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掌握较差,临床能力适应较弱,影响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本文总结了多年外科学实践技能教学经验,分析了外科学实践教学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的外科学实践操作水平和提高就业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局部解剖学是一门与外科学、妇产科学等临床手术科室关联十分密切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形态学科,在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形式各异.培养医学生的独立解剖操作能力是局部解剖学中的教学重点,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人体的解剖层次关系,而且为今后学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特别是做为一名手术科室医师打下深厚的手术操作基础,因此,注重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 1 996年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班 ,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外科教学 ,如何培养实用型中西医结合外科人才 ,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及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现总结如下。1 明确培养目标 ,制定总体计划学以致用 ,适应市场 ,医学教育才有生命力。中西医结合专业是当代医学教育的必然产物 ,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 ,靠我们不断努力去探求。在社会需求不断提高 ,医学分科迅速发展的形势下 ,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是 :面向临床、面向基层、面向未来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外科…  相似文献   

4.
自学院 1 996年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班以来 ,外科教研室一直承担《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教学任务。本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 ,分两部分教学 ,即《中西医结合外科学Ⅰ》(总论部分 )和《中西医结合外科学Ⅱ》(各论部分 ) ,共 2 5 0学时。通过对四年多来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应看到尚存在的问题 ,例如 :从历届学生的考试情况看 ,学生对中医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在理论考试中涉及中医的知识点答题正确率较低 ;学生毕业后在临床实践、科研工作方面反映不出优势 ,中…  相似文献   

5.
贠军  王廷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Z1):196-197
外科学教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科基本理论、外科见习、外科实习.为提高外科学教学水平和质量,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带教外科学的教学经验,初步探讨、分析了外科学教学的方法,提出了外科学教学中必要的几点1、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中医五官科学是中医临床诸学科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眼、耳鼻喉、口腔5部分,它以其丰富而独特的科学内涵和很强的临床实践性而被确定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中医五官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应用中西医多种方法和技能解决五官科临床医疗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执教本门课程的教师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为了适应当前高等中医药教学改革形势,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优化组合中医五官科学的课程体系,使之更科学化、现代化,笔者对本门课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廖润泉,教授,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贵阳中医学院副院长,历任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名誉主任,中西医结合学会贵州省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贵州省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首先在国内应用《自体肾移植治疗输尿管广泛狭窄》;并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外科学》主编。廖润泉教授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五十余年,临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疾病,尤其对泌尿男性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适合我国高等中医护理教育模式,培养中西医结合高级护理人才,文章论述了高等中医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自主学科的发展沿革和现状,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护理自主学科发展的契机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高等中医护理院校护理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1科室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是我院最早设立的专业科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了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工作,历经近40年数代人的发展完善,目前已建设成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技术力量雄厚、基础设施齐备的重点学科。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前的主干课程.如何搞好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是摆在广大中医药院校临床带教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重视和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临床学习能力,以及建立教学互动的临床学习氛围等方面,就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前的主干课程.如何搞好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是摆在广大中医药院校临床带教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重视和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临床学习能力,以及建立教学互动的临床学习氛围等方面,就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西医外科学,是中医药院校特有的称谓。因中医院校设有中医外科和西医外科两个教研室。笔者仅就目前西医外科学的教学改革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 1西医外科学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邱德文教授任总主编的“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结合大专系列教材” ,已陆续面世。该套教材共分《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诊断学基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 1 9部 ,基本涵覆了中西医基础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及中药…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既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一个努力方向,也是创新医学理论与手段的尝试。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中西医结合仍处于奠基与初步发展的积累阶段。我院在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材编写、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业本科生的普及培养以及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学交流平台的建立等环节对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学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外科基本技术操作的讲授和练习是外科学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外科基本技术操作,不仅对未来的外科医师、妇产科医师及其他手术科室是重要的,是手术操作的基础,即使内科、小儿科等非手术科室的医师,当进行静脉切开等急救或其他诊疗措施时亦离不开这一基本技术操作。外科学教研室实验室适应这一需要,为使医  相似文献   

16.
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历代著作浩如烟海,内容丰富.明、清以后,已益趋成熟.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广泛开展了中西医结合,使中医外科这门临床学科得到蓬勃发展,这对今后培养中医外科专业人才,及拯救、挖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中外科这门学科,都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中医院校开设外科课程及设置外科专业班是当务之计、长远之计.本文将笔者十年来对外科教学方面的体会浅述如下,不当之处,愿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于2016年4月9~10日在北京召开。该会由中国中医药研促会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发起,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科室建设、管理和诊疗服务水平,推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的临床经验和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与西医是我国同时存在的两种医学体系。数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在医学科学领域已取得若干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有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是党和政府一贯的方针。但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迄今尚未完全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西医结合队伍正面临日益严重的人才危机。近几年来,要求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办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本科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亟待作出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根据我院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体会,试就设置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一简述。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正>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创建于1958年,历史悠久,为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呼吸科协作单位,辽宁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该科室在发展过程中,弘扬祖国医学,博采现代科技,不断的开拓进取,发挥专科优势,形成了传统中医特色突出,现代诊疗技术先进,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教学,使临床教学工作更好地满足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将我院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和内容介绍如下.1 评估方法与指标我院自1996年开始试行临床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评估指标是结合本院临床教学工作实际拟定.1.1 评估方法临床实习科室教学质量评估主要由教学相关职能科室通过查阅教学档案资料、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