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C161→T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血脂和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从血凝块中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上海800名成年人的PPARγ基因C161→T位点多态性;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膳食调查及血脂谱项目测定。结果(1)CC、CT和TT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5.1%、47.0%和17.9%,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高脂血症组人群和血脂正常组人群的基因型CC、CT和TT及等位基因C和T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三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和T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2)调整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后,三种基因型的甘油三酯(TG)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C型的TG最高。(3)调整性别和年龄后,三种基因型的蛋白质摄入量差异有显著性。(4)高血脂症组人群不同基因型人群中,总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与血清TG水平的负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PARγ基因C161→T位点多态性与TG水平有关,CC型的TG水平最高,和蛋白质摄入量有关联;该位点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血清甘油三酯对膳食干预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肥胖及代谢异常与INSIG2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IG2)rs7566605多态性与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和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在北京市海淀区选择1 103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和代谢指标测量,并进行rs7566605多态性的基因型鉴定.结果 1 103名儿童青少年rs7566605的突变率(G>C)为35.56%~37.06%,与欧美人群接近.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发现,超重组CC基因型携带者的皮褶厚度和体脂百分比高于GG/GC基因型者(P<0.05);肥胖组CC基因型携带者的甘油三酯(TG)平均比GG/GC基因型者高0.21 mmol/L(P=0.014).结论 ISNIG2基因rs7566605多态性与我国儿童超重或肥胖的发生无相关性,但是该多态性对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脂含量及TG蓄积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儿童超重肥胖和脂代谢与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IG2)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北京市2030名7~18岁的儿童进行身体测量及血脂、INSIG2基因rs13428113多态性检测.结果 研究对象rs13428113多态性的等位基因突变率(T>C)为49.3%.比较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发现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重组中CC基因型携带者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肱三头肌和髂前上棘皮褶厚度高于TT/TC基因型携带者;在肥胖组中CC携带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TT/TC携带者(P<0.05).结论 INSIG2基因rs13428113多态性与超重肥胖儿童的脂代谢异常有关,可能加重肥胖、血脂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634C/G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儿童中的分布及与体重指数(BMI)和血糖、血脂及25-羟维生素D代谢的相关性,探索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营养状况、糖尿病及维生素D缺乏所致疾病的关系.方法 测量214名8~12岁山西籍汉族学龄儿童的体重、身高,计算BMI.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析方法,检测214名儿童的IL-6基因634C/G多态性,测定其血糖、血脂、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不同基因型血糖、血脂、25-羟维生素D的差异.结果 汉族儿童人群中IL-6基因634位点存在CC、CG、GG 3种基因型,其中GG占15%、GC占40%、CC占45%;C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3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童与超重及肥胖儿童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及肥胖儿童GG基因型频率(38.3%)高于正常(7.3%)及消瘦儿童(10.9%)基因型(x2=36.596,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血三酰甘油浓度与儿童超重和单纯肥胖的发生有相关性,GG基因型是儿童超重和单纯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羟维生素D与BMI(r=0.075,P=0.528)、血糖(r=0.018,P=0.880)、三酰甘油(r=-0.097,P=0.41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38,P=0.75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28,P=0.817)均无相关性,25-羟维生素D在正常儿童和超重及肥胖儿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羟维生素D缺乏者与合适水平者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2,P=0.733).结论 IL-6-634C/G位点在山西籍汉族儿童中存在着多态性,且分布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634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儿童期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的一个遗传因素,与人体脂代谢相关,与糖代谢无直接关联.IL-6-634C/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25-羟维生素D无关,与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无关,可能与骨代谢无关.25-羟维生素D与血糖、血脂均无关,与儿童超重及肥胖无关.  相似文献   

5.
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对代谢综合征和膳食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gamma,PPARγ)基因C161→T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和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 从血凝块中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上海224例成年代谢综合征人群以及224名对照人群的PPARγ基因C161→T位点多态性;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膳食调查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CC、CT和TT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2.4%、49.6%和18.0%,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代谢综合征人群和正常组人群的基因型CC、CT和TT及等位基因C和T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和T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基因型人群中体质指数、腰围和臀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T基因型的水平最高.代谢综合征人群不同基因型人群中,蛋白质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负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ARγ基因C161→T位点多态性与体质指数、腰围和臀围有关;该位点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膳食对血清甘油三酯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6.
学龄儿童载脂蛋白CⅢ基因变异与血脂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丽  冯宁平  王莹 《卫生研究》2002,31(4):241-243
为了解载脂蛋白CⅢ基因多态性与学龄儿童血脂谱变异的关系 ,对 30 8名在校儿童 (7~ 11岁 )进行血脂水平测定及载脂蛋白CⅢ基因SacⅠ位点多态性检测 (PCR RFLP方法 )。结果表明载脂蛋白CⅢ基因SacⅠ位点杂合突变型 (+ - )检出率为 48 7% ,纯合突变型 (+ +)检出率为 7 5 % ,其等位基因 (+)频率为31 8% ,高于上海 (12 % )及白种人 (6 % ) ,与日本人 (34 % )接近 ,提示遗传变异有人群及种族差异 ;不同基因型儿童血脂水平比较显示 ,纯合突变基因型儿童的TG水平高于野生型 (P <0 0 5 ) ;高甘油三酯组 (+ +)基因型频率为 30 0 % ,高于对照组 6 7% (P <0 0 5 ) ;ApoCⅢ SacⅠ位点 (+)等位基因可使TG水平升高0 0 31mmol L。结果提示 ,载脂蛋白CⅢ基因SacⅠ位点突变与儿童甘油三酯血症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我国学生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工作所获得120 275名7~18岁中小学生资料,使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1%(男生为9.1%、女生为5.2%)、超重率为12.2%(男生为14.6%、女生为9.8%),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生在9岁、女生在16~17岁稍有上升);乡村儿童青少年肥胖进入增长阶段,肥胖率为4.6%,超重率为9.6%;汉族儿童青少年和少数民族学生相比,肥胖率高2.3%,超重率高3.2%;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城市超重、肥胖率检出率最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存在地域差异,华北、东北地区最高,分别高达27.9%和27.0%,而西南、华南地区较低,为13.4%和12.9%。结论 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男性、小学生、乡村、汉族、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流行率较高,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防控学生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现状,为进一步筛查学龄儿童超重、预防学龄儿童肥胖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0月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1 738名学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与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国内外不同BMI、腰围和腰高比标准对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 仅使用BMI标准进行超重肥胖评价会遗漏有中心性肥胖风险的儿童,漏查率为7.6%~16.2%;而仅使用中心性肥胖判定标准,也会漏查2.8%~10.9%的全身性肥胖学龄儿童。上海市浦东新区郊区中心镇的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最高(28.6%~39.4%)。男童全身性超重肥胖率为26.2%~35.5%,明显高于女童的18.1%~26.4%,但女童腰围高于正常值的人数(254/766)与男童(316/94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05),应引起关注。此外,一、二年级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明显低于三年级(P<0.05)。 结论 应同时使用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标准对学龄儿童进行筛查,尽早预防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并制定相应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分析成都市7~1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为预测该地区超重肥胖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共获得成都市中、小学各2所7~15岁儿童青少年有效数据2 144份.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以及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结果 根据WGOC标准和IOTF标准,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68%,12.92%和6.53%,3.17%.不同性别学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P<0.0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分别为10~12岁和7~9岁,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10~12岁.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上海市7~12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及饮食行为特征,探讨饮食行为与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家长报告的儿童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依据2004年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儿童,将其分为体质量正常、超重、肥胖三组,通过家长填写的儿童饮食行为问卷(CEBQ)定量分析儿童的饮食行为,比较各组间及男女性别间的差异。结果本次调查得到儿童超重率为12.33%,肥胖率为11.46%,合计23.79%。其中男童的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童(分别为30.63%和16.19%)。超重肥胖儿童"饱食反应"和"慢食表现"两个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体质量正常儿童,而"食物反应"和"食物享受"两个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儿童。其他分量表得分在超重、肥胖和体质量正常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男童中超重肥胖者远多于女童。超重肥胖儿童表现出进餐速度快、对内部饱食信号反应不足、对外部食物信号反应水平和对食物喜好程度增高等饮食行为特征。家长和老师应注重学龄儿童饮食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超重肥胖与血脂、血糖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320例儿童身高、体质量、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根据BMI指数水平,将320例儿童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各组儿童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男生165例,女生155例,超重肥胖儿童共56例,超重肥胖率为17.50%的超重肥胖率为17.50%。超重肥胖儿童在性别分布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组儿童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9.6%、25.0%,均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进行早期预防时,应从儿童抓起,将肥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并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延安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及国家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样延安市城区和郊区各3所小学,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问卷调查儿童家长,收集儿童性格、运动、睡眠、饮食等资料,分析当地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1)延安市学龄儿童超重率为13.76%,其中城区男生20.09%,城区女生10.64%,郊区男生14.83%,郊区女生8.19%;儿童肥胖率为5.27%,其中城区男生8.04%,城区女生4.47%,郊区男生4.78%,郊区女生3.00%;2)性别、生活区域、性格等因素对延安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延安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合理膳食、加强运动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基本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poA5-1131T〉C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儿童甘油三酯异常组及正常对照组ApoA5-1131T〉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poA5-1131位点T、C等位基因频率在甘油三酯异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9.8%、60.2%和55.2%、44.8%。ApoA5-1131T〉C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异常儿童的SNP3位点CC纯合子频率高于正常儿童(P〈0.05)。甘油三酯异常组基因型间CC型和TC型患者的TG水平较TT型患者升高(P〈0.05)。结论ApoA5-1131T〉C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G54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系,分析突变型54A FABP2基因对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筛选83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00例正常对照儿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各组FABP2基因G54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经DNA序列测定确证。采用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Ins),ELISA方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FABP2基因G54A单核苷酸多态性频率分布为:在超重/肥胖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7%、49.4%和16.9%;在正常对照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0%、40.0%和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超重/肥胖组54G、54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4%和41.6%;正常对照组54G、54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1.0%和29.0%,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5)。血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超重/肥胖组的血浆TG(P0.01)、Ins(P0.05)、HOMA-IR(P0.05)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超重/肥胖组,与G/G野生型携带者比较,A/A纯合子突变型携带者血浆TG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浆Ins、FFA水平和HOMA-IR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及其脂类代谢异常有关,54A等位基因可能是促进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进程的一个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2013—2019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分析流行趋势,为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宝山区2013—2019年中小学生普查体检数据,共纳入533 419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的体质量指数(BMI)参考值作为判定标准,计算不同性别、不同学段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变化趋势。结果 2013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6.37%和14.26%,随后两年略有下降,2016—2019年有所增长,至2019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6.97%和16.50%。2013—2019年超重和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2.65、504.82,P<0.001),2017年定基比增长速度最快(超重:6.18%,肥胖:15.60%)。7年超重、肥胖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66%、2.29%。小学阶段肥胖率较高,初中阶段超重率突出,高中阶段超重率和肥胖率增速最快。结论 2013—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Trib1同源基因rs17321515位点基因型多态性分布状况,并探索该位点多态性与不同血脂指标和血脂临床诊断结果的关系。方法采集1 014名体检者的血样,进行血脂四项指标测定,并采用MALDI-TOF质谱技术对rs17321515位点基因型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rs17321515位点基因型构成比为:A/A∶A/G∶G/G=13.8%∶50.2%∶36.0%,等位基因频率为A∶G=38.9%∶61.1%。方差分析中,男性不同基因型的TG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F=4.46,P=0.01),AG携带者比GG携带者的TG水平低(t=-0.29,P=0.0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AA型携带者高TG血症患病率低于GG型(OR=0.45,P=0.04),男性AG型携带者低HDL-c血症患病率低于GG型携带者(OR=0.62,P=0.03),女性AG型携带者高TC血症患病率低于GG型携带者(OR=0.58,P=0.01)。结论 rs17321515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种族人群存在一定差异;该位点多态性对多个血脂指标和血脂异常临床诊断都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差异;A等位基因是血脂水平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肥胖流行现状。[方法]调查440名T2DM患者,测定其体重指数(BMI)、腰围(WC),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根据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试用)》判断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情况,并分析肥胖与其他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肥胖率为37.95%;超重/肥胖率为81.14%;腹型肥胖率为87.50%。BMI≥24kg/m2的T2DM病人中,同时合并腹型肥胖达95.8%。而BMI≥28kg/m2者腹型肥胖率为98.8%。行偏相关分析,WC与血压、血脂显著相关,BMI与血压显著性相关。[结论]T2DM患者超重/肥胖发生率甚高;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基本均属于腹型肥胖的类型;WC较BMI与血脂代谢更密切,应成为肥胖判定的必须指标。  相似文献   

18.
儿少卫生     
中国7~18岁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横断面调查;北京地区部分儿童血脂现状调查及气体分子硫化氢在血脂紊乱中的变化;深圳市学龄儿童BMI值分布及超重和肥胖状况;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生肥胖状况2种标准评价比较;上海市2525名中学生血清尿酸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油二酯转酰基酶-1(DGAT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69名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68名健康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含量,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法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DGAT1基因C79T位点和K378N位点多态性。【结果】尚未发现中国汉族儿童DGAT1基因K378N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不同性别儿童的C79T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儿童DGAT1基因C79T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儿童DGAT1基因C79T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和女童的C79T位点基因型TT型和TC型间TG、CHO和BMI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未发现DGAT1基因K378N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肥胖儿童DGAT1基因C79T位点的TC基因型频率和CC基因型频率稍高于健康对照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2 (SREBP 2 )基因 1784G >C位点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市西城区 32 2名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病例组 ,同时选择16 4名血脂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对所有对象均进行血脂谱项目测定及SREBP 2基因 1784G >C位点多态性检测 (PCR RFLP方法 )。结果 高脂血症组和正常对照组 1784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19 6 %和 2 0 1% ,差异无显著性 ,GG、GC和CC三种基因型构成两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各组GG基因型和GC CC基因型间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按血清TC和TG水平将高脂血症分为高TC血症、高TG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三个亚组后比较不同基因型血脂水平时发现 ,高TC血症组 1784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TC和LDL C水平明显高于无 1784C等位基因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提示SREBP 2基因 1784G>C位点多态性可能主要影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和LDL C水平 ,与血清TG无关 ;C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