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羟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豆科植物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具有抗肿瘤作用,尤其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及前列腺癌细胞株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献表明,二羟异黄酮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及阻滞细胞周期.本实验初步探讨二羟异黄酮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 - 7细胞生长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大豆异黄酮抑制MCF - 7细胞生长 ,诱导MCF - 7细胞凋亡。蛋白水平检测表明大豆异黄酮可使MCF - 7细胞iNOS表达升高。结果提示大豆异黄酮抑制MCF - 7细胞生长 ,诱导细胞凋亡 ,并主要是通过调节iNOS基因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iwi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western blot法分析62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和24例确诊乳腺组织功能正常无癌变现象的志愿者的组织标本的Hiwi表达水平。结果 Hiwi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708±0.065)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06±0.044),P0.05。正常表达组的穿膜乳腺癌细胞数为(73.55±6.43)个,显著高于下调表达组的穿膜乳腺癌细胞数(46.71±6.15)个,P0.05。结论 Hiwi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正相关。Hiwi基因有可能成为良好的乳腺癌检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董津生  刘书航 《职业与健康》2004,20(10):136-137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患者治愈率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检测肿瘤转移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肿瘤转移的指标,90年代初开始有零星报道,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目前,检测肿瘤转移的临床指标主要有3类:①检测血、骨髓、淋巴结及组织中的特异性mRNA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MAGE等可作为肿瘤转移的指标.②免疫分子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生长因子(TGF)、(Fasl)等也与肿瘤转移有关.③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如nm 23、CD44、P53整合素等亦与肿瘤转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逆转录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发展,给这类指标的检测提供了方便,也是这方面工作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生长、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MCF-7细胞,在其对数生长期加入三羟异黄酮,通过MTT试验,流式细胞仪技术及Giemsa染色法,观察三羟异黄酮对MCF-7生长的影响。结果(1)MTT试验显示,细胞培养第1天,三羟异黄酮20、40、80、160μmol.L-14个剂量组的吸光度值(该值反映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为0.460±0.018、0.450±0.020、0.440±0.020、0.385±0.040,明显低于对照组(0.520±0.023,P<0.05),第2、3、4天的变化趋势相同于第1天。(2)三羟异黄酮80、160μmol.L-12个剂量组的细胞周期G2%分别为50.0%、57.5%,而对照组为6.8%。(3)三羟异黄酮10、80μmol.L-12个剂量组晚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1%、20.03%,而对照组为0.50%。结论三羟异黄酮对MCF-7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阻滞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但主要在细胞周期的后期(G2期)发挥作用;能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lug-shRNA-1干扰Slug基因对MCF-7侵袭潜力及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侵袭模型,测定MCF-7通过Slug-shRNA-1作用于Slug基因后穿透Matrigel的潜力;应用MCF-7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双室联合培养技术,观察MCF-7通过Slug-shRNA-1作用于Slug基因后诱导HUVEC形成管腔能力的影响。结果:siRNA-Slug作用于Slug基因后能明显降低MCF-7穿透Matrigel的能力(P<0.05),抑制MCF-7诱导HUVEC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P<0.05)。结论:Slug-shRNA-1作用于Slug基因后能明显降低MCF-7的侵袭潜力,抑制MCF-7诱导管腔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7.
金雀异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金雀异黄素在低雌激素水平情况下对雌激素依赖阳性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V/PI)联合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雌激素调节蛋白(prcsenilin2,PS2>)的表达.结果 当MCF-7细胞经过去雌激素处理以后,与对照组相比,金雀异黄素在5×10-7~10-5mol/L时可以促进细胞增殖,G0>/G1>期细胞向S期推进,PS2>蛋白表达增加,但是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并不明显.结论 金雀异黄素在低雌激素水平情况下可以促进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增殖、DNA合成以及PS2>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羟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忠  牛雯  陈龙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5):536-537
目的 观察三羟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三羟异黄酮对MDA—MB—435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三羟异黄酮处理人乳腺癌细胞后细胞周期改变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吖啶橙/溴乙锭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三羟异黄酮对MDA—MB—435S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随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三羟异黄酮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可以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而且随剂量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阻滞作用也增强。经吖啶橙染色法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随三羟异黄酮剂量增大,细胞凋亡也逐渐明显。结论 三羟异黄酮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诱导细胞凋亡和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抑制BCap-3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羟异黄酮、三羟异黄酮处理BCap-37细胞1~4d后,以生长曲线、3H-TdR掺入试验反映其增殖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1~9×105mol/L三羟异黄酮处理BCap-37细胞3~4d后,对BCap-37细咆有增殖抑制作用,且与剂量及培养时间成正相关,而在相同剂量条件下二羟异黄酮对BCap-37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三羟异黄酮处理BCap-37细胞4d后,BCap-37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下降,细胞主要阻滞于G1期。提示三羟异黄酮对BCap-37细胞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组异质性代谢疾病,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胰岛β细胞的凋亡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发生的功效。另外.对免疫病理损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面。大豆异黄酮也具有一定的功效。国内外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的有关报道很多。但对天然食物中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微量营养素大豆异黄酮对胰腺β细胞凋亡的影响的报道却很少见,本文就这一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枸橼酸芬太尼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000 1μmol/L、0.01μmol/L、1μmol/L的枸橼酸芬太尼处理MCF-7细胞,MTT比色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细胞周期;采用划痕实验及侵袭小室法检测MCF-7细胞侵袭能力。结果:MTT比色法显示不同浓度枸橼酸芬太尼处理的MCF-7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58.84±11.31)%、(54.37±9.89)%和(51.83±10.33)%,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MCF-7细胞停滞在G2/M期的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划痕实验显示48 h时间段的愈合率分别为(70.41±6.86)%、(64.36±3.87)%、(62.52±4.95)%和(83.34±4.59)%;侵袭小室实验显示枸橼酸芬太尼在体外具有抑制MCF-7细胞侵袭转移作用。结论:芬太尼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2/M期,并且降低其侵袭能力,对MCF-7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植物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 探讨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 (genistein,GS)和玉米赤霉烯酮 (zearalenone,ZEA)对乳腺癌细胞株 MCF- 7增殖的影响。方法 : 雌激素依赖性 MCF- 7细胞在 DMEM培养液(含小牛血清 1 0 % )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 ,于加受试物前 5 d将细胞用 PBS洗涤后改为无酚红高糖 DMEM(含 5 %经活性碳 -葡聚糖苷处理的胎牛血清 ,CDT- FBS)培养 ,实验设溶剂对照、雌激素对照、抗雌激素对照及两种受试物各四个剂量组 ,采用噻唑蓝 (MTT)法、3H- Td 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术对 MCF- 7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 ,GS(96μmol/ L,2 4h)可明显抑制 MCF- 7细胞增殖和细胞 DNA合成 ,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 G2 / M;8μmol/ L GS处理96 h也能产生类似的抑制效果。 96 nmol/ L ZEA处理 2 4 h可明显促进 MCF- 7细胞增殖和细胞DNA合成 ,并将细胞周期由 G0 / G1向 S期推进 ,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结论 : ZEA和 GS均属环境雌激素 ,但对乳腺癌细胞 MCF- 7增殖产生的影响不同 ,ZEA可促进 MCF- 7增殖 ,而 GS能够抑制 MCF- 7细胞的增殖 ,即 GS具有用于癌症预防及有关保健食品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1)选用雄性昆明小鼠4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SI 0.2%、0.4%、0.8%组。正常组喂AIN-93M合成饲料,SI各组在AIN-93M合成饲料中添加相应的SI。喂养2w后,小鼠2%负重游泳,记录小鼠的游泳力竭时间,筛选SI适宜抗疲劳作用剂量。(2)选用雄性昆明小鼠3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SI 0.4%组。喂养2w后,对照和SI组小鼠负重2%游泳1h,然后处死所有小鼠,测定其血乳酸(Lac)、尿素氮(NPN)、游离脂肪酸(NEFA)以及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结果从力竭游泳时间上,SI 0.4%剂量组效果最好,与正常组相比,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5);从生化指标上看,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和SI 0.4%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有了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SI 0.4%组小鼠游泳后,血乳酸和尿素氮都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缓解运动性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鸟斯他丁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CF-7(雌激素受体阳性)、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及增殖侵袭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别分为4组:对照组、UTI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用相应药物处理.分别检测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浸袭能力、MMP-9基因的表达. [结果]鸟斯他丁明显抑制MCF-7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并能使两种细胞中MMP-9基因的转录水平下降. [结论]鸟斯他丁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作用,并能降低两种细胞MMP-9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枸橼酸芬太尼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以MCF-7细胞为对象,分别加入0、0.000 1、0.01、1μmol/L的枸橼酸芬太尼干预48 h,RT-PCR检测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MCF-7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随着枸橼酸芬太尼浓度的增加而减少,0.01及1μmol/L枸橼酸芬太尼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芬太尼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MMP-2、MMP-9蛋白的表达,各浓度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芬太尼可抑制MCF-7细胞MMP-2及MMP-9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芬太尼降低人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三羟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外调节激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三羟异黄酮以及与ERK1/2上游激酶MEK1/2抑制剂联合作用时对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记法分别检测ERK1/2总蛋白、c-Jun、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三羟异黄酮作用48h后,细胞存活度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合用MEK1/2抑制剂细胞存活度最低;Western blot分析提示,随三羟异黄酮剂量的增加,ERK1/2、c-Jun、c-Fos蛋白表达增加,但合用抑制剂后蛋白表达降低.结论三羟异黄酮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激活了ERK1/2 MAPK信号转导通路;MEK1/2抑制剂可以抑制三羟异黄酮介导的ERK1/2活化,同时提高三羟异黄酮的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和Caspase-9在大豆异黄酮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大豆异黄酮处理MCF-7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凋亡、线粒体心磷脂的变化,及免疫荧光显微技术检测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了细胞凋亡中Caspase-9及NF-κB活性变化。结果 80mg/L大豆异黄酮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24h后,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7.56%;随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不断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细胞线粒体心磷脂丢失增多,即大豆异黄酮处理组中心磷脂含量降低的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21.33±5.38)%,高于对照组(4.34±1.8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豆异黄酮处理后,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增多,Caspase-9活性增加,24h其活性为(13.65±3.42)μmol(/L·h·mg)蛋白,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大豆异黄酮处理后,乳腺癌细胞NF-κB活性被抑制,24hNF-κB活性为0.19±0.03,低于对照组0.21±0.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触发了线粒体途径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为引发线粒体心磷脂丢失,造成线粒内膜损伤,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9激活,同时抑制NF-κB活性,最终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是否能够逆转乳腺癌细胞中关键抑癌基因—上皮型钙粘蛋白基因(E-cadherin)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状态,并有效地重新激活该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肿瘤细胞生长。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处理乳腺癌SKBR3细胞6d后,通过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半定量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状态及恢复表达情况。结果:大豆异黄酮在10,20,40,80,160μmol/L浓度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7±2.11)%,(10±3.23)%,(44.33±4.93)%,(84.33±3.06)%,(86.33±3.51)%,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呈剂量依赖效应。甲基化特异性PCR及半定量PCR结果提示大豆异黄酮对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具有去甲基化效应,并能使Ecadherin基因部分恢复表达。结论: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的表观遗传修饰剂能够通过逆转关键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激活抑癌基因,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在乳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生代谢产物.由于大豆异黄酮与雌激素分子结构相似,在不同的体内激素条件下既可表现为弱雌激素活性(约相当于雌二醇效果的1/102~1/105),又可表现为抗雌激素活性,因此,又称其为女性雌激素水平调节器(SERMs),并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1].同时大豆异黄酮还可减少人氧化DNA损伤,对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也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活性[2].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增100多万女性乳腺癌患者[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游离脂肪酸(FFAs)对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50、200、500 umol/L三种不同浓度的油酸(0A)和棕榈酸(PA)分别刺激MDA-MB-231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细胞中PTEN的mRN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TEN和Bcl-2的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小室迁移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OA使MDA-MB-231细胞中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PA则使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Bcl-2蛋白表达下降(P均<0.05).显微镜下观察到PA刺激后的MDA-MB-231细胞凋亡增加.迁移实验显示OA和PA都能使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增强.结论PA可能通过上调PTEN的表达促进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凋亡,但同时也增强细胞的侵袭能力.OA也可增强癌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