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 ,女性 ,36 + 3 周顺产 ,Apgar评分出生 0min评 6分 ,5min后评 9分 ,体重 2 4 0 0g ,羊水Ⅲ°粪染 ,出生后予吸黏液、吸氧等治疗。查体 :唇周微绀 ,前囱平软 ,呼吸平 ,双肺呼吸音稍粗 ,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律齐 ,腹软 ,四肢肌张力稍低 ,诊断 :(1)新生儿窒息 ;(2 )早产低体重儿 ;(3)羊水吸入。出生 1日发现面部、躯干黄染 ,一般反应尚可 ,血常规 :Hb 134g/L ,RBC4 7× 10 12 /L ,血型O型 ,诊断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Rh溶血症待排 )。出生第 2天黄染加重 ,反应尚可 ,输“O”型血浆 2 5ml。出生第 3天 ,患儿反应差 ,四肢肌张力弱 ,呕吐黄…  相似文献   

2.
母婴ABO血型不合者血型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溶血病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haemolytie disease of newborn,HDN)。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大多数病例出生时与正常新生儿相似,并无明显的贫血水肿和肝脾肿大,在(1~2)d后逐渐出现贫血和黄疸,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3.
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的胎儿血型产前诊断及其孕期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就妊娠流产、早产成足月分娩死胎的妇女50例、正常对照30例进行ABOIgG抗体测定,对抗体效价偏高的(1:32)以上夫妇,通过孕期绒毛及羊水检查,产前确定胎儿的血型,在孕期诊断母婴血型不合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而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的妇女.服用本所研制的以抗过敏、退黄疸、安胎为主的中药来防治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取得良好效果.抗体一般降至1:16以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型免疫性IgG抗体对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患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检测免疫性IgG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476例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59.5%(283/47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31.4%(89/283),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79.5%(225/28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100%(283/283);在283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由IgG抗A引起者占48.1%(136/283),由IgG抗B引起者占51.9%(147/283).结论:ABO血型为A型或B型的分布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血型血清学的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168例ABO血型不合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分娩前孕妇最后一次IgG抗A(B)效价值为标准,效价≥1∶64者列为研究范围。新生儿HDN则观察溶血3项筛查指标及其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结果 2168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血清IgG抗体效价1∶64有710例,1∶128有800例,1∶256有519例,效价≥1∶512有171例。HDN发病患儿共529例。2次及以上妊娠孕妇的抗A、抗B抗体效价值大于1次妊娠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30-40岁组孕妇的抗A和抗B抗体效价高于21-29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亲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生率相关,r=0.8119,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血型免疫性抗体IgG是引起HDN的主要原因,且随着IgG抗体效价的增高,HDN的发病率也增高,但不是HDN发病的唯一因素,妊娠次数的增多、年龄增大、不良生育史等因素可加重IgG抗体效价对H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母婴血型不和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emolysis disease ofnewborn,HDN)是一种由于母体存在与胎儿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体(IgG)而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易引起早产、流产、死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智力发育不全、甚至出现残疾。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11例(A组)与同期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80例(B组)新生儿高胆进行分析。结果①91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新生儿中合并G-6-PD缺陷症11例(12.1%)。②新生儿高胆发病日龄:两组均以1~2 d为主(A组9例占81.82%,B组67例占83.75%);高峰日龄:两组均以2~3d为主(A组9例占81.82%,B组73例占91.25%);消退时间:两组均在〈6天内。发病日龄、高峰日龄、消退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新生儿贫血程度:两组之间中度贫血无显著差异(P〉0.05),但轻度贫血及血红蛋白正常者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11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新生儿:①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中合并有G-6-PD缺陷症的几率为12.1%。②高疸发病日龄基本在1~2d内,高峰日龄基本在2~3d内,消退时间均在〈6天内,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基本相同。③新生儿轻度贫血较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明显,表明溶血会加重,但只要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婴Rh血型不合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及其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母婴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对15例母婴Rh血型不合HDN患儿的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进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15例Rh HDN患儿中检出抗-D 4例(26.7%),抗-E 6例(40.0%),抗-cE 3例(20.0%),抗-Ce 2例(13.3%);Rh血型免疫性IgG抗体效价为1∶8~1∶128。结论:产前对孕妇夫妇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产后对患儿及时进行检测诊断和治疗,对减少HDN患儿的受害程度和保证优生优育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BO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通过孕中晚期积极干预治疗与未治疗组其新生儿黄疸[2]发生率的关系。方法以在本院立卡产检,孕中期诊断为"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28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208例为治疗组,孕期未治疗的7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有158例抗体效价降至正常,50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5.96%(158/208),治疗有效组与对照组及治疗无效组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5.70%、20.00%、15.79%(9/158,10/50,12/76)。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与治疗无效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中晚期通过对"母儿血型不合"孕妇的积极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98例由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的HDN患儿中,检出抗A 62例(20.8%),抗B 65例(21.8%),抗A+抗AB 87例(29.2%),抗B+抗AB 6例(2.0%);抗M4例(1.3%),抗N1例(0.3%);抗D4例(1.3%),抗E7例(2.3%),抗cE 3例(1.0%).由ABO及MN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弱阳性,由Rh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强阳性;微柱凝胶法的凝集强度高于试管法;HDN患儿出生后24 h内阳性检出率为91.5%.结论:HDN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主要为ABO系统的抗A、抗B、抗AB,其次为Rh系统的抗E、抗D、抗cE及MN系统的抗M、抗N.  相似文献   

11.
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产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302例O型足月孕妇的血清IgG抗体效价及其新生儿血型、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胆红素。将302对母儿分为ABO血型不合与相合二组。统计结果表明,两组的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的新生儿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胆红素亦无明显差别(P>0.05),血清胆红素与孕妇抗体效价无明显相关(r=0.0785,P>0.05)。另外测定了40例16-36孕周的O型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及其胎儿血型。资料显示,仅根据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不能诊断ABO血型不合及预测ABO溶血病,产前测定胎儿血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孕期夫妇血型血清学检测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DN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680对夫妇进行ABO 及Rh(D)血型鉴定。对妻O型夫非O型者再进一步作IgG抗A(B)效价测定及抗体特异性鉴定。对Rh(D)阴性者, 查抗D IgG抗体。对产前夫妻ABO血型不合,IgG抗A(B)抗体效价≥64或有抗D抗体者,所生新生儿结合临床作ABO 及Rh血型鉴定,Combs实验,游离抗体和抗体释放实验。以验证产前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结果 1680 对夫妇中,妻O型,夫非O型者472对,占27.5%;妻Rh(D)阴性5例,占0.30%;夫妻血型不合者不规则抗体2例占 0、42%。有流产史IgG抗A(B)抗体效价>64占夫妻血型不合者24.8%。135例IgG抗A(B)效价≥64或有抗D抗体者,因母婴型不合而发病者,占32.8%。结论 1.夫妻血型不合引起的IgG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流产次数呈正相关趋势。 2.产前IgG抗体效价高低与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率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婴ABO合并Rh血型不合和Rh两座位3位点表型不合HDN实验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吸收放散和直抗作为实验诊断,用A-c、B-c和O-c阴性红细胞鉴别诊断,O型Rh-ccdEe、O型Rh-CCDee及A型Rh-CCdee组合谱细胞鉴别两座位多位点表型不合Rh-HDN,盐水法鉴定抗体性质。结果:①母婴ABO/Rh血型:母婴1血型鉴定为 O-A及Rh-ccdee/ccDEe交叉不合、母婴2鉴定为A-A及Rh-ccdee/CcDEe两座位3位点表型不合;②抗体筛选:母婴1不规则抗体均为强阳性(4+);母2为不规则抗体强阳性(4+)、婴儿2为阳性(+)。③抗体鉴定与鉴别诊断:母1为 IgG抗A合并IgG抗D,IgG抗E缺失,IgG抗A效价 256,IgG抗D效价128;母2为IgM抗E合并IgG抗D,IgM抗C缺失,IgG为抗D效价128,IgG抗E及抗C缺失。④鉴别诊断:婴儿1证实为IgG抗A合并IgG抗D-HDN;婴儿2 证实为Rh抗D-HDN,IgG抗E及抗C缺失。结论:用A-c、B-c、O-c阴性红细胞和Rh单特异性组合谱细胞,可以鉴别诊断ABO合并Rh HDN以及Rh单一性或混合性HD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期治疗以及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母儿ABO血型不合患者的孕期治疗资料。6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为口服茵枝黄、静脉注射茵枝黄、静脉注射茵枝黄 免疫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抗体效价下降以及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采用SPSS10.0的Mann-Whitney检验。对3组治疗前后的抗体效价变化值进行两两比较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的直线回归(1inear regression)对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免疫治疗组分别与口服组(P值:抗A0.010,抗B0.024)、静脉组(P值:抗A0.027,抗B0.011)相比,治疗前后抗体效价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无显著相关关系,[TBILr=0.082,P=0.812;DBTLr=0.300,P=0.370]。结论 母儿ABO血型不合患者。一旦发生溶血,其严重程度并不像其发病率一般与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显著相关。为降低发病率,宜在孕期积极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加用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5.
25例重症母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产前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5例均为经产妇及有新生儿溶血病儿死亡史,其中4例孕前有输血史。抗体类型,抗D19例,占76%,抗E4例,占16%,抗C及抗c各1例。自1985年以来采用孕期置换血浆方法,使母体内抗体效价降到1:16以下。从而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使妊娠成功率提高到76%。  相似文献   

16.
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 观察凝聚胺法(MPT)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 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用MPT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抗D抗体效价.结果:在986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中, MPT法检出IgG抗A(B)效价≥1∶ 64者528例(53.5%), 传统试管法检出512例(51.9%), 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RhD阴性孕妇中检出抗D抗体11例(73%).结论:产前对夫妇进行ABO、 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价检测, 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可减少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MPT法检测IgG抗A(B)及抗D抗体效价, 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蒿汤配合西药治疗孕期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孕16w后开始检测母亲ABO血型抗体,效价超过1∶64为阳性,治疗组56例,给予口服中药茵陈蒿汤及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未治疗。结果治疗组56例新生儿无1例死亡及病理性黄疸发生;对照组30例分娩死婴2名,4例新生儿严重黄疸,其中1例死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孕期ABO血型不合,效果满意方便经济,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19.
ABO血型不合99%发生在孕妇O型血者,易引起流产、死胎及新生儿溶血症。本文收集有ABO血型不合的育龄期妇女122例,了解ABO血型不合与妊娠及自然流产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并为临床提供HDN的诊断和防治的依据。方法夫妻及新生儿血型鉴定;对新生儿血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对产后母血做IgG抗A(B)抗体效价试验以及ABO以外抗体试验。结果对我院出生的105例不同程度黄染的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新生儿溶血病的总发病率为22.9%(24/105)。其中母夫婴O-A-A型血组的阳性率是33.3%(12/36),O-B-B型血组的阳性率为13.3%(6/45),O-AB-A型血组的阳性率是28.6%(4/14),O-AB-B型血组的阳性率是20.0%(2/10).产后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大于1∶32者占71.4%。结论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中O-A-A型血组的发病率较高于其它组;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阳性率很高。我们建议:凡以往不知原因的死胎、流产、输血史或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妇,对产前ABOHDN效价高的母亲、产后黄疸持续不退的婴儿及时做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