因子阳性(HR=2.463, 95%CI 1.119-5.421,P=0.025)、多部位远处转移(HR=1.743, 95%CI 1.269-2.396,P=0.001)、乳腺癌分型为HER-2型(HR=2.160, 95%CI 1.451-3.215,P< 0.001)是脑转移的高危因素,而分型为Luminal A型和仅有软组织转移者少见发生脑转移。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明显较无脑转移患者差(P< 0.001)。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时间早,发生率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8.
128例颅内单发转移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9.
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行18F-FDGPET/CT寻找原发病灶的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77例患者中,18F-FDGPET/CT发现原发灶的共有44例,其中40例(51.9%)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有4例为假阳性。未找到原发灶的3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中,1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其余36例随访时仍未找到原发灶。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5%。结论 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寻找原发病灶的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在7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发现原发灶的共有44例,其中40例(51.9%)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有4例为假阳性.未找到原发灶的3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中,1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其余36例随访时仍未找到原发灶.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5%.结论 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