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癌症组(72例)、肝炎对照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的心身状况,并随机72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只接受生物学治疗,治疗后用上述量表再评定一次。【结果】癌症组的SAS标准分、SDS抑郁指数及各项抑郁特异症状评分、SCL-90总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肝炎组和健康组(P〈0.01);干预组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因子分干预后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抑郁因子的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癌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2.
岳丽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371-371,398
目的:探索抑郁障碍患者配偶心理状态及干预方法。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36例抑郁症患者配偶进行心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组因子分分析中,SCL-90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与常模相应因子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患者配偶存在明显的情绪问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定癌症组(72 例)、肝炎对照组(30 例)及健康对照组(30 例)的 心身状况, 并随机将72 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 干预组(40 例)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 对照组(30 例)只接 受生物学治疗, 治疗后用上述量表再评定一次。【结果】癌症组的SAS 标准分、SDS 抑郁指数及各项抑郁特异症 状评分、SCL-90 总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肝炎组和健康组( P< 0.01) ; 干预组SAS 标准 分、SDS 指数、SCL-90 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因子分干预后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 P< 0.01) , SAS 标准 分、SDS 指数、SCL-90 抑郁因子的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 。【结论】癌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 心身状况较差;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4.
75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为今后的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1的病例对照调查。结果:病例组SCL-90各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累积分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伊〈0.05),其中20%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轻、中、重度分别占14%、5%、1%,33%存在抑郁症状,轻、中、重度分别占16%、10%、7%。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均明显降低。因此,应注重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和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肿瘤家庭中患者及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比较患者与配偶间差异,探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6例肿瘤家庭中患者和配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测定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SCL-90量表测量结果提示,患者组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惧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配偶在总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惧因子分上显著高于配偶;(2)与常模相比较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下降,配偶在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下降;(3)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肿瘤分期、病程、治疗方式;患者的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因子分以及配偶的SCL-90总分、焦虑、抑郁因子分也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相关。【结论】针对肿瘤家庭的心理特点制定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00例冠心病患者亲属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国内常模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亲属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冠心病患者亲属心理问题突出,为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应对其亲属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l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进行测查,并与对照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SAS、SDS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SCL-90因子分析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状况较差,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非典”期间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 量表SDS,分别对83名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和92名非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状态及情绪的评定。结果:发热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 焦虑和恐怖因子分高于非发热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医师比较,发热组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分高于非发热组(P<0.05) 两组护士比较,发热焦虑和恐怖因子分高于非发热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除发热组医师在焦虑自评中的评分与非发热组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焦虑、抑郁的自评得分发热组均明显高于非发热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非典期间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给于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为儿科血液肿瘤组护理人员提供心理干预依据,寻求有利于白血病患儿康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取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儿科血液肿瘤组住院的白血病患儿及其他病种惠儿各30例,以其父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状态,并采用统计处理。结果 试验组白血病患儿家长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因素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非白血病患儿家长(P〈0.05或P〈0.01)。结论 白血病患儿家长存在抑郁、焦虑、躯体症状等负情感。在对白血病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须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接受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睡眠质量调查表调查。SCL-90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问题越多。根据抑郁及焦虑评分分组,两组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比较。结果84份问卷均完整合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心理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者31例(36·9%)为抑郁组,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者35例(41·7%)为焦虑组。抑郁组的睡眠质量总分、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及睡眠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组的睡眠质量总分、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及睡眠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骨伤致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136例骨伤致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除需常规护理外,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入组时和4周末进行自评。结果:入组时SCL-90,SDS,S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4周末,SDS,SAS评分心理干预显著于对照组,SCL-90评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项因子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说明心理干预组得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负性心理。结论:对于骨伤致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高考前考生心理对高考成绩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高考前两周对235名考生进行测试,并将高考成绩与SCL-90结果分析。结果:在高考前夕考生心理明显不好,在SCL-90因子分析中,与常模比较,三组躯体化和焦虑因子分均显高于常模,重点线组的强迫、人际、偏执、落榜组的抑郁敌对因子也显高于常模。结论:高考前,考生心理问题突出,重点线组和落榜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娄渊敏  范秀清  赵晶伟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08-508,52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测试,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和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较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途径感染HIV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将151例HIV感染者分为性接触感染组和注射吸毒感染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并与全国常模互相比较.结果 两组对象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及SDS、SAS量表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性接触感染组SCL-90焦虑因子分与SAS量表分高于注射吸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吸毒感染组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分及SDS量表分明显高于性接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接触感染组重复检测者高于注射吸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差,因性接触被感染者较注射吸毒被感染者焦虑症状更明显,注射吸毒被感染者的抑郁症状较性接触被感染者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晓芳  徐保锋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02+1208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然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均有某些因子高于国内常模,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3项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干预有利于家属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状况问券调查,并对50例体检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在SCL-90量表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以及SAS、SDS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因此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1],对9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与60例恶性肿瘤患者,60例健康成人比较。结果:脑卒中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经HAMD评定50.1%的脑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症状,HAMA评定56.6%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脑卒中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SCL-90各因子分,除偏执因子分外,其余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五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结论:在躯体疾病伴发的情绪障碍中,心理社会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卡特尔16项人格测评问卷(16-PF)调查了46例UC患者并与健康者对照。结果 UC患者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焦虑、恐怖以及SAS、SDS得分均升高。16PF结果:O、Q4因子分及次级人格因子中X1分升高而C、F、Y1分均下降。UC病人抑郁发生率32.6%明显高于健康者。结论 UC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同时UC患者存在不良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个性内倾、敏感、固执、情绪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兵对自己疾病和健康的关注程度,以及这些疾病观念、求医行为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5名消防新兵分别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问卷(self-rating scale of illness conception and health seeking behavior,SSICHSB)测评.结果 (1)消防新兵SCL-90除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和军人常模相比,躯体化和焦虑显著高于军人常模;SDS评分和SAS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2)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SAS总分与SDS总分和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总分和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3)以SCL-90各因子、抑郁自评量表各因子、焦虑自评量表各因子为自变量,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焦虑因子、SAS总分和强迫状态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防新兵存在明显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症状,且症状越明显,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越被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变冠心病患者情绪和提高临床疗效的效果。方法:将108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4例)进行对照研究。实验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于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1个月末及3月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因子分、人际关系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恐怖因子分明显低于临床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SAS(45.44±10.27)分、SDS(52.86±10.13)分,标准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