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楹 《职业与健康》2003,19(6):105-106
治病必求其本,肥胖是因为多种内在因素而导致的一种外在表现。中医在几千年前就有对肥胖的明确论述。认为肥人多湿多痰,其最主要的病机以气虚为主,虚则不能运行故痰生血瘀为本虚标实证或虚实夹杂病变部位,在肝、脾、肾三脏,其本多为气虚,其标多为痰湿与血瘀。按照中医的病理分类又可分为脾胃阳虚、痰湿兼气虚、痰湿兼血瘀、痰湿兼气滞血瘀、痰湿兼阳虚等。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饮食失调,脾失健运;五志所伤,情志失调;年高体衰,肾精亏损;气血亏耗,心脉失养有关.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虚、阳虚、阴虚;标实,包括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范畴.  相似文献   

3.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疲劳过度则损伤脾肾;酒色过度,早婚多育,损伤肾气,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肾两虚。许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正虚包括气、血、阴、阳的虚损,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属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的疾病,其性质是本虚标实。其病位在肝,根源在肾。肾气亏虚,精髓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进而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出现各种病证。临床论治,把握三要。  相似文献   

5.
张春敬 《职业与健康》2002,18(7):145-147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以发作性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为主要症状,属祖国医学的“鼻鼽”症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IgE和肥大细胞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鼻腔检查多见鼻粘膜水肿,呈苍白色,鼻甲肿大。鼻腔内有较多稀薄的水样分泌物。中医治疗本病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现简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过敏性鼻炎多属肺脾肾虚寒,又感风寒或异气的本虚标实之症。治疗应以温补肺脾肾为主,兼以祛风通窍,病久不愈可加  相似文献   

6.
<正>胸痺心痛(冠心病)及脑脉痺阻而诱发的脑卒中多由正气亏虚、瘀血、痰浊等引起,当属本虚标实证。发作期以标实为主,尤其以血瘀较为突出,缓解期以肝、脾、肾亏虚有关。故蛭龙通栓胶囊,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为制方之法,临床主要用于胸痺心痛及脑脉痺阻见脑卒中先兆者。笔者对本品的组方研究、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麦粒肿的中医治法。方法麦粒肿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正气不足,标实乃脾胃蕴热;就主证而言:眼睑红肿热痛为标,肝脾蕴热为本。肝脾蕴热,肝主疏泄而藏血,脾主运化而统血,肝有热则伤肝,肝伤则气机郁滞而血失调畅,脾伤则升降紊乱而血失统摄,故气滞、血瘀应责之肝脾;又因脾属土而能制水,为津液化生转输之枢,脾虚则不能散精,脾主肌肉,"肉轮"属脾,精不能营养"肉轮"。肝调畅气机失常,不能维持脾胃升降运化,而使气血凝滞,上壅于眼睑而发病。结果谢氏经验方治疗麦粒肿仅治其标,未治其本,疗效易反复。本文从标本同治着手,认为麦粒肿发病的病机应责之于肝脾,并按成脓与否将其分为三期:初期(风热外感),中期(热毒上攻),后期(热毒炽盛而正气未衰型、脾胃伏热型、正虚毒恋型)。结论不同时期不同证型需要加用内服不同的汤液,从而达到标本同治,最终实现治病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结构被破坏,纤维增生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本病属中医“鼓胀”“积聚”等病范畴,多因虫毒感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情志内伤,或他病迁延日久转化等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滞、血瘀、水积腹中而成,临床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据统计,肝硬化患者当中有八成是由慢性乙型肝炎所导致。因喝酒过量或肥胖而引发的脂肪肝炎也是导致肝硬化的元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医体质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生存质量下降。中医学认为其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因此治疗当以祛除实邪、补益本虚为主,本虚即是患者的体质,认清RA患者的体质,并对体质偏差进行长期调理,必将对RA的治疗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可感觉头痛、头晕、头胀、颈部僵硬不适,中医对于老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质为本虚标实、气血失和、病变在肝,根源在肾。高血压的临床证型最常见的为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肝风上扰证。临床当以辨证论治为依据,从心、肝、脾、肾四脏着眼,治标重在肝,治本重在肾,调理脾胃应贯穿于始终,兼以调和气血、养心安神。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经被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案例证明是有确切疗效的,成为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金正海 《工企医刊》2012,25(2):68-68
1 本虚标实是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核心 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中老年人,此类群体多存在五脏气血阴阳俱衰.心气心阳不足,心气鼓动无力,心脉失于温煦,则血滞涩成瘀;心阴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脉道不充,血滞而不行亦成瘀.因此,此病的病机核心是本虚标实,本虚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之不同,并可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标实为血瘀、阴寒、痰浊、气滞.正虚以气虚为主,邪实首推血瘀.故气虚血瘀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根本病机,而治疗多以益气活血、通脉宣痹、调畅气机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的中医临床研究现状以及治疗思路。方法搜集近10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中医对于便秘的认识主要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的方面来探讨,认为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上以调节脏腑气血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肯定,但仍缺乏对其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大型临床对照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1 3虚实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虚与实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虚主要指正气不足 ;实主要指邪气盛实。故古人有“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的说法。1 3 1虚证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正不胜邪的各种衰退证候的病理概括。包括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精髓亏虚、营虚、卫气虚等 ,都属于虚证范畴。(1)病因病机虚证的形成有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调、疾病耗损两个方面 ,以后天失调为主要因素。如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之源不足、后天之本不固、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气血、房室过度、产育过多、…  相似文献   

14.
<正>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一般认为,本病以肝脾肾俱损,气滞、血瘀、水蓄为病变特征,属本虚标实之证,预后较差。近两年我院采用茵陈散热敷关元穴治疗肝硬化腹水133例,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以气虚为主,可能兼见阳虚或阴虚之证,但兼证的症状往往不突出。气虚者可有气机障碍,脾胃气滞是常见兼证,气虚严重者气陷不升,甚至出现气陷欲脱这样的危证。已有研究认为气陷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16.
人之衰老多属“虚”,且以脾胃、肾气虚衰为主。脾胃虚致消化功能下降,吸收减弱,体内营养不足,使人衰老;肾气虚衰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性腺系统、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衰老现象。因此,抗衰老应以补脾  相似文献   

17.
3证是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等神志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又称癫,俗称“羊风”。3·1诊治要点一般而言,初发时,以标实为主;病久,则为本虚标实之证。病初,正气尚盛,痰结不深,故发作时间较短、间歇期较长;若痰结  相似文献   

18.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身体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存在非化脓性炎症,多个器官可受累,临床常有发热、乏力、肌肉及关节疼痛和各器官受损害所引起的相应表现。以中医学术观念来论,本病从病因来看,主要是受风湿热毒之邪的入侵;从脏腑来看,五脏皆能累及;从气血阴阳辨证来看,以阴虚血热者为多见;从标本虚实来看,以本虚标实为多。在急性热毒炽盛时,应以祛邪为主,酌情益气养阴。在病情缓解期,大多出现气阴两虚的症状,应以益气养阴为主。辨证分型1热毒炽盛型治宜:清热养阴、解毒扶正症状:高热持续,面颊红斑或皮肤紫斑,关节疼痛,咽干,口渴喜…  相似文献   

19.
正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以头晕、乏力、纳少、低热、失眠等为主症,常伴有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有时口腔、鼻腔、皮肤、肛门等处可出现坏死性溃疡;对药物过敏者可同时发生剥脱性皮炎,并可迅速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死亡。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一般可归类于中医学"虚劳""气血虚"等范围。脾肾不足、气血亏虚是发病之根本。"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则外邪易侵入机体。如粒细胞缺乏症常因正气亏虚而湿热侵入,从而形成正虚邪实  相似文献   

20.
褚双林 《东方药膳》2004,(12):23-23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便秘不仅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有关,而且与脾胃的纳、运、升、降,以及肾的温煦与气化功能失常有密切的关系。便秘分为虚、实两类,虚者又有虚秘、冷秘之分,实者又有热秘与气秘之别。虚秘皆由气血之不足,冷秘属阳气虚损,以尿清肢冷、喜热恶凉为特征;实者热秘面赤身热,口臭唇疮,小便黄赤,气秘频频嗳气,胸胁痞满,脘腹胀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